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与治疗

王玮;庄小强;白宇;莫洪耀;程军

关键词:髌上滑膜皱襞, 完全型, 诊断,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30例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其中发现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21例,对这21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该组21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5~66岁,平均39.3岁;左膝12例,右膝9例.单纯完全型滑膜皱襞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及软骨破损等其它病变15例.可以通过病史、体格检查、X线、B超及穿刺抽液协助诊断,关节镜直视下观察,对该病诊断明确.对该病采取保守治疗,可部分缓解症状,患者一般都有复发,全部21例后均在膝关节镜直视下手术,疗效满意,优良率达89.4%.结论膝关节镜对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明确,应作为诊断治疗的重要和首选方法.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病理取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联合病理取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49例肺癌患者的纤支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钳检、刷检和针吸活检(TBNA)三种不同病理取材方法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果钳检、刷检、TBNA的阳性率分别为80.3%,66.7%和71.9%,三者联合病理取材的阳性率为94%.不同病理取材阳性率与肺癌的镜下类型有关.结论纤支镜下联合病理取材可提高肺癌的病理学诊断率.

    作者:赵惠莉;曾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感觉功能和肛肠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直肠的感觉功能和直肠肛门括约肌的动力学特征.方法将34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泻组和便秘组各17例,采用PC P0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测定34例IBS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结果腹泻组和便秘组IBS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IBS腹泻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BS便秘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排便时IBS便秘组患者的肛管松弛压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IBS患者排便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存在异常.

    作者:刘吉勇;杨崇美;夏新玲;宫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应用丙酸氟替卡松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在鼻息肉手术中的应用,为治疗鼻息肉展现了极为广阔的前景.但术后术腔恢复迟缓及息肉容易复发,成为影响其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科自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在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局部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在促进术腔恢复和预防息肉复发方面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鲜昆仑;蔡华城;黎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下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方法对胃癌可疑患者局部喷洒美蓝染色剂,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活检.在黏膜染色的指引下,对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结扎治疗术.结果对胃癌可疑患者112例行美蓝染色,99例(85.87%)病灶区域染色不均匀或出现重染色区域,取病理活检证实早期胃癌27例.术后随访2年,1例于第3年复发,17例未见复发;6例经内镜下结扎治疗术后再度行胃癌根治术,手术切除标本经连续切片未发现肿瘤细胞,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结合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性,而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峰;刘华;许春进;陈玉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附54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完成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结果54例病人手术后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具有简便、微创、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及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双侧精索静脉曲张、肥胖、有腹股沟手术史及开放手术后复发者,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张轶庠;陈湘;陈合群;齐范;申鹏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研究

    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分析26例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结果5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80.8%),22例(84.6%)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及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或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76.9%),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48 h内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杨龙;吕有灵;吕鸣;张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胃镜下胃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年间胃镜下胃息肉进行重新分型并对息肉本身的急、慢性炎症、癌前改变、癌变以及不同类型息肉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胃镜下胃息肉的检出率为3.0%(250/8 319),男性1.6%(71/4 448),女性4.6%(179/3871);单发和多发息肉分别占66.8%和33.2%,平均(2.2±2.9)枚;236例进入病理分析,胃底腺、增生性、腺瘤及炎性纤维性息肉分别占28.0%,25.0%,0.8%和0.4%,有45.3%镜下息肉病理检查无息肉组织发现(组织学阴性息肉);胃底腺(3.8±4.8)较增生性(1.7±1.4)和组织学阴性息肉(1.4±1.0)多发;胃底腺、增生性和组织学阴性息肉本身中度以上慢性炎症分别占0,61.0%和54.2%,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分别为0%、40.7%和31.8%,萎缩分别占0,8.5%和12.1%,肠化生分别为1.5%,37.3%和17.8%,不典型增生分别占1.5%,8.5%和3.7%,胃窦粘膜H.pylori检出率分别为7.6%,20.3%和33.6%,未发现癌变改变;胃底腺息肉全部分布在底、体部,增生性息肉分布于全胃,组织学阴性息肉分布于全胃但以胃窦多见.结论胃息肉的检出率较低,女性多见,单发多见;以胃底腺、增生性和组织学阴性息肉多见,其它类型少见;胃底腺息肉分布于底、体部,增生性息肉分布于全胃,急性炎症、明显的慢性炎症、萎缩、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和H.pylori感染多见于增生性而极少见于胃底腺息肉.

    作者:何晋德;廖晓云;刘玉兰;倪鹏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68耳放疗后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在鼻内镜下清除鼻咽脓痂,鼻咽冲洗,分离咽鼓管咽口粘连,咽鼓管导管吹张,鼓膜穿刺、切开,鼓室置管等.结果随访1年后,47例存活39例,存活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有效率为89.1%.结论鼻内镜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较为理想的辅助工具.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尿道电切联合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附64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TURP联合TUVP治疗BPH64例,平均年龄69.8岁,其中Ⅰ度增生8例,Ⅱ度37例,Ⅲ度以上19例.随访3~18个月.结果BPH术后排尿功能均恢复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切除前列腺腺体23.5 g,手术时间62 min.国际前列腺症状平分(I-PSS),术前27.8分,术后7.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前5.1分,术后1.8分.剩余尿量(RUV)术前140.5 ml,术后8 ml.大尿流率(Qmax)术前7.6 ml/s,术后15.1 ml/s.结论TURP联合TUVP治疗BPH兼有二者的优点:出血少,手术速度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恢复快.

