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云海;方萃福;张鸣杰;张国雷
目的评价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从2008年5月至2013年7月该院做为卫计委西部地区内镜与微创专业技术培训基地总共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40例,从2009年1 1月开始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至今完成260例手术.笔者与路径前160例手术对比分析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结果 平均住院天数路径组较路径前组明显缩短(1.9±0.4) vs (2.5±0.9)d,P<0.01,平均手术时间也缩短(22±4)vs (35±6)min,P<0.01,手术并发症相应减少(6.2% vs 10.6%,P<0.01).结论 实施临床路径是一种有效的医院医疗管理标准化模式,能提高效率,降低费用优化资源,同时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史勇;杨森;顾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内镜扩张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科食管良性狭窄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48例患者给予单纯内镜扩张术治疗,观察组的48例患者在内镜扩张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频次曲安奈德注射治疗.1年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Stooler评分结果、持续症状缓解时间、再次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间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持续症状缓解时间为(145.35±9.52)d和再次进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间隔时间为(186.33±14.25)d,大于对照组的(100.68±12.34)和(105.01±10.98)d,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tooler评分均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tooler分级中各组人数所占比例结果显示,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内镜扩张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食管狭窄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石淑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B超监测结石漂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4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URSL治疗,采用床边B超实时监测术中结石漂移情况.结果原位碎石成功32例(80%),结石1次清除23例(57.5%),碎石失败8例(20%).进镜时B超发现结石整枚漂移9例(9/40),其中1例移入肾内;碎石时B超早于输尿管镜发现结石整枚漂移12例(12/36),其中2例移入肾内;结石粉碎后B超发现有结石碎片逆向漂移16例(16/32),其中5例共7枚碎片漂移入肾内,余发现的漂移碎片后均被输尿管镜证实并在B超引导下成功清除.结论URS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时,B超监测能早于输尿管镜发现结石漂移,有助减少结石漂移入肾内的风险.
作者:曹刚;郑如华;金永有;陈尧康;虞利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顽固性鼻出血采用内镜下微波阻断蝶腭动脉的治疗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9年6月~2013年6月64例采用内镜下微波结合蝶腭动脉阻断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资料.结果64例患者中43例单纯行微波治疗成功,21例因再次出血,加做蝶腭动脉的阻断,均止血成功.21例患者随访1~3个月,未见明显鼻部或面部感觉障碍.结论鼻内镜下微波联合蝶腭动脉阻断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手术操作简单微创,损伤小,无明显并发症,且有疗效可靠.
作者:章国友;杨晓燕;张钦武;马银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GAEA与单纯全身麻醉SA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在该院治疗的TLH患者86例,以数字法随机分成GAEA组(43例)和SA组(43例).分别对GAEA组实施GAEA方案,SA组实施SA方案麻醉.对比两组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变化水平,术中子宫牵拉反应抑制情况,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两组麻醉药物使用情况.结果GAEA组对子宫牵拉反应抑制有效率为90.7%;SA组抑制有效率为86.0%,两组对子宫牵拉反应抑制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T0和T1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GAEA组在T2和T3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为均显著低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GAEA组的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长、拔管时长以及完全清醒的时长均显著少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GAEA组的芬太尼、七氟烷以及丙泊酚的用药量均显著少于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GAEA方案在高血压患者TLH中的麻醉效果相对更佳,应将其作为首选麻醉方案.
作者:高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微创外科治疗原发性脾淋巴瘤的意义、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3年1月~2012年3月因脾占位而行腹腔镜手术,术后经病理证实确诊为原发性脾淋巴瘤5例临床资料. 结果5例均行手术治疗(腹腔镜脾切除术4例,腹腔镜胰体尾加脾切除术1例),无中转开腹.术后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4例为Ⅰ期,1例Ⅱ期.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或联合胰体尾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脾淋巴瘤在完整去除病灶、明确病理指导后期综合治疗、提高患者后期治疗耐受力中具有重要意义;微创外科治疗原发性脾淋巴瘤是可行且安全的.
