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窥镜治疗闭合性尿道损伤16例报告

周长春

关键词:尿道损伤, 治疗, 内窥镜术
摘要:目的:探索内窥镜技术在闭合性尿道损伤中的应用.方法:经尿道完成尿道会师操作.结果:全部手术均一次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无尿道狭窄发生.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好,并发症少,体现了内窥镜技术的优势.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

    目的:拓展胸腔镜微创外科新领域,改进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手术方法. 方法:经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进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与常规手术方法随机对照.结果: 以切口创伤为主,手术时间、出血、术后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显著差异,手术效果良好.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与传统的开胸手术比较,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及恢复快.

    作者:李志强;高健齐;陈穗;薛宗锡;刘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胃镜直视下扩张加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106例体会

    目的:探讨食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1995年5月~2000年7月间,在胃镜直视下用沙氏扩张器对食管良恶性狭窄进行扩张治疗共106例,扩张后即行放置内支架10例.结果:所有患者扩张后吞咽困难消失或明显改善,近期疗效满意.内支架均一次放置成功.结论:该方法简便、安全、经济且疗效确切.

    作者:赵建妹;沈云志;茹佩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

    目的:探讨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直视下尿道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28例,至少维持6个月.结果:1次手术成功20例,二次成功6例 . 一次成功率71%,两次成功率93%.结论:尿道内切开术是治疗尿道狭窄的首选方法,安全、方便、可重复、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中尽量去除瘢痕、保护正常组织,术后预防感染、定期合理地扩张尿道可降低狭窄的复发.

    作者:刘春雨;姚庆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结直肠癌侵犯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的内镜超声诊断(附60例报告)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结直肠癌侵犯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所有病例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经EUS检查发现正常结直肠壁表现为5层结构,第1,3,5层表现为回声,第2,4层表现为低回声.第1,2层为粘膜层,第3层为粘膜下层,第4层为固有肌层,第5层为浆膜下和浆膜层.EUS下结直肠癌表现为低回声肿块,其回声强度介于第3层高回声和第4层低回声之间.根据EUS下结直肠壁5层结构和邻近器官的改变判断肿瘤侵犯的深度.肿瘤旁直径≥5mm圆形的低回声病灶诊断为转移性淋巴结.结果:E US对结直肠癌侵犯深度诊断总的准确率为85%,周围淋巴结转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54. 8%和66.7%.结论:EUS对结直肠癌侵犯深度的诊断有很高的准确率,对结直肠癌术前TNM或D ukes分期有一定价值.术前EUS检查可以为结直肠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徐美东;梁正;秦新裕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36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分析与防治

    目的:分析6年多来2?96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发生率、处理经过,以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对2?96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所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6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发生并发症36例,并发症率为1.21%,其中气肿2 7例,膀胱损伤4例,出血3例,小肠嵌顿1例,伤口感染1例.所有并发症经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结论: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主要与手术者的腹腔镜手术操作经验及技巧有关,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作者:陈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尿毒症妇女月经过多的宫腔镜治疗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尿毒症妇女月经过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应用宫腔镜对16例尿毒症妇女施行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术.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地在宫颈局部麻醉下实施子宫内膜电切术,宫腔深度7.5~12.5cm,平均9.2cm;术中出血量30~120ml ,平均(55±26)ml;手术时间18~52min,平均(41.38±14.26)min;术后住院时间2~5d, 平均(2.6±1.3)d.无1例发生并发症.切除的子宫内膜组织量5.1~16.5g,平均10.3g,其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4例(单纯型增生过长3例,腺囊型增生过长1例),子宫内膜息肉4例.术后随访6 个月,闭经率达81.3%,治疗的有效率为100%.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尿毒症妇女异常子宫出血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耐受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隋龙;刘晓军;李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内镜下置入国产金属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狭窄64例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内镜引导直视气囊扩张置入金属支架治疗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的疗效.方法:分析64例置管治疗的食管、贲门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置管成功率100%,显效率94%,有效率100%,并发症少.结论:具有操作简单、直观、患者痛苦小, 疗效确切,费用低的特点.

