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压氧对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护理要点

朱甜甜;宁知凤;崔莉

关键词:高压氧治疗, 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疗效, 护理要点
摘要: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对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诊治的80例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多芭、尼莫地平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10d为一个疗程,共6个疗程)对两组分别进行Webster评分,并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的Webster评分为14.17分(s=1.95),低于对照组的15.69分(s=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脑梗死后帕金森综合征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目的:探究献血者机采中出现反应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方法:搜集贵港市中心血站采血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机采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25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现献血反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结果:25例发生献血反应,其中轻度20例,占80.0%;中度4例,占16.0%;重度1例,占4.0%.献血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睡眠不足加上过度疲劳,以及空腹献血,分别占到44.0%(11/25)、40.0% (10/25),其次为晕车后献血,占4.0%;精神心理因素,占4.0%;皮下血肿,占4.0%;枸橼酸钠进入体内引起口唇发麻或手足抽搐,占4.0%.结论:机采献血既关系献血者的健康,又关系我国机采献血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献血者的身体检查,提高采血技术,减轻疼痛,营造一个舒适的献血环境,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韦春燕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复方丹参滴丸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痛心绞痛患者200例进行随机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方法的治疗以及复方丹参滴丸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同时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冠心痛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治疗时,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可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杨宗平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耳穴压豆对恶性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

    目的:分析在恶性肿瘤患者睡眠障碍治疗中采用耳穴压豆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为样本选取时段,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伴随有失眠症状的恶性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耳穴压豆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采用耳穴压豆治疗后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各项评分均得以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患者睡眠障碍治疗中采用耳穴压豆方法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阳小红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3个月CCS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3个月CCS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50%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能有效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CCS评分.

    作者:李煜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51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达到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P<0.0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显示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式,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治疗的护理观察与措施.方法:对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护理.结果:本次手术过程中,出现6例心动过缓、2例室颤、6例低血压、3例阵发性室速,均抢救成功,术中异常情况发生率为56.67%,手术成功率100%.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是直接开通闭塞冠状动脉,恢复冠脉血流有效的方法,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运晓静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Nd:YAG激光治疗人工晶体虹膜后粘连体会

    目的:观察Nd:YAG激光治疗人工晶体虹膜后粘连的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解除虹膜后粘连.报道12例(13眼)白内障术后人工晶体虹膜后粘连YA G激光松解的治疗方法与结果.YAG激光单脉冲从粘连张力大位置开始,逐步击射直至解除粘连.结果:一次全部松解粘连无复发者12只眼(92.3%).除3只眼瞳孔缘有微量渗血、2只眼人工晶体表面有激光伤斑、1只眼术后一时性轻度眼压升高外,无其他并发症.YAG激光治疗人工晶体虹膜后粘连后,视觉质量提高,减少瞳孔阻滞.结论:Nd:YAG激光解除人工晶体虹膜粘连,是一种安全、有效、易为患者接受的疗法,具有并发症少,能够解除瞳孔阻滞,防治继发性青光眼,增加视觉质量等优点.

    作者:李宾毅;禤中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PDCA对提高门诊注射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效果

