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明友;汪涛;黎光荣
近年来随着鼻内窥镜在鼻息肉手术中的应用,为治疗鼻息肉展现了极为广阔的前景.但术后术腔恢复迟缓及息肉容易复发,成为影响其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科自1998年12月~1999年12月在鼻息肉内窥镜术后局部应用丙酸氟替卡松,在促进术腔恢复和预防息肉复发方面取得显著疗效.
作者:鲜昆仑;蔡华城;黎志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明确内镜下胃-食管黏膜哨兵皱襞临床意义,提高对该征象的认识.方法对1999年1月~2003年7月南山医院内镜检出的胃-食管哨兵皱襞12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皱襞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2例哨兵皱襞患者中,位于胃-食管黏膜连接处大弯侧8例,占67%;前壁2例,占17%;后壁1例,占8%;小弯侧1例,占8%.伴有反流性食管炎3例,占25%.皱襞活检组织学表现:病变可见柱状上皮、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部分有鳞状上皮,上皮有轻度增生.结论分布在胃-食管连接处的隆起性息内样病变,往往是哨兵皱襞,而非息肉,应先行皱襞病理组织学检查,有食管反流者,可行抗反流药物治疗,而不应被误为食管息肉切除.
作者:林木贤;张厚德;贺克俭;李明华;邬海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虽然在组织上为良性肿瘤,但临床常以恶性肿瘤对待.我们自1998年1月~2001年1月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31例,其中经鼻内窥镜切除20例,经鼻侧切开术切除11例,随访13~43个月(平均23.7个月).
作者:赵文波;张大良;马荣昌;丁云霞;王德利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估经胆囊管行纤维胆道镜在小切口胆道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小切口胆囊切除后,对于不能明确胆总管内有无残余结石者,经胆囊管置入胆道镜,探查肝内外胆管,并取尽结石.结果51例病人术中胆道镜检,发现有结石者20例(另外有2例发现胆道絮状物),经胆囊管胆道镜取石或冲洗入十二指肠17例(2例发现胆道有絮状物者经胆道镜冲洗入十二指肠),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3例.结论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镜检的方法即可降低胆道残余结石发生率,又可避免不必要的胆总管探查,同时还能将部分复杂的胆总管探查手术转化为单纯的胆囊切除手术.
作者:李三荣;章园;金汉生;孙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TURP联合TUVP治疗BPH64例,平均年龄69.8岁,其中Ⅰ度增生8例,Ⅱ度37例,Ⅲ度以上19例.随访3~18个月.结果BPH术后排尿功能均恢复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切除前列腺腺体23.5 g,手术时间62 min.国际前列腺症状平分(I-PSS),术前27.8分,术后7.5分.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前5.1分,术后1.8分.剩余尿量(RUV)术前140.5 ml,术后8 ml.大尿流率(Qmax)术前7.6 ml/s,术后15.1 ml/s.结论TURP联合TUVP治疗BPH兼有二者的优点:出血少,手术速度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疗效显著,恢复快.
作者:方雪峰;黄朝荣;高永生;贾爱芳;周慧萍;谢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该文总结了176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22例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结果,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以提高ERCP诊疗水平.方法ERCP操作方法中采用推进法24例;拉直法152例;EST治疗中19例采用退刀法;3例行针切开窗术.结果本组23例插管未成功或未能确诊的病例中,采用推进法60.87%,疑难ERCP26.09%,胆管下段癌13.05%.结论拉直法、选择性造影技术、乳头旁憩室、胆管下段癌、单纯硬化性乳头是影响ERCP造影成功率的主要因素,只有在熟练掌握ERCP操作技术的基础上才能开展好治疗性ERCP.
作者:张锦华;庄剑波;金安琴;缪国英;缪连生;袁菊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总结几种特殊情况的处理经验和预防胆道损伤的操作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施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人,符合手术适应证的98例,均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属于相对或绝对禁忌证的72例,其中伴胃次全手术4例,慢性萎缩性结石性17例,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1例;合并高血压28例,合并心率失常19例,合并冠心病4例.结果全组病人均成功地施行了LC手术,术后无出血、胆漏、黄疸及胆道损伤.随访至今,病人反应良好.结论随着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既往对腹腔镜胆囊切除属于相对或绝对禁忌证的一部分患者,可以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能有效预防胆道损伤及术后腹腔感染.
作者:宋新;李玉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不同术式对病变的影响.方法将因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患者按Billroth Ⅰ式、Billroth Ⅱ式进行分组,对临床、内镜、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残胃及吻合口炎者占63.64%(Billroth 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镜下见胆汁反流者56.82%;残胃及吻合口溃疡9.47%;不典型增生12.88%;残胃肠化14.02%(Billroth Ⅰ式、Ⅱ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残胃癌8.33%,其中胃溃疡术后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更容易发生残胃癌(X2=12.84,P<0.001),Billroth Ⅱ式术后残胃癌发生率(9.22%)明显高于Billroth Ⅰ式术后(4.26%),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胃及十二指肠良性病变行胃大部切除要严格掌握胃切除指征,且手术后应定期内镜检查.
