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应用:附25例报告

孙强;常晓健;胡泽民;周载平;陈天宇

关键词:胆管肠吻合术, 肝, 吻合术, Roux-en-Y, 腹腔镜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手术技巧及技术改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行改良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的2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Ⅰ型)1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下段炎性狭窄2例,胰头癌6例,胆总管下端癌5例,壶腹周围癌2例.结果:全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手术时间(194.5±20) min,炎性狭窄及恶性肿瘤导致梗阻性黄疸手术时间(120± 23.5) min;胆管空肠吻合时间为(18.4±3.3) min,空肠空肠吻合时间为(17.4±2.3) min;平均术中出血(38.8± 35.8) mL,下床活动时间(2.0±0.9)d,排气时间(2.48±0.7)d,术后住院时间(7.96±1.9)d.术后1例发生少量胆汁漏,经延长腹腔引流时间痊愈.24例(96.0%)获得随访1~36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反流性胆管炎,经抗感染等治疗后痊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黄疸复发.结论:完全腹腔镜下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通过技术改进,能降低手术难度,简化手术流程,缩短手术时间.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载5-氟脲嘧啶聚己内酯纳米粒子对人胆管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

    目的:探讨聚己内酯载5-氟尿嘧啶(5-FU)纳米粒子对人胆管癌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安全性及机制.方法:超声乳化法制备载5-FU聚己内酯纳米粒子(5-FU-PCL-NP),观察空载纳米粒子的体外溶血及5-FU-PCL-NP的体外药物释放情况,检测5-FU-PLA-NP对人胆管癌细胞株Hccc-9810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结果:5-FU-PCL-NP成功合成,其载药率为15.1%,包封率为41.9%,溶血试验阴性,5-FU-PCL-NP体外释放5-FU缓慢,其72h释放率为62.9%.与单纯5-FU比较,5-FU-PCL-NP对Hccc-981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IC50明显降低[(1.32±0.12) μg/mL vs.(2.5±0.39) μg/mL],促Hccc-9810细胞凋亡作用明显增强(均P<0.05).空载纳米粒对Hccc-9810细胞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载5-FU聚己内酯纳米粒子5-FU-PCL-NP具有良好的药物缓释效应,可延长5-FU的作用时间窗,对胆管癌细胞有较好的体外杀伤作用,且生物安全性好.

    作者:李永盛;贺思佳;江翰;边睿;王硕;郝袁;王雪峰;刘颖斌;徐雷鸣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豚鼠不全性胆道梗阻早期Oddi括约肌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豚鼠胆道不全性梗阻后早期Oddi括约肌(S0)肌电活动及压力的变化.方法:16只英国短毛豚鼠随机均分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分别行假手术与制作胆总管不全性梗阻模型,期间测定胆总管直径;术后1周,再次检测两组胆总管直径、肝功能指标、SO肌电活动与动力学指标.结果:术后假手术组胆总管直径无明显改变(P>0.05),而模型组较术前明显增大(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胆红素、肝酶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SO快波幅度和慢波振幅显著降低(均P<0.05),但快波和慢波频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SO基础压明显升高,但SO峰压明显降低(均p<0.05),而SO收缩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全性胆总管梗阻可使豚鼠SO快、慢波振幅降低,SO基础压升高、收缩峰压降低,这可能是胆道不全性梗阻时易诱发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徐贤刚;石承先;汤可立;钟浩丽;张德林;张帅民;罗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作用Meta分析

    目的:评价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检索相关数据库,收集在200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共纳入9篇RCT研究,共2 316例患者,其中预防组1 165例,对照组1 15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总感染率(RR=0.98,95% CI=0.59~1.61)、表浅切口感染率(RR=0.82,95% CI=0.48~1.41)及胆汁培养阳性率(RR=0.82,95% CI=0.64~1.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纳入包含糖尿病及胆绞痛的RCT中,总感染率及表浅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但该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RCT研究验证.

    作者:汪超;黄强;林先盛;刘臣海;杨骥;胡俊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对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对患者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n=34)和开腹组(n=24),腹腔镜组在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辅助下行手术治疗,开腹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疼痛持续时间、术后12h疼痛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术后12h的疼痛程度。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开腹组患者(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胃肠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均明显亦优于开腹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和VAS评分均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下手术治疗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快,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钟伟;倪谢根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不同部位胆结石患者实验室指标与影像学结果的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胆结石患者实验室指标与影像学检查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1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146例胆结石患者相关资料,按照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胆囊组(35例)、肝内组(49例)和肝外组(62例),分析比较3组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肝功能相关指标:胆囊组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明显低于肝内组和肝外组,肝内组碱性磷酸酶与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明显低于胆囊组和肝外组(均P<0.05).(2)三大常规检查:肝内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百分比明显低于胆囊组和肝外组,胆囊组尿胆原水平明显高于肝内组和肝外组(均P<0.05);胆囊组尿胆红素呈阴性或弱阳性,而肝内组和肝外组呈强阳性;胆囊组粪颜色为黄色,肝内组和肝外组为陶土样或变浅.(3)影像学检查:胆囊组B超与CT的显示率较高(88.6%,91.4%),肝内组CT的显示率较高(87.8%),肝外组MRCP显示率较高(90.3%).结论:实验室指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对于不同部位胆结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应该充分了解各自特点,实现优势互补,做出正确的判断.

