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侧开颅不同手术时机和方式治疗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效果

武福南;邓继成;孟永康;刘进;陈伟平;彭宁波

关键词:外伤性颅内血肿, 双侧开颅, 手术时机,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双侧开颅在手术时机不同以及方式不同时对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时机和方式的不同将58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双侧开颅时机为双侧一期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为双侧分期开颅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死亡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实施去骨瓣减压的患者比例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实施一期双侧手术的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分期手术的临床效果,在临床中应按照外伤性多发性颅内血肿的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手术时机和方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相关性肾病研究进展

    妊娠合并肾脏疾病是临床上广泛关注的问题.正常妊娠期肾脏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表现为肾脏体积加大,处于生理性高灌注、高滤过状态,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显著增加.异常妊娠合并肾脏疾病的育龄女性,由于妊娠期所引起的循环、内分泌系统等变化,妊娠并发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加剧肾功能恶化,甚至引发流产、早产、胎儿死亡的高风险.因此,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系统回顾.

    作者:陈美珍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评定及分析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90例肛周脓肿患者并随机分组.传统组给予切开引流手术,一次性组则实施一次性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肛周脓肿治疗效果、复发率、术前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一次性组患者肛周脓肿治疗效果高于传统组(P<0.05);一次性组复发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一次性组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一次性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应用效果确切,复发率低,可缩短疗程,提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丽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血常规化验,记录相关检查结果;使用23G的细针进行穿刺抽吸活检,取标本涂片进行病理学诊断,分析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病理诊断情况.结果: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穿刺病理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4例,占比13.46%;甲状腺髓样癌患者4例,占比3.85%;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0例,占比48.08%;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20例,占比19.23%;甲状腺腺瘤患者16例,占比15.38%.结论: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活检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能够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从而根据诊断结果制订治疗方案,值得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的效果评估及研究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盐酸氨溴索,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体位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肺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赵静;张青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重庆市綦江区库存血量和临床用血量管理现状及对策

    目的:比较分析重庆市綦江区库存血量和临床用血量管理现状及对策.方法:对重庆市綦江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血液中心库存血量及用血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际用血需求量同库存血量比较,全血及红细胞悬液不同血型构成比差异较大.各类血型红细胞血液实际用量远低于库存血量,二者间关系不稳定,AB型库存较其他型库存量低.结论:在采血、存血前应先对当地常年实际用血比例进行了解,并结合当地当时的库存血量血型构成比来实施采血存血,优先采集较为紧缺的血型,避免因血液过期导致浪费,建立安全、稳定、自愿的无偿献血队伍,利于采血有计划的实施.

    作者:杨长勤;张晓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不同针灸方法用于膝骨关节炎膝关节镜术后恢复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从不同针灸方法的应用综述了近10年来针灸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帅亮;周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上环手术操作过程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意义

    目的:探讨上环手术操作过程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上环手术妇女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术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术中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抑郁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4%)明显低于时照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环手术操作过程中对受术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受术者的心理状态,缓解不适感,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口服降糖药与两种预混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影响的观察

    目的:本次试验将观察口服降糖药与两种预混胰岛素对1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影响.方法:本次试验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5例1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治疗、B组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C组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并对比三组患者的空腹血糖、C-肽(C-P)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后,A组、B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HbA1c均明显降低,且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与C组的空腹血糖情况对比则差异显著.此外,C组对空腹血糖和HbA1c控制较差,且C-P水平明显下降.结论:口服降糖药物在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的过程中,空腹血糖和HbA1c达标程度低,且胰岛B细胞功能衰减较快,多数患者在两年后转为胰岛素治疗.而门冬胰岛素治疗和预混胰岛素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情况,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赵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手术室感染扩散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

    目的:研究在预防手术室感染扩散中采取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以及应用方法.方法:依据计算机表法将我院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4例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参照组(n=27)与试验组(n=27),参照组患者护理中实行我院手术室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护理中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对经不同护理后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感染症状评分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感染症状评分7.25分(s=2.11)、护理满意度100%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感染症状评分19.65分(s=3.25)、护理满意度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室感染扩散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护理依从性,具备广泛应用的价值.

