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卢榜裕;蔡小勇;陆文奇;黄玉斌
目的探讨经胃镜直视下紧急取上消化道异物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总结经胃镜下取出上消化道危险异物78次.原则上各种胃镜均可使用,只要方法得当,器械合适,均能成功.结果该组78例经胃镜直视下取异物,全部获得成功.无大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直视下取异物简便、安全、便宜有效,应作为消化道取异物的首选方法.
作者:杜培芳;姚佶华;韩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随着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检查和治疗中出血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一旦出现大出血,患者容易发生血压及血色素急剧下降、出血性休克甚至窒息,进而危及生命,纤支镜检查治疗中出血已成为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如何防治出血在纤支镜的应用中就显得至关重要.现总结我科在开展纤支镜检查中的多年经验及体会,对防治出血提出如下要点及方法,供同道们参考与探讨.
作者:秦军;高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8例结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克罗恩病的认识及诊断率.方法总结分析8例结肠克罗恩病的临床表现、生化特点、肠镜及病理活检特点.结果克罗恩病涉及胃肠道多部位及全身多系统,临床症状多样化,而且临床表现又缺乏特异性,致使克罗恩病难以诊断.结论提高对克罗恩病的认识,综合分析是诊断该病的关键.
作者:古丽巴哈尔·依斯马依;米娜娃;买孜娅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辅助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指证和方法.方法在小切口(腋前线肋间6~8 cm)辅助下用电视胸腔镜行肺叶切除术,肺癌病人通过小切口做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其中3例中心型肺癌为方便安全地处理肺门血管将小切口扩大至12~15 cm.结果20例病人均手术成功,1例晚期肺癌病人中转常规开胸完成手术,7例良性病人手术后恢复良好,15例肺癌病人随访1 a未见复发癌及转移癌.结论小切口辅助VATS肺叶切除术完全适合于良性病变及早中期恶性病变,疗效确切,可明显减少病人的手术创伤.
作者:李桂民;姜洪春;段焕春;高金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的疗效.方法将近两年来住院的166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与传统手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中失血量、术后病率和住院日比较明显少与传统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对机体内环境干扰少,在腹腔镜下行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较安全,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赵素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青年肺癌的临床特点以及组织学类型与年龄段、性别、部位和镜下表现间的关系.方法对104例40岁以下青年肺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6/1.0,女性比例较中老年患者高(P<0.005).组织学分型明确的88例中鳞癌居首位39.8%,其次为小细胞癌26.1%和腺癌22.7%;104例青年肺癌镜下改变以直接征象为主(75.0%),间接征象占25.0%,鳞癌多呈菜花样新生物,小细胞癌主要呈息肉样新生物和浸润性改变,腺癌则以息肉样新生物和外压及充血水肿兼有为主.病变部位在左右肺的发生率无明显区别(P>0.05),但鳞癌多发于右肺(P<0.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青年肺癌的重要手段,提高对青年肺癌认识和警惕,借助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作者:熊亮;陶晓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广元地区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及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元市人民医院2000~2003年电子胃镜检查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 401例胃镜检查中,检出恶性肿瘤1038例,检出率为11.04%.其中食道癌548例,占52.79%;贲门癌235例,占22.64%;胃癌250例,占24.08%;其他恶性肿瘤(包括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及乳头部的恶性肿瘤)5例,占0.48%.近年来的上消化道三种主要恶性肿瘤检出率依次为2000年、9.00%,2001年、10.13%,2002年、11.02%,2003年、14.15%.而男性恶性肿瘤检出数为774例,检出率为15.59%;女性为264例,检出率为5.95%;男女检出率之比为2.62.各年龄段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依次为30岁以前,0.15%;30~39岁,1.45%;40~49岁,5.04%;50~59岁,15.65%;60~69岁,27.88%;70岁以上,40.96%.结论上消化道三种主要恶性肿瘤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尤以贲门癌上升为明显;男性恶性肿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上升趋势.
