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支气管镜对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治的价值

钟礼立;李云;张爱民;杨曼琼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检术, 呼吸道疾病, 儿童
摘要: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在局部麻醉下.应用Olympus BF3c-40纤维支气管镜对125例病因不明或疗效不佳、反复喘息、慢性咳嗽、肺气肿及肺不张等疾病的患儿进行检查治疗,通过直视下、支气管刷检、活组织检查及肺泡灌洗液的分析,明确病因诊断;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局部注药进行治疗,并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 小儿疑难呼吸道疾病中,病因主要为感染、异物及结核.小于1岁患儿肺不张主要以痰栓堵塞为主,1~3岁患儿肺不张主要以异物为主,3岁以上以结核、异物为主.发生部位:小于3岁患儿中因炎症痰堵所致的肺不张主要发生在上叶,而3岁以上主要发生在右中叶及左舌叶.因异物所致改为肺不张主要发生于1~3岁患儿,以植物性异物为主,左右支气管发生率相当.痰栓及炎性肿块引起肺不张治疗后复张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肺不张,而在异物引起的肺不张中,病程<2个月的复张率明显高于病程>2个月者.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可明确儿科呼吸道疾病的部位、性质及病因,对肺不张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肺部疾病的疗效,因病因、病史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对感染性疾病疗效好.而与病史的长短成反比.纤维支气管镜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将广泛应用于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治中.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后复发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随诊并分析1997~2005年247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良性肿瘤切除手术中复发病例的不同特点、原因以及处理方式,总结预防的措施.结果 随诊6个月~8年,247例手术中共出现术后复发6例,占2.4%.其中复发时为恶性肿瘤3例,皮质腺增生1例,醛固酮增多症1例,其他1例.结论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后有一定的复发比例,复发的原因大部分与操作无关,通过积累经验,复发率可以控制在低水平.

    作者:陈羽;丘少鹏;陈炜;陈凌武;陈俊星;李晓飞;梅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在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应用及疗效

    目的 探讨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对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32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先通过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放置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ERCP不成功则通过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TCD)窦道放置.观察其操作成功率、退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支架通畅期及患者生存期.结果 32例患者中28例均成功通过ERCP置入可膨式金属支架,3例改行PTCD后再经窦道放入金属支架,成功率96.88%,1例行两种处理方法均未能成功;所有患者术后黄疸明显减退;3例患者支架再次阻塞,1例患者反复发作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支架平均通畅期为213 d,患者平均生存期为235 d.结论 可膨式金属胆道支架创伤小,通畅性能好,可作为无法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的肝门部胆管癌惠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黄平;张啸;张筱凤;郭英辉;林秀英;吕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内镜在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内镜技术应用于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涎腺镜对106例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进行诊断,其中腮腺57例,下颌下腺49例,探查其导管壁和导管内变化和发病原因.同时根据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涎腺镜辅助下的套石篮取石术、钳夹取石术和导管扩张灌洗术.结果 内镜下表现可见下颌下腺导管阻塞原因以结石多见,占41例(83.7%),异物3例;而腮腺导管内以内壁增生为主,占37例(64.9%),分支导管部分阻塞.对于下颌下腺导管内结石病例,涎腺镜辅助下取石成功率为84.1%;对于腮腺导管内增生及黏液栓子病例,涎腺镜辅助下导管扩张和灌洗的有效率为87.5%.结论 涎腺镜能直接了解唾液腺导管的内在表现,明确慢性阻塞性唾液腺炎的发病原因,并可同时进行相应的取石术和导管扩张灌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俞创奇;杨驰;郑凌艳;吴大铭;陈潇卿;张军;恽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鼻内镜EC耳脑胶修补脑脊液鼻漏

    目的 探讨脑脊液鼻漏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EC医用耳脑胶在鼻内镜下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12例.结果 12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均一次手术修补成功,术后随访6~18个月,无1例脑脊液鼻漏复发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鼻内镜下采用EC医用耳脑胶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有面部无瘢痕,微创,鼻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并提高一次性手术修补成功率.

    作者:喻国东;周定刚;卓先露;龚正鹏;王贵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还是一期缝合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与一期缝合的适应证、手术特点及胆道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1997年11月~2005年11月该院116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组(54例)与一期缝合组(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对比两组胆总管内径、手术时间、术后胆漏及胆管狭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缝合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补液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1).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选择T管引流还是一期缝合,取决于其适应证.一期缝合的适应证较为严格,主要为术中取石干净及胆总管通畅,其手术效果明显优于T管引流;T管引流为术后胆道造影及胆道镜处理残留结石提供了有效途径.只有严格按照手术适应证并熟练掌握手术要点,才能有效防止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卓明;甄作均;苏树英;彭翔;陈焕伟;计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62例急诊内镜诊治结果分析

    急诊内镜作为上消化道大出血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已经得到内镜医师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应用,本文对我院内镜室1997年6月~2005年4月36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和简单镜下止血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价急诊内镜的诊治价值.

