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瑞娥;吴安华;王曼平;冯丽
1 临床资料本组共9例,男7例,女2例,男女比例为3.5∶1.年龄27~5岁,平均40.7岁.表现为呕血者8例,病程在4h内.单纯黑便者1例,有上腹隐痛不适史3例.呕血前有诱因者4例,有失血性休克表现者5例.
作者:欧阳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肠穿孔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例十二指肠穿孔,8例小肠穿孔,3例乙状结肠穿孔,1例升结肠穿孔患者在腹腔镜下行修补术,全部在腹腔内缝合打结.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成功,无肠漏、腹腔脓肿等发生,平均住院日7d.结论:腹腔镜下肠穿孔修补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斌;胡明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辅式腹腔镜在泌尿系大器官和复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手辅式腹腔镜施行根治性肾切除、肾输尿管全切除及根治性肾输尿管全切除各1例.结果:3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效果良好,肾盂癌和肾癌分别随访3个月和6个月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手辅式腹腔镜手术不仅具有常规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操作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安全性较高,适合于泌尿系大器官、复杂手术.
作者:丘少鹏;谭敏;陈炜;陈羽;陈俊星;邓春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双径路上颌窦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鼻窦镜穿刺套管针分别从下鼻道、尖牙窝穿刺,在鼻内窥镜直视下切除上颌窦病变;对上颌窦病变较严重者循柯-陆氏手术进路开放上颌窦自然窦口,以利引流.结果:13例上颌窦囊肿,6例单纯性上颌窦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均一次性治愈,9例鼻窦炎Ⅱ型患者,7例治愈,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双径路上颌窦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且经济.
作者:孙楚东;董菊雅;赵国华;姜卫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胆囊三角的腹腔镜下解剖观察,以期减少胆管的损伤和降低中转开腹率.方法:回顾分析26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例胆囊动脉和胆囊管情况.结果:异常胆囊管占3.4%,胆囊动脉缺如或胆囊三角疤痕炎症分辨不清占17.4%;成功地进行了259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结论:准确可靠地解剖胆囊三角,正确处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关键.
作者:刘宏;王国华;李智;李雪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出血的诊断与内科治疗.方法:对12例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出血予内镜、或出血停止后予X线钡餐检查,并给制酸剂、口服凝血酶等治疗.结果:12例均明确诊断和治愈.结论:老年人十二指肠憩室出血的诊断,内镜检查当为首选,制酸剂和口服药止血效果良好.
作者:曾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视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同期妇科腹腔镜卵巢手术72例,输卵管手术59例与开腹卵巢手术92例、输卵管手术78例的对比分析,了解两者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抗生素应用、肛门排气、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妇科腹腔镜手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及住院天数,减少术中出血及抗生素应用,但费用较高.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宝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对消化道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内镜下对68例108颗,不同大小,有蒂或无蒂,单发或多发息肉,给予高频电切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未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腺瘤息肉癌变,电切后随访2年,无复发.结论:内镜下高频切治疗消化道息肉,方法切实可行,安全可靠,经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郝卫东;鹿铁英;王永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胃镜诊疗技术普及迅速,胃镜镜身趋向变细以减轻减少病人术中术后不适感和并发症.自2000年5月~2001年8月,我们用GIF-16V.X鼻胃镜经口应用诊查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病人1 620例,报告如下.
作者:姜贵君;刘彩越;林朝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EST和EBD在急性复发性胰胰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急性复发性胰腺炎64例,男23例,女41例,平均年龄50岁,病程4~2年,发病平均次数为5.8次.部分病人曾多次检查B超、CT和MRCP,未发现致病因素.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病人的急性发作期或病情基本控制后行ERCP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当即作EST和EBD.结果:48例病人未再复发,8例有时有上腹部疼痛但淀粉酶不高,EST和EBD过程中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EST可畅开壶腹部,使胰腺开口引流通畅,明显减少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作者:张筱凤;张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对5例诊断明确的Dieulafoy病的临床起病、转归及治疗预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首次诊断临床误诊率近75%,年轻内镜医生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确诊后经内镜治疗大多是有效的.结论:对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要考虑少见病存在的可能,并及时进行有经验的内镜医师进行胃镜检查,以避免误诊误治.
