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珏;王云峰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FOB)针吸活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336例镜下疑为支气管肺癌患者,进行了经FOB支气管针吸活检,并与钳取、刷片、痰液等病理学检查对比。结果:228例确诊为肺癌并经手术病理学证实,其中鳞癌118例,小细胞未分化癌72例,腺癌15例,肺泡癌13例,混合癌6例,未分类癌4例。针吸活检阳性率为93.86%,与钳取活检69.96%,刷片56.58%和痰检37.7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05,总阳性率100%。有48例(21.05%)患者仅针吸活检查到癌细胞而确诊。结论:经FOB支气管针吸活检对肺癌的诊断,具有安全可靠,简单易行,阳性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对钳取活检困难,特别是管外型和转移性纵膈肿瘤等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熊瑛;王宋平;李国平;王荣丽;王蜀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讨论应用腹腔镜施行子宫手术在妇科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18例因不同原因需要行全子宫切除术及子宫肌瘤剥出术患者,采取腹腔镜下手术及剖腹手术,对不同手术方式、适应症、及术中、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术式在适应症及切除子宫及剥出肌瘤大小上无显著区别。腹腔镜下子宫切除及肌瘤剥出手术,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而手术时间并未延长。而且腹腔镜下子宫手术具有术后病率低,抗生素用量少,无需用镇静剂,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结论:腹腔镜下施行子宫手术具有微创效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华克勤;刘惜时;林金芳;姜桦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汽化电切治疗重度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汽化切割电极对35例重度BPH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结果:手术时间平均78min,出血量平均55ml,术后留置尿管平均4.2d,术后平均住院7d。术后3个月评价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标准,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重度BPH,手术安全、出血少,疗效确切。
作者:孟晓;唐利生;王梅叶;程红梅;鲁乃恩;尹继云;管淑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支气管结核纤维支气管镜表现与确诊前的临床诊断。方法:选择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确诊前未能诊断的支气管结核患者145例,对其镜下表现与确诊前和临床诊断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5例支气管结核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主要特征为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伴表面糜烂、坏死物复盖或肉芽肿、管壁肿块突起,致管腔不同程度狭窄。47%的患者病理确诊前诊断为肺癌;30%的患者因X线胸片显示的病变不在结核好发部位而诊断为细菌性肺炎;7.5%的患者因慢性咳,X线胸片又无明显异常而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结论:支气管结核的临床诊断并不容易,对临床及胸部X线表现可疑者,应及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与活检病理诊断,以免漏诊和误诊。
作者:陈琼;邱万服;海镇环;翟素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通过63例临床肝病病例的胃粘膜及血清乙肝标记物的分析,探讨胃粘膜病变与乙型肝炎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63例病人血清HBVM(HBsAg、HBcAg、HBV-DNA)。同时给63例病人做胃镜检查,取胃粘膜检测HBVM。结果:63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胃窦100%、十二指肠球部约20.6%、胃体9.15%、胃底约3.2%、幽门1.6%。胃粘膜HBsAg、HBcAg单项阳性率约为41%,双项同时阳性率约11.1%。结论:乙型肝炎与胃部疾病关系密切,血清HBVM与胃粘膜HBVM不是平行关系,胃粘膜HBVM的检测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袁兴卫;傅一明;陆爱年;李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以及与腺瘤的关系。方法:对19例多原发大肠癌的结肠镜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同时癌、异时癌的癌灶多分布较远,分别为66.7%和72.7%;47.4%伴有腺瘤或腺瘤癌变,明显高于单发癌(18.4%,49/267);结肠镜诊断本病的准确性为78.9%,明显高于X线检查(33.3%)。结论:结肠镜检是目前诊断本病好的手段,应作为大肠癌术前及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镜检中应尽量避免腺瘤的漏、误诊;并及时处理以减少本病的发生。