    作者:张予馨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经皮骶髂螺钉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经皮骶髂螺钉和骶髂关节前路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均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其中对常规组采取骶髂关节前路铜板内固定治疗,对试验组采取经皮骶髂螺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采取经皮骶髂螺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出血少、手术耗时短、住院时间段等优势,值得实践推广.

    作者:刘超贤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PDCA对提高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注射室护理中应用PDCA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医院门诊注射室接受注射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注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患者对门诊注射室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技术、信任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注射室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5年至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检验的贫血患者(90例)与健康人员(40例),贫血患者当中45例缺铁性贫血(A组),45例缺叶酸性贫血(B组),40例健康人员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对比以上3组观察对象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红细胞计数(RBC)、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以及血红细胞计数与平均红细胞体积之比.结果:A组患者RBC较B组低,Hb明显低于B组与对照组,其RDW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与B组,P<0.05;B组患者的RBC/MCV与RBC均明显较A组与对照组高,P<0.05;对照组MCH、MCV均明显较A组与B组高,P<0.05.结论:血液检验可对贫血的不同类型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吴以刚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雌激素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雌激素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在我院收治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随机选取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取雌激素和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照组使用乳酸菌阴道胶囊,1个疗程后观察分析pH阴性率和外阴瘙痒率,治疗4周和8周后分别观察两组对象的复发率.结果:试验组对象外阴瘙痒率及pH碱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4周和8周后的复发率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但研究组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9%,研究组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春彦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缓释片对老年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与美托洛尔对老年冠心病(CHD)伴心律失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近三年收治的老年CHD伴心律失常患者中抽取100例开展研究,然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研究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单用美托洛尔进行临床治疗,研究组在观察组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临床用药,研究用药后患者疗效和血压、生化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是82%,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是94%,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效率比研究组低,在血压和生化指标的改善程度上也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CHD伴心律失常患者参松养心胶囊以及美托洛尔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其血压以及生化指标,提升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侯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超声危急值报告在妇产科急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危急值报告在妇产科急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且报告超声危急值的病例7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报告妇科超声危急值46例、产科超声危急值24例,分析病史特点、超声声像图、临床处理结果及患者预后.结果:经过超声危急值上报,妇产科医师及时的积极处理,成功救治所有病例,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符合率98.57% (69/70),超声危急值上报与术后病理诊断及随访结果符合率98.57%(69/70).结论:超声危急值报告给妇产科医师及时提供有效的诊断信息,有利于临床做出及时恰当的处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吴凤妹;朱玲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因急性腹痛就诊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法,为以后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抽取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24日至我院消化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20~80岁)33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造成急性腹痛的病因较多且比较复杂,涉及内科、外科(包括泌尿外科)、妇科等科室,临床医生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全面综合患者的发病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才能准确找到病因,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率,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刘春;陈日龙;严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针灸调补任督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针灸调补任督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任督组.常规组行常规针刺治疗,任督组行针灸调补任督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尿失禁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患者夜间护理次数、日均排尿次数的差异.结果:任督组相对于常规组脑卒中后尿失禁治疗效果更好(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治疗前两组夜间护理次数、日均排尿次数相似(P>0.05),治疗后任督组相较于常规组夜间护理次数、日均排尿次数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针灸调补任督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治疗方法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孔秋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基于问题式学习教学法在检验科血液学检验操作实践带教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检验科血液学检验操作实践带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检验科接受临床实习的66名检验科实习生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实习学生33名,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法,观察组33例则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实习学生实习成绩及对带教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习生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整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验科血液学检验操作实习生带教中采用PBL教学法可有效提升带教效果,提升实习生理论与技能掌握程度,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黄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颈椎小关节错缝采用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颈椎小关节错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颈椎牵引治疗,试验组患者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颈椎小关节错缝的疗效显著,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唐润科;江崛;邱芬芬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