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肖剑;周娟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 阿卡波糖, 老年糖尿病
摘要: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方法:以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试验组采取甘精胰岛素与阿卡波糖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水平(FPG)、餐后2h血糖水平(2hPG)、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G、2hPG、HbA1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FPG、2hPG、HbA1c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二尖瓣病变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例报道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致病原感染心内膜、瓣膜或瓣膜相关结构引起的疾病,这类患者多有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在心内膜及瓣膜上附有赘生物,赘生物很脆弱,易脱落造成栓塞.一般内科治疗远期效果欠佳,且此疗法对14岁以下患儿更具危险性,院内病死率高[1-2].2017年3月我科收治1例重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经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存在二尖瓣瓣膜病变及赘生物,经内科积极治疗与护理,病情稳定后转至外科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较好.现将其内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黄林英;田艳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穴位注射α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普通α干扰素穴位注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其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影响.方法:选取e抗原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 00例,时间为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恩替卡韦治疗以及恩替卡韦联合普通α干扰素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肝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普通α干扰素穴位注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具有较高的抗乙肝病毒疗效.

    作者:张伟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外科手术治疗时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手术室相关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出现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科手术切口未感染患者120例为参照组.通过对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结果: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合并疾病、住院时间及营养状况等.经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对外科手术患者选择佳时机实施手术,并充分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能够进一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作者:钟桂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PHC)实行肝脏MSCT和DSA检查,两者之间要间隔2~14d.比较和分析多层螺旋CT和DSA检查对于PHC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PHC患者中,巨块型有14例,弥漫型和混合型有40例,结节型有6例;其中有10例患者的两种检查结果存在差异,其余的50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基本上是一致的.DSA和MSCT检查内均发现PHC合并门静脉主干和近端分支癌栓12例,同时MSCT检查中得知,2例的外周分支存在癌栓.DSA检查得知PHC的中肝动脉-门静脉瘘(APS)形成24例,MSCT检查中发展的APS形成20例.结论:MSCT和DSA在原发性肝癌的影响诊断中各自具有特点,且两者相结合针对PHC的诊断及综合治疗存在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学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的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学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4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孢克洛组、头孢氨苄组、阿奇霉素组、盐酸左氧氟沙星组各60例,对4组的药学作用进行分析.结果:4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均可取得理想的药学作用.

    作者:张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抽取出8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观察组(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45%比对照组的77.27%高(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82% (P>0.05).结论:雷贝拉唑三联疗法在消化性溃疡中应用效果确切,促进患者溃疡的愈合,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罗金燕;张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90例)与健康人员(40例),贫血患者当中45例缺铁性贫血(A组),45例缺叶酸性贫血(B组),40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比以上3组观察对象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及血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之比.结果:A组患者RBC较B组低,Hb明显低于B组与对照组,其RDW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与B组,P<0.05;B组患者的RBC/MCV与RBC均明显较A组与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MCH、MCV均明显较A组与B组高,P<0.05.结论:血液检验可对贫血的不同类型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吴以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知识掌握度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CNP)对知识掌握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2例DPN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按照不同护理方案分成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知识掌握度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知识掌握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N患者应用CNP干预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知识掌握度提高,从而促进疗效及预后改善.

