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

杨华;聂娜;林彩云

关键词: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术
摘要:目的:对比宫腔镜下电切术(TCRM)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试验组52例行TCRM,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手术、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具临床推广价值.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长途转运的急救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长途(≥90km)院前转运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我院胸痛中心在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长途转运的急救与护理方法.结果:45例患者安全转送回医院,3例患者绕行急诊直接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18例患者绕行急诊直送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住院,其余24例患者分别收到相关科室住院治疗.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患者的院前转运更安全高效,缩短患者院内诊疗时间.

    作者:韦小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对小儿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探讨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诊断小儿肺炎中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肺炎患儿80例,平均分为研究组A和研究组B,而后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健康儿童40例将其设为参照组,所有受检儿童均接受PCT、hs-CRP、WBC联合检测,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受检儿童经联合检测后,研究组A患儿的PCT、hs-CRP、WBC与研究组B和参照组进行比对明显较高,研究组A中PCT、hs-CRP、WBC联合检测所占比例同研究组B比对也明显较高,组间数据结果经检验后统计学意义产生.结论: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应用PCT、hs-CRP、WBC联合检测,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鉴别度和灵敏性.

    作者:孙种梅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与措施.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结果:本次手术过程中,出现6例心动过缓、2例室颤、6例低血压、3例阵发性室速,均抢救成功,术中异常情况发生率为56.67%,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是直接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有效的方法,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运晓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评价

    目的:对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75例肺癌患者纳入研究组,以同期6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良性组,60例健康自愿者为健康组,均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卵巢癌抗原(CA125)检测,对比三组相关指标的阳性率及特异性.结果:研究组的CEA、CYFRA21-1及CA125水平高于良性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腺癌的CEA、CA125水平高(P<0.05),鳞癌CYFRA21-1水平高(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及病理分型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焦双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CT和MRI在副神经节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CT和MRI对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并分析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副神经节瘤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实施CT诊断和MRI诊断,对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CT和MRI均能够对副神经节瘤患者起到一定的临床诊断效果,CT的诊断检出率为75%,MRI诊断检出率为7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T诊断可更好地显示肿瘤和周围组织关系,MRI可反映肿瘤组织学成分的不同.结论:对副神经节瘤患者使用CT以及MRI诊断均可取得一定效果,但CT诊断可更好地显示肿瘤和周围组织关系,MRI可反映肿瘤组织学成分的不同,在实际的诊断中可将两种诊断方法进行联合,以期取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作者:韦霞俊;苏文兵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预防性护理在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在减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我病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痊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预防性护理可以明显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痊愈时间,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许华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CT与MRI在肝硬化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肝硬化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行CT和MRI诊断,观察不同的影像诊断对肝硬化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硬化结节的MRI诊断独立预测指标为结节性肝表面、门静脉高压及肝实质异常;肝硬化结节的CT诊断独立预测指标为肝边缘、肝实质异常以及门静脉高压.CT和MRI两种检测方式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两种检测方式之间的价值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和MRI诊断均能够提高肝硬化结节的准确率,两者各有优势,就能够提高临床的诊断效果.

    作者:毛锦春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中选取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25例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中25例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可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其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富军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MicroRNA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对于microRNA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所扮演的角色及其作为一种生物学标志在肝细胞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进行综述.首先描述目前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病情况及其可能的病因,其次介绍microRNA合成、成熟及功能,后阐述microRNA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作为一种生物学标志物在肝癌诊断及临床治疗的价值.终得出综合分析microRNA的水平能早期诊断肝细胞性肝癌并有利于临床早期干预治疗,并认为以某些关键microRNA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点可控制肝细胞肝癌发生及发展.