作者:杨广宁;李明泉;熊小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宫腔镜在诊治幼女阴道疾病中的使用价值.方法自1992年以来因反复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患儿35例、阴道出血患儿4例、阴道异物置入史患儿4例,在氯胺酮分离麻醉下行宫腔镜检查.结果43例患儿中发现阴道异物11例,均顺利取出;幼女阴道炎27例,予取分泌物培养,并行阴道冲洗上药;5例无异常发现.结论应用宫腔镜诊断治疗幼女阴道疾病,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冯淑英;杨冬梓;翁梅英;梁玉萍;陈湘云;陈勍;李琳;余妙真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应用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检查成功率.方法通过静脉注射异丙酚在全麻下给42例患者行纤支镜检查,记录检查过程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患者清醒的时间.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检查过程中患者心率略增快,血压、血氧饱和度有所下降,检查结束后患者在2~8min内清醒,患者无任何不适反应.结论给予异丙酚静脉注射进行无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无痛苦的检查方法.
作者:樊慧珍;于化鹏;邓火金;王翠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切开和开窗术失败后再次ERCP的技巧和价值.方法对310例标准EST失败者改作前切开和开窗术.结果改作前切开和开窗术后仍有42例不能成功,但间歇5~7d后32例获得成功.结论标准EST和前切开、开窗术失败后,间歇5~7d再行ERCP可以大大提高成功率,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增加.
作者:郭英辉;张啸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的术式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5年1月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87例.结果87例异位妊娠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手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均保留了输卵管.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能减少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用氨甲喋呤(MTX)能起到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效果.急诊腹腔镜手术治疗休克型及少见异位妊娠也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文悫;高莉;周萍;谭毅;袁英;廖娅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表面结构形态和病理组织学关系,以提高对小病灶的检出率及大肠息肉的实时诊治水平.方法对84例121枚大肠息肉用0.4%靛胭脂染色,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形态,在根据工藤法基础上增加了混合型,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ⅢL、ⅢS、Ⅳ及混合型为腺瘤性息肉,Ⅵ、ⅤN型为癌变,比较息肉腺管开口形态与大体形态和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带蒂息肉多为Ⅰ、Ⅱ型(14/18),ⅢL、ⅢS、Ⅳ、ⅤI、ⅤN及混合型主要为亚蒂和广基息肉(70/103),Ⅵ、ⅤN型均伴有糜烂或溃疡;小于1 cm息肉多见于Ⅰ、Ⅱ型(37/42),Ⅲ、Ⅳ、Ⅴ及混合型多大于1 cm(69/79);89.2%(108枚)的息肉位于直肠至脾曲结肠,各型与其发生部位无关.炎性、增生及幼年性息肉中非瘤性形态分型81.8%,瘤性形态分型18 2%;腺瘤中非瘤性形态分型3.1%,瘤性形态分型96.9%.分型判断瘤性和非瘤性息肉的敏感性为96.9%和81.8%,特异性为85.1%和95.7%,其诊断准确性为90.9%.结论黏膜染色结合放大内镜分析大肠息肉腺管开口形态,能有效鉴别大肠非瘤性息肉、腺瘤和癌,在检查过程中实时地选择性处理大肠息肉.
作者:张志镒;吴正奇;米登海;卢林芝;石淑琴;赵光源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尿道狭窄病人尿道扩张失败后的进一步治疗方法.方法17例尿道狭窄患者尿道扩张失败后,在尿道镜直视下插入丝状探子通过狭窄处,撤出尿道镜后丝状探子尾端连接与之配套的金属探子进一步扩张尿道.结果17例直视下扩张成功,其中15例经定期尿道扩张治愈,另2例需行频繁尿道扩张维持排尿改行尿道内切开术.结论尿道镜直视下丝状探子尿道扩张术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常规尿道扩张失败后可首先应用.但长期依赖频繁尿道扩张维持排尿病人应行尿道内切开等治疗.
