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清;李光绍;张中银;许军阳;王桂秀
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又称继发性胆漏,是微创手术后的一种特异损伤,其发生率不高,由于其发生原因及特点不同,应引起外科医师的重视.
作者:章义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LC在基层医院临床应用的适应证,提出术前对LC难度评估的标准,对难度大的LC提出了术中处理对策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通过回顾分析280例手术,总结了对困难的LC手术的处理经验.结果:成功施行LC手术263例,中转开腹13例,严重并发症4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根据病史及B超检查可以在术前判断LC的难易程度,只要掌握一定的LC技术,对一些难度大的病人行LC是安全的,果断地中转开腹是避免LC严重并发症的好方法.腹腔引流对严重炎症渗出及可疑损伤病例是必要的.
作者:陈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EST和EBD在急性复发性胰胰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急性复发性胰腺炎64例,男23例,女41例,平均年龄50岁,病程4~2年,发病平均次数为5.8次.部分病人曾多次检查B超、CT和MRCP,未发现致病因素.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病人的急性发作期或病情基本控制后行ERCP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当即作EST和EBD.结果:48例病人未再复发,8例有时有上腹部疼痛但淀粉酶不高,EST和EBD过程中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EST可畅开壶腹部,使胰腺开口引流通畅,明显减少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作者:张筱凤;张啸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合并消化性溃疡结肠癌的诊断及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6例合并消化性溃疡结肠癌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有胃镜、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等资料.结果:本组共16例,1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吻合口溃疡;10例横结肠癌,6 降结肠癌,误诊率37.5%.结论:临床医生应加强对结肠癌诊断的警惕性,强调对粪隐血试验持续阳性的患者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是快速、正确诊断本病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未雄;刘遂娥;刘琴;袁曙光;袁光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门脉高压性胃病形成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胃镜下有无门脉高压性胃病对62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组与无门脉高压性胃病组比较,在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治疗以及体内血浆蛋白水平有着显著的差异(P<0.01),而与病程、血清胆红素、血氨水平、凝血酶原时间无相关性(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组的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肝功能分级、食管静脉曲张的程度、硬化剂治疗及血浆蛋白水平与门脉高压性胃病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作者:杨文;胡梅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5~2001年门诊及住院病历共9 878例,共检出28例十二指肠钩虫病,其中女20例,男8例,年龄14至62岁,平均年龄38岁,均为农民.临床上以上腹部隐痛或不适、食欲减退、贫血、头昏、乏力、黑便、消化不良等症状来就诊.实验室检查21例血色素偏低,40~110g/l之间,7例正常,内镜检查后大便检查20例找到钩虫卵,8例粪检阴性;19例粪便潜血阳性,9例潜血阴性.
作者:伊虹羽;梁仲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无食管症状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了解本病的发病率及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检查3 279例病人,发现霉菌性食管炎16例,均因胃部不适、上消化道出血、黑便而接受胃镜检查,均无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等食管症状.16例病人全部给予刷检及活检.对15例病人给予酮康唑或氟康唑进行了治疗.结果:经胃镜检查霉菌性食管炎的发病率为0.49%,轻度10例,中度4例,重度2例.16例患者刷检全部见霉菌丝及孢子,6例中重度及2例轻度患者粘膜活检(+),8例轻度患者活检(-).胃镜诊断慢性胃炎10例,消化性溃疡5例,胃癌1例.HP检查阳性7例,阴性9例.15例患者经酮康唑或氟康唑治疗7~10d,复查胃镜霉菌感染消失.结论:无食管症状的霉菌性食炎的发病率较低,以青壮年为主,无慢性疾病,霉菌感染与HP感染无直接关系,可能与环境、食品污染、食管动力异常或自身免疫缺陷等有关系,尚有待进一步考察验证.
作者:潘永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内镜下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尼龙圈套扎治疗的经验.方法:经内镜活检孔道用Olympus HX-20L-1、HX-20Q-1结扎装置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结果:84例共93颗息肉套扎术后第1周末内镜复查时均已脱落,术后第4周末内镜复查时病变全部愈合,有效率100%.结论: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治疗消化道亚蒂及有蒂息肉疗效好,操作简便易学、迅速安全,且设备简单、价格低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凯;周明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在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2001年6月33例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病人的资料.结果: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均可明显缩短,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是简单可行的、安全快捷的,正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
作者:李文军;杨劼;叶国麟;谭家驹;潘启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肠穿孔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例十二指肠穿孔,8例小肠穿孔,3例乙状结肠穿孔,1例升结肠穿孔患者在腹腔镜下行修补术,全部在腹腔内缝合打结.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成功,无肠漏、腹腔脓肿等发生,平均住院日7d.结论:腹腔镜下肠穿孔修补具有疗效好、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斌;胡明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1 病例介绍例1 女,40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8年以胆囊结石入院,既往体健.体检:P82次/min,BP12/9kPa,心率齐,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检查为正常.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在硬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LC,辅助麻醉药品有安定10mg,芬太尼0.05mg,氟哌啶醇2.5mg,氯胺酮50mg.当建立CO2气腹约5min时,心率自90次/min降到20次/min,血压由15/9kPa降到3/0 kPa,立即解除CO2气腹并进行胸外按压、面罩加压给氧,静推阿托品1mg,2~3min后心率升到120次/min,血压恢复11/8kPa,继续手术,当手术结束时,再次出现心率由120次/min降到0~20次/min,并出现室颤,血压降至0,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气管内插管辅助呼吸,静推阿托品2mg,肾上腺素2mg,地塞米松10mg,静脉点滴10%GS500ml+多巴胺60mg+多巴酚丁胺60mg,心律又转为室速,心室率200次/min左右,静推心律平10mg,硫酸镁2.5g,约10min后心率降至120~130次/min,心律恢复窦性心律,血压升至11/8kPa,恢复自主呼吸,频率14~18次/min,潮气量为400ml左右.1h后病人出现频繁抽搐,按脑复苏综合治疗.2d后神志恢复.术后12d出院.
