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研究

杨龙;吕有灵;吕鸣;张琴

关键词:缺血性结肠炎, 结肠镜检查, 病理学
摘要:目的总结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方法分析26例经结肠镜发现、病理确诊的缺血性结肠炎的相关资料.结果5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80.8%),22例(84.6%)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及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或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血便及腹泻等,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早期内镜表现主要为结肠黏膜水肿、充血、糜烂及溃疡.病变大多为一过型(76.9%),如能早期诊断与治疗,多数预后良好.结论48 h内行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附16例报告)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男性尿道结石16例.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碎石,碎石时间6~25 min,术后无明显出血、感染.及尿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尿道结石疗效确切、安全、易操作,是治疗尿道结石的较好的方法.

    作者:王固新;夏昕晖;姜海洋;张东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胆囊管纤维胆道镜在小切口胆道术中的应用(附51例治疗体会)

    目的评估经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在小切口胆道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小切口胆囊切除后,对于不能明确胆总管内有无残余结石者,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探查肝内外胆管,并取尽结石.结果51例病人术中胆道镜检,发现有结石者20例(另外有2例发现胆道絮状物),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或冲洗入十二指肠17例(2例发现胆道有絮状物者经胆道镜冲洗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3例.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检的方法即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同时还能将部分复杂的胆总管探查手术转化为单纯的胆囊切除手术.

    作者:李三荣;章园;金汉生;孙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34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8例合并输尿管狭窄,29例有肉芽组织包裹.1例进镜失败改开放手术;33例碎石成功,2周结石排净率97.1%.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效果理想,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作为首选.

    作者:郭小林;宋晓东;陈志强;胡志全;陈忠;王少刚;叶章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结肠黑变病22例内镜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经结肠镜检出的2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中14例便秘,13例有服用泻药史,病变累及全结肠者14例,并发结直肠息肉7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外,可能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关.

    作者:赵曙光;黄裕新;闻勤生;赵保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下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对早期胃癌的诊疗价值.方法对胃癌可疑患者局部喷洒美蓝染色剂,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活检.在黏膜染色的指引下,对早期胃癌患者行内镜下结扎治疗术.结果对胃癌可疑患者112例行美蓝染色,99例(85.87%)病灶区域染色不均匀或出现重染色区域,取病理活检证实早期胃癌27例.术后随访2年,1例于第3年复发,17例未见复发;6例经内镜下结扎治疗术后再度行胃癌根治术,手术切除标本经连续切片未发现肿瘤细胞,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结合黏膜色素染色和结扎治疗术不仅可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准确性,而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峰;刘华;许春进;陈玉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尿管肾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结石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适应症.方法采用输尿管肾盂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肾结石50例.其中结石位上盏9例,中盏4例,肾孟结石36例,铸形结石7例,合并输尿管结石5例.结果一次性碎石率78%(39/50).手术时间24~95 min,平均为51 min,术后住院1~10 d,平均3.2 d,并发脓肾1例,水中毒2例.结论输尿管硬镜下钬激光治疗肾结石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但须掌握其适应症,对复杂性肾结石宜采取分步骤、较为谨慎的方法.

    作者:彭波;施建昌;郑金良;余斌;黄文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联合病理取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联合病理取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49例肺癌患者的纤支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钳检、刷检和针吸活检(TBNA)三种不同病理取材方法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果钳检、刷检、TBNA的阳性率分别为80.3%,66.7%和71.9%,三者联合病理取材的阳性率为94%.不同病理取材阳性率与肺癌的镜下类型有关.结论纤支镜下联合病理取材可提高肺癌的病理学诊断率.

    作者:赵惠莉;曾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病变的内镜分析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将因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患者按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进行分组,对临床、内镜、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63.64%(Billroth 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镜下见胆汁反流者56.82%;残胃及吻合口溃疡9.47%;不典型增生12.88%;残胃肠化14.02%(Billroth 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残胃癌8.33%,其中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更容易发生残胃癌(X2=12.84,P<0.001),Billroth Ⅱ式术后残胃癌发生率(9.22%)明显高于Billroth Ⅰ式术后(4.26%),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且手术后应定期内镜检查.

    作者:黄涛;任权;冯迎春;冯志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胆道微结石在急性期不明原因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对怀疑为胆原性胰腺性的病人急诊ERCP(入院24 h内)过程中所获取胆汁进行微结石(microlithiasis)检测.方法对该院4年来收治的106例急性胰腺炎中的10例怀疑为胆原性胰腺性的病例进行研究,经B超和(或)CT、ERCP发现胆石及病因已明确的病人排除在外.结果9例(9/10 90%)病人的胆汁中发现微结石(大多为胆红素钙微粒).结论怀疑为胆原性急性胰腺性的病人急性期大多数病人可以发现胆道微结石.

