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平
子宫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of the uterus,CHU) 较少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多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易与子宫内膜息肉混淆,诊断较困难,处理不当易造成大出血.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诊断及治疗过程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作者:马迎春;董建春;刘惠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阔韧带肌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999年1月~2001年4月行腹腔镜下肿瘤剔出术的11例子宫阔韧带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下阔韧带肌瘤剔出术,术中无1例发生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95.5±40.2min,术中出血57.3±27.6ml,术后高体温38.11±0.4℃,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8.24±5.09h,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16±1.67d.结论:腹腔镜下子宫阔韧带肌瘤剔出术对患者损伤小,恢复快,不失为可供临床选用的术式之一.
作者:靳立功;李光仪;陈蔚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为减少术中的出血,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202例鼻内窥镜术中出血病人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减少了术中、术后出血及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结论:了解鼻内窥镜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使护理措施在整个病程中确实起到预防及减少出血的作用.
作者:陈心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手术方法、疗效及适应症.方法:对我科近期经鼻内窥镜治疗或同时施行Caldwell-Luc 手术的21例真菌性鼻窦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1例手术后原症状均消失,术后2~3个月鼻内窥镜检查,窦腔内上皮化,窦口引流通畅,随访6个月~5年,21例均治愈,无1例复发.结论:经鼻内窥镜处理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保持窦口引流通畅是预防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处理筛窦、蝶窦病变时,内窥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严重上颌窦真菌病它仍不能替代Caldwell-Luc手术,术后鼻内窥镜下清理术腔,要巩固疗效、促使早日痊愈.
作者:张国明;赵媞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气化术(TUVP)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治疗BPH42例.结果:疗效满意.术后随访3月,大尿流率由术前的平均6.8ml/s上升至术后3月的平均16.8ml/s;前列腺症状评分术前为24.4分,术后3月降至8.2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尿道联合应用电气化与切割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可以兼容二者的长处,是一种安全性高、切除组织多、疗效确切的新手术方法.
作者:刘跃江;胡顺洪;黄雪琴;李家泉;刘平;黄贵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膜后阑尾炎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8例腹膜后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选择同期252例非腹膜后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作对照,比较术中术后情况.结果:腹膜后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手术时间为30±8min较非腹膜后阑尾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组22±6min延长(P<0.001),术中出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两组类似.结论:腹膜后阑尾炎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行,无须中转开腹,但手术时间稍长.
作者:胡友主;王存川;陈鋆;徐以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疼痛原因.方法:对1992~2000年共1 308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疼痛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均有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现.结论: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有:二氧化碳气体及其残留、腹壁戳口的创伤和感染、腹腔内炎性渗出的刺激、阑尾残株炎及精神因素等.
作者:梅京松;何德林;吴丰学;庞典付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应用新型高选择性5-HT3受体拮抗剂格拉司琼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病人70例,均接受标准全身麻醉,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照组,n=35):在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0.9%生理盐水10ml;B组(格拉司琼组,n=35):在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格拉司琼3mg.每一病人观察手术后8h和24h的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术后24h内格拉司琼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格拉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妇科腹腔镜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作者:刘惠宁;王云姣;程智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纤支镜肺活检(TBPB)结合经皮肺活检在明确肺周围型病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胸片和CT检查发现肺周围型病变的患者22例,在X线引导下,行TBPB和(或)经皮肺活检.结果:22例患者共行16次TBPB,12例获得诊断结果,诊断率为75%.经皮肺活检10例,9例患者均一次性获得阳性结果,诊断率为90%,两者结合诊断率为95.5%.病理结果检到癌细胞18例(91.8%),良性病变3例(13.6%).结论:TBPB和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都是有价值的诊断手段,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作者:石峰;应祝安;吴金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和小肠造瘘术(PEG和PEJ)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经验.方法:经PEG和PEJ共治疗21例病人,其中10例行PEG胃肠营养;1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21例共行PEG或PEG加PEJ 24例次,其中PEG 13例次(3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 11例次,手术成功率100%.2/21例患者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21例病人随访10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可以作为长期非经口营养供给的首选方法,其术中、术后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王萍;顾赛花;李和平;秦凤云;徐美东;姚礼庆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大结石胆囊不扩大戳孔取出方法.方法:对胆囊壁未破或非巨大结石,提出胆囊颈部后剪开,吸尽胆汁,用卵圆钳分次夹碎取出结石.对囊壁已破或巨大结石胆囊,用乳胶手套制成取物袋,用卵圆钳或肥头钳夹碎取出.结果:56例大结石胆囊,用方法1取出45例,方法2取出11例.全部顺利取出,未扩大戳孔,也未发生胆囊或取物袋撕破.取胆囊时间8~20min.术后伤口无1例感染.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不用取物袋或用乳胶手套自制取物袋,用卵圆钳和肥头钳分次夹碎和取出结石方法,可顺利取出大结石胆囊而不需扩大戳孔.