作者:朱肖峰;於铭;姚吉;沈黎明;詹朝晖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sophageal tracheal combitube,ETC)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优缺点.方法选择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每组各50例,分别在全麻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TT组)和插入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组),并全程监测MAP、P、SpO2、ECG、R、PETCO2、PPEA及PEEP,并作统计处理分析对血液动力学和呼吸参数的影响.结果二组病人监测各时段的SpO2、PETCO2无明显差异(P>0.05).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及清醒拔管时TT组的MAP、HR明显高于ETC组(P<0.05),插管后至手术结束时ETC组的PPEAk、PEEP明显高于TT组(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ETC可安全地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全麻时的气道维持,具有操作时心血管反应轻、术后喉痛、咳嗽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刘玖昀;王希颖;杨勇明;刘秋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便携式纤维支气管镜在会诊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便携式纤支镜对256例要求会诊的病人进行检查及治疗.结果应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腔气管插管18例,均一次性成功;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04例,经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后,肺部感染治愈及肺复张时间缩短,移植病人未出现下行性呼吸道感染;在机械通气中要求会诊的19例患者,经给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机械通气;以呼吸困难原因不明要求会诊的15例患者中,其中3例术后误吸患者在床边成功地将误吸的分泌物吸取,其他患者在诊断明确后转入我科后给予介入等处理,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结论便携式纤支镜可在床边早期发现病变,并可给予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在会诊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鸿文;赖国祥;柳德灵;林庆安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术治疗术后乳糜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1例术后乳糜胸病人施行胸导管结扎术的临床资料,其中6例行开胸手术(开胸组),5例行VATS(VATS组).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胸导管结扎术,VATS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开胸组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胸组(P<0.05),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P<0.05)、术后住院时间(P<0.05)均较开胸组明显缩短,术后疼痛评分(P<0.05)、术后强止痛药(吗啡)用量(P<0.05)明显少于开胸组,胸管引流时间(P>0.05)、胸管引流量(P>0.05)、血常规恢复至正常时间(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均无术中、术后并发症,随访6~12个月,随访率100%,均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后乳糜胸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术后切口愈合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为治疗术后乳糜胸的首选方法.
作者:吴子衡;谷力加;翁毅敏;冯卫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4种术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对321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CISH)201例,腹腔镜次全子宫切除术(LSH)24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VH)51例,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45例,比较4种子宫切除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去除宫颈的2种术式明显多于保留宫颈的2种术式;术中出血LSH组少,LAVH组多,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术后恢复4种术式均良好.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4种术式都是安全可行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况等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
作者:张庆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98例宫颈病变患者的液基细胞学(TCT)和阴道镜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阴道镜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75例(CINⅠ 320例、CINⅡ36例、CINⅢ19例)和宫颈癌11例,阴道镜对宫颈低度病变(CINⅠ)和高度病变(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的灵敏度为88.03%和96.36%,特异度分别为72.38%和96.20%.液基细胞学(TCT)检出宫颈上皮低度病变(LSIL)331例、宫颈上皮高度病变(HSIL)48例和宫颈癌12例,TCT对LSIL、HSIL及宫颈癌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7.03%和88.23%.特异度分别为72.63%和96.50%.阴道镜在诊断宫颈低度病变中灵敏度较TCT高,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x2=4.190,P<0.05),在诊断宫颈高度病变和宫颈癌中无差异(x2=3.329,P>0.05).结论液基细胞学和阴道镜下定点活检联合应用能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谢芳;毛玲芝;和秀魁;张江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URS)配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URS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62例.结果一次碎石取石成功率为92.8%,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为62.5%(20/32),输尿管中段结石为97.7%(86/88),输尿管下段结石为99.1%(230/232).并发症主要为输尿管穿孔、撕裂、发热占1.1%(4/362).结论URS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损伤小,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好方法.
作者:吴裕忠;刘士贵;王谷丰;张峻;肖茂林 刊期: 2005年第11期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胆道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2004年10月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胆道结石36例资料.结果36例全部手术成功,手术70~240 min,放置T管引流33例,行胆总管Ⅰ期缝合3例;术后有1例发生胆漏,经治疗后治愈;2例有肝内残余结石,于术后1个月经T管窦道用胆道镜取净结石.结论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后,腹腔镜治疗老年人胆道结石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但要把握好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的选择.
作者:黄栋;罗建强;梁中骁;黄顺荣;李辛平;潘金飞;邹全庆 刊期: 200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