    作者:方雪峰;黄朝荣;高永生;贾爱芳;周慧萍;谢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1997~2002年对38例胫骨平台骨折在关节镜监护下进行小切口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术中不切开关节囊,在镜下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3年,所有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按相关标准评定疗效,总优良率89.5%.结论关节镜监护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损伤小,操作安全,复位固定满意,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王贵清;徐立录;许勐宇;蔡显义;朱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30例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其中发现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21例,对这21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该组21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5~66岁,平均39.3岁;左膝12例,右膝9例.单纯完全型滑膜皱襞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及软骨破损等其它病变15例.可以通过病史、体格检查、X线、B超及穿刺抽液协助诊断,关节镜直视下观察,对该病诊断明确.对该病采取保守治疗,可部分缓解症状,患者一般都有复发,全部21例后均在膝关节镜直视下手术,疗效满意,优良率达89.4%.结论膝关节镜对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明确,应作为诊断治疗的重要和首选方法.

    作者:王玮;庄小强;白宇;莫洪耀;程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镜引导下小肠钡灌肠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目的为了缩短小肠钡灌肠术导管置入到位的时间,使之满足于小肠出血部位诊断的临床要求.方法应用电子胃镜引导插管术,导丝引导导管置入到位;小肠稀钡匀速灌注并摄片.结果将导管送达十二指肠的时间平均6 min.整个造影过程平均耗时仅28 min.小肠出血稀钡造影阳性发理率为85.7%(36/42).结论小肠钡灌造影对小肠出血部位的诊断率高,在胃镜引导下,使导管置入快速而准确,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邓新平;于海燕;李龙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附112例报告)

    目的总结112例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尿路结石的疗效和操作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尿路结石行URSL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性碎石取石总成功率为93.7%,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成功率为70.0%,中段为94.4%,下段为100%;膀胱、尿道结石为100%,术后碎石总排净率为99.9%.结论URSL术具有高效、安全、并发症少、容易操作等优点,是治疗尿路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刘劲戈;黄亚特;郑文喜;刘新益;欧雄广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在小切口胆道术中的应用(附51例治疗体会)

    目的评估经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在小切口胆道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小切口胆囊切除后,对于不能明确胆总管内有无残余结石者,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探查肝内外胆管,并取尽结石.结果51例病人术中胆道镜检,发现有结石者20例(另外有2例发现胆道絮状物),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或冲洗入十二指肠17例(2例发现胆道有絮状物者经胆道镜冲洗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3例.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检的方法即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同时还能将部分复杂的胆总管探查手术转化为单纯的胆囊切除手术.

    作者:李三荣;章园;金汉生;孙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分析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将因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患者按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进行分组,对临床、内镜、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63.64%(Billroth 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镜下见胆汁反流者56.82%;残胃及吻合口溃疡9.47%;不典型增生12.88%;残胃肠化14.02%(Billroth 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残胃癌8.33%,其中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更容易发生残胃癌(X2=12.84,P<0.001),Billroth Ⅱ式术后残胃癌发生率(9.22%)明显高于Billroth Ⅰ式术后(4.26%),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且手术后应定期内镜检查.

    作者:黄涛;任权;冯迎春;冯志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抗生素相关性出血性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

    目的分析抗生素相关性出血性肠炎的临床特点、内镜表现和治疗预后.方法对6例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及其他青霉素衍生物治疗后发生的出血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特点、治疗疗效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前1周内口服阿莫西林及其他青霉素衍生物史;急性起病,血便伴腹绞痛或腹部不适;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67%);结肠镜检查,肠黏膜出血、糜烂,病变主要在右半结肠;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黏膜慢性炎症,间质出血;停用口服抗生素,静脉短程激素治疗及支持治疗;病情恢复快,无合并症发生.结论对于便血患者应仔细询问服药史,尤其是有无服用阿莫西林及青霉素衍生物.明确服药史,早期全结肠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作者:王雪梅;刘玉兰;张国艳;肖文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冰淇淋致急性食管溃疡1例

    1病历资料患者女性,23岁.2003年5月24日傍晚下班回家后,即从雪柜里取出冰淇淋,欲解口渴之急.由于进食过快,进食后突感上腹部隐痛及胸骨后灼热样疼痛,吃晚饭时,吞咽不适,胸前区有梗阻感;第2天进餐时胸骨后痛,以吞食物时尤甚,需冷开水送服方能咽下.当天,行X线钡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黄小让;王卓才;邓锦清;周爱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十二指肠镜诊治胆胰疾病时胆心反射的防治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时胆心反射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在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8例胆心反射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在监测下及时发现,经对症处理后渐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胆心反射在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时有一定的发生率,应常规监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避免胆管内高压及强刺激、及时发现胆心反射及对症治疗是关键.

    作者:钟征翔;赵凤庆;俞亚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内镜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出血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出血作用.方法经内镜钳道置入持放器,对血管直径2~3 mm的出血病灶放置金属钛夹止血.结果金属钛夹对消化性溃疡的止血率为94.7%,对胃癌、胃和结肠息肉电切术后、Aleulafoy病及组织活检的喷血、涌血、渗血、血管裸露的止血率100.0%.结论金属钛夹止血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无合并症.

    作者:钱俊波;陆华生;李玉明;王亚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medwork碎石器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乳头小切开情况下,以德国medwork碎石器治疗1.0 cm以上胆总管结石效果.方法31例患者,男17例,女14例;1枚结石12例,2枚结石15例,3枚以上结石4例;结石大小:1.0~1.9 cm 19例,2.0~3.1 cm 12例.十二指肠镜下先行ERCP,待胆总管显影并发现结石后,即可行乳头切开,切开长度限制在1.5 cm内.31例患者均先用碎石网篮碎石,而后取石.结果31例患者,30例取石成功,成功率96.8%.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在乳头小切开情况下,使用德国medwork碎石器,操作简单、安全,碎石成功率高,可有效避免乳头切开过小,不易插入碎石网篮的缺点.

    作者:史学森;王丽娟;祁淑华;白瑞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