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学作用分析

张沛

关键词:抗生素, 呼吸道感染,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药学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4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孢克洛组、头孢氨苄组、阿奇霉素组、盐酸左氧氟沙星组各60例,对4组的药学作用进行分析.结果:4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抗生素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均可取得理想的药学作用.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加减“四四二合方”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通过试验与观察加减“四四二合方”对于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到我院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两组进行相同的一般治疗,对照组采取别嘌呤醇治疗,试验组则另外加以加减四四二合方治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3%和70.5%,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Cr)、尿素(UN)、尿酸(UA)、24h尿蛋白都出现一定程度的好转(P<0.05或P<0.01),但试验组患者的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减“四四二合方”在治疗原发性痛风性肾病中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治疗上广泛推广.

    作者:王化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腹泻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究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对照组单用泮托拉唑治疗,探究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治疗总有效率、48h再次出血例数、止血时间、输血量、出血次数以及住院时间)、血压、心率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治疗结果比较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疾病具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王清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

    目的:探究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儿3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机械通气至少48h,按照是否发生VAP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分析造成相关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380例患儿均行机械通气治疗,持续时间至少48h,58例患儿出现VAP,发病率约为15.26%;数据经统计学单因素分析,两组患儿在血清白蛋白浓度、基础疾病类型、持续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频次、进入PICU治疗时间及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CHEⅡ)标准评分结果、留置胃管情况及是否进行激素类药物治疗等诸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差异显著(P<0.05);Logisitic多因素回归显示,PICU患儿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及OR值如下,血清白蛋白含量(OR 1.355,P<0.05)、施行机械通气持续时间(OR2.644,P<0.05)、气管插管频次(OR 1.890,P<0.05)、进入PICU治疗时间(OR 1.693,P<0.05)、APACHE标准评分(OR2.662,P<0.05)、留置胃管率(OR 1.871,P<0.05).结论:PICU治疗惠儿出现VAP可能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在临床实践中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后开展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VAP发生风险.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研究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下段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小腿、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7例.修复部位:小腿下段7例,踝部4例,足跟2例,足背4例.致伤原因:外伤后骨及肌腱外露15例,足背、足跟后慢性溃疡2例;皮瓣大为12cm×6cm,小为5cm×4cm.结果:17例中15例完全成活,1例修复足背创面皮瓣远端浅表皮缘坏死,1例修复足背近1/3创面皮瓣远端1/5坏死;随访10个月至3年,术后足外缘皮肤麻木、感觉迟钝,随术后时间延长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皮瓣色泽、质地、弹性良好、耐磨,但感觉较差.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易掌握,可有效地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作者:徐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不同药物对老年急性肺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盐酸氨溴索分别联合左氧氟沙星和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疗效.方法:研究阶段为2015年5月至2016年10月,研究对象为海南边防总队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肺炎患者.A组43例,使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47例,使用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对比两组药物的疗效.结果:B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头孢曲松他唑巴坦钠治疗老年急性肺炎见效快速,有效率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文立献;张立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颅底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目的:讨论颅底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进行颅底肿瘤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进行分组试验,其中试验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及患者吞咽功能变化.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患者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是护理措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在颅底肿瘤切除术后患者吞咽功能的护理中,综合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可以提高护理的整体水平,是患者容易接受的一种护理方式.

    作者:唐芙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的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针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所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子以安慰疗法,观察组予以针灸疗法,观察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整体疗效明显比对照组高.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针灸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手段进行应用,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的优点.

    作者:张荣锡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共收治764例结肠癌患者,从中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给予研究组患者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能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应用和椎广.

    作者:张建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分析

    目的;探究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154例,分成休克组及非休克组,分别监测有创及无创动脉压,每5min记录一次数值,持续24h,分析监测结果.结果:休克组患者有创动脉压监测结果显示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9.80kPa (s=1.95)、6.28kPa(s=1.87),持续监测无创动脉压,结果显示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33kPa (s=2.74)和7.62kPa(s=2.45);其中,有创动脉压测量指标相对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数值偏低(P<0.05).结论:监测ICU危重患者的有创动脉血压水平,能够及时准确显示血压实际波动情况,结合优质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罗建英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90例)与健康人员(40例),贫血患者当中45例缺铁性贫血(A组),45例缺叶酸性贫血(B组),40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比以上3组观察对象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及血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之比.结果:A组患者RBC较B组低,Hb明显低于B组与对照组,其RDW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与B组,P<0.05;B组患者的RBC/MCV与RBC均明显较A组与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MCH、MCV均明显较A组与B组高,P<0.05.结论:血液检验可对贫血的不同类型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吴以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应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观察和分析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结果:使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使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7.50%,两组患者相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比较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鄂彤光;熊丽娜;徐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妊娠相关性肾病研究进展

    妊娠合并肾脏疾病是临床上广泛关注的问题.正常妊娠期肾脏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表现为肾脏体积加大,处于生理性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显著增加.异常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育龄女性,由于妊娠期所引起的循环、内分泌系统等变化,妊娠并发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加剧肾功能恶化,甚至引发流产、早产、胎儿死亡的高风险.因此,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系统回顾.

    作者:陈美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品管圈在优化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中的应用进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医疗单位患者身份识别工作落实情况更加重视,2008年卫生部提出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之一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的提出,有效地规避了以往查对制度下工作落实中的弊端,而在患者身份识别流程中积极成立品管圈(QCC)小组,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及医疗服务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规范与责任意识,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保证医疗、护理活动的安全,避免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唐森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骨科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骨科脊柱手术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骨科脊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规范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3.37分(s=0.69)]低于对照组患者[4.63(s=0.81)],护理满意度(92.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脊柱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剥离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自动痔疮套扎术(RPH)联合外痔剥离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抽取的22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1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联合外痔剥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和创面愈合所需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也明显较少,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PH加外痔剥离术治疗重度混合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创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时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5.13%,低于对照组的17.95%;在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时有明显优势,安全有效.

    作者:上官士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产前超声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73例来我院接受检查的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展开检查.对比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的结果.结果:相比于病理学检查结果,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0% (166/173),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在产前展开超声检查,可对其胎儿肾脏发育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做出诊断,且诊断正确率高,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李晚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临床意义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时使用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共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组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将两组的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复发率更低(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甲状腺全切除术能够显著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且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超宇;宋璇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综合护理在早期急性乳腺炎中的干预效果

    目的:探析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早期急性乳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急性乳腺炎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双盲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方法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81%,明显低于试验组患者的92.86%,差异显著(P<0.05);在炎症消退时间和红肿热痛消失时间方面,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能使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同时还能缩短疼痛消失时间.

    作者:宁生瑜;李立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