作者:吴泽惠;秦昂;唐石初;杨通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资料和方法男9例,女6例,年龄25~63岁,病史1个月~3年,左侧声带息肉9例,右侧5例,双侧1例。 术前10~30min皮下注射阿托品0.5~1mg,1%地卡因喉头喷雾麻醉3次,每次约0.5ml,直视下经鼻道进镜,待看清声带及息肉时,经活检管送入注药管,在环勺关节表面滴入1%Dicain 2ml,退出注药管,吸净多余药液及分泌物,嘱患者平稳呼吸,自纤支镜活检管送入微波同轴导线,以30~50mw功率凝固烧灼息肉中心或基底部,将息肉烧灼完全变成苍白色或焦碳状退镜。 结果:15例病人有13例治疗一次后声嘶改善,息肉消失无复发,2例3个月后复发,经再次治疗痊愈。
作者:王伟;王阁凤;张枢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末端回肠炎(CTI)发病时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的变化。方法:经临床、内镜、病理学确诊的CTI 32例(男19例,女13例)与同期检查末端粘膜正常者30例(男19例,女13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对比分析。本研究选用NSE、嗜铬素A、S-100蛋白等几种单抗。结果:病理学检查,CTI有较多的淋巴滤泡,炎性细胞明显增多;CTI的NSE、嗜铬素A、S-100蛋白明显增多;5-羟色胺阳性细胞增多;CTI中IgG、IgM阳性细胞增多,IAG阳性细胞减少,CD45、CD20阳性细胞增多。结论:神经、免疫、内分泌在CTI发病时均有变化。尤其是肠道免疫反应在CTI的发病过程中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周国华;左大镒;李平;冷明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手术修补颅底鼻内型先天性脑膨出的可行性。方法:根据CT及MRI等影像学资料,应用不同角度的高解像度内镜及图像监视系统探查鼻内颅底脑膜脑膨出病灶及骨壁缺损情况,切除疝入鼻内的变性脑组织和脑膜(如膨出不多可回纳者则不用切除),刮除骨缺损边缘及周围粘膜,用肌浆、筋膜、鼻粘膜及生物材料修补骨壁和脑膜缺损。结果:2例位于筛顶的脑膜脑膨出1次手术成功。1例蝶窦侧壁脑膜脑膨出并蝶窦和筛顶两处脑脊液鼻漏者,先后3次手术成功。1例蝶窦侧壁脑膜脑膨出骨缺损较大者,3次手术成功。结论:鼻内镜下经鼻入路进行颅底鼻内型先天性脑膜脑膨出修补术,具有安全、简便、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湘民;郭洁波;甘嘉裕;江广理;熊观霞;许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汽化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27Fr连续灌流式宫腔电切镜和汽化电极,对经宫腔镜确诊的子宫粘膜下肌瘤22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6例患者实施汽化手术。结果:手术时间短15min,长65min;术中出血平均为15ml,且无1例电切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治愈率100%。结论:宫腔镜汽化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少,不会发生电切综合征,治愈率高。
作者:吴诗琦;文庆华;万红;黄成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利用输尿管镜和气压弹道碎石机治疗膀胱大结石。方法:将输尿管镜经膀胱镜鞘置入膀腔腔,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机直视下击碎膀胱大结石。结果:30例膀胱大结石一次完全击碎并取出。结论:该碎石方法安全、可靠、痛苦小、损伤轻。
作者:卜宏民;李保印;闫拥军;王连渠;郭龙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本文从我院1991年10月-1998年5月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的329例患者中,找出第1次病理诊为慢性炎症的全部患者73例,对73例病理检查,对2次有完整资料的57例老年患者进行了总结对比分析,旨在寻找2次慢性炎症的真正含义,从而找出真正的病因,以对因治疗。