    作者:贺克俭;江捍平;张厚德;苏卓娃;麦丽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食管多原发癌26例内镜诊断体会

    目的回顾总结内镜诊断26例食管多原发癌分析其发病及误诊原因,探讨防止误诊的对应措施.方法对该院1995年~2003年间内镜检查中疑诊为食管癌的病人采取食管全段卢戈氏液染色及多处多点分别活检等方法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对确诊病例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结果共检出食管多原发癌26例,其中同时性癌24例,异时性癌2例;双发癌25例,三发癌1例,共检出癌灶53处,其中高分化鳞癌9处,中分化鳞癌32处,低分化鳞癌10处,原位癌2处.结论归类食管多原发癌的可能病因;误诊原因;内镜检查中防止误诊的措施.

    作者:史文忠;闫同庆;牛素琴;高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尿道狭窄的腔内钬激光治疗

    目的探讨尿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使用钬激光对16例尿道狭窄进行切除,并对其疗效及技术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无意外损伤,一次手术治愈,随访6~11个月无复发.结论钬激光切除尿道狭窄安全可靠,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作者:刘齐贵;麻伟青;周庆余;窦坤;王跃力;姚建忠;欧阳;段月勋;吉庆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应用丙酸氟替卡松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在鼻息肉手术中的应用,为治疗鼻息肉展现了极为广阔的前景.但术后术腔恢复迟缓及息肉容易复发,成为影响其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科自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在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局部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在促进术腔恢复和预防息肉复发方面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鲜昆仑;蔡华城;黎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下射频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索内镜下射频治疗食管癌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采用射频治疗早期食管癌及晚期食管癌癌性狭窄12例.其中早期隆起型3例;晚期重度狭窄7例;食管癌支架术后再狭窄2例.结果3例早期隆起型食管癌均为1,2次灼除,7例晚期食管癌性重度狭窄1~2次射频烧灼后,食管管腔变宽.行食管记忆台金支撑架放置术,2例食管癌支架术后再狭窄者,经射频治疗1次后,梗阻消除,成功率为100%,无1例大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内镜卞射频治疗食管癌简便、安全、有效、可靠,为消化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性狭窄的新手段,且设备价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吴克拉;杨天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直肠感觉功能和肛肠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直肠的感觉功能和直肠肛门括约肌的动力学特征.方法将34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泻组和便秘组各17例,采用PC P0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测定34例IBS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结果腹泻组和便秘组IBS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IBS腹泻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BS便秘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排便时IBS便秘组患者的肛管松弛压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IBS患者排便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存在异常.

    作者:刘吉勇;杨崇美;夏新玲;宫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胃镜引导下小肠钡灌肠对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目的为了缩短小肠钡灌肠术导管置入到位的时间,使之满足于小肠出血部位诊断的临床要求.方法应用电子胃镜引导插管术,导丝引导导管置入到位;小肠稀钡匀速灌注并摄片.结果将导管送达十二指肠的时间平均6 min.整个造影过程平均耗时仅28 min.小肠出血稀钡造影阳性发理率为85.7%(36/42).结论小肠钡灌造影对小肠出血部位的诊断率高,在胃镜引导下,使导管置入快速而准确,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邓新平;于海燕;李龙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68耳放疗后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在鼻内镜下清除鼻咽脓痂,鼻咽冲洗,分离咽鼓管咽口粘连,咽鼓管导管吹张,鼓膜穿刺、切开,鼓室置管等.结果随访1年后,47例存活39例,存活患者中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有效率为89.1%.结论鼻内镜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较为理想的辅助工具.

    作者:张相民;蓝小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ERCP在残余胆囊诊治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ERCP在残余胆囊诊治及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20例残余胆囊的临床资料,B超检查11例,ERCP检查9例.结果B超组确诊6例(54.54%),ERCP组确诊8例(88.88%).结论ERCP是诊断残余胆囊及并存病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郑明友;汪涛;黎光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十二指肠镜在胆道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胰腺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10例胆道、胰腺疾病的病种分布、内镜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治疗结果.结果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胰腺的总成功率95.49%,成功病例的治疗效果均优良.结论十二指肠镜治疗胆道胰腺疾病是一种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

    作者:孙权;艾中立;刘志苏;郜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的临床应用

    2002年11月~2002年3月我院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胆胰疾病6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叶晓玲;叶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在腔内治疗尿道狭窄中的应用

    我院自.2001年3月~2002年7月共收治尿道狭窄15例,应用输尿管镜配合腔内治疗尿道狭窄取得满薏效果.

    作者:杜维利;王鹏;侯新会;于中建;刘永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