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
良好的护理对呼吸科患者的康复是很重要的,在住院患者中又以老年人居多,而对老年人的护理也是一个难点.本文分析了老年人身体和心理上的特征,在对老年人做常规护理时,注重护理过程的安全,尤其是重症患者的护理,并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其合理的心理护理,助其早日康复.
作者:祁爱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体检的511名体检者的所有临床资料,所有受检人群均实行甲状腺彩超检查,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体检人群甲状腺结节检出率.结果:研究发现人群检出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23.67%,其中女性患者检出率58.67%,男性患者检出率41.32%,<30岁人群检出率低15.65%(80/511),50 ~59岁检出率高19.92%(153/511),30 ~39岁检出率18.39%(94/511)、40~49岁检出率17.22%(88/511)、>60岁检出率18.78%(96/511).结论:在人群体检中存在比较高的甲状腺结节检出率,受检样本的年龄、性别等会对检出率造成影响,在健康体检中需要广泛应用甲状腺彩超检查.
作者:李迎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应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观察和分析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结果:使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的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使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47.50%,两组患者相比较,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比较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鄂彤光;熊丽娜;徐浩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时腹腔镜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集我院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诊断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5.13%,低于对照组的17.95%;在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时有明显优势,安全有效.
作者:上官士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比宫腔镜下电切术(TCRM)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试验组52例行TCRM,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手术、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更短,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华;聂娜;林彩云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院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期间的护理人员12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15年10月前,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期间的护理人员12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不实施安全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护理风险与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8.33%,护理纠纷未发生,基础护理24.26分(s-1.02)、护理安全23.10分(s=1.01)、应急处理24.13分(s=0.41)、感染控制24.85分(s=0.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刘新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疝气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50例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自主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疝气采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疗效确切,由于该手术具备微创优点,因此更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作者:何分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多阶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80例多阶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在本次治疗中,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为保守治疗,22例为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中有19例为保守治疗,21例为手术治疗.在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脊髓损伤程度为:A级6例,B级15例,C级6例,D级13例;对照组患者脊髓损伤程度为:A级7例,B级12例,C级5例,D级16例.结论:多阶段脊柱骨折在发生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状,这需要患者快速接受手术治疗来减轻痛苦,使疾病早日痊愈.
作者:胡济南;贾宏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研究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2月收治入院的9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两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仅在颅内压监测方面,对照组采用传统监测方法,观察组采用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局,分析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和死亡率分为13.32%和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和8.88%,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颅内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对比两组患者脱水药用量,观察组用药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连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可更加确切、适时地反映脑出血患者颅内压情况,对早期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对于指导治疗、指导用药意义重大.
作者:蒋勇;薛军;牟科杰;邓雷;邹福建;崔荣周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出现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科手术切口未感染患者120例为参照组.通过对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案.结果: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合并疾病、住院时间及营养状况等.经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引起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因素较多,对外科手术患者选择佳时机实施手术,并充分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工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能够进一步降低切口感染发生率,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作者:钟桂兰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与措施.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结果:本次手术过程中,出现6例心动过缓、2例室颤、6例低血压、3例阵发性室速,均抢救成功,术中异常情况发生率为56.67%,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是直接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有效的方法,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运晓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全身支持处理对疲劳产妇产程及产后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处理,试验组给予全身支持处理.记录并分析两组疲劳产妇产程、妊娠结局.结果:试验组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自然分娩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89%),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产后出血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疲劳产妇给予全身支持处理可获得更为理想的妊娠结局,有效缩短总产程并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对减少产后出血具有一定作用,有利于保障母婴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作者:张莉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治疗特殊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接收的80例特殊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样本,结合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分析治疗结果.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6.8个月(s-1.2).Neer优秀者51例,良好者24例,尚可者3例,差者2例.患者优良率为93.75%.结论:对于特殊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在治疗前应当做好评估工作,以此为基础,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治疗方案,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同林;王中兴;任国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CT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CT检查,统计检查结果以及CT表现.结果:CT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6.25%.77例确诊患者均可见肿块腔内侧的溃疡病灶,可见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水平均匀的35例,不均匀的42例.肿瘤位于胃部的54例,肠腔的21例,肠外(肠系膜、网膜)的5例.55例患者的肿瘤边界清晰,22例患者的肿瘤与周围邻近组织有粘连.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检查有明确的特征,有助于临床医师获取详细的影像图信息,提高诊断正确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覃天海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探究在分娩过程中,使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模式,对于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40例产妇进行常规模式分娩,为对照组,另外40例产妇则采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模式,为试验组,两组产妇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结果:试验组产妇的各项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平均满意度为5.23分(s=0.21),高于对照组的3.92分(s=0.3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模式对分娩镇痛效果存在一定影响,能够缩短产程,减少分娩出血,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星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有关资料显示,在所有的骨折患者中老年人占大多数.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骨质偏脆,所以老人一旦受到碰撞就很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骨质疏松严重时可能会导致瘫痪,所以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避开导致骨折的危险因素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老年人如何预防骨折和如何护理做出一定讨论.
作者:王艳红;刘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疼痛管理对慢性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某医院接受伤口治疗的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及试验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情况、伤口愈合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伤口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伤口愈合率、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伤口疼痛,加快伤口愈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海艳;黄素碧;蒋纯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以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对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治疗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常规内科保守治疗及高压氧辅助治疗;试验组(60例)患者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评分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周后,试验组患者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患者(5.00%),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给予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薛军;牟科杰;蒋勇;崔荣周;邓雷;邹福建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总结因急性腹痛就诊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法,为以后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抽取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24日至我院消化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20~80岁)33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造成急性腹痛的病因较多且比较复杂,涉及内科、外科(包括泌尿外科)、妇科等科室,临床医生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全面综合患者的发病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才能准确找到病因,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率,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刘春;陈日龙;严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目的: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90例)与健康人员(40例),贫血患者当中45例缺铁性贫血(A组),45例缺叶酸性贫血(B组),40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比以上3组观察对象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及血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之比.结果:A组患者RBC较B组低,Hb明显低于B组与对照组,其RDW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与B组,P<0.05;B组患者的RBC/MCV与RBC均明显较A组与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MCH、MCV均明显较A组与B组高,P<0.05.结论:血液检验可对贫血的不同类型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吴以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