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存川;王晨曦;陈望;胡友主;徐以浩
目的:探讨双侧气道峰压差与双腔气管内导管对位的关系,寻找其到位的简易方法.方法:297例手汗症患者行双侧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用Datex气体分析仪观察不同情况下双侧气道压力的变化,并根据其调整双腔气管内导管的位置.结果:双侧气道峰压差大于6.8cmH2O,提示导管对位不良.用此法导管临床到位率达97.5%.结论:双侧气道峰压差有助判断双腔气管内导管的临床到位情况.
作者:张俊刚;王开俊;李太富;连铁;鲁爱民;龚发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部病变发病情况、主要临床表现及胃镜下改变.方法:分析本院近10年来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降部病变207例,探讨其主要疾病及临床特点,胃镜诊断情况.结果:降部病变男多于女;以降部溃疡常见(40.6%),其次为降部息肉(16.9%)、降部癌(包括乳头癌)占14%、降部炎(11.6%)、降部憩室(4.8%),还有降部乳头炎、黏膜下肿块、钩虫感染、蛔虫、结石、血管病变等;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胃镜+病理可以发现病变位置、大小、形状、性质等.结论:十二指肠降部病变多样,临床表现不典型,胃镜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陈幼祥;何怀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因慢性咳嗽、咳痰、气短2年余,加重1周于2003年2月27日第1次入院.查体;慢性病容,形体消瘦,左肺呼吸音明显减弱.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5×109/L,中性粒细胞0.82,淋巴细胞0.18,血红蛋白106g/L,血沉51mm/第1小时;胸部X线片:左肺含气量减少,左上肺团块状影;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左主支气管塌陷,粘膜充血、肥厚.
作者:李芝晃;彭江洲;李俐辉;陈永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1 资料与方法12例均为男性,年龄34~75岁,结石大小0.4cm×0.5cm×0.5cm~0.5cm×1.1cm×1.5cm.多发性结石8例,其中4位病人结石数均超过20枚,多一位有52枚结石.本组共计结石166枚,其中9枚位于膀胱憩室中.在局麻或连硬外麻醉下使用F-24 Olympus电切镜插入膀胱,稍充盈膀胱,伸出铲状电切襻或刮刀,从上往下勾住结石远端,进一步前推鞘,轻轻将结石夹于电切襻(或刮刀)与镜鞘之间,退镜取出结石.
作者:吴志坚;李晓刚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新型多针头手术缝线在房间隔缺修补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在12个游离猪心上制作房间隔缺损模型,以涤纶补片进行修补,方法分别为间断缝合、连续缝合以及多针头手术缝线缝合.测定并比较三种缝合方法的缝合时间以及补片周围总的针孔数目,并对缝合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间断缝合时间明显长于连续和多针头手术缝线缝合,而后两者相比没有显著差别.差断缝合针孔数明显多于连续和多针头手目的:术缝线缝合,后两者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多针头手术缝线是一种操作简便、使用方便快捷的手术缝线,对心肌保护有明显的优点,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王文林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意义、适应证及方法.方法:2001年12月~2002年8月,2例病人接受了腹腔镜胰腺假性囊肿手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胰腺假行囊肿切除术,另1例行腹腔镜囊肿胃吻合术.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20~135min,出血50~60ml,术后24h胃肠功能恢复,无并发症发生,术后7d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是一种安全、可靠、微创的新技术,可根据囊肿与周围的粘连程度、基底宽窄及位于胰腺的部位不同而选择囊肿切除或内引流术.
作者:梁中骁;黄顺荣;罗建强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方法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房间隔缺损16例,室间隔缺损46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胸壁打孔经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后股动脉,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完全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结果:62例患儿体外循环时间(78.5±23)min,主动脉阻闭时间(28.5±12.7)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除1例患者因术后残余漏而再次体外循环外手术外,其他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并痊愈出院.结论:胸壁打孔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方法在小儿心脏病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
作者:段大为;刘维永;朱海龙;王晓武;程云阁;俞世强;邵继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治疗由感染引起的右肺中叶综合征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治疗由感染引起的右肺中叶综合征病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26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2.3%.结论:BAL治疗由感染引起的右肺中叶综合征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冯金萍;王智;王文汇;陈凯;杨德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0月~2002年12月采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确诊的2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均以气促、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肺部感染,但对积极抗感染治疗无效.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以弥漫型为主,但并无特异性.支气管镜下观察亦无特异表现.均经支气管镜肺活检而获得病理确诊.结论:对以急性肺部感染为临床表现、且经积极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者,应考虑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可能,而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是确诊这一疾病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齐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总结12例胸腔镜联合非气腹腹腔镜辅助行门脉高压断流术的配合体会.方法:本组12例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脾切除、大网膜包肺,其中2例急诊手术,10例内科治疗止血后限期手术.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达到了微创目的,且疗效满意.结论:除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外,还要熟悉手术步骤,掌握器械的性能、使用方法、保养及管理.
