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旗
在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因素可能导致我们的免疫系统受到损伤.根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我们在家中使用的一些生活用品可能含有对免疫系统具有毒性作用的物质.由于在家里,人们往往会忽视它们的风险,下面是一些可能对免疫系统和健康造成威胁的生活用品,请您了解其注意事项或使用替代用品,从而减少其对机体免疫和健康的伤害与威胁.
作者:王月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多数人眼睛处于“贫困线”目前,绝大多数人都只关注如何补身体,却忽视了眼睛的保养.其实作为人体重要的器官,眼睛每天都处在极度紧张的状态,其劳累程度甚至超过心脏.由于自然生理原因,人的眼睛从40岁就已经开始衰老了.而我们所摄取的营养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被眼睛吸收,眼睛长期处于贫困线.眼睛营养差又长期过度劳累,为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色素病变、黄斑变性等这些眼病埋下了危险的隐患.
作者:王永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大豆蛋白肽为何物?大豆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一类食品,我们每天都会吃豆腐、豆浆、豆奶这些豆类食品.大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营养价值很高.现在很多专家都提倡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在日常的饮食中增加大豆蛋白的摄入量.科学家用一个叫做“蛋白消化吸收校正系数”(英文缩写为PDCAAS)的指标来评价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得分越高说明蛋白的营养价值越高.
作者:刘新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俗说:“药疗不如食疗,食疗不如神疗”.药疗、食疗、神疗都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它们之间互相补充和促进,对康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精神是无形的,在某种情况下发挥着药食起不到的作用.2004年我80岁时患了结肠癌,手术切除后,医生既不安排我化疗和放疗,也不安排服药,而是交代我回家做精神疗法,辅以必要的食疗.9年来我基本上坚持精神疗法,并注意进食一些有利于防癌抗癌的食品.年年复查都平安无事,平稳的进入了安全期.
作者:刘祖茂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龋齿是一种常见的牙科疾病.对于老年朋友来讲,与老化有关的主要口腔问题之一就是龋齿.据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国65 ~ 74岁老年人患龋率为98.4%,龋均为14.65颗.龋齿是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刘洪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对于恶性肿瘤,常规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化疗、放疗,还有近几年新兴发展的靶向治疗.但是,面对需要长时间恢复的手术创伤、痛苦不堪的放化疗反应或者长期而高昂的靶向药物费用,患者不仅要直面肿瘤对生命的威胁,还要承受各种治疗带来的伤痛和巨大的经济、精神压力.虽然,这些传统的治疗手段依然不可取代,但能否有一种新的模式融入其中,尽可能地减少患者痛苦呢?于是,科学家新研制的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利器”——海扶刀便应运而生.
作者:孟志强;梁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接上期)47.了解“天人合一”的道理:人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体的机能必须和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一致,所以首先要了解大自然与人体之间的关联,清楚大自然的变化,包括春、夏、秋、冬季节的转换,以及环境的变化等等.48.了解生命的规律:“生、长、壮、老、已”是自然的规律,是必然的、公平的,人人都会经历的,大家都要接受它.如果不服老,强迫自己做不能负荷的运动,反而有害无益.我们要的是活在该阶段好的状态,回归自然,一切不可强求.
作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增加,抑郁症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常见的心理疾病.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还有约200万人自杀未遂.死于自杀的人中,约一半患有抑郁症.可见,对抑郁症的防范不容忽视!
作者:罗光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衰老是一个由遗传因素和内外环境等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生物学变化过程,是生命周期中按照一定的规律发生在机体、器官、组织、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演变过程,表现为一系列随增龄而显示的全身性、渐进性、衰退性和不可逆的变化和紊乱.衰老分为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正常情况下出现的大多数为生理性衰老,是机体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出现衰退变化以及对体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的下降和代偿力的减退;而病理性衰老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与年龄无关的渐进性退变.
作者:卢伟成;曾尔亢;段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瘙痒是在很多皮肤病中常见的症状,是疾病的一个表现,瘙痒也是身体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当有异物,如昆虫,羽毛、植物、物理、化学、机械性等刺激皮肤引起瘙痒、疼痛等异常感觉时,经过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把各种刺激信号经外周神经传入大脑,经过大脑综合分析并发出防御指令,即搔抓或躲避或其他措施.但是搔抓本身也是对皮肤的一种机械性刺激,对轻微的、瞬间刺激不会造成皮肤明显改变.