    目的:探讨在注射室护理中应用PDCA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在医院门诊注射室接受注射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注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患者对门诊注射室环境、护理态度、护理技术、信任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注射室护理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可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杨洁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多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PHC)实行肝脏MSCT和DSA检查,两者之间要间隔2~14d.比较和分析多层螺旋CT和DSA检查对于PHC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PHC患者中,巨块型有14例,弥漫型和混合型有40例,结节型有6例;其中有10例患者的两种检查结果存在差异,其余的50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基本上是一致的.DSA和MSCT检查内均发现PHC合并门静脉主干和近端分支癌栓12例,同时MSCT检查中得知,2例的外周分支存在癌栓.DSA检查得知PHC的中肝动脉-门静脉瘘(APS)形成24例,MSCT检查中发展的APS形成20例.结论:MSCT和DSA在原发性肝癌的影响诊断中各自具有特点,且两者相结合针对PHC的诊断及综合治疗存在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婧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老年患者使用集束化护理管理,研究对老年患者压疮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压疮治疗的134例老年患者分为A、B两组,各67例,其中A组进行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使用集束化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及治疗压疮所用时间.结果:B组总有效率(83.58%)高于A组(6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压疮好转时间为10.87个月(s=3.97),明显短于A组的15.84个月(s=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压疮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管理,可有效改善治疗疗效并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彭玉琴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骨科脊柱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在骨科脊柱手术患者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骨科脊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加规范疼痛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3.37分(s=0.69)]低于对照组患者[4.63(s=0.81)],护理满意度(92.5%)高于对照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脊柱患者住院期间给予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疼痛,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芹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1 1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分别采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大小[2.39cm(s=0.31) vs4.22cm(s=0.51)]、术中出血量[14.15ml(s=4.08)vs30.26ml(s=6.85)]、术后排气时间[15.38h(s=2.74) vs 36.19h(s=4.28)]、住院时间[36.19d(s=4.28)vs9.14d(s=0.9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2%vs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其安全性高,术后恢复效果好,能够帮助患者更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贾华虎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在老年牙周炎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老年牙周炎治疗中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牙周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比较常规的治疗措施,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均明显得到改善,试验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沟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老年牙周炎患者的治疗中,加入盐酸米诺环素缓释剂,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钟开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磁共振Tricks技术在四肢血管瘤诊断中的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磁共振Tricks技术在四肢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并已确诊的四肢血管瘤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常规平扫,再进行对比剂的注入,同时利用磁共振Tricks技术对患者的动态血管进行造影,后再采取增强扫描,对患者病变显示的具体情况和病例图像的质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手术病例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磁共振Tricks动态图像真实清楚的显示了血管瘤瘤体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通过常规扫描的结合,其诊断的准确率为95% (19/20).结论:磁共振Tricks技术在四肢血管成像中是一种新兴且有效的诊断方法,能够清楚地动态观察血管瘤异常血管的组成,提高诊断率.

    作者:余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质量持续改进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质量持续改进在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64例儿科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儿科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护理的模式,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之后,两组患儿康复都比较顺利,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更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质量持续改进效果显著,护理人员护理意识和效率提高的同时,患儿家属也非常认可,值得推广.

    作者:曾蓉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肺结核筛查中痰涂片和结核杆菌培养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肺结核筛查中进行痰涂片和结核杆菌培养后取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20例,且均在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依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和联合组(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筛查方法分别为痰涂片和结核杆菌培养筛查.联合组患者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从肺结核阳性检出率和分枝杆菌检出率两方面入手,针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对照肺结核阳性检出率(25%)显著低于观察组(47.5%)(P<0.05);痰涂片和结核杆菌培养联合应用时,其分枝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检测方法(P<0.05).结论:肺结核筛查中,结核杆菌培养法与痰涂片检测方法相比,阳性检出率较高,且两种检测方法联合应用时,其分枝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运用单一方法时的检出率.

    作者:雷坤;刘远翔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模式对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在分娩过程中,使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模式,对于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40例产妇进行常规模式分娩,为对照组,另外40例产妇则采用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模式,为试验组,两组产妇均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结果:试验组产妇的各项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平均满意度为5.23分(s=0.21),高于对照组的3.92分(s=0.3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助产士为主导的分娩模式对分娩镇痛效果存在一定影响,能够缩短产程,减少分娩出血,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李星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血塞通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的基础上联合血塞通滴丸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8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结论:血塞通滴丸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痛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汪元元;周晓妍;黄德莲;吕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观察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评分、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指标,且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艳双 刊期: 2017年第13期

  • 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因急性腹痛就诊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法,为以后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抽取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1月24日至我院消化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20~80岁)33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造成急性腹痛的病因较多且比较复杂,涉及内科、外科(包括泌尿外科)、妇科等科室,临床医生需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完善必要的辅助检查,全面综合患者的发病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才能准确找到病因,降低误诊率,提高诊断率,从而提高疗效.

    作者:刘春;陈日龙;严敏 刊期: 2017年第13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