作者:黄涛;任权;冯迎春;冯志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LC)的处理方法.方法对该院1992年9月~2003年2月621例急性胆囊炎LC术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组621例LC成功610例(98.23%),中转开腹9例(1.45%),再次手术3例(0.48%);肝外胆管损伤3例(0.48%),误夹胆总管1例(0.16%),胆漏10例(1.61%),肝下积液2例(0.32%).结论正确处理calot三角,合理使用胆囊大部分切除术、生物蛋白胶和引流,可以提高急性胆囊炎LC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朝晖;侯小龙;朱智辉;谢开汉;宋明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2年11月~2002年3月我院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ENBD)治疗胆胰疾病6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叶晓玲;叶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电汽化术(TUVP)时,我们采用了单纯硬膜外麻醉(EA)及腰硬联合麻醉(CS EA)两种椎管内方法,并进行了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奕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历资料患者女性,23岁.2003年5月24日傍晚下班回家后,即从雪柜里取出冰淇淋,欲解口渴之急.由于进食过快,进食后突感上腹部隐痛及胸骨后灼热样疼痛,吃晚饭时,吞咽不适,胸前区有梗阻感;第2天进餐时胸骨后痛,以吞食物时尤甚,需冷开水送服方能咽下.当天,行X线钡剂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黄小让;王卓才;邓锦清;周爱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治疗消化道出血作用.方法经内镜钳道置入持放器,对血管直径2~3 mm的出血病灶放置金属钛夹止血.结果金属钛夹对消化性溃疡的止血率为94.7%,对胃癌、胃和结肠息肉电切术后、Aleulafoy病及组织活检的喷血、涌血、渗血、血管裸露的止血率100.0%.结论金属钛夹止血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无合并症.
作者:钱俊波;陆华生;李玉明;王亚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时胆心反射的发生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在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8例胆心反射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人均在监测下及时发现,经对症处理后渐恢复,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胆心反射在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治疗时有一定的发生率,应常规监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避免胆管内高压及强刺激、及时发现胆心反射及对症治疗是关键.
作者:钟征翔;赵凤庆;俞亚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130例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其中发现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21例,对这21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该组21例.男13例,女9例;年龄15~66岁,平均39.3岁;左膝12例,右膝9例.单纯完全型滑膜皱襞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及软骨破损等其它病变15例.可以通过病史、体格检查、X线、B超及穿刺抽液协助诊断,关节镜直视下观察,对该病诊断明确.对该病采取保守治疗,可部分缓解症状,患者一般都有复发,全部21例后均在膝关节镜直视下手术,疗效满意,优良率达89.4%.结论膝关节镜对膝完全型髌上滑膜皱襞的诊断明确,应作为诊断治疗的重要和首选方法.
作者:王玮;庄小强;白宇;莫洪耀;程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后腹膜腔治疗肾上腺肿瘤,肾囊肿、输尿管结石、输尿管息肉、精索静脉曲张.结果20例均手术成功,时间15~120 nin,平均45 nin,术中出血约10~30ml,手术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结论对相关泌尿外科疾病只要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经后腹膜腔腹腔镜手术较安全、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有条件的医院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张青汉;叶绪龙;董能本;潘卫斌;彭伟;姜卫东;桂定文;陈小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完成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结果54例病人手术后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结论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具有简便、微创、并发症少、效果可靠及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双侧精索静脉曲张、肥胖、有腹股沟手术史及开放手术后复发者,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作者:张轶庠;陈湘;陈合群;齐范;申鹏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内镜下射频治疗食管癌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采用射频治疗早期食管癌及晚期食管癌癌性狭窄12例.其中早期隆起型3例;晚期重度狭窄7例;食管癌支架术后再狭窄2例.结果3例早期隆起型食管癌均为1,2次灼除,7例晚期食管癌性重度狭窄1~2次射频烧灼后,食管管腔变宽.行食管记忆台金支撑架放置术,2例食管癌支架术后再狭窄者,经射频治疗1次后,梗阻消除,成功率为100%,无1例大出血及穿孔发生.结论内镜卞射频治疗食管癌简便、安全、有效、可靠,为消化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性狭窄的新手段,且设备价廉,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作者:吴克拉;杨天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报告女,69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3个月于2002年12月6日来我院就诊.发病前半个月曾空腹进食较多柿子,之后渐出现上腹部疼痛,腹胀,自己可触摸到一活动包块.
作者:邓锦清;黄小让;周爱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镜导引下小肠插管灌肠造影,诊断小肠疾病的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胃镜直视导引下将导管由活检孔插入十二指肠远端,留置行小肠双重造影检查.结果57例小肠造影均一次插管造影成功,检查时间约30~45 min.检出小肠疾病22例,阳性率38.6%.对回盲部,升结肠病变也有价值.结论该方法插管及造影时患者痛苦小,时间短,成功率高,适应症广.内镜与造影检查结合,互为补充,方法简便易行可靠,易于推广.
作者:李诚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