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李铁东;贺歆彦;陈华向;蒋茂君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常规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糖、管理血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针对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各26例。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试验组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治疗周期均为1个疗程(连续5周的治疗)。结果:对照组26例,治愈14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试验组26例,治愈16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2%,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文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密切观察患儿的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护理风险管理后,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护理纠纷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前后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更确保患儿的安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巴哈古丽·麦麦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肝脾损伤的超声诊断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肝脾损伤的超声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我院急诊收治的外伤性肝脾损伤患者44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实施低频、高频及高低频联合超声诊断,将各频率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低频超声肝脾损伤检出率是84.1%,高频超声肝脾损伤检出率是84.1%,高低频联合超声肝脾损伤检出率是97.7%,高低频联合超声诊断检出率显著高于低频和高频超声诊断( P<0.05)。结论:临床应用高低频联合超声诊断肝脾损伤具有较高准确诊断率,操作简易,能够准确鉴别诊断肝损伤与脾损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马莉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欣母沛(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3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缩宫素宫体注射治疗,针对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的患者予以含服或肛塞卡孕(卡前列甲酯),如果治疗效果还不理想,则采用欣母沛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精心、细致的临床护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0例患者经过针对性治疗和科学护理后,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6.7%,其中显效1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结论: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疗效确切,同时辅助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

    作者:陈海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来我院实习的120名大专护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例学员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试验组学员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教学模式,对两组学员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学员理论知识评分、实践操作评分、沟通技能评分均显著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能够提高学员的业务水平,改善带教教学质量,值得借鉴。

    作者:李喜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顺行法胃大部切除在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顺行法胃大部分切除术在胃癌手术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顺行法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0%,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8.52分(s=1.48)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5.03分(s=1.26)。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际的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顺行法胃大部切除术的方法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更高,在临床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智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视光门诊单眼高度近视的临床分析

    目的::关于视光门诊84例单眼高度近视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眼高度患者84例,对这些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病因所在,主要内容包括近视屈光度、眼底病变与矫正视力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之后,对患者的各个方面的指标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结果:通过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单眼高度近视的病因主要是眼底的畸形有关,除此之外还与晶状体的浑浊程度有关,其次就是眼角薄翳等,经过统计在这84例的患者中,其中跟家族史有关的占到了23.7%,不同的屈光度患者矫正视力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单眼高度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屈光度、眼底病变等,医护的人员只有在分析清楚了病因之后才能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李婷怡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在食管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化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组患者接受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胸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存在符合统计学意义要求的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而且可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有利于患者远期发展,临床实践普及价值显著。

    作者:丁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34名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手卫生依从性优良率为89.16%,医院感染率为4.93%;对照组手卫生依从性优良率为72.29%,医院感染率为7.72%,观察组医护人员医院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科室临床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顾绍霞;吴叶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淋巴结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有效。

    作者:高瑜;黄海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扩散加权MRI定性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MRI定性诊断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行扩散加权MRI检查肝脏局灶性病变的68例患者,计算并测量各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并对患者进行多期动态增强MRI检查,观察各种类型的局灶性病变各个时期的强化模式。结果:①在动态增强扫描时,76.2%的胆管细胞癌、38.2%的肝细胞癌及40.6%的肝转移癌可见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②三种恶性结节的ADC值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恶性病变的ADC值显著低于血管瘤及囊肿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瘤与肝囊肿之间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扩散加权MRI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汪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外阴瘙痒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外阴瘙痒的临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中所收治的60例患有外阴瘙痒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实施临床治疗,详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外阴瘙痒采取中医综合疗法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皮肤瘙痒症状,降低病情恶化概率,使病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与治疗。

    作者:曾妍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症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急症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6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急症剖宫产、择期剖宫产各80例。比较手术指征,观察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宫内窘迫、头盆不称、宫缩乏力、骨盆狭窄手术指征上差异显著;择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6min(s=5.7)、211.4ml(s=15.0)、7.5%,对照组为62.0min(s=8.9)、286.5ml(s=17.4)、18.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提示医师应严格掌握患者的手术指征。

    作者:霍向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雌雄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

    目的::探究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雌雄激素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采用盆底康复训练治疗的对照组(60例)和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雌雄激素治疗的观察组(60例),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0%),观察组的盆底综合肌力正常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51.67%,P均<0.05)。结论: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采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雌雄激素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周末艾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结合中西医治疗特点,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护理满意度99%,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护理满意度79%,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理想,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彦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80例心绞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应用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在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鸿雁;钟晓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清网膜素测定对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测定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探讨其与胰岛素、Child-Pugh分级及肝脏生化指标及血脂间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测定了47例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 A级16例、B级18例、C级13例)和20例健康对照患者的血清网膜素及相关临床参数。结果: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丙型肝炎性肝硬化组内A、B、C三级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网膜素水平与HOMA-IR、胰岛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网膜素水平升高,但不能作为肝功能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魏新亮;史晓盟;郭瑞雪;苏振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贵阳地区孕期妇女TORCH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贵阳地区孕期妇女TORCH感染筛查结果的分析,了解贵阳地区孕期妇女TORCH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方法,对贵阳地区2014年4月13日至2016年3月11日648例孕妇采集血清,对弓形虫( TOX)、风疹病毒( RV)、巨细胞( CMV)、单纯疱疹病毒Ⅰ和Ⅱ型( HSV-Ⅰ和HSV-Ⅱ) I gG抗体和IgM 抗体以及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IgG抗体亲和力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贵阳地区CMV、RV 、TOX特异性抗体IgM在妊娠状态下的阳性率分别为:1.7%、1.4%、1.17%,CMV、RV 、HSV-Ⅰ、HSV-Ⅱ和TOX的IgG阳性率分别为96.26%、87.17%、88.64%、13.21%、15.78,CMV IgG抗体高亲和力占CMV IgG阳性的95%左右,TOX 高亲和力仅占TOX IgG阳性的15%。结论:贵阳地区孕妇TORCH感染总体阳性率较高,CMV IgG阳性孕妇主要为远期感染,TOX IgG阳性孕妇3个月内感染占有较高比例,必须引起重视。加强孕前及孕期TORCH检查工作,做好育龄期妇女优生优育保健指导,减少出生缺陷。

    作者:李伟;张景;任凌雁;骆姝琳;陈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自杀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自杀危险因素,探讨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80例精神病患者设为对照组,住院期间共10例自杀(3例死亡),调查自杀原因。2014年6月我院开始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设为观察组,住院期间1例自杀(未死亡)。比较两组的自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分布为家属因素1例,设施和设备因素2例,管理因素1例,护士因素1例,疾病因素5例;观察组自杀因素为疾病因素。观察组自杀发生率为0.5%,低于对照组(5.6%),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疾病本身是导致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要评估自杀风险,加强监管,从多个方面实施预见性护理,避免发生自杀事件。

    作者:张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CVT)是脑血管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多种原因使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方法:现将本院2000年以来收治诊断明确的21例CVT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CVT的临床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结果:在本研究中4例有感染病史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3例癫痫发作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17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1例有明显视力下降。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对不明原因的头痛、颅内压升高,应考虑CVST的可能。加强对CVST临床、影像特点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李文忠;贾尚英;任永刚;张建国;王菊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