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志
目的::探究采用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直肠黏膜下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愈率、治愈时间、复发率及成瘘率、术后换药VAS疼痛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治愈时间、复发率、成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换药时局部疼痛评分治疗组术后2d、7d均低于对照组(P<0.01),14d疼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黏膜下脓肿的治疗,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在治愈时间、治愈率上优于传统切开引流术,并有术后换药疼痛轻、复发率、成瘘率低等优点。
作者:高晶;张少军;应光耀;熊国华;高红娣;沙喜;闵丽;陈波;石丽;张辉;张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在临床中,甲硝唑是一种比较常用的药物,可应用于腹腔、盆腔及口腔等位置的感染,其不良反应通常比较轻微,但仍应进行研究,以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对1例服用甲硝唑导致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及时确诊,并予以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胡颖华;闫再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尿酸( UA)在多发性硬化( MS)中的作用。方法:研究UA在MS发生、发展及复发缓解中的变化,并探讨UA对治疗的影响。结果:UA在MS的发生、复发与缓解中有一定的变化,在治疗MS上也起一定的作用。结论:尿酸在M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动态监测血UA水平的变化,能一定程度上反应MS疾病的活动情况,并能为MS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向亚运;秦新月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4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在其入院后所有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对其病情的控制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治疗完成后,74例患者中,治愈为48例(78.38%),好转为21例(28.38%),不良为5例(6.76%),其中总有效率93.24%。大部分患者的肺功能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在随访1年后发现,72例患者的病情均处于稳定的状况下,2例患者出现了复发的现象,经再次治疗后,病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结论:外科手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比较明显,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其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后续的恢复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在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贺海磊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作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进行医治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1︰1的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施以单纯西药医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中药进行医治,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32,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作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王海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抽签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借鉴。
作者:陈强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45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取材成功,取材成功率为100%,恶性肿瘤34例,占75.6%,良性肿瘤10例,占22.2%,1例穿刺病理检查提示为炎性细胞浸润,术后病理证实为鳞癌,本研究中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为97.8%。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损伤小、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确诊率高的检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建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的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疗,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认真监护,将护理力度有效提高,终获得显著的手术效果,患者及家属均体现出较高的满意度。结论:对于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评估,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展开细致护理干预,实施密切监护,为患者成功度过围术期做出充分保证。
作者:钟文心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法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102例肛肠手术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51例患者。常规组均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体验、焦虑、抑郁、消极等负面情绪显著少于常规组,配合人数多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及时给予科学的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配合度,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建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型颅脑损伤急救过程中的可行性和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进行急救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遵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耗时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和急诊救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提高了医护人员之间的协作性,提升了抢救效率,为灵活机动的护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参考标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理念,值得在临床急救中应用推广。
作者:颜丽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 GCA)患者应用围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84例GCA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试验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而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相应住院天数状况。结果:试验组经过良好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7.6%(41/42),住院平均实际天数6.2d;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80.9%(34/42),住院平均实际天数9.7d,两组护理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A患者予以围术期护理能够起到较好护理效果。
作者:黄宜珍;李小易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后续效应。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30例,分别给予联合药物治疗和单独安慰剂用药,对其进行为期两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和终末结局。结果:A组患者随访始末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MMSE )总评分均高于 B 组,心脑血管患病率(10.0%)低于 B 组(23.3%),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期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持续性降压治疗,可起到减缓认知功能衰退速度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延续效应。
作者:刘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NRDS患儿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天抽取两组患儿动脉血和静脉血,测量动脉氧分压( PaO2)、氧合指数( PaO2/Fi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PA-aDO2) ,并记录每个患儿的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第5天,两组患儿PaO2、PaO2/FiO2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A-aDO2显著低于治疗前;试验组患儿PaO2、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aDO2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氧合状况,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杨雪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前牙外伤固定中运用固定矫正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治疗的80例牙外伤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直丝弓固定矫正器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金属丝联合牙弓夹板做固定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固定治疗结束后1周与半年后的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分别为95%与92.5%,对照组分别为72.5%与67.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牙外伤固定中采用固定矫正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直丝弓固定矫正器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费佩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蛋白C( PC)在川崎病( KD)患儿体内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KD的患儿46例,另以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P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组PC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 KD急性期的PC水平低于恢复期及对照组,两组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血浆PC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包春玲;卞相丽;汪菲;李夏茹;王超;朱长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紫杉醇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采取氟尿嘧啶+顺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紫杉醇,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癌细胞凋亡率、增殖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晚期胃癌患者采取紫杉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颅内肿瘤术后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于我院神经内科行颅内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共9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胞磷胆碱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后36h、7d后的CT低密度、脑脊液pH及颅内压力。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CT低密度及颅内压力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脑脊液pH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对术后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先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妊娠的影响因素与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56例羊水过少妊娠女性,另外选取我院同期1200例非羊水过少妊娠女性,对羊水过少妊娠的病因、并发症、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过少妊娠的影响因素包括过期妊娠、胎儿畸形、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IUGR)、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两组差异显著(P<0.05)。1256例羊水过少妊娠患者中,治愈1138例,118例患者病情比较严重终止妊娠。其中胎儿出生后轻度窒息8例,胎儿畸形1例,通过抢救转入儿科,无死亡发生。结论:对羊水过少妊娠患者需要及时寻找病因,并积极纠正羊水过少现象,在必要的时候终止妊娠,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东军;阮红英;秀琴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接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治疗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治疗组34例和接受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4例。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运用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文睿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后60min与180min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术后认知功能好于吸入麻醉,且全凭静脉麻醉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爱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