作者:胡晋太;王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总结作者近2年神经内窥镜手术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所有病例分内窥镜完成的手术和内窥镜辅助神经外科手术二类,分别分析治疗方法、治疗结果和并发症.结果:内窥镜完成的手术24例,内窥镜辅助的手术17例.痊愈29例,好转6例,无变化2例,需要处理的并发症7例(8次).均来自内窥镜完成组.结论:硬脑膜下积液、脑室内出血、感染是主要并发症,脑室内肿瘤切除可能有肿瘤脱落致寻找困难.
作者:陈建良;吴耀晨;向进;陈旭东;陈洪;陈锦伦;张清平;吕文;郭伟;杨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适当增加套扎环的改良套扎法与硬化法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方法:将套扎与硬化法适当改良,即增加套扎环;首次治疗每例套扎8~12环,复扎时5~10点,每例次硬化4~6点,在套扎点之间或套扎点上注射5%鱼肝油酸钠,该联合治疗法至曲张静脉消失或变细.结果:15例病人经31例次治疗,共结扎269环.硬化158点;曲张静脉消失12例(占80%),变细3例(20%),总有效率100%.并发症轻微,胸痛12例次(38.7%),发热9例次(29%),未出现食管狭窄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随访1年无1例出血.结论:改良套扎及硬化法对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
作者:冯凯祥;章静;刘涛;王蓬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输尿管结石的应用.方法:运用气压弹道碎石机及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102例,其中40例合并膀胱颈后唇抬高,占39.2%.结果:1次碎石成功率88.23%,手术时间40.5±21.35min,术中并发症为2.94%.1例输尿管中下段套脱离断行回肠代部份输尿管.下段结石中,2例致膀胱穿孔液体外渗、2例因开口狭窄或闭塞改开放手术.3例中段结石因严重肉芽炎狭窄开放取石,1例中段结石和3例上段结石退回肾脏,改ESWL或开放取石.结论:运用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微创、碎石效率高的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罗洪星;王振宇;汤志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局麻下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对2例自发性气胸病人改为在局麻下经电视胸腔镜手术.结果:手术更加简便安全、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结论:局麻下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作者:李果;尹邦良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的胆道镜处理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肝内胆管残留结石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肝内胆管术后残留结石病例,均采用胆道镜处理,运用网篮套取、冲洗、钳咬、爪钳抓取等方法取出结石,其中22例在胆道镜下采用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术.结果:60例病人共行胆道镜189次,每例行胆道镜1~18次,中位胆道镜次数为2次,结石取净54例,取净率为90%.结论:胆道镜联合等离子体冲击波碎石术能有效治疗肝内胆管残留结石,降低残石发生率.
作者:王立新;徐智;张能维;陆少美;周孝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龄(≥70岁)病人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微创治疗的价值.方法:对32例手术耐受差的老年病人(≥70岁)急诊行内镜治疗,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 nosobiliary drainage, ENBD),和或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及取石术.结果:经过急诊内镜治疗的32例病人,引流治疗有效32例,成功率100%,取石成功为28例(87.5%),4例引流后择期行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有关的并发症1例(3.1%),经保守治疗痊愈,死亡率为0%.结论:高龄老年人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尤其合并各种脏器疾患或原有胆道手术史的病人,急诊手术、麻醉风险极大,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内镜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现代微创技术.对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内镜治疗应作为首先方法.
作者:王雪峰;张文杰;全志伟;李济宇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双径路上颌窦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鼻窦镜穿刺套管针分别从下鼻道、尖牙窝穿刺,在鼻内窥镜直视下切除上颌窦病变;对上颌窦病变较严重者循柯-陆氏手术进路开放上颌窦自然窦口,以利引流.结果:13例上颌窦囊肿,6例单纯性上颌窦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均一次性治愈,9例鼻窦炎Ⅱ型患者,7例治愈,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愈.结论:鼻内窥镜下双径路上颌窦手术疗效好,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小且经济.
作者:孙楚东;董菊雅;赵国华;姜卫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胃镜诊疗技术普及迅速,胃镜镜身趋向变细以减轻减少病人术中术后不适感和并发症.自2000年5月~2001年8月,我们用GIF-16V.X鼻胃镜经口应用诊查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病人1 620例,报告如下.
作者:姜贵君;刘彩越;林朝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危重症并急性呼吸衰竭纤支镜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0例危重症包括脑梗塞并冠心痛心功能Ⅲ~Ⅳ级24例;急性左心衰(控制后6~8h)3例;急性心肌梗塞(2周)2例;阵发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所有患者均因患有严重肺部感染导致急性呼吸衰竭而采用纤支镜治疗.结果:30例患者经纤支镜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SpO2由治疗前的0.8663±0.0466升至0.9626±0.0317,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危重症并急性呼吸衰竭应用纤支镜治疗效果显著,我们认为只要操作手法熟练,对于心、脑的危重病及老年体弱并有痰阻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并因此使原发病加重如出现心衰、严重心律失常者仍可应用纤支镜技术.
作者:陈莉文;肖波;赵华妹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