作者:魏云海;方萃福;张鸣杰;张国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单孔全胸腔镜(cVATS)肺段切除术的临床结果,并初步分析手术要点、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4月,该科完成10例单孔cVATS肺段切除术.男8例,女2例;中位年龄57岁(39~ 71岁).其中1例同期行右上肺癌根治术,右下肺背段切除术.观察其临床结果,并总结手术技术要点.结果 9例手术过程顺利,1例右上肺尖后段切除,中转肺叶切除(1/10,10%).全组无中转双孔、多孔腔镜或开胸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56.1±51)(90~240)min;术中平均出血(49.5±57)(5 ~200)mL;术后平均引流时间(2.5±1.4)(1 ~6)d;术后平均住院(5.4±2.3)(3~10)d;肺癌患者清扫平均淋巴结数(14.8±4.1)(10~ 19)枚,淋巴结站数(5.6±0.89)(5~7)站.1例术后肺复张欠佳,负压吸引好转.全组无术后持续漏气、无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肺癌患者随访1~5个月,未发现复发、转移病例.结论单孔cVATS肺段切除术技术可行、安全、可重复,术后胸痛更轻.
作者:王光锁;王正;王健;饶展鹏;黄同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估子宫内膜热球去除术治疗存在复发及恶变高危因素的子宫内膜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接受该治疗的49例合并息肉复发及恶变高危因素有症状的患者进行5~8年随访观察.结果40例非绝经期患者39例治疗有效,1例复发;9例绝经期患者均无复发.总有效率97.9%,复发率2.1%.术后均无子宫内膜癌发生.结论对无生育要求且存在息肉复发及恶变高危因素的女性,息肉切除同时行子宫内膜热球去除术,复发率低,远期疗效稳定,为临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预防息肉复发及恶变提供了很好的术式选择.
作者:侯晓慧;王明;张天宇;于文;冯力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切除子宫内膜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6月于该院采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的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同期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进行治疗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痛经程度、月经量、子宫体积、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阳性率(CA125>35 U/mL)及血红蛋白(Hb)水平进行统计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及6个月的痛经程度好于对照组,月经量少于对照组,子宫体积小于对照组,血清CA125水平及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而H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宫腔镜切除子宫内膜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对于患者疾病状态各项指标均发挥着积极的改善作用.
作者:陆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与阴道镜检查联合应用在诊断早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根据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并经组织学活检病理确诊为早期宫颈癌的64例和正常宫颈113例,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与阴道镜联合应用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以宫颈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TVCDS与阴道镜联合应用检查对诊断早期宫颈癌的灵敏度为98.4%、特异度为97.3%、误诊率为2.7%、漏诊率为1.6%、正确率为97.7%.结论TVCDS联合阴道镜检查对早期宫颈癌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诊断结果与现今公认的宫颈组织活检无显著差异,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丙泊酚复合地佐辛及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ERCP术麻醉中的疗效.方法将42例接受择期ERCP术的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及B组,A组接受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B组则接受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诱导前、诱导后、进镜时、术中以及麻醉苏醒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以及呼吸频率(RR);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分别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对两组患者血清中皮质醇浓度进行检测.结果与诱导前相比,A组患者在诱导后MAP及RR显著降低(P<0.05);B组患者在诱导后MAP及RR显著高于A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清皮质醇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B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地佐辛适用于老年患者ERCP术的麻醉.
作者:王振;黄丽霞;汪国香;罗宏;陶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膜后纤维化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22例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的患者,行腹腔镜输尿管松懈+大网膜包裹术.单侧15例,双侧7例.所有患者均出现腰腹部疼痛且为首要的临床表现,少尿或者无尿8例,对侧肾积水曾行对侧肾切除3例,糖尿病病史2例,同侧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史2例,腰部外伤史1例.所有患者术前膀胱镜下置双J管内引流,置管失败8例,置管后引流不佳4例,此12例患者均行肾穿刺造瘘成功引流改善肾功能后手术.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2例输尿管损伤,均术中修补成功.无严重的术中并发症.术后无尿漏.7例双侧患者均一期完成手术.单侧患者手术时间为63~115min,平均85 min.双侧患者手术时间180~300min,平均233min.单侧失血量50~150mL,平均失血量90mL.双侧患者失血量250~500 mL,平均380mL.住院时间7~13d,平均10d.术后1周拔除肾造瘘管,术后1~3个月拔除双J管,肾积水减轻,肾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腹腔镜输尿管松解及大网膜包裹是治疗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少和住院时间短的特点.可以作为治疗腹膜后纤维化致肾积水的一线治疗方法.