    作者:赵峰;沙秀菊;唐茂杰;程志刚;王建红;孙柏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普查食管早期癌的应用与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法在普查食管早期癌的应用.方法:按要求普查257例.先在内镜下观察食管粘膜有无异常后,用1.2%卢戈氏液涂布染色,对呈现碘染色或碘不染色的不同案例,分别做指示性活检送病理检查.并观察分析内镜所见、碘染色有无与活检病理的关系.结果:内镜下正常,碘染色正常,活检正常率占67.32%,而碘不染例中多为食管慢性炎和不典型增生,活检正常率占28.29%,较前者明显低(P<0.01) .内镜下异常且碘染例中,查出鳞癌2例,不典型增生22例,食管慢性炎等81例(39.51%). 后者同碘染色正常10例(19.2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 均在碘不染例中发现.结论:卢戈氏液染色法可提高食管早期癌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现率 ,值得在临检和普查中应用.

    作者:韩松岩;丁悌;杨庆寿;王全红;贺立绩;徐文蔚;郭鲜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鼻内窥镜下鼻丘微波凝固治疗变应性鼻炎

    探讨微波技术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应用前景,1998年8月~2000年5 月,应用微波治疗仪,在鼻内窥镜下门诊治疗变应性鼻炎46例.本治疗方法视野清晰,无痛操作,方便经济.术后观察3~6个月,喷嚏、流清涕、鼻塞消失或减轻者分别为41例(89.1% ),45例(97.8%),总有效率为97.8%.16例随访1年.均未复发.

    作者:张贤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应用胎儿镜诊断胎儿先天异常

    目的:探讨胎儿镜用于胎儿先天异常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16例胎龄在17~20周的高危孕妇实施胎儿镜检查.结果:16例高危孕妇胎儿镜检查均取得成功,9例诊断为正常胎儿,2例确诊为白化病,2例通过胎儿镜取得胎儿肌肉组织,并经病理诊断为DM D.其余3例分别经胎儿镜确诊为唇裂、脊柱裂及脑疝.结论:应用胎儿镜对胎儿白化病及其体表异常胎儿的诊断具有安全、快速、准确的优点.是一种产前诊断的好方法.

    作者:刘恩令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神经内窥镜的临床应用

    目的: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病变,探索其适应症及手术技巧.方法: 应用 Karl-Storz内窥镜,大外径8mm,共治疗颅内病变44例,包括梗阻性脑积水26例,脑脓肿4例,颅内囊肿5例,脑内血肿9例.结果:1例脑溢血患者死于肺部感染,1例松果体肿瘤患者死于肿瘤增大,其余获得较好效果.结论:颅内某些病变,是内窥镜外科的理想适应症,内镜外科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微创神经外科的发展趋势.

    作者:刘景平;刘运生;张明宇;王君宇;彭泽峰;刘志雄;赵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对危重病人的气道管理

    目的:总结纤维支气管镜对19例危重病人的应用,评价其对危重病人气道管理的意义.方法:在建立人工气道、高频机械通气条件下,急诊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 吸引清除支气管内分泌物和肉芽组织,解除气道阻塞.结果:9例肺部感染患者经纤支镜治疗,8例感染控制;6例肺不张患者经纤支镜治疗肺复张;3例气道损伤患者得以明确气道狭窄性质,并使气道梗阻有所减轻;1例气管肿瘤行气管支架植入.结论:当危重病人大量呼吸道分泌物潴留致呼吸衰竭、肺不张时,应用纤支镜治疗是一种非常迅速有效的方法.

    作者:何炳文;黄玉晖;朱大庆;骆焱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36例宫腔粘连的宫腔镜诊断与治疗

    目的:观察宫腔粘连的宫腔镜诊断与治疗结果.方法:术前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扩张宫颈,用Hegar扩张器或B超监测行宫腔镜微型剪锐性分离子宫内粘连.术后给予抗生素、激素、IUD留置治疗.结果:36例完全分离(100%),无并发症发生. 经期下腹痛者12例,缓解10例;月经减少或闭经者28例,恢复正常21例;有18例妊娠(50%) ,受孕与月经恢复者有密切关系.结论:宫腔镜诊治术前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可有效地扩张宫颈.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宫腔粘连的可靠方法.

