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剪太;罗凤球;彭健;陈虎;张阳德
目的 探讨胆管造影在腹腔镜辅助下内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56例腹腔镜辅助下内镜保胆取石术中胆管造影患者的资料,对发现有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中特点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56例患者均完成保胆手术,术中胆道造影发现胆总管结石4例(2例小结石,2例泥沙样结石),均为胆囊多发结石或泥沙样结石患者.4例患者中,术中发现胆囊管增粗3例,1例有一过性黄疸病史.4例患者均术中网篮取石成功,篮网取石时间10~18 min.所有患者术后无胰腺炎、腹泻、胆漏、出血或心肺等并发症发生.有临床症状者,术后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2例出现脂肪液化,经换药后治愈,术后随访6~24个月,新发现3例胆囊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服用排石利胆中药半年,复查时结石已排出.结论 不仅保胆取石术的适应证需灵活把握,对术中是否予胆管造影同样应灵活把握指征,术中造影对减少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唐民;赵利;易清平;杨红亮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和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中心2008~2011年143例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肝癌59例,胆管癌25例,肝内胆管结石34例,肝血管瘤20例,局灶性结节增生5例.肿瘤直径大小2.0~8.0Cm.143例患者中肝硬化48例.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46例,腹腔镜左肝外叶切除51例,Ⅴ段切除21例,Ⅴ/Ⅵ段切除14例,右半肝切除3例,肝局部切除8例.结果 中转开腹1例,总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并发症包括出血2例,胆漏3例,腹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及胸腔积液2例,肝功能不全并腹腔积液1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切范围、肿瘤大小、疾病性质无关(P>0.05),与患者术前肝硬化、术中出血量有关(P<0.05).结论 重视术前评估,术中谨慎操作,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腹腔镜肝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作者:何剪太;罗凤球;彭健;陈虎;张阳德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首次报道并介绍应用单孔腹腔镜完全经肛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直肠癌—一种完全意义上的经自然腔道的外科手术( Pure-NOTES).方法 经术前评估选择一位适合行经肛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在PPH扩肛器下于肿瘤远端荷包缝合直肠,横断全层直肠壁,将三通道套管植入横断面,注气人造术腔,用单孔腹腔镜技术,按照TME原则向上分离全直肠系膜,在直肠子宫襞处切开造气腹,分离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结扎切断肠系膜下血管,分离足够长的乙状结肠,取下PPH扩肛器和三通道套管,经肛门将直肠和乙状结肠拖出,切断乙状结肠并用吻合器将直肠和乙状结肠端端吻合.结果 手术时间300 min,直肠系膜完整切除并检出12个淋巴结,其中1个淋巴结阳性,直肠远端切缘及其系膜环切缘阴性,后病理分期pT3N1M0,术后患者恢复顺利,第2天开始肠内营养,未发生吻合口漏和感染,第7天后排便功能接近正常.结论 完全的经自然腔道手术—完全经肛单孔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癌是可行的.
作者:张浩;张云生;金雄伟;李满志;樊竟生;杨祚豪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科和普外科联合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从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因妇科疾病合并普外科疾病行联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卵巢囊肿多脏器联合手术68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妇科行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6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手术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平均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妇科和普外科联合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马宇;欧华;林华;李胜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 TEM)治疗直肠肿瘤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 选择76例接受TEM临床治疗的的患者资料,分析TEM在直肠肿瘤治疗中应用效果.直肠病灶平均直径为(2.3±0.5 )cm(0.7~5.2 cm),距齿线平均距离(4.8±2.1 )cm( 1.5~15.5 cm),病灶在直肠内的部位:前壁23例,后壁16例,左侧壁15例,右侧壁22例.结果 76例患者手术方式包括TEM肠壁全层切除63例,黏膜下及部分肌层切除13例.平均手术时间(65.0±35)min(25~180 min),平均失血(15.6±8.5)mL(1O ~ 80 mL).术后病理学检查:直肠腺瘤22例,直肠腺瘤癌变和直肠癌20例(其中Tis期12例,T1期7例,T2期5例),直肠类癌12例,直肠间质肿瘤7例,直肠平滑肌瘤2例,炎性息肉13例,标本切缘皆为阴性.术后并发肛门出血2例,泌尿系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3.9%,术后平均住院日(3.4±1.4)d(2~8 d).平均术后随访14.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TEM治疗直肠肿瘤具有手术损伤小、疗效好、恢复快、切除精确等优点.对于术前诊断肿瘤性质明确及术后明确为T1期癌变者,TEM是一种治愈性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郝敬鹏;王晖;所增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介绍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应用,探讨该手术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在胸外科其他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总结分析该科2010年3月~2011年6月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1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指标.结果 10例患者在全麻下应用单孔胸腔镜手术切除肺大疱,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转开胸或增加辅助切口,平均手术时间48 min,术后使用止痛药的平均时间为2.8 d.胸腔闭式引流管拔除平均时间4.5 d.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复发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肺大疱切除术安全可靠.
