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相民;蓝小林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时胆心反射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在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8例胆心反射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在监测下及时发现,经对症处理后渐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胆心反射在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时有一定的发生率,应常规监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避免胆管内高压及强刺激、及时发现胆心反射及对症治疗是关键.
作者:钟征翔;赵凤庆;俞亚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直肠的感觉功能和直肠肛门括约肌的动力学特征.方法将34例IB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泻组和便秘组各17例,采用PC P0lygraf HR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测定34例IBS患者和12例健康对照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阈值等指标.结果腹泻组和便秘组IBS患者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排便阈值,IBS腹泻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IBS便秘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排便时IBS便秘组患者的肛管松弛压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IBS患者排便功能和直肠感觉功能存在异常.
作者:刘吉勇;杨崇美;夏新玲;宫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探索一种新的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方法,我们应用镍钛记忆合金支架治疗了5例声门下及气管上段瘢痕性狭窄的病人.
作者:袁慧钧;肖立峰;刘江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出血作用.方法经内镜钳道置入持放器,对血管直径2~3 mm的出血病灶放置金属钛夹止血.结果金属钛夹对消化性溃疡的止血率为94.7%,对胃癌、胃和结肠息肉电切术后、Aleulafoy病及组织活检的喷血、涌血、渗血、血管裸露的止血率100.0%.结论金属钛夹止血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无合并症.
作者:钱俊波;陆华生;李玉明;王亚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2年11月~2002年3月我院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胆胰疾病6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叶晓玲;叶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ERCP在残余胆囊诊治及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20例残余胆囊的临床资料,B超检查11例,ERCP检查9例.结果B超组确诊6例(54.54%),ERCP组确诊8例(88.88%).结论ERCP是诊断残余胆囊及并存病的佳检查方法.
作者:郑明友;汪涛;黎光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该文总结了176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22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结果,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提高ERCP诊疗水平.方法ERCP操作方法中采用推进法24例;拉直法152例;EST治疗中19例采用退刀法;3例行针切开窗术.结果本组23例插管未成功或未能确诊的病例中,采用推进法60.87%,疑难ERCP26.09%,胆管下段癌13.05%.结论拉直法、选择性造影技术、乳头旁憩室、胆管下段癌、单纯硬化性乳头是影响ERCP造影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只有在熟练掌握ERCP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好治疗性ERCP.
作者:张锦华;庄剑波;金安琴;缪国英;缪连生;袁菊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与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引发急性胰腺炎有关的高危因素.方法对该院2000年1月~2002年12月行ERCP检查或治疗的3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单变量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7例于ERCP后发生急性胰腺炎(4.4%),380例中280例为治疗性,15例并发急性胰腺炎(4.8%),100例为诊断性,2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0%),与ERCP引发急性胰腺炎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内镜下括约肌切开(EST),针状刀预切开乳头,多次乳头插管,胰管深插,多次胰管造影,导引钢丝辅助插管(P<0.05),高危人群为奥狄氏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有胰腺炎病史者.结论治疗性ERCP较诊断性ERCP易并发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主要与技术操作有关,娴熟的内镜技术,严格掌握指征可降低发生率.
作者:夏焱;朱玉华;俞继卫;张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膝关节的焦磷酸钙沉积病(calcium pyrophos-phate dihydrate,CPPD),在症状发作时常常类似痛风,称为假性痛风,关节镜诊治假性痛风,国内外文献已有较多报道.而症状表现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CPPD与国外相比在国内比较罕见.
作者:倪磊;赵健;陈坚;吕厚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和方法从2001年5月~2002年11月,我院做胃镜检查共16 102人,发现有食管白斑(Leukoplakia of the Esophagus)31例(上段2例,中段10例,下段19例),占总检查人数的0.19%,其中有活检资料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47~60岁,平均53.4岁,取出组织用10%甲醛固定,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结构,所有患者在第一次活检后如无癌变,则6个月后复查并再次取活检.
