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J管在肾绞痛治疗中的应用

范地福;刘泰荣

关键词:D-J管, 肾绞痛, 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D-J管在肾绞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常规治疗无效而行内置D-J管处理的42例肾绞痛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37例,平均14min绞痛消失.其中术后9例结石自行排出,28例用ESWL、输尿管镜下碎石以及开放手术等方法去除结石.结论 内置D-J管能迅速、确切、简便地解除顽固性肾绞痛,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壁内段狭窄(附182例分析)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壁内段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82例输尿管壁内段狭窄患者分别采用输尿管镜硬性扩张、输尿管镜气囊扩张及输尿管镜冷刀内切开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76例手术成功,随访6~24个月,治愈152例,好转20例,无效4例.结论 输尿管镜手术治疗榆尿管壁内段狭窄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作者:张文涛;何朝宏;王梅叶;何文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600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进展期食管癌及胃癌内镜下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00例不能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进展期食管癌及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三组.200例患者给予微创治疗联合全身化疗;200例患者给予微创治疗;200例患者给予全身化疗.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生存期、转移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微创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7.0%;微创联合化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9.5%;全身化疗组治疗有效率为21.5%.微创治疗组较化疗组治疗效果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创联合化疗能提高微创治疗的效果.微创治疗组生存期30个月.微创联合化疗组生存期35个月,化疗组生存期16个月.原发灶转移率组相差不大.结论 微创治疗在上消化道进展期恶性肿瘤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联合全身化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凌安生;朱芳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免气腹妇科腹腔镜置入第1套管针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免气腹妇科腹腔镜置入第1套管针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383例腹腔镜手术采用两种第1穿刺方法进入腹腔.研究组280例,切开脐孔皮肤、皮下脂肪及筋膜,套管针直接穿刺置入;对照组103例.气腹形成后进行套管针穿刺置入.结果 研究组从切开皮肤到气腹形成、腹腔压力达15mmHg,置入腹腔镜短时间1 min,长时间9min,平均(1.74±0.859)min;对照组短时间5 min,长时间11 min,平均(7.33±1.37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无血管、器官损伤并发症.结论 免气腹套管针直接穿刺置入方法,减少了气腹针穿刺充气这一操作步骤,可以避免气腹针穿刺不当引起的并发症,能够迅速进入腹腔实施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东;夏恩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神经内镜治疗脑室系统囊肿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肿12例,其中侧脑室囊肿7例,三脑室囊肿5例.结果 3例行囊肿全切,9例囊肿造瘘,术后头痛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脑室系统囊肿可采用神经内镜治疗,且具有微创性、直视性、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鉴文;黄新;黄勤;刘秋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尼龙圈套扎后电切除结肠-直肠大息肉的体会

    目的 比较尼龙圈套扎和息肉基底部黏膜下层注射生理盐水溶液后再行高频电切除息内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尼龙圈套扎治疗大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息肉直径≥2 cm的长蒂粗蒂或亚蒂的宽基结肠-直肠大息肉28例,尼龙圈套扎组16例,息肉蒂基底部黏膜下层注射组12例,近期随访8例.结果 16例尼龙圈套扎后电切组无并发症发生,12例黏膜下层注射后电切组1例患者术中出现即刻出血,1例术后(8 h后)出现迟发出血.结论 肠镜下行尼龙圈套扎后电凝电切除结肠-直肠大息肉操作简便,能有效地预防术中即刻出血和术后迟发出血,较黏膜下层注射更具有安全性.

    作者:程艳秋;关景明;王晓芬;刘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道损伤的预防与诊治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目前已定位为良性胆囊疾病的金标准手术[1],但也存在不足,胆道损伤是其严重的并发症[2].

    作者:龚劲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频电切及热活检灼除治疗胃黏膜脱垂症

    目的 观察内镜下高频电切及热活检灼除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效果.方法 胃镜确诊的398例胃黏膜脱垂症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电切组(161例)、热活检灼除组(185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术后和对照组每人每日口服奥美拉唑20mg,连续3周.1个月后行临床症状随访和胃镜复查.结果 高频电切组、热活检灼除组和对照组症状随访率分别为96.89%、92.97%和88.46%;随访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5.26%、86.05%和36.9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频电切组、热活检灼除组和对照组胃镜复查率分别为74.53%、73.51%和82.69%;胃镜复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8.53%和13.9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热活检灼除组(92.65%)的显效比例高于高频电切除组(87.5%)(P<0.01).结论 内镜下热活检灼除法治疗胃黏膜脱垂症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乔传虎;于皆平;刘波;赵丽萍;周天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纤维支气管镜对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治的价值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在局部麻醉下.应用Olympus BF3c-40纤维支气管镜对125例病因不明或疗效不佳、反复喘息、慢性咳嗽、肺气肿及肺不张等疾病的患儿进行检查治疗,通过直视下、支气管刷检、活组织检查及肺泡灌洗液的分析,明确病因诊断;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局部注药进行治疗,并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 小儿疑难呼吸道疾病中,病因主要为感染、异物及结核.小于1岁患儿肺不张主要以痰栓堵塞为主,1~3岁患儿肺不张主要以异物为主,3岁以上以结核、异物为主.发生部位:小于3岁患儿中因炎症痰堵所致的肺不张主要发生在上叶,而3岁以上主要发生在右中叶及左舌叶.因异物所致改为肺不张主要发生于1~3岁患儿,以植物性异物为主,左右支气管发生率相当.痰栓及炎性肿块引起肺不张治疗后复张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肺不张,而在异物引起的肺不张中,病程<2个月的复张率明显高于病程>2个月者.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可明确儿科呼吸道疾病的部位、性质及病因,对肺不张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肺部疾病的疗效,因病因、病史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对感染性疾病疗效好.而与病史的长短成反比.纤维支气管镜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将广泛应用于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治中.