作者:温佳新;初向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4月该院收治的14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10例(714%)有发热表现.累及食管1例,胃6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2例,回肠4例,结肠2例.10例(71.4%)为单发病变.内镜下形态表现多样,以溃疡型病变为主要表现9例,浸润型2例,肿块型2例,多发结节型1例.内镜活检确诊者5例(35.7%).结论 原发于消化道的血液系统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内镜下形态具有多型性,提高对其内镜下表现的认识,结合多取及深挖活检对提高内镜确诊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霞;赵宏贤;王忠琼;李昌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镜微创保胆术中胆囊息肉的直径、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息肉的大小将息肉分为<5 mm、5~6mm、6~7mm、7~8mm、8~9mm、9~1Omm及>1Omm息肉组,对各组的病理类型、单发还是多发进行分析,并将胆囊息肉分为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和腺瘤样息肉,分析各组中各种息肉所占的比率.结果 560枚胆囊息肉中,胆固醇息肉、炎性息内和腺瘤样息肉所占的比率分别为68.6%(384/560)、17.5%(98/560)和13.9%(78/560).在息内直径<5 mm、5~6mm、6~7mm、7~8mm、8~9mm、9~10 mm及>10mm组,腺瘤样息肉分别为5枚(5/49)、10枚(1O/82)、8枚(8/74)、18枚(18/106)、13枚(13/92)、11枚(11/72)、13枚(13/85).各组胆囊息肉相比,7~8mm的息肉中腺瘤样息肉所占的比率相对较大,但差异无显著性(X2=0.54,P>0.05).胆囊腺瘤样息肉的比率与胆囊息肉的直径无明显相关(r=0.24).在腺瘤样胆囊息肉中,单发58枚(58/78),>1Omm的息肉以单发息肉居多;在胆固醇息肉中,单发39枚(39/384);在炎性息内中,单发64枚(64/98).结论 胆囊腺瘤样息肉的比率与胆囊息肉的直径无明显相关,所以发现胆囊息肉后应引起足够重视,>5mm的胆囊息肉应尽早内镜下治疗.
作者:葛长青;李全福;刘建辉;邵青龙;郭超;钟永刚;许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胶囊内镜检查的12例不明原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261 min,其中2例(13.3%)未通过回盲瓣.共检出小肠病变10例,胶囊内镜的阳性率为83%.病因包括:毛细血管扩张2例(13.3%),毛细血管瘤1例(6 7%),动静脉畸形1例(6.7%),小肠多发溃疡2例(13.3%),小肠淋巴管扩张并出血1例(6.7%),小肠肿瘤3例(25%).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耐受性好,安全、有效,诊断不明原因的严重消化道出血价值高.OGIB以小肠血管损伤常见,其次为小肠肿瘤.
作者:郑丰平;陶力;梁艳聘;林显艺;缪惠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前对于儿童或气道狭窄者而言,纤维支气管镜因在操作时占据一定的气道,减少通气面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硬质支气管镜则可维持一定的气体通道,保证治疗过程的通气和安全.此项设计包括硬质电子支气管镜及与其连接的摄像主机、冷光源主机及监视器,该系统能将供氧、吸痰、诊断和治疗同时进行,大大缩短所需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准确率和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此项设计已获国家专利,专利号为:ZL201020537694.X.
作者:张阳德;杨柳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无痛胃镜下经软性异物防护套取上消化道锐性异物的安全性.方法 全身麻醉下操作,将异物防护套固定于内镜前端,其喇叭形裙边向镜身方向反折后将胃镜插入胃内,用异物钳或圈套器等夹住锋利异物后,退镜,异物防护套在通过贲门时其喇叭形裙边翻转过来正好包住异物,避免异物损伤食管,到达咽部时将患者头稍后仰,顺利取出异物.结果 成功应用异物防护套取出上消化道锐性异物12例.结论 无痛胃镜下经异物防护套取上消化道锐性异物能避免损伤食管,有效扩张食管及有效包裹住异物减少其滑脱,因此应用异物防护套取锐利异物更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于冰;唐星火;韦荣芬;吕小平;姜海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术后的常见并发症,该文通过分析其危险因素,探讨预防SIRS的对策.方法 对2009年5月~2011年6月采用PCNL治疗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性别、年龄、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术前是否使用敏感抗生素、手术时间5种因素与术后SIRS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术前未使用敏感抗生素以及手术时间是术后发生SIRS的危险因素;而年龄和性别并非危险因素.结论 为预防SRIS发生,应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术前使用敏感抗生素是预防SRIS的重要对策.