    作者:刘勇;梁长华;李增志;李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因急性腹痛就诊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法,为以后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抽取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24日至我院消化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20~80岁)33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造成急性腹痛的病因较多且比较复杂,涉及内科、外科(包括泌尿外科)、妇科等科室,临床医生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全面综合患者的发病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才能准确找到病因,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率,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刘春;陈日龙;严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观察全程护理干预对小儿急性腹泻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法为依据,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呕吐缓解时间、腹泻改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大量输血前后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变化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前后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多个科室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输注悬浮红细胞2000 ~ 4000ml(10~ 20U)和血浆400~ 800ml,观察所有患者在输血前后6h的血小板数量以及凝血功能.结果:患者输血前后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血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四项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在大量输血之后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会下降,所以在临床中需要针对大量输血患者给予实时血小板、凝血功能监测护理,按照患者实际情况补充血小板,从而保障输血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作者:熊伟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时普外科手术患者行心理护理对其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进入笔者所在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的患者中,采取随机法抽选出60例进行分析,予以分组:常规组:30例行常规护理项目,护理组:30例加行心理护理措施,对两组的焦虑状况进行比较.结果:接受护理前,常规组30例患者Zung焦虑表评分57.12分(s=4.23),护理组56.77分(s=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常规组51.76分(s=9.22),护理组43.02分(s=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康复治疗相关知识,终使患者获得满意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

    作者:范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产前超声检查与胎儿21三体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早中期妊娠胎儿超声筛查异常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为21三体临床综合征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已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的21三体综合征胎儿超声检查异常表现,了解异常核型出现的类型及与超声异常的相关性,时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探讨超声检测手段应用于21三体综合征的临床应用前景.结果:60例超声异常孕妇中20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独立微小结构异常患者总计20例,21三体综合征患者共4例,在多发微小结构异常的10例患者中共有3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18例为胎儿单发结构异常其中5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12例为多发胎儿畸形其中8例确诊为21三体综合征.结论:旱中期产前超声检查对产前诊断意义重大,对特异超声异常孕妇应行羊膜腔穿刺术或脐静脉穿刺术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李锦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颈椎小关节错缝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颈椎牵引治疗,试验组患者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唐润科;江崛;邱芬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的效果分析

    目的:浅析并评价非布司他用于痛风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痛风治疗的66例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并将其随机分成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试验组口服非布司他治疗,对照组使用别嘌醇治疗,经8周的连续治疗后,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变化与不良反应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酸含量虽均出现显著降低,但试验组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仅有12.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27%,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布司他可显著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含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良好,可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彭延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小儿急性阑尾炎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0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试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状况、术后镇痛剂使用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结果:两组经过不同手术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术后镇痛剂使用量、术中出血量方面对比,差异显著(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儿,疗效十分突出,可有效缩短惠儿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此术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剑锋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超声弹性成像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在小于2cm小乳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67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了常规超声诊断方法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方法进行临床诊断,对比分析了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小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3.5%,明显优于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79.1%,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超声诊断比较而言,超声弹性成像在小于2 cm小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其诊断准确率高,非常值得临床的推广应用.

    作者:向惠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无肝素技术在肾功能衰竭合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无肝素技术应用于肾功能衰竭合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8例肾功能衰竭合并高危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子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实施无肝素技术治疗.观察两组的存活、肾功能恢复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肾功能恢复率为20.59%,存活率为94.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概率为8.82%,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肾功能衰竭合并高危出血患者应用无肝素技本进行血液透析,可有效挽救患者的生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作者:祖力皮亚·艾克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肺栓塞严重指数评分评价中危患者的抗凝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肺栓塞严重指数(PESI)评分指导中危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3例中危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者的PESI评分为中度危险患者(PESI评分均为Ⅲ~Ⅳ级),分析患者抗凝治疗短期疗效及出血情况.结果:①短期疗效:总有效率为87.3%,其中PESI评分Ⅲ级总有效率为91.18%,PESI评分Ⅳ级总有效率为82.76%,无死亡病例.②心肌损伤指标及血气分析: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分压(PaO2)和血氧饱和度(SpO2)指标明显上升,脑钠肽(BNP)、肌钙蛋白T(TNT)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出血:63例患者住院治疗及随访6个月中,总出血率为6.35%.结论:依据PESI评分为中危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可为非高危患者的临床预后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熊亮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