作者:胡绍清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雾霾天气,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病毒和有害细菌,漂浮着大量细小粉粒状颗粒,直径一般在0.01微米以下,可直接通过呼吸系统进入支气管,甚至肺部.影响大的是呼吸系统,病种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疾病、鼻腔炎症等.此外,空气流动性差,不但疾病传播风险加大,还会造成呼吸不畅,心情抑郁不安,容易引发心理疾病,关节炎、腰腿疾病发病率也显著增加.雾霾更偏爱“弱势群体”,成为“敏感”群体无法承受之伤.
作者:史玉芬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在中国,人到了退休年龄(女55岁、男60岁),通常就认为是老人了,不少城市也慷慨地规定60岁以上的“老人”可领取“老人卡”、享受老人待遇.但据说法国30%的被调查者认为80岁以上才是老年.老年病学则将年龄分为“日历年龄”和“生物年龄”,“生物年龄”也称“真实年龄”.人应该看重生物年龄,而不要去计较日历年龄,只有生物年龄才是体现人体健康的综合指数,是机体老化程度的客观反应.换言之,人的健康状况由生物年龄来解释,而不是日历岁数.
作者:陈钰鹏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水是生命之源,获得安全的饮用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人离开食物约可生存3周,但没有水只能生存3天左右.所以说,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我们建议成年人每天饮水量要在1200~2000毫升左右,也就是说每天至少6至8杯水比较合适.
作者:何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牵动着亿万人的心.目前地震还是人类尚无法准确预测,也无法避免或控制的自然灾害,但专家指出,只要掌握一些技巧,还是有可能把伤害降到低的.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极短的时间间隔里,我们应该沉着冷静,并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作者:于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许多中老年女性常常备受心悸、手脚冰凉、失眠多梦、头晕、头发干黄、面色苍白、气短自汗等不适症状的困扰,这是身体气血不足的表现.长期以往会引起免疫力低下,易患慢性疾病,需要加强药食调理.气血虚,会引起许多健康问题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虚则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失眠多梦、头晕、手足麻木、气短自汗、精神恍惚.
作者:汪啸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老年人是慢性疼痛的高发人群,以颈肩背痛,腰臀腿足痛,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肩关节疼痛为常见.既往临床上常把这些疼痛产生的原因归于骨组织病变,而实际上大多数疼痛产生的真正原因是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可以这么说,很多老年慢性软组织疼痛都是由肌筋膜疼痛引起的,而不是通常认为的骨刺、椎间盘突出、骨关节退行性改变所致.
作者:叶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指出:“药疗不如食疗,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也正在不断探索和发现着食物鲜为人知的新功能.1.葡萄酒有益骨骼健康.近代的科学研究证实,葡萄酒中的白藜芦醇可促进骨骼生长.红葡萄酒比白葡萄酒效果更好,啤酒和白酒则无此作用.2.咖啡能防止抑郁.新研究发现,女性每天喝咖啡4杯以上,抑郁发生的危险降低20%;每天喝咖啡2~3杯,危险可下降15%.
作者:李洪滋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近年来多项研究证明,氧化应激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主要病因,至少有70种以上的疾病与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有关.自由基的七宗罪人之所以会老化、体力衰退、皮肤失去光泽及弹性,除了年龄是无法抗拒的因素外,主要的即是体内自由基过多.年轻时体内有较好的中和系统来排除自由基,降低它所造成的伤害,然而随着年龄增长,人体修复自由基的能力也随之下降.若未能及时补充抗氧化物,细胞就开始损伤,疾病于是产生.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体内自由基含量越高,寿命越短.
作者:王羲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我患痔疮多年,近因为大便后反复地喷射状出血,到医院诊治.由于我是感染科医生,对痔也是一知半解,后来查阅了很多资料,又请教有关专家,感悟到人们对痔的认识误区挺多,解除这些误区,对防治痔疮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王振坤 刊期: 2013年第06期
2011年美国心脏病数据显示,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年龄<65岁的女性心绞痛患病率较男性多11%~27%,年龄>75岁的女性心肌梗死及致死性冠心病的发病人数已经超过了男性.因此,需要特别提醒中老年女性要加大对冠心病的防治力度.
作者:刘琳;丁文惠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