作者:王珏;王云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各类滑膜炎性疾患的关节镜诊治特点。方法:采用镜下直观检查、关节液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综合方式并同时对相关病变组织行镜下治疗。结果:64例经上述综合检查确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1膝(其中病检符合11膝,关节液RF阳性10膝),外伤性关节炎8膝,化脓性关节炎4膝,晶体性滑膜炎5膝,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3膝,滑膜软骨瘤病3膝,风湿性关节炎1膝,滑膜血管瘤1膝,慢性滑膜炎28膝。56例平均随访13个月,优良率达89.28%。结论:应用关节镜诊治膝关节滑膜关患直观准确、创伤小,对反复发作诊断不清的病例,结合滑液及病理检查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关节液RF检测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永明;史晨辉;张爱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痔的方法,并探讨该方法的利弊。方法:对3年中采用负压式痔结扎器治疗痔150例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恢复良好,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经随访1~3个月,情况良好,未见复发。结论:该方法疗效确切。
作者:徐远达;陶涛;朱本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检查鼻咽癌的临床价值。方法:从1997年7月~2000年2月,采用电子支气管镜对345例鼻咽癌患者行鼻咽部检查。结果:检出初诊鼻咽癌患者235例;肿瘤残存8例;肿瘤复发16例。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可清晰地观察鼻咽各部,对鼻咽癌的诊断、随访有着较高的实用价值。
作者:刘立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及总结纤维胆道镜诊治胆道疾病与非胆道疾病的疗效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1999年临床应用纤维胆道镜的诊断与治疗情况。结果:临床应用138例纤维胆道镜,胆道疾病术中应用83例,75例协助手术一次取净结石,6例肝内Ⅱ~Ⅲ级胆管残留少量结石,留待术中取石。其中12例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检查,发现2例总胆管结石,胆管切开取石治愈。2例总胆管下端梗阻确诊为肿瘤。术后48例中,14例发现肝内外胆管结石,11例一次取净,3例分3次取净。纤维胆道镜应用非胆道疾病22例,均一次使用确诊、治愈。结论:纤维胆道镜不仅可用于胆道疾病围手术期的检查与治疗。亦可用于处理非胆道疾病疑难问题。
作者:仇方信;王俊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将内镜诊断的1*!012例RE患者,依据HP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按Tytagat分级进行严重程度比较。结果:1 012例RE的HP感染率为71.8%,Ⅲ~Ⅴ级的中重度RE检出率HP阳性组为31.5%(229/727),HP阴性组为38.9%(111/28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RE患者的HP感染率较高,HP阴性者RE病变程度较重,显示HP感染可能对RE发病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梅;陈中和;莫略;温永通;汤宗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卢戈氏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疾病的作用。方法:通过胃镜用卢戈氏碘液对食管粘膜进行染色检查,共280例病人。结果:发现182例患者出现不染色区,经病理检查全部异常,其中食管癌4例,慢性炎症伴不典型增生102例,Barrett's食管23例,食道息肉18例,单纯鳞状上皮增生35例。检查敏感率达65%,特异率达100%。结论:卢戈氏碘液染色是诊断早期食管疾病的良好方法之一,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衍军;周翼;谢如全;何异萍;陈小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在胆道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胆道出血病人在胆道探查手术中行纤维胆道镜检查。结果:检查1例发现肝内各胆道无出血,胆囊管开口处有血凝块附着,胆总管结石,确诊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出血,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结论:本方法能确定胆道出血位置,弥补B超、CT、MR和手术探查等的不足,提高胆道出血的诊断正确率;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指导,降低无效手术率和再手术率,提高手术效果;局部应用止血药或微波凝灼有一定止血效果。
作者:吴一武;梁建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6年10月~1999年3月,我们对11例腹腔镜肿瘤病人进行腹腔镜探查、活检和放置腹腔化疗泵,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男4例,女7例,年龄37~65岁。因腹胀,食欲不振,消瘦等不适收入内科诊治。CT、B超示大网膜增厚,壁层腹膜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大量腹水。腹水检查发现有大量癌细胞,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行腹腔镜探查。
作者:胡三元;于文滨;王培林;李波;亓玉忠;张建良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