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地福;刘泰荣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与一期缝合的适应证、手术特点及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1997年11月~2005年11月该院11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组(54例)与一期缝合组(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比两组胆总管内径、手术时间、术后胆漏及胆管狭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补液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选择T管引流还是一期缝合,取决于其适应证.一期缝合的适应证较为严格,主要为术中取石干净及胆总管通畅,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T管引流;T管引流为术后胆道造影及胆道镜处理残留结石提供了有效途径.只有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并熟练掌握手术要点,才能有效防止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卓明;甄作均;苏树英;彭翔;陈焕伟;计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肿12例,其中侧脑室囊肿7例,三脑室囊肿5例.结果 3例行囊肿全切,9例囊肿造瘘,术后头痛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脑室系统囊肿可采用神经内镜治疗,且具有微创性、直视性、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鉴文;黄新;黄勤;刘秋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在局部麻醉下.应用Olympus BF3c-40纤维支气管镜对125例病因不明或疗效不佳、反复喘息、慢性咳嗽、肺气肿及肺不张等疾病的患儿进行检查治疗,通过直视下、支气管刷检、活组织检查及肺泡灌洗液的分析,明确病因诊断;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局部注药进行治疗,并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 小儿疑难呼吸道疾病中,病因主要为感染、异物及结核.小于1岁患儿肺不张主要以痰栓堵塞为主,1~3岁患儿肺不张主要以异物为主,3岁以上以结核、异物为主.发生部位:小于3岁患儿中因炎症痰堵所致的肺不张主要发生在上叶,而3岁以上主要发生在右中叶及左舌叶.因异物所致改为肺不张主要发生于1~3岁患儿,以植物性异物为主,左右支气管发生率相当.痰栓及炎性肿块引起肺不张治疗后复张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肺不张,而在异物引起的肺不张中,病程<2个月的复张率明显高于病程>2个月者.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可明确儿科呼吸道疾病的部位、性质及病因,对肺不张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肺部疾病的疗效,因病因、病史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对感染性疾病疗效好.而与病史的长短成反比.纤维支气管镜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将广泛应用于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治中.
作者:钟礼立;李云;张爱民;杨曼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2000年4月~2006年3月,16例胃远端癌行完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结果 13例患者手术获成功,3例因为肿瘤侵犯周围脏器中转开腹,3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250~300min,术中出血10~160mL.术后平均2.3d胃肠功能恢复,术后8~15 d出院.3例患者第一站淋巴结阳性各1~3粒,1例胃窦印戒细胞癌第一站第二站共36个阳性淋巴结.无并发症发生.13例手术成功者术后随访2~60个月,1例术后18个月死于肺转移,其余12例无复发转移(已平均无瘤生存21个月).结论 腹腔镜技术熟练掌握后,完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手术可行,术野显露清楚,可以对早期胃远端癌完成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有恢复快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存川;苏超;陈鋆;胡友主;徐以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预防电视胸腔手术(VATS)并发症的方法及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6月~2006年2月252例行VAT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式包括肺大疱切除122例,纵隔肿瘤切除4例,食管肿瘤切除12例,肺叶切除或楔形切除65例,胸外伤止血和/或肺叶修补术18例,胸膜疾病活检术8例,手汗症双侧颈胸交神经节切除23例.结果 252例VATS手术顺利,3例白发性气胸术后复发,4例术后持续漏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8%(7/252).结论 VATS比传统胸外科手术具有诸多无法比拟的优点,在胸心外科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但一次性耗材价格昂贵,限制其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况成明;曹建军;樊汉利;刘伟;王宏宇;王方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内镜技术应用于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涎腺镜对106例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进行诊断,其中腮腺57例,下颌下腺49例,探查其导管壁和导管内变化和发病原因.同时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涎腺镜辅助下的套石篮取石术、钳夹取石术和导管扩张灌洗术.结果 内镜下表现可见下颌下腺导管阻塞原因以结石多见,占41例(83.7%),异物3例;而腮腺导管内以内壁增生为主,占37例(64.9%),分支导管部分阻塞.