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食管黏膜哨兵皱襞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附12例)

林木贤;张厚德;贺克俭;李明华;邬海欧

关键词:哨兵皱襞, 胃镜检查
摘要:目的明确内镜下胃-食管黏膜哨兵皱襞临床意义,提高对该征象的认识.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7月南山医院内镜检出的胃-食管哨兵皱襞1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皱襞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2例哨兵皱襞患者中,位于胃-食管黏膜连接处大弯侧8例,占67%;前壁2例,占17%;后壁1例,占8%;小弯侧1例,占8%.伴有反流性食管炎3例,占25%.皱襞活检组织学表现:病变可见柱状上皮、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有鳞状上皮,上皮有轻度增生.结论分布在胃-食管连接处的隆起性息内样病变,往往是哨兵皱襞,而非息肉,应先行皱襞病理组织学检查,有食管反流者,可行抗反流药物治疗,而不应被误为食管息肉切除.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十二指肠镜在胆道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胰腺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10例胆道、胰腺疾病的病种分布、内镜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结果.结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胰腺的总成功率95.49%,成功病例的治疗效果均优良.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胰腺疾病是一种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

    作者:孙权;艾中立;刘志苏;郜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尿道电切联合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附64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TURP联合TUVP治疗BPH64例,平均年龄69.8岁,其中Ⅰ度增生8例,Ⅱ度37例,Ⅲ度以上19例.随访3~18个月.结果BPH术后排尿功能均恢复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切除前列腺腺体23.5 g,手术时间62 min.国际前列腺症状平分(I-PSS),术前27.8分,术后7.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前5.1分,术后1.8分.剩余尿量(RUV)术前140.5 ml,术后8 ml.大尿流率(Qmax)术前7.6 ml/s,术后15.1 ml/s.结论TURP联合TUVP治疗BPH兼有二者的优点:出血少,手术速度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恢复快.

    作者:方雪峰;黄朝荣;高永生;贾爱芳;周慧萍;谢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分析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将因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患者按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进行分组,对临床、内镜、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63.64%(Billroth 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镜下见胆汁反流者56.82%;残胃及吻合口溃疡9.47%;不典型增生12.88%;残胃肠化14.02%(Billroth 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残胃癌8.33%,其中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更容易发生残胃癌(X2=12.84,P<0.001),Billroth Ⅱ式术后残胃癌发生率(9.22%)明显高于Billroth Ⅰ式术后(4.26%),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且手术后应定期内镜检查.

    作者:黄涛;任权;冯迎春;冯志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下射频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内镜下射频治疗食管癌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采用射频治疗早期食管癌及晚期食管癌癌性狭窄12例.其中早期隆起型3例;晚期重度狭窄7例;食管癌支架术后再狭窄2例.结果3例早期隆起型食管癌均为1,2次灼除,7例晚期食管癌性重度狭窄1~2次射频烧灼后,食管管腔变宽.行食管记忆台金支撑架放置术,2例食管癌支架术后再狭窄者,经射频治疗1次后,梗阻消除,成功率为100%,无1例大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内镜卞射频治疗食管癌简便、安全、有效、可靠,为消化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性狭窄的新手段,且设备价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吴克拉;杨天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冰淇淋致急性食管溃疡1例

    1病历资料患者女性,23岁.2003年5月24日傍晚下班回家后,即从雪柜里取出冰淇淋,欲解口渴之急.由于进食过快,进食后突感上腹部隐痛及胸骨后灼热样疼痛,吃晚饭时,吞咽不适,胸前区有梗阻感;第2天进餐时胸骨后痛,以吞食物时尤甚,需冷开水送服方能咽下.当天,行X线钡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黄小让;王卓才;邓锦清;周爱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关节镜诊治骨关节炎型焦磷酸钙沉积病

    膝关节的焦磷酸钙沉积病(calcium pyrophos-phate dihydrate,CPPD),在症状发作时常常类似痛风,称为假性痛风,关节镜诊治假性痛风,国内外文献已有较多报道.而症状表现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CPPD与国外相比在国内比较罕见.

