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早期肠内营养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陈帅;陈启懂;符兆胤;李任文;钟文娥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肠外营养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肠外营养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两周后,肠内营养组ALB、HGB和PAB水平均优于肠外营养组( 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可明显促进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以便为髌骨骨折患者提供良好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并研究本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共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56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髌骨骨折患者28例。对照组给予物理疗法,观察组在物理疗法的基础上联合运用运动康复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式后的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关节活动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具有良好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身体质量,提高关节活动的各项评分,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龚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口服;B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口服;C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组患者均服药1个月。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C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无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C组患者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患者,C组患者的无效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患者。 A组患者出现2例皮疹,1例血小板减少不良反应,B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1例腹泻不良反应,C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不良反应。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两种药物,且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张晓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与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固定法与半髋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12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PFNA组(62例)和半髋置换组(58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PF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术后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FNA固定术与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具有较好的疗效,但PFNA固定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短且术中出血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许战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进一步探究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试验组中,50例患者有4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2%,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2%,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显著(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赛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行开腹子宫全切术避免损伤的方法分析

    目的::分析58例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开腹子宫全切术避免损伤的方法。方法:选择某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8例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盆腔粘连松解术和开腹筋膜内子宫全切术。对所有患者的手术平均用时、出血量、肠管损伤、输尿管损伤、肠梗阻等进行观察和统计学分析。结果:58例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开腹筋膜内子宫全切术治疗,平均手术用时相对较短,出血量较少,发生损伤的概率较小。结论:对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盆腔粘连松解术和开腹筋膜内子宫全切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使用与推广价值。

    作者:李晨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清肺化痰汤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研究小儿热性哮喘患者通过清肺化痰汤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热性哮喘患者资料80例,将80例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清肺化痰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全部治疗7天,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情况和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之后的哮鸣音、气喘、胸闷以及咳嗽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肺化痰汤治疗小儿热性哮喘效果明显,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付晓珍;杨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颅后窝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颅脑外伤致骑跨横窦的硬膜外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68例中3例为迟发性血肿,再次行开颅手术,其余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1年,GOS评分55例患者恢复良好无复发(80.88%),8例中度残疾(11.76%),4例中度残疾(5.88%),1例死亡(1.47%)。结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有效清除骑跨横窦型硬膜外血肿,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杨东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常规予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控制血糖、管理血压、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2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作者:李铁东;贺歆彦;陈华向;蒋茂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34名临床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名。对照组实施常规教育,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医院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手卫生依从性优良率为89.16%,医院感染率为4.93%;对照组手卫生依从性优良率为72.29%,医院感染率为7.72%,观察组医护人员医院手卫生依从性和医院感染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科室临床医护人员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改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顾绍霞;吴叶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糖尿病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全程护理服务模式的建立与实施的方法。方法:入院前,前往门诊接患者来病区;入院时,实行首接负责制;住院期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体现于每一个环节;出院时,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出院后,情系患者。结果: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大大增护士的职业荣誉感,让护理工作的质量显著提高,有助于患者出院后对血糖的控制。结论:全程护理模式的建立受到广大患者和家属的欢迎和支持,体现了护理工作者的价值,有助于患者的身体早日康复。

    作者:杨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作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2月进行医治的60例慢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1︰1的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施以单纯西药医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施加中药进行医治,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32,P<0.01)。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作用于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医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王海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双相情感障碍与神经内分泌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目的::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而双相情感障碍( BD)患者往往会伴有内分泌功能的改变,本文探讨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BD的作用及影响。方法:简述并归纳了相关文献对内分泌系统中的3大分支系统在BD中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对临床症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神经内分泌在BD发病过程中有明显变化,与BD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结论: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其动态变化可能能够提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与缓解。

    作者:杨千叶;况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和对照组(口服胆康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显著的疗效,与口服药物治疗相比,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更加安全、便捷、有效,具有很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董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动力加压髋螺钉(DHS)与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这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FNA方法治疗的患者20例,采用DHS方法治疗的患者23例,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达到完全愈合,且无并发症,但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 PFNA组均显著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FNA 和 DHS 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均有良好效果,PFNA总体效果较DHS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艾尔肯·玉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的患者中有71例的结果符合临床病理学诊断标准,1例患者漏诊,临床检测的确诊率为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能够较为清楚地显示脑动脉瘤的具体形态及其与周围血管的毗邻关系。结论:多层面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于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十分显著,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创伤性小,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曾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采用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直肠黏膜下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治愈率、治愈时间、复发率及成瘘率、术后换药VAS疼痛评分、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治愈时间、复发率、成瘘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换药时局部疼痛评分治疗组术后2d、7d均低于对照组(P<0.01),14d疼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黏膜下脓肿的治疗,改道置管肛外引流术在治愈时间、治愈率上优于传统切开引流术,并有术后换药疼痛轻、复发率、成瘘率低等优点。

    作者:高晶;张少军;应光耀;熊国华;高红娣;沙喜;闵丽;陈波;石丽;张辉;张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45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于肺部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取材成功,取材成功率为100%,恶性肿瘤34例,占75.6%,良性肿瘤10例,占22.2%,1例穿刺病理检查提示为炎性细胞浸润,术后病理证实为鳞癌,本研究中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为97.8%。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损伤小、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确诊率高的检查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建中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运用PDCA循环法提高冠心病患者对阳性结果知晓率的效果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提高冠心病患者对重要检查阳性结果知晓率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方法查找并分析冠心病患者重要检查阳性结果知晓率偏低的原因,针对分析结果制订相应护理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后,患者对重要检查阳性结果知晓率显著提高( 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重要检查阳性结果知晓率,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

    作者:牛东东;沈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方式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44例患者行经尿道气化电切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与首次复发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气化电切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长海;董礼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护理干预对患儿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两组患儿皆进行常规动脉采血,采血后立即送检。观察组则在常规采血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出现血气分析误差比例为5%,静脉血零误差,而对照组出现血气分析误差比例为20%,静脉血1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患儿血气分析采血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减少误差。

    作者:李玲;夏小荣;孙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