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用脐血干细胞可望塑造出心脏瓣膜

苏子涵

关键词:
摘要:从脐带血中收集得到的干细胞可塑造出新的心脏瓣膜,用于治疗心脏瓣膜有出生缺陷的孩子.德国的研究者表示,这些组织工程学瓣膜还有一个优点,它可能会随着孩子长大而长大.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相关文献
  • FDA批准首批消融导管用于治疗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在美国有超过200万的人患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通常是用药物治疗,在某些重症患者,也可以用开放性心脏手术治疗.

    作者:朱小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他汀类药物能否降低血压吗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心率过快诱发肥胖和糖尿病

    近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成年期早期心率过快会增加老年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该研究通过对日本一个农村中的614名居民进行长达多年的随访后发现:在1979年检查其心率>80次/分的受试者,其后发生肥胖和糖尿病的概率增高,而肥胖和糖尿病又都是诱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宜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饮酒对女性健康的影响

    近,英国牛津大学的俄美艾兰(Naomi Allen)和其同事,通过对从1996年起收集了年龄介于50到64岁之间的128万女性的健康信息,分析发现:其中的68775例癌症患者与自己的饮酒习惯有关.艾兰和她同事得出结论认为,在那些每天平均饮酒一杯的女性中,酒精导致每千名女性中,增加11例乳腺癌;口腔癌、咽癌和直肠癌各一例以及0.7例的食管癌、喉癌和肝癌.

    作者:曾力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溶栓剂不能提高心脏骤停的生存率

    来自德国的研究者认为溶栓剂替奈普酶(一种溶解血栓的药物,Tenecteplase TKNase)可以提高心脏骤停的患者的生存率.不幸的是,它在临床研究中的效果并不如预期,但研究者还没有放弃这个想法.

    作者:高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女性患肺动脉高压的风险更高

    美国胸科医生学院的年会上公布一个研究显示,女性患者肺动脉高压的风险是男性的4倍.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可能致死的慢性进展性疾病.这种疾病是肺部动脉血压升高引起的.由于输送到肺部的血液减少,因而在肺部进行氧合的血液也减少,从而供应给全身的含氧量高的血液也相应减少.临床症状有疲倦,头晕和气促等.

    作者:孙艺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3岁的孩子,40多岁的血管

    现今的孩子真够人小鬼大的,甚至在血管方面是这样.近在一个大型学术会议上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一些肥胖青少年的血管,跟老他们30岁的中年人差不多.

    作者:柳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冠脉搭桥术后,能行支架植入术吗?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流感疫苗可降低血栓形成

    每年打流感疫苗,除了能帮助预防流感之后,可能还有意外收获: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在美国心脏协会年度科学论坛上发表的一个研究显示,这样的好处在52岁以下的人身上尤为明显.

    作者:袁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对付心脑血管疾病,水蛭素的新希望独家专访: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黄仁彬教授

    在心脑血管疾病日益肆虑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专家和学者都在不断地努力寻找解决的有效方法.从对症药物的研究到外科手术的探索,已有不少的推进.但由于现代人的高脂饮食和生活环境、精神压力等方面的影响,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已患高血压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已逾2亿人,这确是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作者:方君;李为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冠心病:一种炎症性疾病?

    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70年代末期,人们开始认识到胆固醇水平越高,出现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可能性也越高.20世纪80年代初期,临床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的胆固醇都是不好的:只有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才是坏的,LDL胆固醇聚集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动脉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狭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实际上是好的,HDL胆固醇实际上可以清理和疏通动脉,且越高越好,有资料显示,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每升高0.4mmolL,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可下隆2%-3%.

    作者:汤泰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步行对下肢动脉疾病有益

    下肢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DA)是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的重要表现.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发病将越来越多.

    作者:付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新的超声造影剂将可预报心梗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近1亿人在接受超声显影技术进行心血管系统和各器官的检查,这种技术已经成为检测心血管系统和其它器官疾病的必要手段之一.然而,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间的超声显影对比差很小,要检出它们之间的差别并不是一件易事.

    作者:王身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咖啡或茶能降低中风风险

    美国加州大学神经学教授,在1988年到1994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对9384名40岁以上的咖啡爱好者,其中已有500名患有中风;有2793名有中风的症状或称小中风,也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过长期的调查发现:对于每天喝6杯咖啡的人来说,突然发生中风的几率是2.9%;而对于每天喝1-2杯咖啡的人来说,突然发生中风的几率是5%.

    作者:张光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的新观点

    动脉粥样硬化,即动脉壁上脂肪样物质堆积形成的斑块,是使大部分心脏病发作的根本原因.如果这样理解的话,冠脉疾病就可以理解为:滋养心脏肌肉的血管网出现了问题,塞满了大大小小的胆固醇的斑块.

    作者:费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无助糖尿病者预防心脏病

    近日发布的两个大型研究的结果,对小剂量阿司匹林和维生素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提出质疑.日本的研究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不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而在另外一个研究中,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得出结论,认为维生素E和C并不能帮助低风险中年男性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作者:施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美国心脏病、中风近年死亡率下降

    根据美国心脏协会近公布的数据,美国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率有所下降,自1999年来下降了30%.专家指出,尽管美国人比以前更安逸更肥胖,但心脏病和中风的死亡率还是降低了.美国心脏协会的主席加德纳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为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因素并没有跟死亡率同步下降,而且有些危险因素甚至呈上升态势.

    作者:康金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性别匹配使心脏移植预后更好

    美国的研究者比较分析了1998-2007年间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18240名患者.结果显示,如果器官捐助者和患者的性别匹配的话,患者手术后的短期和长期预后会比较好.

    作者:沈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近有关维生素D的报道

    在过去的一年中,有关维生素的报道热的就是维生素D.维生素D的缺乏可以引起各种疾病,从抑郁症到癌症:

    作者:李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轮班工作,对健康的影响

    正常的工作时间,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即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但现实中,对于许多工厂的工人、医院的工作人员、警察、消防员、飞行员等来说,通常是需要进行日夜轮换,以保证24小时的正常运转.

    作者:肖欣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杂志

主管:中国广东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介入心脏学会 广东岭南心血管病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