学术投稿

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唐春仕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 心血管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 PCI)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为盐酸替罗非班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医院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分析两组血管心肌灌注分级( TMPG)情况,分析两组血小板活化动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TMPG灌注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动能变化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活化动能变化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了患者TMPG和血小板活化功能情况,降低了并发症的产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实习的120名大专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例学员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学员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对两组学员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学员理论知识评分、实践操作评分、沟通技能评分均显著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提高学员的业务水平,改善带教教学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李喜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效果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0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试验组50例患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症状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术前、术中病理学检查是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进行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如果患者病灶较大,临床症状显著则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郭向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核素及放射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核素及放射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其中89 SrCl2治疗( A组)的患者30例,放射治疗( B组)的患者30例,89 SrCl2联合放射治疗( C组)的患者40例,三组患者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差异。结果:C组患者总体恢复情况优于A、B两组,其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采用89 SrCl2联合放射治疗方式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其临床疗效较单独实施核素或放射治疗的效果更值得肯定,此类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作者:李冬娟;顾凯凯;严春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羊肠线穴位埋植治疗便秘的效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羊肠线穴位埋植治疗124例长期便秘患者疗效较好,患者近期疗效(30d内)和远期疗效(>30d)均比较理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表明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弱刺激作用,可增强肠道平滑肌的张力及兴奋性,促进肠蠕动,进而改善患者的便秘。

    作者:陈宏平;马华朝;张志军;花学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对美容整形手术疼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美容整形手术患者行激励式、放松式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方式对手术疼痛的影响。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美容整形手术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个人意愿,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行激励式、放松式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持续时间、镇痛药物使用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激励式、放松式心理护理不仅可以减缓患者的手术疼痛感,还能降低镇痛药物使用剂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赵敏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CVT)是脑血管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多种原因使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方法:现将本院2000年以来收治诊断明确的21例CVT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CVT的临床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结果:在本研究中4例有感染病史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3例癫痫发作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17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1例有明显视力下降。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对不明原因的头痛、颅内压升高,应考虑CVST的可能。加强对CVST临床、影像特点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李文忠;贾尚英;任永刚;张建国;王菊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针对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试验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个疗程(连续5周的治疗)。结果:对照组26例,治愈14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试验组26例,治愈16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文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B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口服;C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组患者均服药1个月。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C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无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C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C组患者的无效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 A组患者出现2例皮疹,1例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B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1例腹泻不良反应,C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两种药物,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张晓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联合使用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董继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血宁片联合缬沙坦分散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过程中,应用心血宁片联合缬沙坦分散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接收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均行缬沙坦分散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行心血宁片,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对比评价。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值均优于参照组患者,且研究组患者的CHOL、甘油三酯显著降低,HDL有所上升。结论:将心血宁片联合缬沙坦分散片应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对患者的血压血脂进行控制调节,且减轻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功亮;颜艳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颅后窝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颅脑外伤致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68例中3例为迟发性血肿,再次行开颅手术,其余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1年,GOS评分55例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80.88%),8例中度残疾(11.76%),4例中度残疾(5.88%),1例死亡(1.47%)。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清除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东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常规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糖、管理血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李铁东;贺歆彦;陈华向;蒋茂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后护理对策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的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疗,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认真监护,将护理力度有效提高,终获得显著的手术效果,患者及家属均体现出较高的满意度。结论:对于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评估,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展开细致护理干预,实施密切监护,为患者成功度过围术期做出充分保证。

    作者:钟文心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胸腔镜在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性气胸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性气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0例气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气胸治疗情况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胸腔镜手术后复发性气胸组(n=14),对照组为首次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的气胸组(n=16)。结果: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复发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性气胸是一种技术可行、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琳;宋言峥;吴勇;陈辉;李洪伟;朱益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胆囊息肉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息肉病变患者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后病理进行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组160例患者超声诊断150例,符合率为93.8%,包括:病理诊断单纯腺瘤26例,超声诊断24例;病理诊断胆固醇息肉114例,超声诊断110例;病理诊断炎性息肉13例,超声诊断11例;病理诊断腺癌4例,超声诊断3例;病理诊断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3例,超声诊断2例。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较好的符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无痛苦,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特别是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平;韩智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病例,对患者的病情、复合损伤进行记录,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急救处理措施。对于患者的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加钢板加压固定法,对于患者的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螺纹内钉加交锁髓钉内固定法。对患者术后进行1年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任何严重并发症。12例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10例患者在术后7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7例患者在术后8个月内骨折完全愈合,2例患者在术后9个月内完全愈合。结论:对于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来说,在术后正确诊断骨折部位并及时手术,确保患者不被漏诊或误诊。在临床上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加钢板加压固定法,股骨颈骨折采用空心螺纹内钉加交锁髓钉内固定法,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唐能能;李毓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试验组42例化疗后接受CIK治疗的中晚期肺腺癌患者,采集其外周血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s),经体外扩增培养CIK细胞进行回输,隔天1次,4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对照组37例同期的中晚期肺腺癌患者给予单独化疗。治疗结束4周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QOL)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 ORR)及疾病控制率( DCR)分别为52.4%、8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8%、6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改善率69.0%,明显高于对照组4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CIK治疗其不良反应主要为0~II度。结论: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是中晚期肺腺癌患者较为理想的治疗策略。

    作者:慕竹青;韩丽娟;鲁一;周林静;孟娜娜;马晓艳;齐路霞;项红霞;何秋立;张桂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53例低风险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A组,同时按照1∶1比例选取同期53例高风险颈动脉斑块患者作为B组,选取5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A组、B组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情况进行比较,同时对3组血清炎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B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颈动脉斑块类型以小均质低回声斑块为主,B组颈动脉斑块类型以不均质低回声斑块为主,A组患者斑块表面不规则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显著(P<0.05);B组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明显高于对照组,A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自身的稳定性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存在密切的联系,由TIMP-1、MMP-9等血清炎性指标参与的炎性反应,是导致斑块向功能性不稳定发展的主要机制。

    作者:陈伟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脑梗死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于我院的12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4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64例,单纯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2.19%优于对照组的84.37%(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ICU观察对疾病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研究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ICU观察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5例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6例,观察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ICU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心肌疼痛、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死亡等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ICU观察,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与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肖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