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赛媚
目的::研究分析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大咯血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实施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3.58%,对比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75%)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游国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 ERAT)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阑尾炎患者48例,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ERAT组及腹腔镜切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ERAT组在腹痛解除时间,白细胞下降至正常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较腹腔镜切除组少,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ERAT治疗急性阑尾炎疗效好、恢复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景森;车小梅;曾权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对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的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观察终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所有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进行有效控制和治疗,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认真监护,将护理力度有效提高,终获得显著的手术效果,患者及家属均体现出较高的满意度。结论:对于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壁膨出术患者,在实施手术前,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认真评估,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针对表现出的并发症采用有效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对患者展开细致护理干预,实施密切监护,为患者成功度过围术期做出充分保证。
作者:钟文心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析突发性耳聋应用西药与高压氧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应用西药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突发性耳聋患者应用西药联合高压氧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曾胜男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混合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对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90例,将患者分为A、B、C 3组。 A组以含有1∶2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B组以含有1∶1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C组患者以不含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m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对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基础值比较,A、B两组患者在浸润麻醉开始后2min时平均动脉压( MAP)下降,心率( HR)增快,外周血管阻力指数( SVRI)下降,心脏指数(CI),加速度指数(ACI)上升,至6min后未恢复。与B组相比,A组患者在浸润麻醉开始后的3min时MAP下降,至2.5min时CI下降。与C组对比,A、B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发生率较低。结论:含有较低浓度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即可对血流动力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并可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情况。
作者:王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普通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黄林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讨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CN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CNP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5.26d(s=2.1)]明显少于对照组[21.35d(s=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减少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宋佰艳;张小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并讨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使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麝香保心丸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淋巴结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有效。
作者:高瑜;黄海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注射用兰索拉唑预防急性重症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黏膜病变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兰索拉唑(奥维加)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洛赛克)静脉滴注,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应激性黏膜病变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出现3例应激性黏膜病变,发生率为5.17%;对照组出现10例应激性黏膜病变,发生率为17.2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兰索拉唑预防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黏膜病变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常宁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两组患儿皆进行常规动脉采血,采血后立即送检。观察组则在常规采血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出现血气分析误差比例为5%,静脉血零误差,而对照组出现血气分析误差比例为20%,静脉血1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患儿血气分析采血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减少误差。
作者:李玲;夏小荣;孙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脑瘫儿康复治疗中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及常规单项功能训练对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康复科治疗年龄6岁以下的脑瘫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试验组实行综合的儿童脑瘫康复模式,治疗项目包括物理疗法( PT)、作业疗法( OT)、按摩、针灸、理疗、引导式教育、水疗及药物神经节苷脂钠针综合治疗。对照组在迁安市妇幼保健院儿保康复科自费就诊,常规单项功能训练康复治疗项目少,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收集两组患者治疗结果的数据,以0~6岁儿童心理发育诊断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量表作为评估工具。结果:试验组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智能发育进步显著。结论:综合康复模式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佳方法之一,结合了传统康复与现代康复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联合使用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董继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临床实习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而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复杂多变,临床实习的效果将影响医学生以后临床工作的诊疗思维。如何将复杂多变、抽象繁多的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受是所有临床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在神经内科实习带教中,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PBL)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CBL)被大多数教育者所推崇。两种教学模式均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不同程度的教学效果,但同时也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作者:张清秀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对应用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抽选我院于2015年内接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的108例患者,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成像检查,对照组则给予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结果:①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的差异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微小斑块的显像更清晰,但检测部位及检查层面不够全面;③观察组患者的超声影像显示,两组患者出现斑块的部位及斑块的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能早期发现微小斑块,有助于患者进行及早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姜云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提高冠心病患者对重要检查阳性结果知晓率的效果。方法:运用PDCA方法查找并分析冠心病患者重要检查阳性结果知晓率偏低的原因,针对分析结果制订相应护理措施并评价实施效果。结果: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后,患者对重要检查阳性结果知晓率显著提高( 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重要检查阳性结果知晓率,有利于冠心病患者的二级预防。
作者:牛东东;沈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究慢性重型肝炎早期治疗中血清胆碱酯酶活动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作为试验组,而将60例慢性重度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入院后第2天清晨第1次抽血检测结果为血清胆碱酯酶活动度。结果:对照组血清胆碱酯酶活动度为4585.48U/L(s=2049.01),试验组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动度为3204.15U/L(s=1607.5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疾病早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动度具有降低显著的状态,以此作为依据进行早期诊断,进行尽早治疗,也可鉴别慢性重度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
作者:李光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检验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的检测患者150例,分为正常组、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各50例,进行血液检测。结果:3组患者在的各项检查结果对比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检验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快捷准确,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极具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陆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采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6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试验组采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压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左心室体积指数( LVMI)、左前降支( 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射血分数(LVEF)明显较优,各项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中采用厄贝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具有显著效果,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崔凯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静脉输液中开展情志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04月至2016年04月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所有静脉输液患者临床接受护理干预的不同进行分组并展开对比研究。观察组(57例)接受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照组(56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终对比情绪改善情况。结果:在情绪改善情况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展开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及医疗纠纷率,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汪莎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