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完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

王存川;苏超;陈鋆;胡友主;徐以浩

关键词:腹腔镜, 胃远端癌, 胃癌, 腹腔镜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2000年4月~2006年3月,16例胃远端癌行完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结果 13例患者手术获成功,3例因为肿瘤侵犯周围脏器中转开腹,3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250~300min,术中出血10~160mL.术后平均2.3d胃肠功能恢复,术后8~15 d出院.3例患者第一站淋巴结阳性各1~3粒,1例胃窦印戒细胞癌第一站第二站共36个阳性淋巴结.无并发症发生.13例手术成功者术后随访2~60个月,1例术后18个月死于肺转移,其余12例无复发转移(已平均无瘤生存21个月).结论 腹腔镜技术熟练掌握后,完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手术可行,术野显露清楚,可以对早期胃远端癌完成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有恢复快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探索.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神经内镜治疗脑室系统囊肿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内囊肿12例,其中侧脑室囊肿7例,三脑室囊肿5例.结果 3例行囊肿全切,9例囊肿造瘘,术后头痛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脑室系统囊肿可采用神经内镜治疗,且具有微创性、直视性、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鉴文;黄新;黄勤;刘秋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D-J管在肾绞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D-J管在肾绞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常规治疗无效而行内置D-J管处理的42例肾绞痛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成功37例,平均14min绞痛消失.其中术后9例结石自行排出,28例用ESWL、输尿管镜下碎石以及开放手术等方法去除结石.结论 内置D-J管能迅速、确切、简便地解除顽固性肾绞痛,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作者:范地福;刘泰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对腺样体肥大儿童心理状况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腺样体肥大(AH)患儿的心理状况及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手术对其影响.方法 应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对63例AH患儿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手术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同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AH患者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因子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后3个月各项目评分趋于好转.结论 AH患儿存在显著的心理卫生障碍,经鼻内镜腺样体切除术治疗有助于患儿的身心康复.

    作者:王振霖;李源;刘贤;安刚辉;李鹏;王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超细型纤维支气管镜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WLL)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对尘肺患者进行489例次WLL,经临床判定两肺分隔满意后,再经纤维支气管镜检证实双腔管对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临床判定分隔满意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证实仍有46.6%对位不满意,偏深19.2%,偏浅27.2%.结论 WLL术中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高了双腔管对位的准确性及两肺分隔的满意程度,提高了WLL的安全性,对肺灌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国宣;袁扬;黄京慧;陈刚;韩志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治疗尿道球部损伤的治疗效果和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的处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全部1次手术治疗成功,6~12个月后尿流动力学检查,大尿流率皆大于15mL/s.结论 输尿管镜下尿道会师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井元恒;陈光耀;陈跃英;翁旭东;许新民;周守军;张逸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2003年3月~2005年11月收治的45例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年龄≥60)鼻内镜手术临床资料,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分期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6~28个月,症状改善率为100%,其中治愈35例(77.7%),好转10例(22.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现下睑肿胀、轻微眶周淤血1例(2.2%).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注意术中操作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刘蓓;梁建平;陈世强;朱习平;陆秋天;唐凤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镜和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

    目的 总结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及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择6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先在十二指肠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之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统计两镜联合治疗成功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64例成功地在十二指肠镜下取出胆总管结石,11例患者术后出现血淀粉酶升高,经抑酶治疗3~5 d后均恢复正常,无其他并发症,之后均成功地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无1例发生并发症,住院时间8~17 d,平均12.3 d.另2例因十二指肠镜下取石失败而改开腹手术.结论 两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有效、安全和可靠的治疗模式.