作者:李楠;周建飞;朱超慧;解放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清醒镇静用于胃镜检查所需的剂量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并观察其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210例胃镜检查患者,先给予咪唑安定0.02mg/kg,以后追加0.01mg/kg至OAA/S评分达3分止.记录所需咪唑定安剂量,并记录检查过程中MAP,HR,SpO2和BIS的变化及检查后患者的遗忘度、满意度.结果:咪唑安定用于胃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其所需剂量与年龄呈明显负相关(男性γ=-0.784,女性γ=-0.762,P<0.01),而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咪唑安定清醒镇静用于胃镜检查所需剂量与年龄成负相关.
作者:刘洪珍;邱小蕾;罗笑雁;李世杰;杨承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又称继发性胆漏,是微创手术后的一种特异损伤,其发生率不高,由于其发生原因及特点不同,应引起外科医师的重视.
作者:章义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机械碎石和鼻胆管引流治疗胆总管多发性大结石的疗效.方法:22例胆总管结石病人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后机械碎石、取石篮取石及鼻胆管引流.结果:21例取石成功,其中2次取尽结石12例,3次取尽结石7例,4次取尽结石2例,1例失败.出现术中渗血5例,内镜下止血成功,术后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机械碎石是治疗胆总管大结石的重要手段,控制操作时间、分次取石结合鼻胆管引流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根祥;姚礼庆;董许英;柳益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下称纤胆镜)在降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和治疗残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89~1999年纤胆镜治疗胆管结石96例,其中术中检查30例,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66例.结果:手术探查认为结石取净,术中行纤胆道检查后仍有16.7%(5/30)残留结石.术后66例中9例T管造影正常,行纤胆镜检查后仍有结石;8例造影有结石,行纤胆镜检查未见结石.经T管窦道取石58例,成功率96.6%.结论:术中及术后应用纤胆镜检查可降低残余结石的发生率,经T管窦道取石是治疗术后残余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再次手术.
作者:董剑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笔者于1993年10月~2000年12月间对X线胸片正常的咯血患者93例进行了纤支镜检查,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席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索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新途径.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将抗痨药物凝胶灌注于病变支气管黏膜.结果:该方法可以促进炎症吸收;软化、稀释局部干酪坏死物质,使之易于排出,直至完全消失;缩小浸润增殖型病灶,乃至完全消失.结论:适时局部灌注抗痨药物凝胶治疗支气管内膜结核,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保护肺功能,使部分患者免于外科手术.该方法还可以使痰菌迅速转阴,减少传染源,对控制结核病流行起到直接作用.
作者:高飞;闫卓;赵亚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胃镜下胃巨大溃疡的良恶性表现,更好地鉴别良、恶性溃疡.方法:本文收集我院1982~1999年间内镜发现胃巨大溃疡80例,在内镜下依其大小、部位、外观、性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并长期追踪观察.结果:80例胃巨大溃疡中,良性溃疡47例,恶性溃疡33例,从内镜特点分析,各具一定特点.结论:良、恶之间常有重叠,甚至混淆,需长期追踪观察并多次病理确诊,以提高内镜诊断率.
作者:颜金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纵隔肿瘤的方法及其适应症.方法:总结1996~2001年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切除的22例纵隔肿瘤及囊肿病人资料.其中胸腺瘤4例,畸胎瘤8例,神经源肿瘤7例,支气管囊肿3例,食管及心包囊肿各1例.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有1例胸腺瘤病人术后1年复发,1例病人术后出血2次手术,其它病人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辅助小切口的VATS同样具备标准VATS的优点,在部分纵隔肿瘤及囊肿病人可完成与传统开胸入路同质量手术.
作者:陈锋夏;钟晓捷;汤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对腹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为二组:实验组:诊断为腹部肿瘤,于剖腹术前行腹腔镜检查31例;对照组:经腹腔镜检查和活检术证实腹部肿瘤14例.结果:在实验组有4/31例(12.90%)、对照组有9/14例(64.28%)证实肿瘤在腹腔内广泛转移;全组腹腔镜检查诊断准确率100%,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13/45例(28.88%).结论:腹腔镜检查对腹部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有助于恶性肿瘤的准确分期,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剖腹探查,能迅速、安全地施行并且很少并发症,在临床上腹部肿瘤的诊断中,是一个重要的辅助手段.
作者:黄时杰;陈志棠;薛福龙;谭国钳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