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哮喘初诊的临床特征

邓海燕;张敏;高波;郑明星;杨东霞;刘琰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临床特征, 问卷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初诊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取医生与患者面对面的问卷形式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初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调查问卷.结果:113例(75.84%)患者有咳嗽症状,52例(34.90%)有胸闷,喘息55例(36.91%),呼吸困难24例(16.11%),其中单一症状者65例(43.62%),以胸闷及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者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较喘息及2种和2种以上临床症状者高,而胸闷型哮喘FEV1%预计值高于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家族史、过敏史的患者的FEVi%预计值较对照组低;根据患者严重程度分类,间歇发作3例(2%),轻度持续24例(16.1%),中度持续54例(36.2%),重度持续68例(45.6%).结论:不同亚型哮喘患者临床特点不完全相同,需要及早鉴别并给予相应处理.轻症哮喘诊断不够,患者及临床医生应当高度警惕哮喘的症状,及早诊断.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病理技术工作的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总结病理技术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而针对性的采取质量控制措施,提高病理技术工作质量c方法:我院对12085例切片进行病理技术操作中采用常规的质量控制方法,对14120例切片病理技术操作中,通过总结常见的质量问题,采取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方法,比较分析两个不同时间段病理技术的质量控制结果.结果:在病理切片档案管理不当、切片染色不当、切片薄厚不均、切片粘连以及切片标签污损等总发生率方面,采用质量管理措施后的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常规的质量管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的病理技术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会影响的病理的诊断以及预后分析等,因而需要不断地总结病理技术工作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做好质量控制.

    作者:程海英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基于问题式学习法在医学微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某医学院学生9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人,对照组施行传统教学法(LBL),观察组则施行PBL教学法,对比两组医学生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考试成绩分别为86.79分(s=4.35)及72.53分(s=5.8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比较两组医学生PBL教学法的认同情况,观察组所有调查项目认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医学微生物学课堂中应用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认同率较高.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牙周病导致后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的种植义齿修复

    目的:研究观察牙周病导致后牙牙槽骨严重吸收的种植义齿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种植中心种植修复前,按照牙周炎诊断标准确诊的后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的1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期患者种植体稳固,无脱落病例,负载1年和2年,改良菌斑指数(mPLI)、改良出血指数(mSBI)均≤1,种植体牙周探诊深度(PD)均≤3mm,边缘牙槽骨吸收(MBL)均<0.2mm,种植体处于稳定健康状态.结论:对于牙周病导致后牙区牙槽骨严重吸收的患者,应用Straumann种植系统进行种植义齿修复可以获得较好的中短期疗效,但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宋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脊髓检系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是运动感觉功能障碍、下肢畸形和大小便失禁.因为该疾病涉及诸多的学科疾病,所以在临床中容易误诊.随着磁共振成像对脊髓栓系综合征认识到的不断深入,脊髓检系综合征中脊髓末端位置正常的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单纯基膜膨出的修补术可以使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症状加重,因此除必要的手术治疗外,手术后的康复训练以及神经干细胞治疗都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宋希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两种胃癌手术治疗方式的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的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可分为腹腔镜组(n=45)和开腹组(n=45).对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展开对比.结果:腹腔镜组在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以及切口长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开腹组,差异显著(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对胃癌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时,腹腔镜手术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创伤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乔有权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与治疗方案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160例急诊内科昏迷患者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总结病因与治疗方案及预后效果.结果:160例昏迷患者病因主要有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中毒、肺性脑病、低血糖等,确诊后尽早对症治疗,终预后均良好;但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中毒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较高.结论:急诊内科昏迷患者病因以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中毒、肺性脑病、低血糖等为主,且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有机磷中毒、肺性脑病及急性心肌梗死等死亡率较高,临床需尽早确诊并对症治疗.

    作者:余旭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患儿相比于对照组,疗效明显提高、症状消失更快、复发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显著的疗效,并能有效降低疾病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孔凡玲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输血科在临床合理用血中的职能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输血科在临床合理用血中的职能作用并分析,为提供其应用价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输血科在2015年1月开始加强输血科临床合理用血的监督管理力度,临床医生和输血人员一起都严格了解和掌握输血适应证.科室人员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执行,掌握输血的适应证.于2015年上半年在我院展开用血情况的调查研究,同时对我院2014年同期的用血情况进行调查,并从中各选出60例输血患者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命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输血患者的外科临床用血情况,并统计期间不合理用血的事件率.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时照组患者产生的不合理用血事件率为45.00%,而试验组患者产生的不合理用血事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为11.67%,两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输血科在临床合理用血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明显降低临床用血不合理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邓伟;艾比拜·尼牙孜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螺旋CT三维胆管成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胆管结构评估

    目的:评估螺旋CT三维胆管成像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胆管结构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之后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进行内镜下鼻胆引流术,在引流管下进行螺旋CT三维胆管成像,并对螺旋CT三维胆管成像图质量进行评价,对胆管树质量进行了解,然后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结果:100例患者中,胆总管、肝总管及左右肝管彰显率达到100%,胆囊管彰显率为75%.结论:应用螺旋CT三维胆管成像能对胆管树结构、胆囊管走行进行清晰显示,为腹腔镜下的胆囊切除术提供了便利,可以降低手术过程中对胆管造成损伤,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晖川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及并发症观察

    目的:分析与观察运用介入方法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将我院心血管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7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对象,均给予介入治疗,并观察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87例高龄冠心病患者成功介入83例,介入成功率为95.40%;并发症发生率仅为5.74%,介入成功后患者的冠脉血流有明显改善,与介入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运用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情况也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运用.