作者:冯迎春;贺国斌;聂玲;李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在鼻息肉手术中的应用,为治疗鼻息肉展现了极为广阔的前景.但术后术腔恢复迟缓及息肉容易复发,成为影响其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科自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在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局部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在促进术腔恢复和预防息肉复发方面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鲜昆仑;蔡华城;黎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的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34例,总结其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8例合并输尿管狭窄,29例有肉芽组织包裹.1例进镜失败改开放手术;33例碎石成功,2周结石排净率97.1%.结论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ESWL失败的输尿管结石效果理想,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作为首选.
作者:郭小林;宋晓东;陈志强;胡志全;陈忠;王少刚;叶章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经结肠镜检出的2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镜下表现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中14例便秘,13例有服用泻药史,病变累及全结肠者14例,并发结直肠息肉7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外,可能与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也有关.
作者:赵曙光;黄裕新;闻勤生;赵保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下联合病理取材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49例肺癌患者的纤支镜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钳检、刷检和针吸活检(TBNA)三种不同病理取材方法对肺癌诊断的阳性率.结果钳检、刷检、TBNA的阳性率分别为80.3%,66.7%和71.9%,三者联合病理取材的阳性率为94%.不同病理取材阳性率与肺癌的镜下类型有关.结论纤支镜下联合病理取材可提高肺癌的病理学诊断率.
作者:赵惠莉;曾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总结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经验和预防胆道损伤的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施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人,符合手术适应证的98例,均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属于相对或绝对禁忌证的72例,其中伴胃次全手术4例,慢性萎缩性结石性17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1例;合并高血压28例,合并心率失常19例,合并冠心病4例.结果全组病人均成功地施行了LC手术,术后无出血、胆漏、黄疸及胆道损伤.随访至今,病人反应良好.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既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属于相对或绝对禁忌证的一部分患者,可以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能有效预防胆道损伤及术后腹腔感染.
作者:宋新;李玉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将因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患者按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进行分组,对临床、内镜、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63.64%(Billroth 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镜下见胆汁反流者56.82%;残胃及吻合口溃疡9.47%;不典型增生12.88%;残胃肠化14.02%(Billroth 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残胃癌8.33%,其中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更容易发生残胃癌(X2=12.84,P<0.001),Billroth Ⅱ式术后残胃癌发生率(9.22%)明显高于Billroth Ⅰ式术后(4.26%),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且手术后应定期内镜检查.
作者:黄涛;任权;冯迎春;冯志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电汽化术(TUVP)时,我们采用了单纯硬膜外麻醉(EA)及腰硬联合麻醉(CS EA)两种椎管内方法,并进行了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奕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回顾总结内镜诊断26例食管多原发癌分析其发病及误诊原因,探讨防止误诊的对应措施.方法对该院1995年~2003年间内镜检查中疑诊为食管癌的病人采取食管全段卢戈氏液染色及多处多点分别活检等方法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对确诊病例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结果共检出食管多原发癌26例,其中同时性癌24例,异时性癌2例;双发癌25例,三发癌1例,共检出癌灶53处,其中高分化鳞癌9处,中分化鳞癌32处,低分化鳞癌10处,原位癌2处.结论归类食管多原发癌的可能病因;误诊原因;内镜检查中防止误诊的措施.
作者:史文忠;闫同庆;牛素琴;高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了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的内镜及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癌临床上少见,诊断上内镜为首选,内镜表现为结节或息肉型,溃疡型.结论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可疑患病者,应做内镜检查及病检,提高早期诊断率,方可提高疗效.
作者:易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手术方法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对1999年9月~2002年9月腹腔镜手术异位妊娠9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4例中90例成功行腹腔镜手术,有生育要求患者均保留输卵管,2例手术困难中转开腹,2例术后3 d,6 d再次行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下异位妊娠手术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成为临床首选手术方式,但注意病例选择及手术方式并尽量避免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罗小琴;姚书忠;邹辉璋;连燕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