    作者:于新艳;高丽军;段承志;牛晓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Mirizzi综合征的处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对发现有Mirizzi综合征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463例分析,发现有Mirizzi综合征16例,结合以往对Mirizzi综合征的分类, 阐述两种类型综合征不同的外科处理方法,重点对Ⅰ型病人从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总结经验.结果:只有1例Mirizzi综合症Ⅱ型术后发生硬化性胆管炎,其余15例治疗成功.结论: Mirizzi综合征Ⅰ型完全可以由腹腔镜安全可靠处理.

    作者:宋士鹏;张振彬;马仁;黄煜升;周文柱;贾振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胆管结石的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管结石的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自1997 年3月以来,对4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L CHTD)治疗.结果:41例病人行LCHTD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90min(110~270min),取石时间1 5~120min,术中平均失血约40ml,2例中转开腹.结论:LCHTD具有腔镜手术的所有优点, 随着设备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可使大部分肝胆管结石病人得到满意治疗.

    作者:姚勇;朱智辉;禹玉涛;谢开汉;刘朝晖;侯小龙;张春喜;宋明照;杨焕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附20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的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5月~2000 年1月对20例子宫肌瘤患者在腹腔镜下行肌瘤剥除术.肌瘤大小4~7cm,其中5例为2个肌瘤 , 1例合并双侧输卵管伞闭锁,2例合并卵巢囊肿.结果:20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无手术并发症 ,平均手术时间72.73min,出血量≤100ml,术后平均住院4.73d,随访1~3年,无不适主诉 ,暂未见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优点是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可避免开腹手术的痛苦.

    作者:林彤;王黎明;武风芝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神经内窥镜下脉络丛凝固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

    目的:探讨交通性脑积水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窥镜下侧脑室脉络丛凝固的方法,对26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4例术前已行2~5 次的脑室-腹腔(V-P)分流术,且分流无效.26例中20例颅高压进展缓慢,6例进展迅速.结果:随访4~24个月,17例(65%)有效,6例再行V-P分流,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神经内窥镜下脉络丛凝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可作为进展缓慢及分流失败的交通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詹升全;李昭杰;林志俊;许作奎;林晓风;李贵福;舒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内镜治疗结直肠狭窄的探讨

    目的:探讨经内镜球囊扩张和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结直肠良、恶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内镜球囊扩张共治疗结直肠狭窄16例,其中良性狭窄11例,癌性狭窄 5例.有3例癌性狭窄经扩张后放置金属支架.结果:11例良性狭窄病变经过2~4次球囊扩张治疗后,均解除梗阻症状,无1例需手术治疗.5例癌性狭窄,有3例经扩张后放置金属支架成功,2例解除梗阻后接受手术治疗,1例直肠癌术后复发肠腔狭窄伴盆腔广泛转移者扩张治疗失败.结论:经内镜球囊扩张和金属支架置入术治疗结直肠狭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美东;姚礼庆;周平红;高卫东;何国杰;王萍;顾赛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管结石464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的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DE)或腹腔镜胆道镜探查取石球囊导管扩张胆管切口即时即缝合术(LPBD)治疗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联合内镜处理并发症. 结果:LCDE 457例(包括阴性探查18例);术后残石39例,7例未取净,内镜取净32例,胆漏13 例,鼻胆管引流(ENBD)解除9例,腹腔引流管持续少量胆漏非手术综合处理4例自愈,脓性胆管炎败血症急诊LCDE死亡1例.LPBD 25例,3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狭窄解除,其中1例左肝内胆管残石未取净;22例继发性胆总管结石乳头狭窄解除,结石取净.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具有创伤小、有效、安全可行等优点.

    作者:陈安平;田刚;鲁美丽;宋安宁;易斌;李清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7例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原因主要是其并发症及术前漏诊其他疾患.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预防并发症是关键,且应规范手术操作,完善术前检查.

    作者:邱振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