    作者:张天先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联合局部注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加局部注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14例支气管狭窄病人施行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及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入抗结核药物.每周1次,连续4次.结果 14例患者中12例扩张成功,狭窄支气管保持通畅,无明显的并发症.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支气管狭窄及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入抗结核药物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峰;徐瑞兰;夏良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腹腔镜下多脏器联合手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 应用腹腔镜技术行腹腔内多脏器联合手术.方法 分析10余年来由肝胆外科、妇产科、泌尿外科等联合完成腹腔镜下多脏器联合手术,其中行LC+肠粘连松解术23例,LC+ 阑尾切除术10例,LC+肝囊肿开窗引流术12例,LC+ 肝活检术13例,LC+ 子宫附件手术6例,LC+ 右肾囊肿去顶术2例,肝囊肿开窗引流+肠粘连松解术3例.结果 6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不可控制的出血,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为100 min,单病灶LC 为45 min;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5.2 d,LC 3.8 d.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6 h内下床活动,术后第2天恢复饮食.结论 腹腔镜下多脏器联合手术不增加患者痛苦,一次手术同时完成两个病灶,缩短了麻醉、手术和住院时间,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兼有微创美容的效果.

    作者:李春芳;周杰;李晓平;张国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对腺样体肥大儿童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腺样体肥大(AH)患儿的心理状况及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手术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63例AH患儿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手术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同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AH患者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因子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后3个月各项目评分趋于好转.结论 AH患儿存在显著的心理卫生障碍,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有助于患儿的身心康复.

    作者:王振霖;李源;刘贤;安刚辉;李鹏;王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气囊小肠镜在回肠末端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在回肠末端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5年4~9月该院27例有消化道症状,且结肠镜检查回肠末端病变阳性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与病理及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 27例病人中发现小肠除滤泡增生外疾病23例,检出率为85.2%,其中回肠滤泡增生4例,空回肠克罗恩病6例,回肠结核5例,小肠息肉病3例,回肠毛细血管瘤3例,回肠血管扩张症3例,空肠肿瘤2例,回肠肌瘤1例.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迅速地检查全小肠,具有直视、可控性好、能活检及进行镜下治疗等优点,有望成为小肠疾病重要的检查手段.结肠镜常规检查回肠末段,有助于发现阳性病变,提高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唐少波;袁海锋;奚锦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凝化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 总结和评估经尿道前列腺电凝化切除术(transurethral electroresection & coagulation of prostate,TUKC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方法 采用TURP和TUVP以及自创的TUKCP治疗BPH共45例.结果 本组45例患者中,2例采用德国ERBE ICC 300高频发生器,切割和气化效果差.另43例采用美国威利Force 2高频发生器,其中4例采用TURP,5例采用TUVP,余34例采用TURCP.术中出血情况:TURP组180~260 mL,平均210 mL;TUVP组150~200 mL,平均180 mL;TURCP组30~70 mL,平均45 mL.手术时间:TURP组60~110 min,平均85 min;TUVP组40~80 min,平均56 min;TUKCP组20~40 min,平均30min.冲洗液使用量:TURP组38 000~52000mL,平均42 000mL;TUVP组34 000~47000mL,平均39 000mL;TURCP组12 000~19 000mL,平均15 000mL.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前列腺包膜穿孔3例,使用水平衡镜鞘1例术后出现前尿道狭窄,后尿道狭窄2例,术后再次出血1例.电切综合征(TURS)2例,无死亡病例,无尿失禁病例.结论 TURCP治疗BPH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

    作者:杨林斌;蒋振华;俞增福;何屹;侯岩松;张杰;李海强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高频电切及热活检灼除治疗胃黏膜脱垂症