作者:周一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心包积液是中晚期肺癌常见合并症我们对肺癌并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行全身治疗并胸腔镜(VATS)下部分心包切除和/或肺肿物楔形切除术(减量术),取得了初步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超;谷力加;吴一龙;陈丽婵;翁毅敏;冯卫能;钟文钊;黄邵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深入探讨乳头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技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方法:对9年来我院应用乳头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89例乳头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成功246例,成功率85%.并发症11例,占4%,无死亡的病例.结论:内镜乳头切开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但仍是高难度技术,需降低操作难度、提高安全性,降低费用,才能广泛开展.
作者:金大庆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出血的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射频治疗法和止血材料填塞法.方法:比较分析从1999年8月~2002年7月经治的64例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鼻内窥镜下以射频治疗鼻出血,止血确切,免除鼻腔填塞,患者无痛苦,再出血率9.37%;以止血材料填塞治疗鼻出血,止血迅速,但患者填塞后有头痛及鼻胀感,并影响鼻窦通气引流,再出血率31.25%.结论:鼻出血的治疗应尽量避免鼻腔填塞;鼻内窥镜下射频治疗鼻出血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卫红;钟润兰;万世恒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介入微波并局部注药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疗效.方法:将42例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采用纤支镜介入微波并局部注药,对照组20例只进行局部注药.结果:22例治疗组平均药物注射3.3次,微波平均治疗3.5次,症状改善率90.9%,KPS评分提高者95.5%,纤支镜下病灶好转率81.8%,胸部CT及X线改变示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好转率77.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该疗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局部药物注射组,能缓解晚期中央型肺癌患者的呼吸困难,解除阻塞,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艺坛;陈志斌;黄芳芳;陈光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评估早期大容量支气管-肺灌洗(BAL)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对呼吸力学的影响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接受气管插管下机械通气的COPD病例14例,早期行大容量BAL治疗,分别观察比较BAL前与BAL后1h、12h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粘性阻力(Rrs)、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eau)、平均气道压(Mpaw)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并回顾性选择同样病情未行BAL的COPD病例14例为对照组,动态记录比较两组的肺感染控制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重症病房(ICU)天数.结果:BAL组治疗后1、12h与BAL前呼吸力学参数分别为:Cdyn(0.48±0.86)、(0.54±0.13)和(0.28±0.64)L/kPa,P均<0.01;Rrs(1.10±0.26)、(1.03±0.23)和(1.61±0.23)kPa/s/L,P均<0.01;PIP(2.24±0.48)、(1.62±0.44)和(2.74±0.46)kPa,1h P<0.05、12h P<0.01;Pplateau(1.24±0.28)、(1.27±0.40)和<1.23±0.37)kPa,P均>0.05;Mpaw(9.95±0.19)、(0.92±0.33)和(1.27±0.28)kPa,P均<0.01;PEEPi(0.55±0.12)、(0.43±0.08)和(0.59±0.24)kPa,1h P>0.05、12h P<0.01.BAL组与对照组比较感染控制时间分别为(7.15±1.45)和(11.51+3.97)d,P<0.01;机械通气时间(10.21±3.72)和(15.86±5.18)d.P<0.01;住ICU时间(18.68±5.14)和(21.30±5.79),P<0.01.结论:对机械通气下合并严重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早期行大容量BAL可显著改善呼吸力学功能,同时可以明显改善治疗效果.
作者:张庚;胡马洪;陈扬波;余丹凤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大肠黑变病内镜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12例经临床、内镜、病理检查确诊为大肠变病.结果:12例中,大肠粘膜内镜下均为虎皮纹状、蛙背状改变,病理检查有黑色素沉着.结论:大肠黑变病与长期便秘、服泻药有关,呈良性经过,与大肠癌无明确关系,与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易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完全腹腔镜下行胆管癌根治性切除、胆肠吻合术未发现有文献报道,近期我科成功施行1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存川;王晨曦;陈望;胡友主;徐以浩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中转开腹的发生与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 02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97.4%,中转开腹27例,占2.6%.其中被迫性中转开腹17例,占1.7%(胆囊局部粘连严重).强迫性中转开腹10例,占0.97%.(胆管损伤6例占0.58%,出血4例,占0.39%).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原因依次为腹腔粘连严重,胆道损伤及出血.严格腹腔镜手术程序可降低严重并发症率.
作者:邢海林;涂之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多由于误吞所致,对尖锐、体积太大不易自然排出的,需经内镜取出[1].我室从1999年至今共为10例儿童顺利取出上消化道异物,其操作者娴熟的胃镜技术和助手的密切配合是成功取出异物的关键.现将术中的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陈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胆总管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经内镜胆总管Oddi括约肌切开术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等内镜技术治疗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经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后41例得到治愈,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胰管合流异常的病例在EST和ENBD后病情缓解,但3月后再次发生急性胰腺炎,经胆总管囊肿切除后才治愈.22例急性胆管炎经ENBD后也迅速缓解,26例胆总管结石在EST后结石自行排出或用网蓝取出;20例胆囊结石在胰腺炎治愈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消除胰腺炎的诱发因素.结论:内镜治疗直接针对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解除胆胰管开口的梗阻,排除梗阻因素,通畅胆胰液的引流,降低胆胰管内压,起到了良好的治疗作用,有助于防止轻症胰腺炎向重症转化,是临床上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一种有价值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争;谭国钳;雷朝晖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