    作者:唐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产前超声检查与胎儿21三体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早中期妊娠胎儿超声筛查异常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为21三体临床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已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的21三体综合征胎儿超声检查异常表现,了解异常核型出现的类型及与超声异常的相关性,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超声检测手段应用于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前景.结果:60例超声异常孕妇中20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独立微小结构异常患者总计20例,21三体综合征患者共4例,在多发微小结构异常的10例患者中共有3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18例为胎儿单发结构异常其中5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12例为多发胎儿畸形其中8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结论:旱中期产前超声检查对产前诊断意义重大,对特异超声异常孕妇应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静脉穿刺术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李锦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炎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对于本病治疗一直未有突破,常用抗风湿药物,虽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副作用大等问题.艾灸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艾绒熏灼、温熨体表一定部位,并借助其热力及药物作用来平衡人体阴阳、扶正祛邪、调节经络脏腑功能以防治疾病,具备应用便捷、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等特点.本文根据所查文献仅对艾灸治疗RA及相关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陈开慧;杨吉恒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研究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修复部位:小腿下段7例,踝部4例,足跟2例,足背4例.致伤原因:外伤后骨及肌腱外露15例,足背、足跟后慢性溃疡2例;皮瓣大为12cm×6cm,小为5cm×4cm.结果:17例中15例完全成活,1例修复足背创面皮瓣远端浅表皮缘坏死,1例修复足背近1/3创面皮瓣远端1/5坏死;随访10个月至3年,术后足外缘皮肤麻木、感觉迟钝,随术后时间延长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耐磨,但感觉较差.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易掌握,可有效地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徐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烧伤后瘢痕预防处理及整形效果分

    目的:观察分析烧伤后瘢痕的预防处理和整形效果.方法:总结60例烧烫伤患者的治疗经验及效果.结果:对多个功能部位的深度烧伤患者在早期采取多种治疗方法有效预防瘢痕;针对后期不同部位瘢痕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开展治疗.结论:在应对患者功能部位的深度烧伤时,早期要进行彻底清除痂皮并有效预防后期的瘢痕挛缩和功能影响;烧伤的创面在愈合之后的3~6个月要立刻实行瘢痕的整形治疗,以达到满意效果.

    作者:田永松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缓释片对老年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CHD)伴心律失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老年CHD伴心律失常患者中抽取100例开展研究,然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研究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单用美托洛尔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在观察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临床用药,研究用药后患者疗效和血压、生化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是82%,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是9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比研究组低,在血压和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上也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CHD伴心律失常患者参松养心胶囊以及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血压以及生化指标,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侯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汉族与哈萨克族儿童缺铁性贫血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汉族和哈萨克族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情况的差异.方法:收集儿科门诊收治的哈萨克族及汉族儿童600例进行血常规检测,对比两族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并分析两族儿童间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哈萨克族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高于汉族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哈萨克族儿童容易患缺铁性贫血,发生与否与其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母亲贫血史、母亲生育史、母乳喂养史等有关.结论:哈萨克族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应该加强对哈萨克族儿童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的改善,给儿童添加相应的辅食、均衡营养,母亲在孕期应该注意保健,重视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作者:张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以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及高压氧辅助治疗;试验组(60例)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周后,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患者(5.0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给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薛军;牟科杰;蒋勇;崔荣周;邓雷;邹福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与措施.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结果:本次手术过程中,出现6例心动过缓、2例室颤、6例低血压、3例阵发性室速,均抢救成功,术中异常情况发生率为56.67%,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是直接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有效的方法,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运晓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无主机血透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无主机血透临床的效果.方法:以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急慢性肾衰并发症33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的方式,分析并总结33例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基本信息.结果:通过对资料信息整合,本次研究所纳入的33例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患者,接受无主机血透治疗之后,心悸、呕吐、恶心、胸痛等临床表现均得到显著的改善,各项有关指标均得到一定的缓解.结论: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患者应用无主机血透方案进行治疗,有效、安全、操作简便,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可将其作为临床治疗急慢性肾衰竭并发症患者的佳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应用.

    作者:阿丽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联合降压方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降压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联合降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降压治疗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临床疗效和预后,缩短了治疗时间,提高了治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魏秀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产前超声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3例来我院接受检查的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展开检查.对比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结果:相比于病理学检查结果,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0% (166/173),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在产前展开超声检查,可对其胎儿肾脏发育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做出诊断,且诊断正确率高,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晚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疼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疼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70例我院于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所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进行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8.57%)显著地高于对照组(65.71%),且在VAS疼痛评分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疼痛效果明显,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贾宏才;胡济南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