    作者:林建华;周杰;崔忠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鼻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视功能障碍疾病的探讨

    目的 探讨鼻科临床相关视功能障碍的病因、诊断、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鼻源性球后视神经炎、外伤性视神经病、异物性视神经病及眶肿瘤引起的视功能障碍115例(117眼)的病因、诊断、经鼻内镜治疗经过及效果,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 44例球后视神经炎有效率95.5%,外伤性视神经病64例有效率41.5%,异物性视神经病2例中1例视力改善,5例眶肿瘤视力和其他眼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与鼻科临床相关的视功能障碍常见病因是头部钝性闭合性外伤,其次是鼻窦炎性疾病,鼻窦肿瘤、异物伤和恶性肿瘤转移引起者相对少见;经鼻内镜手术是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叶进;李源;李鹏;张革化;刘贤;杨钦泰;黄健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内镜微创手术置管治疗额筛窦囊肿2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置管治疗额筛窦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20例额筛窦囊肿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在内镜下手术置管治疗.结果 20例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囊肿无复发.结论 应用鼻内镜施行额筛窦囊肿手术并置管,具有损伤小、效果好、面部无疤痕的优点,为治疗额筛窦囊肿的首选方法.

    作者:余宏;沈洪;蒋云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费用分析

    目的 比较分析电视胸腔镜(VATS)和传统开胸单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药费、治疗费和术后住院天数.方法 比较同一医院同期完成的VATS和传统开胸单肺叶切除术(VATS组88例,传统开胸组66例),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果 VATS组总费用均值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VATS组手术费用高于传统手术组(P<0.01),VATS组药费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VATS组治疗费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VATS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P<0.01).结论 VATS单肺叶切除术并没有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随着技术的改进,手术费用会逐渐降低,胸腔镜手术在我国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和发展.

    作者:孙学峰;王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双气囊小肠镜在回肠末端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双气囊推进式电子小肠镜在回肠末端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5年4~9月该院27例有消化道症状,且结肠镜检查回肠末端病变阳性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与病理及手术结果相比较.结果 27例病人中发现小肠除滤泡增生外疾病23例,检出率为85.2%,其中回肠滤泡增生4例,空回肠克罗恩病6例,回肠结核5例,小肠息肉病3例,回肠毛细血管瘤3例,回肠血管扩张症3例,空肠肿瘤2例,回肠肌瘤1例.结论 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迅速地检查全小肠,具有直视、可控性好、能活检及进行镜下治疗等优点,有望成为小肠疾病重要的检查手段.结肠镜常规检查回肠末段,有助于发现阳性病变,提高双气囊小肠镜诊断的阳性率.

    作者:唐少波;袁海锋;奚锦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52例电视胸腔镜手术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预防电视胸腔手术(VATS)并发症的方法及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领域的应用前景.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6月~2006年2月252例行VATS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式包括肺大疱切除122例,纵隔肿瘤切除4例,食管肿瘤切除12例,肺叶切除或楔形切除65例,胸外伤止血和/或肺叶修补术18例,胸膜疾病活检术8例,手汗症双侧颈胸交神经节切除23例.结果 252例VATS手术顺利,3例白发性气胸术后复发,4例术后持续漏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8%(7/252).结论 VATS比传统胸外科手术具有诸多无法比拟的优点,在胸心外科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但一次性耗材价格昂贵,限制其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况成明;曹建军;樊汉利;刘伟;王宏宇;王方敏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鼻内镜EC耳脑胶修补脑脊液鼻漏

    目的 探讨脑脊液鼻漏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EC医用耳脑胶在鼻内镜下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12例.结果 12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均一次手术修补成功,术后随访6~18个月,无1例脑脊液鼻漏复发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鼻内镜下采用EC医用耳脑胶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有面部无瘢痕,微创,鼻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并提高一次性手术修补成功率.

    作者:喻国东;周定刚;卓先露;龚正鹏;王贵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诊治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操作技巧及并发症分析

    目的 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ocholangiography,ERCP)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胰胆管疾病,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诊治胰胆管疾病432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部位、大小和数目以及胆总管直径大小采取不同方法处理结石.结果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诊断肝胆胰疾病432例,成功407例(94.2%);其中328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进行胆胰疾病治疗.成功308例(93.9%);发生并发症25例(5.8%),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中6例手术治疗,其余均为非手术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ERCP和EST诊治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病人痛苦小.