作者:乔建国;潘定宇;王肇元;尹玉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电视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治疗复发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疗效.方法:从1998年12月~2001年6月,对复发性下肢静脉溃疡的15条肢体行电视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和小腿曲张浅静脉点状结扎抽剥术,其中7例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术后肢体症状和静脉曲张消失,13条肢体静脉性溃疡短期内愈合,2例明显缩小,2年随访无复发.结论:电视腔镜下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安全有效,损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下肢复发性静脉溃疡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孙志南;许跃明;葛敦钧;程云霄;吕息;杜金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病例的选择、术中止血及不同部位肌瘤的处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了150例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剔除术的治疗效果.结果:150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1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高分化平滑肌肉瘤,立即追加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术中出血量10~200ml,平均60ml.全部患者无1例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平均5d.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在选择好病例的基础上,对浆膜下肌瘤、壁间肌瘤、阔韧带肌瘤分别采用套扎、切开分离等术式,安全、可靠、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作者:周克水;张勇;鲁玮;史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纵隔镜1959年由Carlens首创,70年代引进我国,其临床应用已有40多年历史.但由于纵隔解剖上的特殊性、认识不足、技术条件有限以及早期使用时的严重并发症,纵隔镜术在我国发展很慢.随着电视胸腔镜的广泛应用,近年又发展了电视纵隔镜检查术(Video mediastinoscopy),改善了术者的视野和操作条件,又方便了助手们的配合,同时便于纵隔镜手术的示教.
作者:杨劼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序贯治疗的疗效.方法:106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食管静脉曲张活动出血患者,随机采用内镜下套扎、硬化、及内镜下序贯治疗.结果:三组急诊止血率分别为套扎组91.4%(32/35),硬化剂组89.7%(35/39),序贯治疗组96.9%(31/32);再出血率分别为5.7%,5.1%和0%,套扎组、硬化剂组两者疗效相仿(P>0.05),序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余两组;曲张静脉消失率套扎、硬化、序贯组分别为87%,76%和96%,序贯组明显优于其余两组.三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内镜下序贯治疗较单独套扎术和硬化术治疗效果理想,是目前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内镜下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王红;聂玉强;吴惠生;李瑜元;佘庆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和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效果.方法:将60例宫腔镜电切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30例,硬膜外麻醉,经L2~3间隙穿刺,向骶置管,用1.73%碳酸利多卡因维持麻醉;对照组30例,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氯胺酮维持麻醉,观察BP、SPO2、HR变化.结果:硬膜外麻醉组BP、SPO2、HR均无明显变化,静脉麻醉组BP波动大,SPO2有不同程度下降,苏醒期副作用多.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较安全,是一种可取的麻醉方法.
作者:朱慧莉;张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胸部肿瘤手术的可行性,并介绍手术操作方法.方法:1997年7月以来,应用胸腔镜治疗胸部肿瘤102例,其中良性肿瘤35例,恶性肿瘤67例.行肺叶切除54例,全肺切除4例,肺楔形切除12例,纵隔肿瘤切除10例,胸腺切除5例,单发胸膜间皮瘤切除3例,胸膜活检加固定术2例,食管癌切除9例,胸部手术时间60~240min,平均126.5min,术后平均住院9.6d.恶性肿瘤病例术后根据病情辅以化疗或放疗等综合治疗.结果:除3例因胸膜广泛粘连转传统开胸手术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死亡1例,其余均治愈.结论:胸腔镜治疗胸部肿瘤就技术操作而言是可行的,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对胸部恶性肿瘤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能达到与常规开胸肿瘤根治同等的治疗目的.
作者:伍硕允;叶敏;陈志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随着纤维结肠镜及电子结肠镜的普及应用,早期大肠癌的发现率明显提高,特别是放大电子结肠镜及结肠超声内镜的开发利用,为诊断早期大肠癌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本文就内镜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及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葛莲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已广泛的应用在妇科,外科以及胸外科等领域.总结了我科近年来开展的657例腹腔镜手术,其中就出现出血并发症的22例病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乔鸥;金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的特点.方法:对1 14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诊断的病理观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胃炎占首位,达34.04%,其次是急性胃粘膜疾病占13.51%,上消化道溃疡25%,上消化道肿瘤21.40%.肠上皮化生12.98%,不典型增生10%.结论:提示胃镜检查对于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为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大才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