    作者:倪磊;赵健;陈坚;吕厚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30例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其中发现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21例,对这21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该组21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5~66岁,平均39.3岁;左膝12例,右膝9例.单纯完全型滑膜皱襞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及软骨破损等其它病变15例.可以通过病史、体格检查、X线、B超及穿刺抽液协助诊断,关节镜直视下观察,对该病诊断明确.对该病采取保守治疗,可部分缓解症状,患者一般都有复发,全部21例后均在膝关节镜直视下手术,疗效满意,优良率达89.4%.结论膝关节镜对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明确,应作为诊断治疗的重要和首选方法.

    作者:王玮;庄小强;白宇;莫洪耀;程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年间胃镜下胃息肉进行重新分型并对息肉本身的急、慢性炎症、癌前改变、癌变以及不同类型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胃息肉的检出率为3.0%(250/8 319),男性1.6%(71/4 448),女性4.6%(179/3871);单发和多发息肉分别占66.8%和33.2%,平均(2.2±2.9)枚;236例进入病理分析,胃底腺、增生性、腺瘤及炎性纤维性息肉分别占28.0%,25.0%,0.8%和0.4%,有45.3%镜下息肉病理检查无息肉组织发现(组织学阴性息肉);胃底腺(3.8±4.8)较增生性(1.7±1.4)和组织学阴性息肉(1.4±1.0)多发;胃底腺、增生性和组织学阴性息肉本身中度以上慢性炎症分别占0,61.0%和54.2%,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分别为0%、40.7%和31.8%,萎缩分别占0,8.5%和12.1%,肠化生分别为1.5%,37.3%和17.8%,不典型增生分别占1.5%,8.5%和3.7%,胃窦粘膜H.pylori检出率分别为7.6%,20.3%和33.6%,未发现癌变改变;胃底腺息肉全部分布在底、体部,增生性息肉分布于全胃,组织学阴性息肉分布于全胃但以胃窦多见.结论胃息肉的检出率较低,女性多见,单发多见;以胃底腺、增生性和组织学阴性息肉多见,其它类型少见;胃底腺息肉分布于底、体部,增生性息肉分布于全胃,急性炎症、明显的慢性炎症、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H.pylori感染多见于增生性而极少见于胃底腺息肉.

    作者:何晋德;廖晓云;刘玉兰;倪鹏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支撑喉镜下应用电视内窥镜的喉微创外科手术

    目的探讨支撑喉镜下电视内窥镜的喉微创外科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支撑喉镜下电视内窥镜的喉微创外科手术治疗56例患者,其中32例采用全身麻醉,24例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结果56例病人全部成功完成手术,其中除1例双侧声带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双侧声带剥皮术后.,病检报告双侧声带均出现癌性病变后行全喉切除.其余55例,随访6~36月,发音恢复正常者50例,发音功能明显好转5例,均未见复发.并发症:有2例门齿松动,有2例舌体麻木,术后20~30 d恢复.结论支撑喉镜下应用内窥镜的喉微创外科手术是一项较好的喉外科技术.

    作者:贺广湘;孙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食管白斑的活检资料分析

    1临床资料和方法从2001年5月~2002年11月,我院做胃镜检查共16 102人,发现有食管白斑(Leukoplakia of the Esophagus)31例(上段2例,中段10例,下段19例),占总检查人数的0.19%,其中有活检资料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47~60岁,平均53.4岁,取出组织用10%甲醛固定,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结构,所有患者在第一次活检后如无癌变,则6个月后复查并再次取活检.

    作者:冯迎春;贺国斌;聂玲;李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巨大柿石内镜下治疗1例

    1病例报告女,69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个月于2002年12月6日来我院就诊.发病前半个月曾空腹进食较多柿子,之后渐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自己可触摸到一活动包块.