作者:黄海;周建辉;黄文胜;鄢羽中;刘潜;胡明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的术前评估、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方法 对3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后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结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结果 该组36例均顺利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后发生胆漏4例,经引流后愈合.32例术后40d左右拔除T管,顺利恢复.4例胆道造影发现或怀疑残余结石于术后2个月行经窦道胆道镜检查,3例残余结石胆道镜经窦道成功取石.无出血、胆管损伤、腹腔脓肿等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与开腹胆总管探查相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生活质量较高等优点.
作者:杜锐锋;和红春;张冰;陈焰;杜云飞;苏晓;管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CO2)气腹对膀胱癌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膀胱癌T24细胞,以15mmHgCO2压力,作用于癌细胞2、4和6h,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T24细胞株E-钙调素,整合素α6β4、α2β1,ICAM-1及CD44v6等蛋白的表达.结果 体外模拟CO2气腹对T24细胞体外黏附细胞分子表达有影响:ICAM-1、CD44v6表达升高(均为P<0.01);并与作用时间呈相关(均为P<0.05);E-钙调素的表达减少(P<0.01),随CO2气腹作用时间呈负相关(P<0.05).整合素α6β4、α2β1的表达明显改变(均为P>0.05).结论 CO2气腹环境可引起体外培养的膀胱癌细胞黏附细胞分子表达改变,这可能促进癌细胞扩散转移的能力.
作者:孙方浒;洪涛;王仙友;朱汝健;蔡仙国;张文刚;俞洪元;柯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临床特点,提高IPB的诊断、治疗水平.方法 结合文献对12例IPB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接受开放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IPB属良性肿瘤;膀胱镜检查加病理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方法,B超检查可作为筛查手段;TUR Bt是IPB的标准治疗方法;术后不必进行膀胱灌注化疗和有创检查,但定期B超检查、随访是有必要的.
作者:王积安;谭波;成波;朱波;郭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目前两种常用的内镜下胃造瘘方法,探寻并发症更少、操作更方便的胃造瘘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10年6月在该院进行内镜下胃造瘘术患者90例,采用Pull法46例,采用Introducer法44例.进行胃造瘘患者中,神志清醒者40例,神志不清者50例,所有进行胃造瘘患者术前均禁食8h,操作时患者取卧位,头偏向左侧,通过比较两种胃造瘘方法时的操作时间、患者耐受性(仅对于神志清醒患者)及并发症,随访90 d,观察两种操作方法的造瘘管更换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实施了胃造瘘术,采用Pull法造瘘的平均时间为(20±2.2)min,采用Introducer法平均时间为(18±1.3)min,72%患者术后认为难以忍受Pull法,14%的患者认为采用Introducer法难以忍受.Pull法发生并发症8例,其中气腹4例,造瘘口感染4例.Introducer法未发生并发症,随访90d,Introducer法有5例更换了造瘘管,造瘘管更换率高于Pull法.结论 采用Introducer法进行胃造瘘操作时间短,患者耐受性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特别适用于食管、贲门存在狭窄的患者,采用Pull法造瘘管更换率低,更为经济.
作者:杨晓强;赵亚刚;孙大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症医学科危重症患者床旁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的具体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5年1月~2011年11月共3120例危重症患者在入ICU后24h内接受床旁胃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 置管时间为(15.5±5.61 )min,成功率为99.07%(3091/3120),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5/3 120),导管留置时间为(15.2±4.50)d.结论 危重症患者床旁胃镜辅助放置鼻空肠管具有简单、快速、安全,易于护理、患者痛苦小和易耐受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桂培根;吴正茂;曾均发;李方;张凯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2010年12月~2011年6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1~46岁,平均37岁,病程4~19年.POEM主要步骤: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手术,手术时间60~128 min,平均76.5 min,黏膜下隧道长度9~12 cm,平均10.3 cm,环形肌切开长度7~10 cm,平均8.2 cm,3例出现纵隔和皮下气肿.术后随访1~5个月,平均3.5个月,6例吞咽困难均明显得到解除.结论 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缓解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观察.
作者:缪林;范志宁;季国忠;张发明;张秀华;王翔;文卫;蒋国斌;熊观瀛;吴萍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10年6月该院妇科腹腔镜手术中37例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7年中共进行腹腔镜手术7157台,发生手术并发症37例,发生率为0.52%,其中出血25例,膀胱损伤2例,肠管损伤3例,切口疝2例,气肿4例,皮肤烧伤1例.并发症在手术方式中的分布为:附件手术2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8例,子宫全切术6例.结论 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的难度和术者技巧有关,应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技巧,减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程卫;李晓菁;何薇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总结该院2年来开展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18例手术经验.结果 全部病例成功实现了保胆取石术,其中腹腔镜辅助保胆取石术10例,平均手术时间38 min;全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8例,平均手术时间64 min,平均住院时间4.6d.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保留了胆囊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但基层医院应该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于洪武;戴亚伟;代伟;张芸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