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群君
目的:分析面瘫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到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面瘫患者100例,随机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前者给予中医针灸治疗,后者实施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在H-B面部神经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的比较上,研究组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面瘫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刘杨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总结优质护理模式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家庭护理指导的效果.方法:225例患者出院后,通过院外护理指导小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指导,包括用药和复诊、生活习惯、家庭用氧、咳嗽咳痰等指导,总结护理体会.结果:225例患者病情稳定,电话回访对医院满意度95%以上.结论:将住院护理延伸到院外,能有效指导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家庭护理,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症状的能力,避免负性情绪,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石晓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分析尺骨茎突骨折的不同处理方式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在近期内接诊的55例尺骨茎突骨折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尺骨茎突处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27例不进行尺骨茎突内固定治疗,B组28例同期实施尺骨茎突内固定治疗,对Ⅰ、Ⅱ型尺骨茎突骨折的预后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分型骨折预后不同,对Ⅰ型骨折患者而言,两种处理方式对术后腕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P>0.05);对Ⅱ型骨折患者而言,同时治疗的B组患者其术后腕关节功能明显优于非同期治疗的A组患者(P<0.05).结论:对尺骨茎突合并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而言,不同骨折类型尺骨茎突处理方式要求不同,临床应根据患者的骨折类型合理选择手术方式,这对提高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殷咏强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门诊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行腹腔镜手术的1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行开腹手术的1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综合观察与比较两组病例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经本院妇产科医护人员综合观察,试验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异位妊娠的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手术具有微创、快捷、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作者:季小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模式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分为M组(n=30)和N组(n=30).N组进行常规护理,M组在N组的基础上进行循证护理模式.对比住院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与N组的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M组的较优;与N组的护理满意度,M组的较高(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其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李素华;刘冬兰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肾结石如何构建临床护理路径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我院接受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的88例肾结石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44例接受传统护理模式,纳入对照组;另外44例则以患者为中心,构建临床护理路径,纳入观察组,终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展开对比.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主诉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采取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的肾结石患者构建科学的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有助于缩短其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谢国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分析牙周组织再生术与口腔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例牙周炎患者中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n=100)与对照组(n=100);两组患者均接受牙周组织再生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与口腔正畸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00%,牙周炎消失时间为26.03d(s=3.3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牙周炎消失时间为14.86d(s=3.0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与口腔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谭学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低钠血症的类型分为两组,稀释性低钠血症组(n=34)和缺钠性低钠血症组(n=32).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本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补充高渗盐水以及限水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缺钠性低钠血症组优于稀释性低钠血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钠血症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相同的基本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补充高渗盐水以及限水治疗,从而维持患者身体正常的血钠水平,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低钠血症以及心功能.
作者:谭敦敏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探究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随机分配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片的基础上进行红花黄色素的注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树梅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对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0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分别为50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特布他林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雷延锋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形环状压迫缝合术 (TACS)用于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产科接诊的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式止血,观察组患者进行TACS术止血,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宫素使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缩宫素使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1%,明显低于对照组20.45%,差异显著(P<0.05).结论:TACS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胎盘剥离面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希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对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其护理对策.方法:我院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的62例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导致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护理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试验组患者比对照组护理效果更好.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护理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宁显珺;陈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HBV携带者精浆HBV的检出比例及其对精子的影响.方法:选择135例不育男性HBV携带者,取精液于无菌杯中,采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动态分析,检测精子浓度和活力,离心获取上层精浆,-20‰冻存.抽取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精浆和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的表达情况,观察血清单纯携带者与大三阳、精浆HBsAg阴阳性间、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与否间精子浓度和活力的差异性.结果:135例患者,血清单纯携带者80例(59.26%),大三阳55例(40.74%);精浆HBsAg阳性63例(46.67%),阴性72例(53.33%);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78例(57.78%),异常57例(42.22%).精浆HBsAg阴、阳性之间精子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和异常之间精子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育男性HBV携带者精浆HBsAg阳性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者会影响精子浓度和活力,从而影响男性的生育力.
作者:刘永杰;代良;张帆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在患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临床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钙通道阻滞剂药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1—12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老年性高血压患者为主要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均匀分成单一组与联合组,单一组患者单纯接受钙通道阻滞剂治疗,联合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接受ARB类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方法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单一组患者,数据对比之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治疗当中,患者同时接受CCB与ARB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好,将两种类型药物联用值得推广.
作者:热娜古丽·阿布都热依木;努尔买买提·吐尔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方法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有创通气治疗,试验组患者选择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在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试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方面,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缩短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谢飞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一年内诊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99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3例,A对照组用缬沙坦药物治疗;B对照组用氨氯地平药物治疗;试验组由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疗程为3个月,对比3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血糖和血压均有下降,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下降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血糖和胰岛素下降率也明显高于两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缬沙坦结合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比单独用某一种药更具疗效.
作者:汪海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分析我院CCU心脏骤停实施心肺复苏的84例患者资料,复苏成功者纳入研究组,未复苏者纳入常规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心脏骤停时间<3min内实施复苏抢救的成功率较高;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因素;肾上腺素用量越高,复苏成功率就越大;对心脏骤停患者予以机械通气,抢救成功率要明显优于未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结论:心律失常、肾上腺素剂量、心脏骤停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是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相关因素,需高度重视.
作者:刘喆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和探究急性阑尾炎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术后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8%)明显高于对照组(81.1%),并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68d (s=1.03)和7.4%,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74d(s=1.42)与23.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提高手术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大秘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对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配合定位放疗与局部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治疗的老年颌面部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入组5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法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手术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定位放疗与局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成功率,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3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采用手术治疗配合定位放疗与局部化疗的治疗方案,治疗成功率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少,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琳;赵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我中心皮肤门诊收录的55例慢性荨麻疹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儿25例,均采用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而观察组患儿30例,均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治疗,两组患儿口服药物每天1次,总共4周,并对两组患儿四周后治疗疗效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分析发现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均有好转,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并不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均能耐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嗜睡程度要轻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要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欧海凤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