    作者:邓锦清;黄小让;周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下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方法对胃癌可疑患者局部喷洒美蓝染色剂,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活检.在黏膜染色的指引下,对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结扎治疗术.结果对胃癌可疑患者112例行美蓝染色,99例(85.87%)病灶区域染色不均匀或出现重染色区域,取病理活检证实早期胃癌27例.术后随访2年,1例于第3年复发,17例未见复发;6例经内镜下结扎治疗术后再度行胃癌根治术,手术切除标本经连续切片未发现肿瘤细胞,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结合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性,而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峰;刘华;许春进;陈玉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下1341.4 nm Nd:YAP激光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下1341.4 nm Nd:YAP激光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内镜孔导入光导纤维至病变距离为0.5~1.0 cm,激光发射功率为15~30 W,每次激光发射时间为0.5~3s.结果200例广基消化道息肉中,直径<1.0 cm(n=176)者一次治愈率100%;1.0~1.5 cm(n=20)者1~3个月后复查有5例仍有残留,再次治疗后未见复发;直径≥1.5 cm(n=4)者经3~4次治疗后息肉全部消失.经随访6个月以上均未出现复发、癌变和消化道大出血及穿孔.结论内镜下1 341.4 nmNd:YAP激光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李修岭;白鸽;杨玉秀;张慧丽;张炳勇;马军忠;贾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内镜及临床特点

    目的了解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了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的内镜及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临床上少见,诊断上内镜为首选,内镜表现为结节或息肉型,溃疡型.结论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可疑患病者,应做内镜检查及病检,提高早期诊断率,方可提高疗效.

    作者:易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胆道微结石在急性期不明原因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怀疑为胆原性胰腺性的病人急诊ERCP(入院24 h内)过程中所获取胆汁进行微结石(microlithiasis)检测.方法对该院4年来收治的106例急性胰腺炎中的10例怀疑为胆原性胰腺性的病例进行研究,经B超和(或)CT、ERCP发现胆石及病因已明确的病人排除在外.结果9例(9/10 90%)病人的胆汁中发现微结石(大多为胆红素钙微粒).结论怀疑为胆原性急性胰腺性的病人急性期大多数病人可以发现胆道微结石.

    作者:贺克俭;江捍平;张厚德;苏卓娃;麦丽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诊疗术后的感染防范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诊疗术后感染的防范措施.方法保证尿路通畅,防止术后梗阻.围手术期合理用药.结果术后感染率由7%降至2.5%.结论合理用药,规范操作,通畅引流,可显著减少输尿管镜诊疗术后的感染率.

    作者:马鸿钧;李天维;周成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附112例报告)

    目的总结112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和操作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尿路结石行URSL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碎石取石总成功率为93.7%,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为70.0%,中段为94.4%,下段为100%;膀胱、尿道结石为100%,术后碎石总排净率为99.9%.结论URSL术具有高效、安全、并发症少、容易操作等优点,是治疗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刘劲戈;黄亚特;郑文喜;刘新益;欧雄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两种麻醉方法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应用效果的观察

    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电汽化术(TUVP)时,我们采用了单纯硬膜外麻醉(EA)及腰硬联合麻醉(CS EA)两种椎管内方法,并进行了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奕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9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手术方法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对1999年9月~2002年9月腹腔镜手术异位妊娠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4例中90例成功行腹腔镜手术,有生育要求患者均保留输卵管,2例手术困难中转开腹,2例术后3 d,6 d再次行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成为临床首选手术方式,但注意病例选择及手术方式并尽量避免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罗小琴;姚书忠;邹辉璋;连燕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68耳放疗后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在鼻内镜下清除鼻咽脓痂,鼻咽冲洗,分离咽鼓管咽口粘连,咽鼓管导管吹张,鼓膜穿刺、切开,鼓室置管等.结果随访1年后,47例存活39例,存活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有效率为89.1%.结论鼻内镜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较为理想的辅助工具.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