    作者:钟礼立;李云;张爱民;杨曼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目的 总结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6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先在十二指肠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之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统计两镜联合治疗成功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64例成功地在十二指肠镜下取出胆总管结石,1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淀粉酶升高,经抑酶治疗3~5 d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之后均成功地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1例发生并发症,住院时间8~17 d,平均12.3 d.另2例因十二指肠镜下取石失败而改开腹手术.结论 两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有效、安全和可靠的治疗模式.

    作者:林建华;周杰;崔忠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2003年3月~2005年11月收治的45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年龄≥60)鼻内镜手术临床资料,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分期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6~28个月,症状改善率为100%,其中治愈35例(77.7%),好转10例(22.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现下睑肿胀、轻微眶周淤血1例(2.2%).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注意术中操作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蓓;梁建平;陈世强;朱习平;陆秋天;唐凤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诊治胆囊结肠瘘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胆囊结肠瘘是慢性胆囊炎的少见并发症,在临床上很少见,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存在一定难度,我们用腹腔镜技术诊断并治疗1例胆囊结石并慢性化脓性胆囊炎、胆囊结肠瘘病人,效果良好,在参阅一定量相关文献后,对胆囊结肠瘘的诊断和腹腔镜治疗有一定的体会.

    作者:秦诚;蔡小勇;卢榜裕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细型纤维支气管镜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对尘肺患者进行489例次WLL,经临床判定两肺分隔满意后,再经纤维支气管镜检证实双腔管对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临床判定分隔满意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证实仍有46.6%对位不满意,偏深19.2%,偏浅27.2%.结论 WLL术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高了双腔管对位的准确性及两肺分隔的满意程度,提高了WLL的安全性,对肺灌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国宣;袁扬;黄京慧;陈刚;韩志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62例急诊内镜诊治结果分析

    急诊内镜作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已经得到内镜医师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本文对我院内镜室1997年6月~2005年4月36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和简单镜下止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价急诊内镜的诊治价值.

    作者:张天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尿毒症患者胃镜下改变及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和透析的关系.方法 对134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分析各型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透析情况,作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黏膜损伤,部分患者合并十二指肠或食管黏膜损伤.其中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为主,约占50%,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率不足20%.经统计,透析和未透析患者胃镜下各种痛变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有消化道症状和无症状患者胃镜下各种病变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结论 尿毒症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发生率高,病变类型与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相关性,透析治疗对上消化道黏膜病变并无显著治疗作用.

    作者:何晓峰;王海灏;谢华平;吕永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内镜下吸出胃内水银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65岁.自服水银20 mL于26 h后被家人发现送到我院急诊科求治.入院后病人无自觉不适感,血、尿常规检查,胸部透视,心电,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

    作者:王磊;张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经验与价值.方法 应用腹腔镜手术设备与器械为8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病例实施了手术治疗.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1例,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10例,术中中转开腹手术5例,均无胆漏、胃肠道损伤、胆管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安全可行的,适时中转开腹手术,是避免发生胆管等组织器官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作者:孙小林;娄善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视功能障碍疾病的探讨

    目的 探讨鼻科临床相关视功能障碍的病因、诊断、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源性球后视神经炎、外伤性视神经病、异物性视神经病及眶肿瘤引起的视功能障碍115例(117眼)的病因、诊断、经鼻内镜治疗经过及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 44例球后视神经炎有效率95.5%,外伤性视神经病64例有效率41.5%,异物性视神经病2例中1例视力改善,5例眶肿瘤视力和其他眼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与鼻科临床相关的视功能障碍常见病因是头部钝性闭合性外伤,其次是鼻窦炎性疾病,鼻窦肿瘤、异物伤和恶性肿瘤转移引起者相对少见;经鼻内镜手术是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进;李源;李鹏;张革化;刘贤;杨钦泰;黄健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26例肾囊肿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6例采用全身麻醉,开放小切口手指分离法或IUPU法建立后腹腔操作空间.根据腰大肌、腹膜外脂肪、腹膜、肾周筋膜等标志,寻找肾囊肿,距肾实质0.5 cm切除囊壁去顶.结果 26例肾囊肿均获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48min;术中出血10~80mL,平均25 mL;术后住院3~5 d.26例病理报告为良性病变.18例术后3~18个月B超复查,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勇;干尧鳘;严景元;刘睿;刘利权;金川;刘汉云;李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及肾盂结石(附107例报告)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肾孟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107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肾盂结石患者的资料.结果 107例患者中95例(其中肾孟结石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一次碎石成功,成功率87%(95/107);12例未成功(其中肾盂结石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例),8例术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成功,2个月内结石均排净.结论 该方法安全,高效,损伤小,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于祎斌;李大椿;孙小东;蒋向华;汤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内镜在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内镜技术应用于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涎腺镜对106例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进行诊断,其中腮腺57例,下颌下腺49例,探查其导管壁和导管内变化和发病原因.同时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涎腺镜辅助下的套石篮取石术、钳夹取石术和导管扩张灌洗术.结果 内镜下表现可见下颌下腺导管阻塞原因以结石多见,占41例(83.7%),异物3例;而腮腺导管内以内壁增生为主,占37例(64.9%),分支导管部分阻塞.对于下颌下腺导管内结石病例,涎腺镜辅助下取石成功率为84.1%;对于腮腺导管内增生及黏液栓子病例,涎腺镜辅助下导管扩张和灌洗的有效率为87.5%.结论 涎腺镜能直接了解唾液腺导管的内在表现,明确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的发病原因,并可同时进行相应的取石术和导管扩张灌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俞创奇;杨驰;郑凌艳;吴大铭;陈潇卿;张军;恽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