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丹
许多人都有过口角生疮、口腔溃疡的“上火”经历,大多数人对此都不以为然.然而要知道,小毛病往往隐藏着大问题,“上火”往往是体内有炎症的表现.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新研究证实,身体长期处于“发炎”状态,是许多重大疾病发生的重要诱因,包括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痴呆症等,都与炎症体质有关.
作者:康景轩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于恶性肿瘤,常规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化疗、放疗,还有近几年新兴发展的靶向治疗.但是,面对需要长时间恢复的手术创伤、痛苦不堪的放化疗反应或者长期而高昂的靶向药物费用,患者不仅要直面肿瘤对生命的威胁,还要承受各种治疗带来的伤痛和巨大的经济、精神压力.虽然,这些传统的治疗手段依然不可取代,但能否有一种新的模式融入其中,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痛苦呢?于是,科学家新研制的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利器”——海扶刀便应运而生.
作者:孟志强;梁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运动是天赋的人体本能,是激发生命活力的自然方式,是健康的重要元素.人们进入中老年后,常会因身体发福、气力不济而活动量大幅度降低,无法阻挡老化的脚步与老年病的袭击.因此,中老年朋友应克服心理的懈怠与体力的不支,努力强化天赋的运动本能,增加生活中的运动元素,更多的乐活在运动健身的天地.
作者:艾伦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衰老是一个由遗传因素和内外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生物学变化过程,是生命周期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在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演变过程,表现为一系列随增龄而显示的全身性、渐进性、衰退性和不可逆的变化和紊乱.衰老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大多数为生理性衰老,是机体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出现衰退变化以及对体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下降和代偿力的减退;而病理性衰老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与年龄无关的渐进性退变.
作者:卢伟成;曾尔亢;段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糖代谢异常包括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它们与心血管疾病关系都非常密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5%,而且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受损.糖代谢异常不仅可引发心血管疾病,还可显著增加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早期进行糖代谢异常的筛查对心血管病人来说尤其重要.
作者:孙艺红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瘙痒是在很多皮肤病中常见的症状,是疾病的一个表现,瘙痒也是身体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当有异物,如昆虫,羽毛、植物、物理、化学、机械性等刺激皮肤引起瘙痒、疼痛等异常感觉时,经过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把各种刺激信号经外周神经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综合分析并发出防御指令,即搔抓或躲避或其他措施.但是搔抓本身也是对皮肤的一种机械性刺激,对轻微的、瞬间刺激不会造成皮肤明显改变.
作者:胡绍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导致我们的免疫系统受到损伤.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我们在家中使用的一些生活用品可能含有对免疫系统具有毒性作用的物质.由于在家里,人们往往会忽视它们的风险,下面是一些可能对免疫系统和健康造成威胁的生活用品,请您了解其注意事项或使用替代用品,从而减少其对机体免疫和健康的伤害与威胁.
作者:王月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2型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通过口服降糖药治疗,病情多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然而在长期服药过程中,部分病人会出现降糖药失效的现象.这种情况,患者该如何应对呢?一、口服降糖药为何会失效?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见于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消渴丸等)和格列奈类药物(如诺和龙、唐力等).因为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其起效的前提是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胰岛β细胞.而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人在诊断之初,胰岛功能就已降至正常人的50%,随着病程延长,患者胰岛功能还会以大约每年5%的速度衰减,直至完全衰竭.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接上期)十九、肿瘤标志物相关检测肿瘤标志物(TM)是机体或肿瘤组织产生的、存在于液体中的生化物质,这些生化物质可在实验室中被检测到.肿瘤标志物检测可帮助鉴别肿瘤的存在或判断产生的部位.从目前情况来看,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多用于监测肿瘤复发和疗效观察,而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项目为数不多.
