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霜;杨帆;韦惺;严庆岚
目的:总结病理技术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而针对性的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提高病理技术工作质量c方法:我院对12085例切片进行病理技术操作中采用常规的质量控制方法,对14120例切片病理技术操作中,通过总结常见的质量问题,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比较分析两个不同时间段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结果.结果:在病理切片档案管理不当、切片染色不当、切片薄厚不均、切片粘连以及切片标签污损等总发生率方面,采用质量管理措施后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常规的质量管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的病理技术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会影响的病理的诊断以及预后分析等,因而需要不断地总结病理技术工作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做好质量控制.
作者:程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学院学生9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施行传统教学法(LBL),观察组则施行PBL教学法,对比两组医学生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考试成绩分别为86.79分(s=4.35)及72.53分(s=5.8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医学生PBL教学法的认同情况,观察组所有调查项目认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医学微生物学课堂中应用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认同率较高.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评估口腔正畸患者行无托槽隐形矫治后牙周健康状况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2例口腔正畸患者分为两组,固定矫治组实施常规直丝弓固定矫治,无托槽矫治组实施无托槽隐形矫治,评估两组矫治后牙龈指数(GI)、龈沟探诊深度(SPD)、龈沟出血指数(SBI)以及菌斑指数(PLI)的改善情况.结果: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GI、SPD、SBI以及PLI四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矫治后6个月时两组间GI、SPD、SBI三项牙龈健康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无托槽矫治组菌斑指数在矫治后6个月时明显优于固定矫治组(P<0.05).结论: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方案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效果确切,便于清洁,对牙周组织无明显损伤,可有效保护患者牙周组织健康,建议临床上加以推广.
作者:刘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榆尿管结石手术患者81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出院前对所有患者均行尿常规检测,出院后随访患者的结石复发情况.分析术后泌尿系感染与结石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81例患者出院前经尿常规检测发现,共有45例(55.6%)白细胞阴性,36例(44.4%)白细胞阳性.随访发现,结石复发的患者共有20例(24.7%),其中15例(75.0%)为尿常规白细胞阳性,5例(25.0%)为尿常规白细胞阴性,尿常规白细胞阳性的结石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P<0.05);而且13例(65.0%)为泌尿感染性结石,7例(35.0%)为非感染性结石,泌尿感染性结石的结石复发率显著高于非感染性结石(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患者术后泌尿系感染容易引起结石复发,因此临床上应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抗感染治疗,以预防结石复发.
作者:张均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肛瘘保留括约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100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50例对照组采用瘘管切除法;研究组50例采用保留括约肌法,完整保留肛门括约肌.术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法比瘘管切除法临床疗效更好,应用更加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经济,适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建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急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100例急诊COPD患者,采取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方法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COPD患者采取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蒋佳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烧伤瘢痕整形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方法:从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烧伤瘢痕整形手术患者中,随机选择70例,作为本次试验分析的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本次试验纳入的70例烧伤瘢痕整形手术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患者35例.应用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常规组,应用精心护理干预的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护理有效率(91.42%)与常规组(77.14%)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与常规组(2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烧伤瘢痕整形手术患者,在其接受临床治疗的同时,配以精心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护理有效提升,临床推广价值高.
