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浩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股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予以股静脉置管治疗的68例血液净化患者,记录患者形成股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股静脉血栓与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使用激素、卧床时间、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相关(P<0.05),与其性别、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无关(P>0.05).结论: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使用激素、卧床、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置管并发股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抗感染、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等途径强化预防干预,以降低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骨折PFNA内固定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整体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整体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月、3月的Harris评分.结果:整体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月的Harri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整体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术的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恢复髋关节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朱江忠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产程特点和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来我院分娩的瘢痕子宫足月产妇5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外选取50例足月初产妇作为对照组,获得两组产妇同意后均进行阴道试产;比较两组产妇的阴道试产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中,经阴道试产分娩34例,16例产妇阴道试产失败后改为剖宫产,阴道分娩率为68.0%,对照组产妇中,阴道试产39例,11例进行剖宫产,阴道分娩率为78.0%,两组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出血量、产褥期的感染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瘢痕子宫足月产妇进行综合评估,并密切监测产妇产程前提下,阴道试产具有可行性,可以避免由于重复剖宫产对产妇造成的损伤.
作者:杨鸿雁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术中发生低温的患者60例,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中发生低体温容易引发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并发症,对发生低体温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海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及传统疝修补术应用于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院外科病房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90例,并随机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试验组采取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方案,对照组采取传统疝修补术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分数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VAS评估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临床疗效确切,相比于传统疝修补术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贾志勇;邓朝东;和勇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时使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高龄冠心病患者共180例,按照完全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接受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观察组接受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将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能够保证手术成功率,且患者术后并发症更少,更加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穆涛;李奕斐;肖然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研究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护理途径对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疗效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冠心病治疗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7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使用不同的护理途径,前者使用CCU护理路径,后者为常规护理途径.对两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的比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而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CU护理途径可以减少冠心病支架植入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也能有效地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作者:许春红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66例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患者行生理盐水的安慰剂治疗,研究组以脑蛋白水解物的注射液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的安全性和效果.结果:研究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为34.67分(s=4.13)比对照组17.30分(s=2.15)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疗效是69.70%,比研究组90.9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皆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对卒中治疗后可改善认知功能,安全性高.
作者:孙小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观察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工作的对象;依据患者收治入院的时间顺序分为两组,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联合美托洛尔,研究组则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35/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2/4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24/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1/40);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从飞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HAMA和HAMD评分明显下降;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谭朝霞;彭创;杨义江;易湘兰;易为民 刊期: 2017年第22期
随着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车祸伤、高空坠落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胸腰椎压缩爆裂骨折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多见,为了更好地诊治胸腰椎压缩爆裂骨折,医护人员进行了许多研究,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技术就是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经后路手术手术风险和手创伤小,术后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所以后路钉棒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上逐渐推广开来.本文就后路钉棒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压缩爆裂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临床上患者的急救与治疗提供经验和借鉴.
作者:杨作新;杜竑磊 刊期: 2017年第22期
测量记录瞳孔大小是危重患者的主要观察之一,特别是对脑出血患者而言,瞳孔的变化与疾病的发展有密切关系,是临床医生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依据.目前临床上测量瞳孔多使用直尺测量或单纯依靠医生目测及评估,这两种方法受个体差异、观察角度的影响较大,测量结果缺乏科学性.为此,本文探讨了简易瞳孔测量器的制作方式,为提高瞳孔测量的准确程度做出参考.
作者:赵贵芹;帕提古·艾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对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且发生口腔溃疡病例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改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腔出血、疼痛发生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72.92%,口腔出血发生率(10.42%)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疼痛发生率(18.75)显著低于对照组(50.00%),即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发生口腔溃疡实施改进护理干预利于控制病情发展,消除溃疡,并降低口腔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熊晓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对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6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与观察组18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肺功能吸气量(IC)、用力呼气量(FVC)显然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呼气量百分比(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pred)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使用噻托溴铵粉吸入进行治疗,可对患者肺通气功能有效改善,改善疾病临床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用于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颅内压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d、3d、7d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显著,临床价值可靠,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彬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对双歧杆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用于小儿腹泻治疗中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6名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患儿家属要求,将其分为观察组(n=43,以双歧杆菌活菌+蒙脱石散治疗)与对照组(n=43,以蒙脱石散治疗),后对两组患儿取得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从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97.47%)明显高于对照组(81.40%),两组患儿疗效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入双歧杆菌活菌,有助于疗效的提升,可推广.
作者:宫晓丽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调查研究并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的差错,同时研究防范对策.方法:择取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于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的输液配置1221473例,发生差错的有85例,分析差错环节(系统、审方、调配、贴签、退药、复核包装、统计)及差错发现部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病区)调查情况,并探讨防范对策.结果:通过调查,有7个差错环节,其中审方环节出现的差错多,有26例,构成比为30.59%;系统环节出现的差错少,有3例,构成比为3.53%.85例差错事件中,发生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有76例,构成比为89.41%;发生在病区的有9例,构成比为10.59%.结论:为了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减少调配的问题,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改善药品的复核制度等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浦周芳;张学伟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病例40例进行冠状动脉CTA分析.结果:64排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准确性较高.结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64排CT进行冠状动脉检查,能高效诊断冠状动脉病情,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太军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分析我院CCU心脏骤停实施心肺复苏的84例患者资料,复苏成功者纳入研究组,未复苏者纳入常规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心脏骤停时间<3min内实施复苏抢救的成功率较高;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因素;肾上腺素用量越高,复苏成功率就越大;对心脏骤停患者予以机械通气,抢救成功率要明显优于未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结论:心律失常、肾上腺素剂量、心脏骤停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是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临床相关因素,需高度重视.
作者:刘喆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改良洗胃法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该院84例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患儿,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平分为研究、常规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改良洗胃法,常规组采用传统洗胃法,并将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平均洗胃时间及再呕吐次数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62%,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33%(x2=11.848、P<0.01);研究组与常规组在平均洗胃时间、再呕吐次数等指标上对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13.342,P<0.01;t=-13.695,P<0.01).结论:改良洗胃法对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更优,可有效减少新生儿呕吐症状,缩短洗胃时间,具备临床意义与实施价值.
作者:黄琳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