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应用丙酸氟替卡松的疗效观察

鲜昆仑;蔡华城;黎志强

关键词:丙酸氟替卡松, 鼻息肉, 内窥镜, 治疗
摘要: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在鼻息肉手术中的应用,为治疗鼻息肉展现了极为广阔的前景.但术后术腔恢复迟缓及息肉容易复发,成为影响其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科自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在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局部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在促进术腔恢复和预防息肉复发方面取得显著疗效.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总结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经验和预防胆道损伤的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施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人,符合手术适应证的98例,均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属于相对或绝对禁忌证的72例,其中伴胃次全手术4例,慢性萎缩性结石性17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1例;合并高血压28例,合并心率失常19例,合并冠心病4例.结果全组病人均成功地施行了LC手术,术后无出血、胆漏、黄疸及胆道损伤.随访至今,病人反应良好.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既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属于相对或绝对禁忌证的一部分患者,可以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能有效预防胆道损伤及术后腹腔感染.

    作者:宋新;李玉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与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引发急性胰腺炎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对该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3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单变量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7例于ERCP后发生急性胰腺炎(4.4%),380例中280例为治疗性,15例并发急性胰腺炎(4.8%),100例为诊断性,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0%),与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针状刀预切开乳头,多次乳头插管,胰管深插,多次胰管造影,导引钢丝辅助插管(P<0.05),高危人群为奥狄氏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有胰腺炎病史者.结论治疗性ERCP较诊断性ERCP易并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主要与技术操作有关,娴熟的内镜技术,严格掌握指征可降低发生率.

    作者:夏焱;朱玉华;俞继卫;张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下射频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内镜下射频治疗食管癌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采用射频治疗早期食管癌及晚期食管癌癌性狭窄12例.其中早期隆起型3例;晚期重度狭窄7例;食管癌支架术后再狭窄2例.结果3例早期隆起型食管癌均为1,2次灼除,7例晚期食管癌性重度狭窄1~2次射频烧灼后,食管管腔变宽.行食管记忆台金支撑架放置术,2例食管癌支架术后再狭窄者,经射频治疗1次后,梗阻消除,成功率为100%,无1例大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内镜卞射频治疗食管癌简便、安全、有效、可靠,为消化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性狭窄的新手段,且设备价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吴克拉;杨天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镜引导下小肠钡灌肠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目的为了缩短小肠钡灌肠术导管置入到位的时间,使之满足于小肠出血部位诊断的临床要求.方法应用电子胃镜引导插管术,导丝引导导管置入到位;小肠稀钡匀速灌注并摄片.结果将导管送达十二指肠的时间平均6 min.整个造影过程平均耗时仅28 min.小肠出血稀钡造影阳性发理率为85.7%(36/42).结论小肠钡灌造影对小肠出血部位的诊断率高,在胃镜引导下,使导管置入快速而准确,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邓新平;于海燕;李龙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34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8例合并输尿管狭窄,29例有肉芽组织包裹.1例进镜失败改开放手术;33例碎石成功,2周结石排净率97.1%.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效果理想,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作为首选.

    作者:郭小林;宋晓东;陈志强;胡志全;陈忠;王少刚;叶章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十二指肠镜诊治胆胰疾病时胆心反射的防治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时胆心反射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在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8例胆心反射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在监测下及时发现,经对症处理后渐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胆心反射在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时有一定的发生率,应常规监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避免胆管内高压及强刺激、及时发现胆心反射及对症治疗是关键.

    作者:钟征翔;赵凤庆;俞亚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两种麻醉方法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应用效果的观察

    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电汽化术(TUVP)时,我们采用了单纯硬膜外麻醉(EA)及腰硬联合麻醉(CS EA)两种椎管内方法,并进行了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奕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感觉功能和肛肠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直肠的感觉功能和直肠肛门括约肌的动力学特征.方法将34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泻组和便秘组各17例,采用PC P0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测定34例IBS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结果腹泻组和便秘组IBS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IBS腹泻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BS便秘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排便时IBS便秘组患者的肛管松弛压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IBS患者排便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存在异常.

    作者:刘吉勇;杨崇美;夏新玲;宫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食管白斑的活检资料分析

    1临床资料和方法从2001年5月~2002年11月,我院做胃镜检查共16 102人,发现有食管白斑(Leukoplakia of the Esophagus)31例(上段2例,中段10例,下段19例),占总检查人数的0.19%,其中有活检资料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47~60岁,平均53.4岁,取出组织用10%甲醛固定,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结构,所有患者在第一次活检后如无癌变,则6个月后复查并再次取活检.

    作者:冯迎春;贺国斌;聂玲;李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镜在胆道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胰腺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10例胆道、胰腺疾病的病种分布、内镜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结果.结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胰腺的总成功率95.49%,成功病例的治疗效果均优良.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胰腺疾病是一种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

    作者:孙权;艾中立;刘志苏;郜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支撑喉镜下置镍钛合金支架治疗喉气管瘢痕性狭窄5例报告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方法,我们应用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了5例声门下及气管上段瘢痕性狭窄的病人.

