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初期疝复发探讨

张志勇;李慎惠;徐家朴

关键词:腹股沟疝, 腹腔镜, 手术, 小儿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初期(学习曲线期)疝复发的因素、研究对策及改进方法,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方法83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均在腔镜下行疝内环口缝扎术.其中8例巨型疝(疝内环口直径>3 Gm)作内环口上、下双重荷包缝扎术.结果手术时间8~20min,平均14min,所有病人除2例复发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2例复发病人均在操作者学习曲线期1个月内发生,且均为1岁左右巨型疝.短复发时间1周,2例复发者再次腔镜直视下双重荷包结扎,收到满意疗效.结论操作者学习曲线期复发率高值得重视,提高手术技巧,掌握好疝囊佳高位结扎位置,巨型疝疝囊颈上、下双重荷包结扎是降低疝复发的关键.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如何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的探讨

    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是目前肺部疾病尤其是气管内疾病诊断的极其重要的方法之一,病理、细胞学依据又是进一步治疗和判断病人预后的重要依据,因此纤支镜检查中如何提高病理诊断的阳性率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总结我科在开展纤支镜检查中的多年经验及体会,提出如下要点及方法,供同道们参考与探讨.

    作者:秦军;赵强扬;高媛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腹膜后腹腔镜在肾囊肿去顶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肾囊肿的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并与开放手术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后腹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和26例开放性肾囊肿去顶术患者的资料,比较两组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经后腹腔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手术组(P<0.01).结论经后腹腔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疼痛轻的优点,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明显优于开放性手术.

    作者:吴忠标;林国兵;陈柏君;陈振乾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4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4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均行开腹减压;其中1例彻底敞开减压,1例以无菌3升袋根据切口大小整形后连续缝合在皮肤及皮下筋膜上暂时关腹,另2例行腹壁无张力缝合,暂时性关腹.死亡率25%(1/4).结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实行腹腔减压术.

    作者:杜云飞;张冰;陈焰;杜锐锋;和红春;林翔海;管明;苏晓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宫腔镜检查的病人60例.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异丙酚组(P组),异丙酚+咪唑安定组(P+M组),异丙酚+芬太尼组(P+F组),异丙酚+氯胺酮组(P+K组).比较和评价每一组病人的心率、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变化,出现体动甚至躁动的情况,苏醒时间,以及其他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异丙酚+氯胺酮组对心率、血压和脉搏氧饱和度的影响小,与P+M组和P+F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K组出现体动的情况也非常少见,与p组和P+F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组病人的苏醒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4组病人术后48 h未出现严重的恶心、呕吐、眩晕等并发症.结论异丙酚联合氯胺酮用于无痛宫腔镜检查,对病人的呼吸、循环影响都比较小,且可以达到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术后苏醒和恢复良好,无明显的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适用于门诊病人的无痛宫腔镜检查.

    作者:阎雪彬;王明安;欧阳文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鼻内窥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和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13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中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10例,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3例.结果术后随访13~61个月,平均21个月,13例中12例未复发,治愈率92.3%,1例术后复发,病理检查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给予放射治疗.结论经鼻内窥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适用于较局限的病变;而对广泛病变则应采用鼻内镜联合鼻侧切开术.术后鼻内镜定期复查可早期发现肿瘤复发并处理.

    作者:梁健刚;黄郁林;冯锦标;黎志辉;陈少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术中胆道镜技术对胆道探查术中选择胆道引流方式的作用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技术对胆道探查术中选择恰当胆道引流方式的作用.方法对143例胆道探查患者术中经扩张胆囊管开口、胆总管、肝内胆管等途径应用胆道镜探查胆道,根据胆道镜检查结果选择无胆道引流、胆道外引流、胆肠内引流及胆道内外引流相结合的引流方式.结果12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术后胆道残石率为21.7%,11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总减黄有效率95.0%,该组术后胆道反复感染率4.9%,因胆道引流不畅需再手术率为6.3%,住院期间死亡率2.8%.结论术中胆道镜有利于胆道探查术中选择恰当的胆道引流方式,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正兵;钱建军;王声球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6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输尿管镜置入失败,输尿管镜置入成功率为99.6%(454/456);8例结石未能击碎,腔内碎石成功率为92.7%(421/454).输尿管穿孔2例.结论输尿管镜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痛苦小、恢复快,是治疗输尿管结石较为满意的方法.

    作者:杨金瑞;董志韬;欧阳时锋;谢衡生;钟朝辉;刘紫庭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经鼻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管插管在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鼻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内插管在OSAS病人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采用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注药,静脉点滴少量镇痛药物和纤维支气管引导下气管内插管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插管成功51例,二次插管成功2例,插管时血压升高者11例,心率增快者15例,血氧饱和度下降者7例,压迫气管导管者5例,导管扭曲1例,经调整导管恢复正常.结论纤维支气管引导下气管内插管施行UPPP插管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小,效果肯定,术中较为安全.

    作者:单廷义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并息肉(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利用电刀及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输尿管结石并息肉的方法.总结经验,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输尿管镜下电刀及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并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取得成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结石并息肉利用输尿管镜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充分切除输尿管息肉是碎石成功及术后输尿管引流畅通的关键.