对于下颌下腺导管内结石病例,涎腺镜辅助下取石成功率为84.1%;对于腮腺导管内增生及黏液栓子病例,涎腺镜辅助下导管扩张和灌洗的有效率为87.5%.结论 涎腺镜能直接了解唾液腺导管的内在表现,明确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的发病原因,并可同时进行相应的取石术和导管扩张灌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俞创奇;杨驰;郑凌艳;吴大铭;陈潇卿;张军;恽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壁内段狭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82例输尿管壁内段狭窄患者分别采用输尿管镜硬性扩张、输尿管镜气囊扩张及输尿管镜冷刀内切开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176例手术成功,随访6~24个月,治愈152例,好转20例,无效4例.结论 输尿管镜手术治疗榆尿管壁内段狭窄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作者:张文涛;何朝宏;王梅叶;何文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在小儿泌尿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998~2004年36例小儿泌尿外科疾病应用输尿管镜的诊治资料.结果 6例尿道狭窄、2例尿道结石、1例尿道瓣膜均一次性治愈,随访10个月~6年,无排尿异常.2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外支架管脱落经肾造瘘口放置内支架;8例输尿管结石(1例石街长约4 cm)、12例输尿管成形术后内支架置入和/或拔出均一次完成.5例内支架上移中4例顺利拔出,1例失败.结论 输尿管镜对小儿尿路系统大部分疾病的处理有满意效果.
作者:景德善;常德辉;王养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在回肠末端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5年4~9月该院27例有消化道症状,且结肠镜检查回肠末端病变阳性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与病理及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 27例病人中发现小肠除滤泡增生外疾病23例,检出率为85.2%,其中回肠滤泡增生4例,空回肠克罗恩病6例,回肠结核5例,小肠息肉病3例,回肠毛细血管瘤3例,回肠血管扩张症3例,空肠肿瘤2例,回肠肌瘤1例.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迅速地检查全小肠,具有直视、可控性好、能活检及进行镜下治疗等优点,有望成为小肠疾病重要的检查手段.结肠镜常规检查回肠末段,有助于发现阳性病变,提高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唐少波;袁海锋;奚锦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随诊并分析1997~2005年247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中复发病例的不同特点、原因以及处理方式,总结预防的措施.结果 随诊6个月~8年,247例手术中共出现术后复发6例,占2.4%.其中复发时为恶性肿瘤3例,皮质腺增生1例,醛固酮增多症1例,其他1例.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后有一定的复发比例,复发的原因大部分与操作无关,通过积累经验,复发率可以控制在低水平.
作者:陈羽;丘少鹏;陈炜;陈凌武;陈俊星;李晓飞;梅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置管治疗额筛窦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20例额筛窦囊肿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内镜下手术置管治疗.结果 20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囊肿无复发.结论 应用鼻内镜施行额筛窦囊肿手术并置管,具有损伤小、效果好、面部无疤痕的优点,为治疗额筛窦囊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余宏;沈洪;蒋云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对尘肺患者进行489例次WLL,经临床判定两肺分隔满意后,再经纤维支气管镜检证实双腔管对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临床判定分隔满意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证实仍有46.6%对位不满意,偏深19.2%,偏浅27.2%.结论 WLL术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高了双腔管对位的准确性及两肺分隔的满意程度,提高了WLL的安全性,对肺灌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国宣;袁扬;黄京慧;陈刚;韩志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镜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行经前胸壁途径的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结节直径10~45 mm.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20~210min,平均150 min.出血量20~70mL,平均30mL.单侧甲状腺大部切除57例;一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另一侧部分切除23例.术后2、3 d拔除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5.4d.无神经、血管、甲状旁腺损伤等并发症,颈部无疤痕.结论 内镜甲状腺切除术安全可行,有优良的美容效果,是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理想术式.
作者:王桐生;张能维;路夷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急诊内镜作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已经得到内镜医师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本文对我院内镜室1997年6月~2005年4月36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和简单镜下止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价急诊内镜的诊治价值.