    作者:袁慧钧;肖立峰;刘江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621例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LC)的处理方法.方法对该院1992年9月~2003年2月621例急性胆囊炎LC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组621例LC成功610例(98.23%),中转开腹9例(1.45%),再次手术3例(0.48%);肝外胆管损伤3例(0.48%),误夹胆总管1例(0.16%),胆漏10例(1.61%),肝下积液2例(0.32%).结论正确处理calot三角,合理使用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生物蛋白胶和引流,可以提高急性胆囊炎LC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朝晖;侯小龙;朱智辉;谢开汉;宋明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GERD患者24h食管pH动态监测

    目的对30例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患者进行24 h食管动态pH值监测、探讨24 h pH值与胃食管反流(GER)之间的关系,从而对GERD的发生、发展、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0例患者采用Synectis Digitrapper MKⅢ动态pH监测仪及计算机分析用软件动态监测24 h pH值.采用Johson和DeMeester 6种参数指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分以反映病人的反流程度,通过症状指数的计算来比较有症状及无症状时食管反流pH检测资料.结果6种参数指标正常组分别为(1.34±1.10,1.60±1.24,1.10±1.60,30.0±11.5,0.75±0.20,6.2±5.90),病例组分别为(13.52±8.47,12.27±4.99,16.94±4.99,56.24±13.98,4.12±2.48),两组经方差检验,差异显著(P<0.01).病例组各参数诊断阳性率如下:其中pH<4的总时间阳性率为90%,24 h内pH<4超过5 min的反流次数阳性率为80%,症状指数≥50%的阳性率为80%,总分>14.72的阳性率为80%,立位pH<4的总时间%为57%,卧位pH<4的总时间%为87%.结论我们认为pH<4的总时间(%)、pH<4长于5 min反流次数这二个参数指标结合症状指数及综合评分是判断GERD的重要指标.

    作者:邹莉萍;罗和生;欧阳静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附16例报告)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男性尿道结石1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碎石,碎石时间6~25 min,术后无明显出血、感染.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疗效确切、安全、易操作,是治疗尿道结石的较好的方法.

    作者:王固新;夏昕晖;姜海洋;张东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诊疗术后的感染防范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诊疗术后感染的防范措施.方法保证尿路通畅,防止术后梗阻.围手术期合理用药.结果术后感染率由7%降至2.5%.结论合理用药,规范操作,通畅引流,可显著减少输尿管镜诊疗术后的感染率.

    作者:马鸿钧;李天维;周成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尿管肾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结石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适应症.方法采用输尿管肾盂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50例.其中结石位上盏9例,中盏4例,肾孟结石36例,铸形结石7例,合并输尿管结石5例.结果一次性碎石率78%(39/50).手术时间24~95 min,平均为51 min,术后住院1~10 d,平均3.2 d,并发脓肾1例,水中毒2例.结论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但须掌握其适应症,对复杂性肾结石宜采取分步骤、较为谨慎的方法.

    作者:彭波;施建昌;郑金良;余斌;黄文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下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方法对胃癌可疑患者局部喷洒美蓝染色剂,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活检.在黏膜染色的指引下,对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结扎治疗术.结果对胃癌可疑患者112例行美蓝染色,99例(85.87%)病灶区域染色不均匀或出现重染色区域,取病理活检证实早期胃癌27例.术后随访2年,1例于第3年复发,17例未见复发;6例经内镜下结扎治疗术后再度行胃癌根治术,手术切除标本经连续切片未发现肿瘤细胞,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结合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性,而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峰;刘华;许春进;陈玉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关节镜诊治骨关节炎型焦磷酸钙沉积病

    膝关节的焦磷酸钙沉积病(calcium pyrophos-phate dihydrate,CPPD),在症状发作时常常类似痛风,称为假性痛风,关节镜诊治假性痛风,国内外文献已有较多报道.而症状表现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CPPD与国外相比在国内比较罕见.

    作者:倪磊;赵健;陈坚;吕厚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内镜及临床特点

    目的了解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了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的内镜及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临床上少见,诊断上内镜为首选,内镜表现为结节或息肉型,溃疡型.结论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可疑患病者,应做内镜检查及病检,提高早期诊断率,方可提高疗效.

    作者:易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直视下食道狭窄的水囊扩张治疗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水囊扩张治疗食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应用电子胃镜及水囊导管扩张器在直视下治疗食道狭窄86例.结果该组扩张前口径0.6~1.0 cm者24例,0.3~0.5 cm者55例,<0.3 cm者7例,扩张后症状改善,口径>1.2 cm显效者49例,口径0.6~1.1 cm有效者34例,有效率96.4%,无效3例.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性好,病人痛苦小,疗效迅速、可靠.

    作者:张初民;韩盛玺;宋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