    作者:邓健;曹明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附9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优点、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96例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中有不同并发症20例(20.8%),无1例中转开腹,经恰当处理后治愈.均在术后3~8 d出院.结论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明显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

    作者:徐晓青;于满;王玉红;杨广承;刘爱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支气管内型错构瘤4例报告及国内其他42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认识.方法收集长海医院1993~2003年收治的支气管内型错构瘤4例及检索国内期刊发表的支气管内型错构瘤15篇共42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结果支气管内型错构瘤临床上以肺叶、段分布的炎症或不张为主要表现形式;多分布于左肺;易与中心型肺癌、支气管息肉、哮喘等混淆.经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微波、激光、高频电、氩气刀治疗错构瘤疗效确切.结论支气管内型错构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误诊率高,经内窥镜介入治疗疗效确切.

    作者:华丽;白冲;李强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术

    目的探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经尿道电切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体积小于15 g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电切加膀胱颈切开术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术后症状缓解,排尿通畅.术前IPSS评分24.7±4.8,术后降至12.9±2.4;术前Qmax(8.2±3.4)ml/s,术后升至(13.1±3.8)ml/s,无出血、漏尿、尿失禁及水中毒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开放手术很难剥离、单纯经尿道前列腺切除及单纯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术后膀胱颈挛缩发生率较高,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加膀胱颈切开术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理想术式.

    作者:陈森期;张朝贤;庄志明;郑周达;许振强;林海利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在上尿路结石急性梗阻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评价输尿管镜技术在处理上尿路结石急性梗阻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双J管内引流处理36例上尿路结石急性梗阻,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28例碎石成功,术后1~3 d结石排净;7例结石滑入肾盂,结合ESWL术,术后2周结石排净.35例治愈,1例失败.结论输尿管镜在上尿路结石急性梗阻治疗中具有创伤轻微、并发症少的特点,且能同时处理双侧输尿管梗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程晓冬;周四维;丛军;施卫国;董坚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后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比较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比较40例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和25例经开放治疗的肾上腺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差别.结果两组手术均获得成功.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19.8±82.9)min和(117.7±70.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77.4±104.3)ml和(189.2±223.9)m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5.7±1.6)d和(8.9±4.6)d.其中,后两项的组间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后腹腔镜组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开放组术中4例发生胸膜损伤,1例出现大出血(出血量>1 000ml),术后3例切口愈合不良.结论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切口美观、病人恢复快等优点,可作为肾上腺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周水根;张征宇;高建平;葛京平;马宏青;周文泉;魏武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表面浸润麻醉下冷刀切开治疗尿道狭窄(附6例病例报告)

    目的探讨表面浸润麻醉下冷刀切开对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在2002年6月~2003年12月,在黏膜表面浸润麻醉下行冷刀切开治疗6例尿道狭窄的体会.结果6例手术均一次成功.4例在30min内完成,2例约60min完成.术后仅1例定期扩张,随访3个月~2年均排尿通畅.结论经黏膜表面浸润麻醉下行冷刀切开治疗尿道狭窄的方法可以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其优点是安全,方便,不需要住院或住院时间短.

    作者:张冠;吕冰;孙钺;张钊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0例输尿管、膀胱、尿道结石患者采用该法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例尿道结石和18例膀胱结石均碎石成功,152例输尿管结石中136例碎石成功,成功率为92.8%,6例输尿管镜放置失败,4例输尿管穿孔.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及其以下尿路结石疗效确切,碎石成功率高,术后恢复快.

    作者:吴渊文;周晨曦;丁建华;李国波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纤维支气管镜代胸腔镜OB胶治疗气胸的方法研究

    目的探索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使用0B胶治疗难治性气胸的技术方法.方法在患侧腋中线第4或5肋间处以套管针引入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并注入OB胶进行治疗.结果经该方法治疗的49例气胸患者全部痊愈.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代胸腔镜OB胶治疗气胸方法简单实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沈渝菊;胡建林;杨和平;刘平;戴晓天;周沪明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头孢哌酮钠用于预防腹腔镜胆道术后感染的评价

    目的分析评价头孢哌酮钠(cefoperazone sodium)预防腹腔镜胆道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2~5月在该科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30min、术后1 h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1.0~2.0 g,术后2次/d,1.0~2.0 g/次,疗程3~6 d;对照组:术前30min、术后1 h静脉滴注苯唑青霉素(oxacillin sodium)1.0~2.0g,术后2~4次/d,2.0~4.0 g/次,疗程3~6 d.结果头孢哌酮钠与苯唑青霉素在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头孢哌酮钠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道术后感染,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唐才喜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附213例病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钛夹法治疗阑尾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4年来腹腔镜下应用钛夹法治疗阑尾炎213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讨论.结果全组平均住院天数(6.5±4.0)d,平均住院费用(5 240±2250)元,分别低于和高于传统开腹手术(P<0.01和P<0.001),但在术后并发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下应用钛夹法切除阑尾安全、有效,伤口美观,恢复快,但费用较高,可根据病人经济条件和心理需求选择应用.

    作者:陈道瑾;甘毅;吴君辉;钱立元;丁波妮;向开敏 刊期: 2004年第09期

  • 同期治疗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探讨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8年2月~2003年8月对19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病人行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药泵置入术,10~14d后同期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前列腺电切术或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术后每4周重复动脉灌注抗癌药物1次.结果病人排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随访7~53个月,有3例复发,但复发部位不在前列腺窝或后尿道.结论介入治疗后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前列腺电切术或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可降低膀胱肿瘤复发率.

    作者:李刚;文斌;王伟;包坤 刊期: 2004年第09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