    作者:曾斌;姚育红;廖爱军;石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及其血清抗体测定与胃镜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其血清抗体的测定与不同胃黏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探讨Hp感染血清学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509例慢性胃炎病人进行Hp和组织学检测,用ELISA测定不同组病人的血清抗Hp IgG抗体.结果 ①合并淋巴集结组的Hp检出率为68.33%,显著高于淋巴集结阴性组的20.71%(P<0.01).②在Hp感染病人中胃镜检查胃黏膜病变弥漫全胃组血清抗Hp抗体测定滴度OD值显著高于病变局限于胃窦组(0.906:0.533,P<0.05).③Hp感染者胃黏膜合并淋巴集结组血清抗Hp抗体滴度OD值显著高于组织学检测淋巴集结阴性组(0.922:0.516,P<0.05).结论 ①Hp感染与胃黏膜组织中出现淋巴集结关系密切.②血清学抗Hp抗体IgG的测定OD值较高者往往提示胃黏膜病变范围较广,组织学病变程度较重.应该筛选出来做胃镜检查或密切随访,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特异性的IgG抗体的具体滴度值,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初筛病人、分析病情及确定下一步诊疗方法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作者:张冲;叶辉;张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完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胃远端癌根治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2000年4月~2006年3月,16例胃远端癌行完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结果 13例患者手术获成功,3例因为肿瘤侵犯周围脏器中转开腹,3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250~300min,术中出血10~160mL.术后平均2.3d胃肠功能恢复,术后8~15 d出院.3例患者第一站淋巴结阳性各1~3粒,1例胃窦印戒细胞癌第一站第二站共36个阳性淋巴结.无并发症发生.13例手术成功者术后随访2~60个月,1例术后18个月死于肺转移,其余12例无复发转移(已平均无瘤生存21个月).结论 腹腔镜技术熟练掌握后,完全腹腔镜胃远端癌根治术手术可行,术野显露清楚,可以对早期胃远端癌完成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有恢复快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存川;苏超;陈鋆;胡友主;徐以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及肾盂结石(附107例报告)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输尿管、肾孟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总结107例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肾盂结石患者的资料.结果 107例患者中95例(其中肾孟结石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9例)一次碎石成功,成功率87%(95/107);12例未成功(其中肾盂结石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3例),8例术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成功,2个月内结石均排净.结论 该方法安全,高效,损伤小,可作为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于祎斌;李大椿;孙小东;蒋向华;汤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内镜下吸出胃内水银1例报告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65岁.自服水银20 mL于26 h后被家人发现送到我院急诊科求治.入院后病人无自觉不适感,血、尿常规检查,胸部透视,心电,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

    作者:王磊;张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免气腹妇科腹腔镜置入第1套管针法的探讨

    目的 探讨免气腹妇科腹腔镜置入第1套管针方法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383例腹腔镜手术采用两种第1穿刺方法进入腹腔.研究组280例,切开脐孔皮肤、皮下脂肪及筋膜,套管针直接穿刺置入;对照组103例.气腹形成后进行套管针穿刺置入.结果 研究组从切开皮肤到气腹形成、腹腔压力达15mmHg,置入腹腔镜短时间1 min,长时间9min,平均(1.74±0.859)min;对照组短时间5 min,长时间11 min,平均(7.33±1.375)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均无血管、器官损伤并发症.结论 免气腹套管针直接穿刺置入方法,减少了气腹针穿刺充气这一操作步骤,可以避免气腹针穿刺不当引起的并发症,能够迅速进入腹腔实施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继东;夏恩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26例肾囊肿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6例采用全身麻醉,开放小切口手指分离法或IUPU法建立后腹腔操作空间.根据腰大肌、腹膜外脂肪、腹膜、肾周筋膜等标志,寻找肾囊肿,距肾实质0.5 cm切除囊壁去顶.结果 26例肾囊肿均获手术成功,手术时间30~120min,平均48min;术中出血10~80mL,平均25 mL;术后住院3~5 d.26例病理报告为良性病变.18例术后3~18个月B超复查,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勇;干尧鳘;严景元;刘睿;刘利权;金川;刘汉云;李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