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莉
目的:比较3.0T磁共振与乳腺钼靶摄影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6例例乳腺癌患者均行乳腺钼靶摄影和磁共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乳腺钼靶摄影的符合率、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57.6%、64.3%、52.6%,磁共振的符合率、特异性、灵敏度为75.8%、82.1%、71.1%,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乳腺癌价值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磁共振诊断乳腺癌的符合率、特异性、灵敏度均优于乳腺钼靶摄影.
作者:黄艳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究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危险因素与诊治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200倒腹部手术患者,对腹部手术术后并发症梗阻危险因素分析,制定诊治对策.结果:急诊腹部手术患者并发肠梗阻发生率为7.6%;在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术后白细胞计数对比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术后白细胞计数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手术术后并发肠梗阻与手术时间、年龄、麻醉方法等有关,需进一步明确梗阻类型,将手术时间缩短,合理使用麻醉药物,才能将术后并发肠梗阻率降低.
作者:赵玉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科治疗的83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并在治疗后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结果: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3.66%(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吞咽障碍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特征,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可极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极高的治疗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艾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滴注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腹痛、腹胀时给予艾灸神阙穴后中药贴敷治疗,对比两组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一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 (x2=3.624,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4.0%,明显低于对照组26.0%(x2=10.251,P<0.05).结论:艾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助于控制临床症状,调节脏腑,复发率低,远期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向群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选取近5年来临床工作中误诊的4例年龄>65岁的老年人带状疱疹患者,分析老年人带状疱疹误诊的原因,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老年人带状疱疹的早期诊断率,促进患者旱日康复.
作者:方云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确诊的150例患者,按照研究方案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与常规西药组.常规西药组子常规西药治疗,中西结合组在西医组基础之上按照其中医诊断分型给予中药汤剂配合使用,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疗程结束后中西结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0%;常规西药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单独使用西药治疗临床治愈率高,具有在临床上推广价值.
作者:张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手术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状况.方法:收集2010年6月到2016年6月间本院收治的64例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n=32)和干预组(n=32),对所有传统组患者实施常规入路治疗,对所有干预组患者实施改良Gibson入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干预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髋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少,干预组患者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与传统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实施改良Gibson入路治疗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
作者:易文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剖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2015年4月到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老年病患100例,把100例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B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机械通气的情况,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机械通气时间为8.13d(s=0.74),较B组显著缩短,差异显著(P<0.05);A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4.0%、死亡率为4.0%较B组显著降低,差异显差(P<0.05);A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B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行综合护理干预,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巩固疗效.
作者:买文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关于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透析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随机抽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100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将其分作AB两组,每组50例.A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B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结果:A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以及血磷的清除率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是32.0%,明显低于B组的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血液透析滤过相比较,对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采取高通量的血液透析治疗,对于各分子毒素的清除率更高,而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梁江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分析以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转归及治疗方式,为日后以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16例以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在分析其临床表现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两组,每组8例,以不同的方式治疗,并探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式.结果:以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疾病具有病情进展快,演变过程有相对特异性;亚急性期再发白质脱髓鞘比例高的特点,试验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以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具有病情进展快,演变过程有相对特异性;亚急性期再发白质脱髓鞘比例高的特点,以快速阻断炎性免疫及应用甲泼尼龙冲击对于治疗以双侧丘脑损伤为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帮助患儿改善预后.
作者:周晓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咳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24例咳喘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77%,与对照组82.2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咳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敏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手术室患者的效果,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效率.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并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后,其术后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程度及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得到有效缓解,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可避免患者心率波动范围过大,维持心率稳定,从而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何红善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不同时段接受治疗的麻醉恢复期患者80例作为研究时象,一组为对照组40例(2015年3月至2015年9月),另一组为观察组40例(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回顾性分析对照组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于2015年10月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对比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恢复期患者的躁动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处于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减少躁动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能促进护理安全性的提高.
作者:邓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胃镜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胃镜检查确诊的80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喷洒止血治疗,研究组经胃镜注射止血药物后再行喷洒止血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同时对所有入选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胃镜检查明确病因者占93.75% (75/80),各病因类型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镜检查可较好地明确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在其辅助下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蒋良君;吴清;傅念;曹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半乳糖凝集素-3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我科接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6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前者纳入A组,后者纳入B组.两组病例入院后都检测半乳糖凝集素-3等指标,分析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A组半乳糖凝集素-3与血清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来说,其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显著升高,而Pro-BNP水平则能直接反应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另外,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施以半乳糖凝集素-3联合Pro-BNP检测,可显著提高其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朱玉洁;杨军;仲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超声检查及诊断意义.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将其与20例剖宫产后正常妊娠(无切口处假腔)的女性进行对照,比较其二维声像图与血流变化上的区别.结果:观察两组受检者的超声影像学表现,可见剖宫产后正常妊娠的女性均有宫腔内异常回声的存在,而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仅有2例有宫腔内异常回声,同时,其孕囊与剖宫产切口间的距离显著短于正常妊娠女性,而切口处肌层厚度则薄于正常妊娠女性,包块处血流阻力显著低于正常妊娠女性,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的患者并给予合理处理,且操作无创、简单易行,可以作为首选检查方案.
作者:刘慧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B超引导下建立徽通道行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复杂性肾结石280例,均行B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行经皮肾镜下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结果:28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均I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其中32例Ⅰ期建立2个经皮肾通道,55例行Ⅱ期碎石.280例290侧患肾1次取净结石235侧,Ⅰ期结石清除率81.0%,总结石清除率88.5%.手术时间25~120min,平均手术时间为65 min.结论:B超引导下mPCNL气压弹道或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文锋;赵洪青;张如钢;游小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经舒利迭联合思力华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抽取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思力华治疗,观察组采用舒利迭联合思力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后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相比较明显提高(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经舒利迭联合思力华治疗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祖拉古丽·阿布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45例效果,为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5例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净化的方法进行治疗,共22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床旁血液滤过进行治疗,共23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水平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LT、sCr、BUN、CK水平情况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ALT、sCr、BUN、CK水平情况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血液滤过治疗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45例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加快了恢复速度,提高了治愈率,值得应用.
作者:谭利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胎盘植入介入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胎盘植入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非介入治疗,试验组采用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总出血情况,子宫保留率以及感染、休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子宫保留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休克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过程总出血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胎盘植入介入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出血和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子宫保留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文中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