    目的 观察内镜下高频电切及热活检灼除治疗胃黏膜脱垂症的效果.方法 胃镜确诊的398例胃黏膜脱垂症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电切组(161例)、热活检灼除组(185例)和对照组(52例).治疗组术后和对照组每人每日口服奥美拉唑20mg,连续3周.1个月后行临床症状随访和胃镜复查.结果 高频电切组、热活检灼除组和对照组症状随访率分别为96.89%、92.97%和88.46%;随访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85.26%、86.05%和36.9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频电切组、热活检灼除组和对照组胃镜复查率分别为74.53%、73.51%和82.69%;胃镜复查总有效率分别为97.5%、98.53%和13.9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治疗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热活检灼除组(92.65%)的显效比例高于高频电切除组(87.5%)(P<0.01).结论 内镜下热活检灼除法治疗胃黏膜脱垂症易于操作,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作者:乔传虎;于皆平;刘波;赵丽萍;周天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2003年3月~2005年11月收治的45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年龄≥60)鼻内镜手术临床资料,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分期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6~28个月,症状改善率为100%,其中治愈35例(77.7%),好转10例(22.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现下睑肿胀、轻微眶周淤血1例(2.2%).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注意术中操作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蓓;梁建平;陈世强;朱习平;陆秋天;唐凤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纤维支气管镜对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治的价值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术在小儿呼吸道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在局部麻醉下.应用Olympus BF3c-40纤维支气管镜对125例病因不明或疗效不佳、反复喘息、慢性咳嗽、肺气肿及肺不张等疾病的患儿进行检查治疗,通过直视下、支气管刷检、活组织检查及肺泡灌洗液的分析,明确病因诊断;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局部注药进行治疗,并对疗效作出评价.结果 小儿疑难呼吸道疾病中,病因主要为感染、异物及结核.小于1岁患儿肺不张主要以痰栓堵塞为主,1~3岁患儿肺不张主要以异物为主,3岁以上以结核、异物为主.发生部位:小于3岁患儿中因炎症痰堵所致的肺不张主要发生在上叶,而3岁以上主要发生在右中叶及左舌叶.因异物所致改为肺不张主要发生于1~3岁患儿,以植物性异物为主,左右支气管发生率相当.痰栓及炎性肿块引起肺不张治疗后复张率明显高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肺不张,而在异物引起的肺不张中,病程<2个月的复张率明显高于病程>2个月者.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可明确儿科呼吸道疾病的部位、性质及病因,对肺不张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支气管肺泡灌洗对肺部疾病的疗效,因病因、病史的不同而差异较大,对感染性疾病疗效好.而与病史的长短成反比.纤维支气管镜具有诊断及治疗双重作用,将广泛应用于儿科呼吸道疾病的诊治中.

    作者:钟礼立;李云;张爱民;杨曼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完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2000年4月~2006年3月,16例胃远端癌行完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结果 13例患者手术获成功,3例因为肿瘤侵犯周围脏器中转开腹,3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250~300min,术中出血10~160mL.术后平均2.3d胃肠功能恢复,术后8~15 d出院.3例患者第一站淋巴结阳性各1~3粒,1例胃窦印戒细胞癌第一站第二站共36个阳性淋巴结.无并发症发生.13例手术成功者术后随访2~60个月,1例术后18个月死于肺转移,其余12例无复发转移(已平均无瘤生存21个月).结论 腹腔镜技术熟练掌握后,完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手术可行,术野显露清楚,可以对早期胃远端癌完成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有恢复快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存川;苏超;陈鋆;胡友主;徐以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复杂情况处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几种复杂情况的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该院2004~2005年操作困难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2例.结果 手术时间30~300 min,平均50 min;出血量10~350 mL,平均30mL;引流管留置1~3 d,引流量20~300 mL,平均约100 mL;术后住院时间2~6 d;所有病例无中转开腹手术和死亡;迟发性胆漏及术后发热各1例,均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常见Calot三角解剖形态改变、动脉出血、胆囊管显露和胆囊完全切除困难等复杂情况.对胆道系统解剖的熟悉及娴熟的手术操作技巧是解决这些复杂情况的关键.

    作者:黄知果;孙维佳;张阳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600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进展期食管癌及胃癌内镜下微创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600例不能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进展期食管癌及胃癌患者随机分成三组.200例患者给予微创治疗联合全身化疗;200例患者给予微创治疗;200例患者给予全身化疗.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的治疗疗效、生存期、转移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微创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77.0%;微创联合化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9.5%;全身化疗组治疗有效率为21.5%.微创治疗组较化疗组治疗效果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创联合化疗能提高微创治疗的效果.微创治疗组生存期30个月.微创联合化疗组生存期35个月,化疗组生存期16个月.原发灶转移率组相差不大.结论 微创治疗在上消化道进展期恶性肿瘤治疗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联合全身化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凌安生;朱芳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诊治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技巧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ocholangiography,ERCP)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胰胆管疾病,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诊治胰胆管疾病432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部位、大小和数目以及胆总管直径大小采取不同方法处理结石.结果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诊断肝胆胰疾病432例,成功407例(94.2%);其中328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进行胆胰疾病治疗.成功308例(93.9%);发生并发症25例(5.8%),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中6例手术治疗,其余均为非手术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ERCP和EST诊治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病人痛苦小.

    作者:曾斌;姚育红;廖爱军;石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费用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和传统开胸单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药费、治疗费和术后住院天数.方法 比较同一医院同期完成的VATS和传统开胸单肺叶切除术(VATS组88例,传统开胸组66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果 VATS组总费用均值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VATS组手术费用高于传统手术组(P<0.01),VATS组药费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VATS组治疗费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VATS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结论 VATS单肺叶切除术并没有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技术的改进,手术费用会逐渐降低,胸腔镜手术在我国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和发展.

    作者:孙学峰;王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神经内镜治疗脑室系统囊肿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肿12例,其中侧脑室囊肿7例,三脑室囊肿5例.结果 3例行囊肿全切,9例囊肿造瘘,术后头痛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脑室系统囊肿可采用神经内镜治疗,且具有微创性、直视性、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鉴文;黄新;黄勤;刘秋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