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肺化痰汤治疗小儿热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付晓珍;杨媚

关键词:小儿热性哮喘, 清肺化痰汤, 治疗效果, 症状体征积分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热性哮喘患者通过清肺化痰汤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热性哮喘患者资料80例,将80例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清肺化痰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全部治疗7天,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情况和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治疗之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之后的哮鸣音、气喘、胸闷以及咳嗽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肺化痰汤治疗小儿热性哮喘效果明显,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对比动力加压髋螺钉(DHS)与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两种方法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索这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PFNA方法治疗的患者20例,采用DHS方法治疗的患者23例,对其治疗的结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能达到完全愈合,且无并发症,但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 PFNA组均显著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PFNA 和 DHS 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均有良好效果,PFNA总体效果较DHS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艾尔肯·玉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麻醉的镇静效果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在臂丛麻醉镇静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选取100例来我院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提供对照组患者2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以及0.05mg/kg咪达唑仑,提供观察组患者2ml生理盐水以及10μg舒芬太尼联合0.05mg/kg咪达唑仑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患者注射5min以后麻醉效果、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后在平均动脉压、心率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指标则无明显变化(P>0.05)。在给药后的不同时间段中,观察组患者的麻醉镇静效果比对照组更好( 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麻醉情况的满意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在臂丛麻醉中取得良好的镇静效果,有很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陈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RMP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来我院就诊,被诊断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体液免疫检测等检查,对照组患者选择进行一系列常规性治疗(包括吸氧、止咳化痰、雾化吸入、抗感染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密切关注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详细准确的临床疗效分析。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良好改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改善或病情好转所用时间明显缩短,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效果显著,住院时间得到明显缩短,可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刘玉容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9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多潘立酮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何远方;田坤;郑琼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他克莫司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血药浓度与疗效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析他克莫司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血药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他克莫司进行治疗,待其血药浓度稳定后,应用酶增强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分析治疗效果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相关性。结果:完全缓解( CR)患者22例,其血药浓度为8.1ng/ml (s=3.2),部分缓解(PR)患者20例,其血药浓度为6.1ng/ml(s=1.2),无效(NR)8例,其血药浓度为3.3ng/ml (s=0.9);经统计学分析知疗效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呈正相关。结论: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与治疗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具有确切相关性,待血药浓度在4.8~11.3ng/ml,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胡维;崔玲;马晓露;唐丽萍;龙韵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试验组给予微创小切口全髓关节置换术,术后2个月随访,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等[1]。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取微创小切口全髓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好,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春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研究

    目的::研究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治疗的64例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刺激性护理干预。护理3个月后,通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比较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清醒程度等。结果:对照组平均清醒时间长于观察组,对照组较观察组更容易出现压疮和系统感染,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有显著效果,可使患者及早苏醒,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秀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探讨

    目的::研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和心血管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78例符合标准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Ⅰ组38例接受常规PCI治疗,Ⅱ组40例在上述治疗下同时接受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评估该两种方案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情况。结果:①经过治疗,Ⅱ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3级的患者共37例(92.5%),显著比Ⅰ组的28例(73.7%)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期间,两组均有产生血运重建、难治性心肌缺血等不良事件,Ⅱ组的总发生率占5.0%,显著比Ⅰ组的26.3%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Ⅰ、Ⅱ组的副反应发生率(10.5% vs 12.5%)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和PCI术,对促进冠状动脉再通、预防不良心血管事件均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立成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合并卵圆孔未闭偏头痛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究合并卵圆孔未闭( PFO)偏头痛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66例偏头痛患者,根据TCD结果分为PFO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调查问卷和电话询问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FO阳性和阴性患者偏头痛的临床特点。结果:266例患者符合入组条件的共200例,其中PFO阳性的117例,PFO阴性83例,PFO阳性组中先兆性偏头痛( MA)比率为50.43%(59/117)明显高于PFO阴性组的14.46%(12/83,P<0.001),两组的头痛发作临床特点无明显差异。结论:合并PFO的偏头痛患者MA比率较高。

    作者:柴玉梅;罗国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新生儿转运中的血糖监测和处理对住院血糖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转运中血糖的监测及处理对住院血糖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入住本院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转运途中完成其分组的工作,对照组不进行血糖的监测和处理,试验组在入院前进行血糖的监测以及处理工作,对比两组患儿高、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并对血糖的恢复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高、低血糖的发生率较低,在恢复时间上也明显快于对照组患儿。结论:在新生儿转运的过程中对其进行血糖的监测和处理,有利于降低新生儿血糖异常的发生率,缩短血糖异常的恢复时间,对新生儿的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产后恶露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

    伴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产妇数量明显上升,高龄、高危产妇增多,产科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产褥期的生理病理变化更值得关注。本文对有关产后恶露影响因素的文章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望能够对产褥期健康进行正确指导及建议。

    作者:徐晓艳;张延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ICU观察对疾病的影响

    目的::分析并研究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ICU观察对患者疾病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5例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36例,观察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ICU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在心肌疼痛、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和死亡等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心肌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ICU观察,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与生存质量,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肖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进一步探究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接收的10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硫酸镁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的试验组中,50例患者有46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2%,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2%,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显著(P<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赛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自杀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自杀危险因素,探讨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80例精神病患者设为对照组,住院期间共10例自杀(3例死亡),调查自杀原因。2014年6月我院开始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设为观察组,住院期间1例自杀(未死亡)。比较两组的自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分布为家属因素1例,设施和设备因素2例,管理因素1例,护士因素1例,疾病因素5例;观察组自杀因素为疾病因素。观察组自杀发生率为0.5%,低于对照组(5.6%),差异显著,P<0.05。结论:精神疾病本身是导致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护理人员要评估自杀风险,加强监管,从多个方面实施预见性护理,避免发生自杀事件。

    作者:张欣欣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CT在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CT在腹部创伤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腹部创伤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作为观察对象,患者分别行CT检查和B超检查,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5.0%,显著高于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的75.0%(P<0.05)。在腹部损伤的诊断上,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B超检查,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CT检查在腹部创伤诊断中优势明显,诊断正确率高,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莫林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湿润烧伤膏治疗皮肤软组织擦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对皮肤软组织擦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部队收治的36例皮肤擦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湿润烧伤膏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止痛时间为15.2min(s=4.7),平均治愈时间为7.5d(s=2.3),创面感染率为5.6%,色素沉着率为2.8%,愈合瘢痕形成率为0。结论:湿润烧伤膏对皮肤软组织擦伤疗效显著,不仅能明显减轻疼痛,降低感染发生率,还能促进组织再生,值得在基层卫生机构推广应用。

    作者:马在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情志护理法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法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102例肛肠手术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51例患者。常规组均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体验、焦虑、抑郁、消极等负面情绪显著少于常规组,配合人数多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及时给予科学的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配合度,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建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磁共振波谱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 MRS)在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颅脑肿瘤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进行两种检查方式,按照检查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采用MRS诊断技术)与对照组(采用CT诊断技术),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脑胶质瘤患者的检出率90.47%(19/21 ),良性肿瘤患者检出率为83.33%(5/6 ),感染性患者检出率为89.47%(17/19),检出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波谱在肿瘤的诊疗中准确性高,诊疗效果明显优于CT,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付滢铄;余红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液检验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检验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的检测患者150例,分为正常组、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各50例,进行血液检测。结果:3组患者在的各项检查结果对比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检验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快捷准确,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极具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陆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赛燕菲;刘淑芹;隋红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