作者:张天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进展期食管癌及胃癌内镜下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00例不能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进展期食管癌及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三组.200例患者给予微创治疗联合全身化疗;200例患者给予微创治疗;200例患者给予全身化疗.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生存期、转移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微创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7.0%;微创联合化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9.5%;全身化疗组治疗有效率为21.5%.微创治疗组较化疗组治疗效果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创联合化疗能提高微创治疗的效果.微创治疗组生存期30个月.微创联合化疗组生存期35个月,化疗组生存期16个月.原发灶转移率组相差不大.结论 微创治疗在上消化道进展期恶性肿瘤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联合全身化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凌安生;朱芳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胃癌的发病是多因素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诱发胃癌重要的单一危险因素,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定为人类胃癌的Ⅰ类致癌原.
作者:陈诗华;罗刚;刘英;邱启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和传统开胸单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药费、治疗费和术后住院天数.方法 比较同一医院同期完成的VATS和传统开胸单肺叶切除术(VATS组88例,传统开胸组66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果 VATS组总费用均值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VATS组手术费用高于传统手术组(P<0.01),VATS组药费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VATS组治疗费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VATS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结论 VATS单肺叶切除术并没有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技术的改进,手术费用会逐渐降低,胸腔镜手术在我国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和发展.
作者:孙学峰;王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免气腹妇科腹腔镜置入第1套管针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383例腹腔镜手术采用两种第1穿刺方法进入腹腔.研究组280例,切开脐孔皮肤、皮下脂肪及筋膜,套管针直接穿刺置入;对照组103例.气腹形成后进行套管针穿刺置入.结果 研究组从切开皮肤到气腹形成、腹腔压力达15mmHg,置入腹腔镜短时间1 min,长时间9min,平均(1.74±0.859)min;对照组短时间5 min,长时间11 min,平均(7.33±1.37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无血管、器官损伤并发症.结论 免气腹套管针直接穿刺置入方法,减少了气腹针穿刺充气这一操作步骤,可以避免气腹针穿刺不当引起的并发症,能够迅速进入腹腔实施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东;夏恩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和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电凝化切除术(transurethral electroresection & coagulation of prostate,TUKC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 采用TURP和TUVP以及自创的TUKCP治疗BPH共45例.结果 本组45例患者中,2例采用德国ERBE ICC 300高频发生器,切割和气化效果差.另43例采用美国威利Force 2高频发生器,其中4例采用TURP,5例采用TUVP,余34例采用TURCP.术中出血情况:TURP组180~260 mL,平均210 mL;TUVP组150~200 mL,平均180 mL;TURCP组30~70 mL,平均45 mL.手术时间:TURP组60~110 min,平均85 min;TUVP组40~80 min,平均56 min;TUKCP组20~40 min,平均30min.冲洗液使用量:TURP组38 000~52000mL,平均42 000mL;TUVP组34 000~47000mL,平均39 000mL;TURCP组12 000~19 000mL,平均15 000mL.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前列腺包膜穿孔3例,使用水平衡镜鞘1例术后出现前尿道狭窄,后尿道狭窄2例,术后再次出血1例.电切综合征(TURS)2例,无死亡病例,无尿失禁病例.结论 TURCP治疗BPH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
作者:杨林斌;蒋振华;俞增福;何屹;侯岩松;张杰;李海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血清抗体的测定与不同胃黏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Hp感染血清学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509例慢性胃炎病人进行Hp和组织学检测,用ELISA测定不同组病人的血清抗Hp IgG抗体.结果 ①合并淋巴集结组的Hp检出率为68.33%,显著高于淋巴集结阴性组的20.71%(P<0.01).②在Hp感染病人中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弥漫全胃组血清抗Hp抗体测定滴度OD值显著高于病变局限于胃窦组(0.906:0.533,P<0.05).③Hp感染者胃黏膜合并淋巴集结组血清抗Hp抗体滴度OD值显著高于组织学检测淋巴集结阴性组(0.922:0.516,P<0.05).结论 ①Hp感染与胃黏膜组织中出现淋巴集结关系密切.②血清学抗Hp抗体IgG的测定OD值较高者往往提示胃黏膜病变范围较广,组织学病变程度较重.应该筛选出来做胃镜检查或密切随访,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特异性的IgG抗体的具体滴度值,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初筛病人、分析病情及确定下一步诊疗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作者:张冲;叶辉;张姣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