    作者:孙兆伦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米非司酮结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的效果研究

    目的:分析米非司酮结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中央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此研究中的60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均为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医者,依据患者入院就诊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法为米非司酮结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待两组患者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经米非司酮结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治疗后,手术用时、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2小时出血量、子宫切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通过米非司酮结合改良式B-lynch缝合术进行治疗后,可将产后出血率降低,治疗安全性良好.

    作者:黄晓怡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综合征患者脑复苏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进行ICU优化治疗,探析其对脑复苏的疗效.方法:选择88例心脏骤停复苏成功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ICU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ICU优化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7d后无意识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5%)明显低于对照组(34.1%),P<0.05.结论:ICU优化治疗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脑复苏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可以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意识尽快恢复.

    作者:张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冠延长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冠延长术在固定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上固定义齿提供治疗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择32例患者36颗患牙进行研究,对患者的患牙采用牙冠延长术和固定义齿修复进行治疗.并在手术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要求患者来医院进行复查,复查的主要内容是检查修复体的咀嚼效果和固位体边缘,将对侧同名健康牙的龈沟深度,龈沟出血指数为对照牙,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手术后12个月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全部惠牙义齿固位比较佳,没有出现修复体松动现象,且固位边缘的密合性较好,看不到明显的裂隙,患者自述没有不适,咀嚼功能较佳.手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治疗牙的牙龈沟深度和龈沟出血指数同对照牙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12个月复查时,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牙冠延长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明显提高固定义齿固位修复效果,尤其是患者在12个月后复查,修复后的牙齿功能与健康同牙没有明显的差异.

    作者:耿玉娟;姜纪彪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临床合理用药疗效探析

    目的:针对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临床合理用药的疗效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药学案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总结,抗感染治疗、抗菌药物管理、药品不良反应鉴别、处理及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合理使用率74.1%,明显高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合理使用率46.8%及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合理使用率22.2%,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神经外科临床药学合理用药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可以指导临床用药,还能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值得推广.

    作者:金昕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鼻外切口联合鼻内镜下经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鼻眼相关性疾病

    目的:探析鼻外切口联合鼻内镜下经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鼻眼相关性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的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所在科室60例鼻眼相关性疾病患者分为A组和B组进行统计分析,每组样本为30例.A组开展鼻内镜下经鼻内入路治疗,B组采用鼻外切口联合鼻内镜下经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更少(P<0.05).结论:给予鼻眼相关性疾病患者采用鼻外切口联合鼻内镜下经鼻腔双径路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突出,并发症状发生率较少,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易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柴苓降脂颗粒治疗痰湿郁阻型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柴苓降脂颗粒应用于痰湿郁阻型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痰湿郁阻型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患者采用柴苓降脂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两组均进行为期30d的治疗(10d为一个疗程),对比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血脂3项及肝脏B超指标,并结合中医证候对改善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电图评价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对治疗的安全性给予评价.结果: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心电图评价及实验室相关检查等相关安全性指标,两组差异并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柴苓降脂颗粒应用于痰湿郁阻型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

    作者:赵红星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术的护理方法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术的护理配合方式.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心脏介入术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2.86%;试验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为88.57%,对照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为65.71%,试验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时,使用心脏介入术针对性护理措施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可以降低心脏不良事件,提高梗死血管再通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新波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目的:分析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腺瘤患者7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根据患者的手术形式分为传统组与小切口组,每组35例.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甲状腺腺瘤切除术治疗,小切口组患者则给予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切口疼痛程度及美容评分,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用时40.73min(s =2.06),手术出血量16.85mL(s=7.41),住院天数3.93d(s =0.46),均明显比传统组低(P<0.05);其切口疼痛评分2.71分(s=0.26),低于传统组(P<0.05);切口美容评分7.42分(s=1.35),较传统组高(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为5.71%,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超低位颈前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袁智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难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难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难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使用莫沙必利或奥美拉唑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氟西汀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患者出现头晕、头痛,未影响患老治疗.结论:氟西汀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难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确切,临床价值高.

    作者:吴荣芳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烧伤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评价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在烧伤患者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烧伤手术治疗的157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法分为两组,对照组93例患者应用舒芬太尼治疗,观察组64例患者应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治疗,对比不同用药方法的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用药后2h、4h、6h、12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上述各个时间段的Ramsay评分、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烧伤患者术后镇痛应用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具有显著的镇静效果,用药不良反应轻微,可广泛应用到临床中.

    作者:彭顺刚;刘晓春;陈希阳;罗聪;黄杰 刊期: 2017年第14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