作者:张曼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患痔疮多年,近因为大便后反复地喷射状出血,到医院诊治.由于我是感染科医生,对痔也是一知半解,后来查阅了很多资料,又请教有关专家,感悟到人们对痔的认识误区挺多,解除这些误区,对防治痔疮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王振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一、PM舞疗简介我在2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接触了无数的脊椎病患者,发现仅依靠医生治疗,而患者不懂得自我保护,治愈后的脊柱病不久还会复发.由此,我根据自己几十年来所积累的舞蹈经验,以及对人体解剖学的了解,专门为广大民众创编了一套PM舞疗(P和M为物理与精神的英文单词首字母).这套舞疗中有来自新疆、蒙古、云南及朝鲜族的一些经典舞蹈动作,大家在舞动的同时,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肢体语言,提升自己的综合气质,特别能够调理脊柱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孟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中国,人到了退休年龄(女55岁、男60岁),通常就认为是老人了,不少城市也慷慨地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可领取“老人卡”、享受老人待遇.但据说法国30%的被调查者认为80岁以上才是老年.老年病学则将年龄分为“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生物年龄”也称“真实年龄”.人应该看重生物年龄,而不要去计较日历年龄,只有生物年龄才是体现人体健康的综合指数,是机体老化程度的客观反应.换言之,人的健康状况由生物年龄来解释,而不是日历岁数.
作者:陈钰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又称“小中风”,是脑动脉一过性缺血引起的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十分钟,在1小时内完全恢复.虽然它的发病时间短、症状轻,但常是发生脑卒中的前奏,约1/3~2/3脑血栓形成的病人,曾有过小中风的发作史.因此,控制和治疗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发生小中风后应立即就医,积极进行治疗,切不可掉以轻心.
作者:王拥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日常饮食给予人们营养和能量,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第一要素就是饮食.大量研究证实,饮食的科学与否不仅与人类的生命质量有关,也与寿命有关.苹果过去的研究发现,抗氧化剂含量丰富的食物可以帮助人类延年益寿.而食物中的水果和蔬菜,特别是西兰花、西红柿、蓝莓和苹果等颜色鲜艳的食物,都是抗氧化剂的重要来源.近,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证明,食用苹果可以使动物的平均寿命延长约10%,原因就是苹果中含有的苹果多酚.
作者:张田勘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雾霾天气,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病毒和有害细菌,漂浮着大量细小粉粒状颗粒,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影响大的是呼吸系统,病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此外,空气流动性差,不但疾病传播风险加大,还会造成呼吸不畅,心情抑郁不安,容易引发心理疾病,关节炎、腰腿疾病发病率也显著增加.雾霾更偏爱“弱势群体”,成为“敏感”群体无法承受之伤.
作者:史玉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俗说:“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神疗”.药疗、食疗、神疗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它们之间互相补充和促进,对康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精神是无形的,在某种情况下发挥着药食起不到的作用.2004年我80岁时患了结肠癌,手术切除后,医生既不安排我化疗和放疗,也不安排服药,而是交代我回家做精神疗法,辅以必要的食疗.9年来我基本上坚持精神疗法,并注意进食一些有利于防癌抗癌的食品.年年复查都平安无事,平稳的进入了安全期.
作者:刘祖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目前地震还是人类尚无法准确预测,也无法避免或控制的自然灾害,但专家指出,只要掌握一些技巧,还是有可能把伤害降到低的.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极短的时间间隔里,我们应该沉着冷静,并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作者:于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病例:有一位85岁的老人因乏力、食欲下降一个月,在社区医院查血常规,发现仅有轻微的血细胞减少.按照“感冒”治疗2周后,病情逐渐加重,出现心慌、头晕,几乎全天卧床.到三甲医院复查血常规,发现已经出现了粒细胞缺乏(中性粒细胞低于500/μL),重度贫血(血色素仅有40g/L)以及重度血小板减少.但是他既不发热,也不出血,后通过骨髓穿刺,才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作者:谢海雁;沈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常见的心理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死于自杀的人中,约一半患有抑郁症.可见,对抑郁症的防范不容忽视!
作者:罗光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龋齿是一种常见的牙科疾病.对于老年朋友来讲,与老化有关的主要口腔问题之一就是龋齿.据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65 ~ 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为14.65颗.龋齿是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刘洪臣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