作者:刘锋;张琦;祁小龙;周密;张大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胆道镜取石术在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手术指标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结石取净的比率有所提高,高达93.88%,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对于提高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毛伟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该科2010年7月~2012年12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住院的592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收集2009年1月~2010年6月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该科住院的265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平均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费用、依从性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平均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而依从性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有效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刘梨花;马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3月~2012年9月该院施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术后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与同期55例开腹手术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230.5±45.6)和(175.3±38.7)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90.3±41.5)和(168.3±43.6)mL,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自主排尿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7例(13.46%),开腹组9例(16.3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效果可与开放手术媲美.
作者:邓祖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B超行输卵管通液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因不孕症就诊的75例患者行宫腔镜联合B超输卵管通液术.结果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为70.7%,半年后的妊娠率为53.33%.结论宫腔镜联合B超行输卵管通液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能,因其具有价格低廉等特点,易于被患者接受,是输卵管性不孕症的初步筛查及初步治疗的首选方式.
作者:武鹤立;钱红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分别在鼻内镜下采用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术与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3年8月于该科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其中采用鼻内镜下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术的患者共37例(A组),采用鼻腔泪囊造孔术的患者共37例(B组).A组在门诊完成治疗,B组患者收住院完成治疗.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采用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的治疗痊愈率为53.66%,治疗有效率为90.24%,而采用鼻腔泪囊造孔术的治疗痊愈率为62.50%,治疗有效率为95.00%,经统计检验,两组间的痊愈率和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x2=1.097,0.0735,均P>0.05).术后半年,A组复发3例,复发率7.32%,B组复发2例,复发率5.00%,x2=0.618,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年,A组复发7例,复发率17.07%,B组复发4例,复发率10.00%,x 2=5.718,P<0.05,A组复发率高于B组.结论在鼻内镜下无论采用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抑或是鼻腔泪囊造孔术,两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对基层医院而言,鼻内镜下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术对术者的操作技术以及解剖知识要求相对较低,且该术式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相对较小,所需费用较低,更易于临床推广.
作者:周玲芬;程凯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开腹和腹腔镜两种方法保胆取石的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了解手术方式对结果是否存在影响.方法 通过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近4年来采用随机分组设计的开腹和腹腔镜保胆取石文献,根据其结果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结石复发或并发症的影响.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文献6篇,共计651例保胆取石患者.其中,男257,女394例;随机分到两组,其性别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年龄25 ~ 68岁.开腹组(330例),共计54例并发症;腹腔镜组(321例)共计39例并发症;开腹手术与腹腔镜下手术的总体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但开腹组胆瘘20例/330例,明显高于腹腔镜组的3例/321例;开腹组结石残留1例/330例,明显低于腹腔镜组的8例/321例.有随访资料的患者452例,平均随访时间11.75个月.腹腔镜组190例复发6例,开腹组262例复发24例,开腹组复发率高于腹腔镜组(x2 =6.40,P=0.011).结论短期内腹腔镜组结石复发率可能低于开腹组,但由于影响结石复发的因素较多,尚不能确定何种手术方式复发率低.两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的高低也不能确定.
作者:王荣兵;张阳德;何剪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鼻窦内镜下手术治疗爆裂性眶壁骨折的效果. 方法对2009年3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20例外伤性爆裂性眶壁骨折患者行鼻窦内镜下手术复位. 结果术后18例复视消失;2例复视改善,19例眼球内陷术后完全矫正,1例术后轻度内陷. 结论 经鼻窦内镜治疗爆裂性眶壁骨折,切口隐蔽、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罗曼;刘平;王炜;戴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B超快速显影剂在胶囊内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受检者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n=30)和研究组(B组,n=30),两组均服用硫酸镁、复方导泻液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肠,其中A组服用西甲硅油祛泡,B组服用胃B超快速显影剂祛泡.比较两组病变检出情况,对两组胶囊内镜检查图像的气泡量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并统计两组胶囊内镜的胃和小肠通过时间,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小肠的病变检出率、胶囊内镜图像的气泡量、胃和小肠通过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胃B超快速显影剂费用明显低于西甲硅油.结论胃B超快速显影剂与西甲硅油对比具有同样良好的祛泡效果,价格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敏芝;李运泽;韦天灵;彭继承;梁昌宇;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