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李萍

关键词: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应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于我院的12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4例,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64例,单纯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2.19%优于对照组的84.37%(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结论:临床治疗脑梗死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50例试验组患者则给予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0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术后半年试验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标准外伤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寿卫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基本药物制度对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SC)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NEDS)后对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方法:抽取CHSC中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的324张处方为对照组;同时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的324张处方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处方平均药费、抗生素处方率、基本药物使用率等。结果:观察组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处方平均药费、抗生素处方率、基本药物使用率、处方不规范率及处方用药不适宜率依次为3.25种( s=0.68)、78.28元(s=6.31)、19.44%、95.89%、4.01%、2.78%,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HSC实施NEDS能纠正居民和患者不良用药习惯,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张晶晶;苏少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作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进行医治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1︰1的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施以单纯西药医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中药进行医治,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32,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作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王海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后护理对策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的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疗,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认真监护,将护理力度有效提高,终获得显著的手术效果,患者及家属均体现出较高的满意度。结论:对于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评估,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展开细致护理干预,实施密切监护,为患者成功度过围术期做出充分保证。

    作者:钟文心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合并卵圆孔未闭偏头痛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究合并卵圆孔未闭( PFO)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66例偏头痛患者,根据TCD结果分为PFO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调查问卷和电话询问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FO阳性和阴性患者偏头痛的临床特点。结果:266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的共200例,其中PFO阳性的117例,PFO阴性83例,PFO阳性组中先兆性偏头痛( MA)比率为50.43%(59/117)明显高于PFO阴性组的14.46%(12/83,P<0.001),两组的头痛发作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结论:合并PFO的偏头痛患者MA比率较高。

    作者:柴玉梅;罗国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研究对象的主要发病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和心源性栓塞,患者会出现诸多症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结论:在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治疗,尤其是急性期患者在治疗时需要缓解其症状,以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恶性脑胶质瘤复发患者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技术治疗后的生存质量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技术( IMRT)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IMRT治疗的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各功能指标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分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疲倦得分无显著差异(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恶心、呕吐得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中IMRT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少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杨森;董立新;付占昭;张彦秋;蒋韬;李京龙;顾涛;张强;王光霞;张庆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9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分成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试验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结果:试验组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的效果比较理想,患者术后能快速苏醒,而且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明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奥美拉唑注射液,对照组选用奥美拉唑注射液;经过2周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溃疡愈合情况、胃泌素以及生长抑素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表现改善率达86.8%,而对照组临床表现改善率率仅达63.3%,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胃泌素( Gastrin, GaS)分泌及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SST)分泌量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较单用奥美拉唑更能促进NSAIDs相关性溃疡愈合以及临床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胃泌素的过度分泌以及提高生长抑素分泌相关。

    作者:王承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典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典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5年收治的72例不典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分层随机分组法将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综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 LVEF)及左室舒末内径( LVEDD)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cTn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临床总有效率则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在不典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居热提·克热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肠外营养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两周后,肠内营养组ALB、HGB和PAB水平均优于肠外营养组( 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明显促进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帅;陈启懂;符兆胤;李任文;钟文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脏腑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脾胃虚寒、痰湿阻滞型慢性胃炎的疗效

    目的::探讨脏腑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脾胃虚寒、痰湿阻滞型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59例脾胃虚寒、痰湿阻滞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脏腑推拿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79.3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且治疗组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脏腑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脾胃虚寒、阻滞型慢性胃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作者:陶智勤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咽喉癌全喉全食管切除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总结围术期咽喉癌全喉全食管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咽喉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拟行全喉全食管切除术。对照组予以咽喉癌全喉全食管切除术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咽喉癌全喉全食管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咽喉癌全喉全食管切除术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南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效果

    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治疗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00例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试验组50例患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症状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术前、术中病理学检查是对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进行临床诊断的主要方法,如果患者病灶较大,临床症状显著则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郭向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在食管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食管癌患者66例,参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化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治疗组患者接受胸腹腔镜联合手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胸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即相应数据对比,组间存在符合统计学意义要求的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行胸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确切,而且可以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有利于患者远期发展,临床实践普及价值显著。

    作者:丁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效应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 CysC)、髓过氧化物酶( MPO)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于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比较2组治疗前后CysC、MPO等水平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CysC、MPO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电图改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降低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CysC、MPO水平,进而达到抑制血管炎性反应,改善心肌缺血的目的。

    作者:徐桂安;郝冬琴;赵友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久病治络:从络脉入手推拿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

    笔者结合20年临床实践,以拨络、拍络为主要手法,辅以催别络呼吸配合,加以十五络脉、络穴和杂脉十一络刺激[1],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反复发作性颈椎病、腰腿痛、劳损、关节炎)患者412例,取得78%的有效率,疗效满意。本文对其进行了系列病例报道。

    作者:韩凌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 ERAT)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ERAT组及腹腔镜切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ERAT组在腹痛解除时间,白细胞下降至正常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较腹腔镜切除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ERAT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好、恢复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景森;车小梅;曾权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探究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与康复作用。方法:将精神病患者合理分为应激相关障碍、抑郁症、部分精神分裂症,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心理治疗。结果:经过心理治疗后患者能够发挥出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并能够改善患者与社会和与生存环境间存在的不协调行为,对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障碍起到推动作用。结论:精神疾病治疗中应用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需在临床中加以重视心理治疗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红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并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并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并绞痛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上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为79.17%、中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为82,35%、下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为88.89%,下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明显高于中段结石和上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而中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优于上段结石的治愈优良率。说明不同部位输尿管结石的治愈优良率对比有一定差异(P<0.05)。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未出现输尿管穿孔和菌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疗效显著,尤其是治疗中下段结石患者疗效更为显著。操作简单、便捷、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作者:秦建领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