作者:冯友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间段内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1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侧,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抗结核的治疗,而后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和肺动脉压(PA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检测结果.结果:经治疗后试验组双肺斑片状阴影消失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空洞闭合或缩小和无变化,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试验组PAP、Hcy的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感染的患者,在解痉平喘的治疗上进行抗结核的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同时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红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血清CRP水平与大脑中动脉梗死不同预后的观察,分析血清CRP水平与大脑中动脉梗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住院的大脑中动脉梗死的85例患者,测定入院时CRP水平,观察28d后的病死情况,并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CRP水平差异.结果:死亡组患者入院时CRP水平较存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RP水平是预测大脑中动脉梗死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沈滔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URT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URTI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试验组患儿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而给予对照组惠儿利韦巴林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相应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惠儿中明显好转31例,好转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中明显好转16例,好转2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3.33%.且试验组患儿的咳嗽、咽痛、退热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喜炎平注射液应用于小儿URTI中可大幅度增加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有利于患儿相应临床症状的缓解,大幅度减轻了患儿的不适感,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作者:朱艳春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比较研究改良小切口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甲状腺瘤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研究抽选的11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传统手术)和研究组(改良小切口手术),两组各5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不同的术式治疗,两组在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比较,研究组的上述手术指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相关手术指征(P<0.05).术后,两组均出有并发症情况,对照组并发症情况为切口感染3例;声音沙哑3例;呼吸困难1例,研究组的并发症情况为切口感染2例;声音沙哑1例;呼吸困难0例,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7.1%,研究组的并发症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相关情况(P<0.05).手术治疗3个月后复查,研究组治愈4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治愈36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治疗有效率为82.1%,可见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小切口手术在甲状腺瘤的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能明改善患者手术的各项指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田丰;钱锋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在促进脑梗死患者肢体、语言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配,60例为对照组,6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护理方法为常规护理,试验组选用早期护理;针对两组患者肢体、语言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考察.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肢体、语言功能评分均有所上升,但是试验组患者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语言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临床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某医院精神科就诊的74例住院患者分为试验组(37例,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分级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98.9分(s=2.5)]明显高于对照组[96.3分(s=3.7)]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差错率(0)、突发事件率(2.7%)、投诉率(5.4%)显著低于对照组(8.1%、10.8%、16.2%),两组组间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分级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减少突发事件、护理差错的发生,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童成刚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7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的手术形式分为传统组与小切口组,每组35例.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小切口组患者则给予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切口疼痛程度及美容评分,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用时40.73min(s =2.06),手术出血量16.85mL(s=7.41),住院天数3.93d(s =0.46),均明显比传统组低(P<0.05);其切口疼痛评分2.71分(s=0.26),低于传统组(P<0.05);切口美容评分7.42分(s=1.35),较传统组高(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5.71%,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袁智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对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推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给予天麻钩藤饮,对照组给予颈复康颗粒,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70.00% (P<0.05).结论:对于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了其临床症状,因此该方法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丁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对比不同体温控制在颅脑外伤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近2年内收治的5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对照组:将患者体温控制在正常水平(36℃~37℃)并开展其他治疗;试验组:应用冰敷联合冬眠灵(氯丙嗪+异丙嗪)将患者体温控制在亚低温状态(32℃~34℃)并开展与对照组除体温外其他相同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并评价.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有效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作者:鄂彤光;熊丽娜;徐浩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剖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2月本院接收的9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患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自愿选择的护理方案,对94例病患进行分组:试验组(n=47)采用舒适护理方案,对照组(n=47)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术后的疼痛情况,比较患者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术后第1d、3d和5d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患者满意率为97.87%,和对照组的85.11%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时,对患者辅以舒适护理,可帮助其缓解术后疼痛,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彭青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和宫腔镜联合治疗子宫纵隔的效果和妊娠率.方法:从我院选出46例患者进行宫腔镜结合腹腔镜治疗,观察疗效和治疗后妊娠率.结果:治疗后不孕不育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足月妊娠率得到显著提升(P<0.05),治疗后成功分娩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子宫纵隔通过腹腔镜联合宫腔镜治疗可有效提高足月妊娠率,降低不育不孕率发生,有效改善分娩,临床上可进一步运用.
作者:孟凡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给药错误占据较大比例,通过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如根本原因分析法,鱼骨图法,查检表对给药错误发生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制订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有效降低给药错误的发生率.
作者:周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应用于面部年轻化及面部轮廓塑形的效果.方法:抽吸腹部和大腿的脂肪,将脂肪颗粒通过离心提纯后注射入面部凹陷部位及鼻部、下巴,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注射层次.结果:从2014年5月至今应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进行面部整体年轻化及轮廓塑形等美容整形手术34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除1例眼周出现凹凸不平,3例过度矫正,其余面部老化症状均改善明显,无并发症.结论: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用于面部年轻化及塑形,能够达到良好、稳定的临床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作者:张雪梅;陈继松 刊期: 201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