    作者:郎轶群;宗新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3年6月治疗的28例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资料.结果:28例患者根据既往肝外胆管连续性是否保留分为保留组与未保留组.保留组16例中,8例Oddi括约肌功能良好,拆除原胆肠吻合口,修复胆总管并行T管外引流,7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行胆肠吻合口拆除重建、标准胆肠Roux-en-Y吻合,1例合并胆管肿瘤无法切除仅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未保留组12例中,7例胆肠吻合口狭窄行吻合口修复重建,5例行吻合口切开取石后重建.两组共1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39.3%),其中胆瘘3例,切口感染6例,腹腔出血2例,均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保留组与未保留组即时结石取净率、终结石取净率分别为68.8%和66.7%、87.5%和83.3%;术后随访生存状态的优良率分别为85.7%和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胆肠内引流术后再发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明辨既往手术方式及分析结石再形成原因,尽量取尽结石,依据Oddi括约肌功能选择胆道内外引流术式.

    作者:梁超杰;刘付宝;王国斌;赵义军;谢坤;陈志恒;耿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三种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方法:胆囊结石106例患者分别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A组,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逆行置放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B组,63例)、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C组,20例).观察3组的治疗过程、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A组患者均顺利实施手术,B组1例被迫更改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C组1例被迫更改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1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逆行置放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C组的手术时间长(P<0.05);平均住院费用:C组>B组>A组(p<0.05);3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短(P<0.05);C组术后不适发生率高,A组随访患者满意率低(均P<0.05).结论:3种微创方式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各有利弊,临床需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个体化方式进行选择.

    作者:菅志远;沈先锋;黄林生;朱艳志;胡军;高义;张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胆囊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癌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胆囊癌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02例胆囊癌患者资料,并以同期收治的815例非胆囊癌患者(排除与研究变量有明显相关的人群及病种)为对照,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胆囊癌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选择自变量后,再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70岁)、职业(农民)、体质量指数(≥27)、生育次数(≥3次)、绝经年龄(>50岁)、血型(A型)、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病史是胆囊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以上因素可供临床结合具体病例参考,以利于胆囊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治疗.

    作者:徐建庆;陈晨;宋虎伟;耿西林;赵亚玲;王林;耿智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解决术中棘手问题30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处置解剖及胆管病变等较棘手问题的方法。方法:对30例LC术中较棘手的问题联合ERCP处理,包括继发性胆管结石、胆囊管畸形的辩认以及术中胆道损伤的判断和进一步处理。结果:30例均能通过ERCP对所遇到比较棘手问题予以解决,LC术中发现胆总管继发结石16例,均在ERCP下行EST取石术;LC术中发现Mirizzi综合征3例,均先放置鼻导管或支架在胆管内,然后行LC术;LC术中发现胆道损伤5例,其中右肝内胆管损伤1例,中转开腹手术,肝总管、胆总管损伤各2例,均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术中发现肝内外胆管畸形共6例,其中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4例,双胆囊管畸形1例,均行LC术;右肝管开口于胆囊管1例,术中行ERCP时发现胆管损伤,遂中转开放手术。结论:LC术中遇到棘手的胆道问题时,联合ERCP治疗可减少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平西;周钧;唐腾龙;李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关于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处理的声明

    本刊编辑部发现仍有个别作者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为了维护本刊的声誉和广大读者的利益,本刊就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问题的处理声明如下。1.一稿两投和一稿两用的认定:凡属原始研究的报告,同语种一式两份投寄不同的杂志,或主要数据和图表相同、只是文字表达可能存在某些不同之处的两篇文稿,分别投寄不同的杂志,属一稿两投;一经为两杂志刊用,则为一稿两用。会议纪要、疾病的诊断标准和防治指南、有关组织达成的共识性文件、新闻报道类文稿分别投寄不同的杂志,以及在一种杂志发表过摘要而将全文投向另一杂志,不属一稿两投。但作者若要重复投稿,应向有关杂志编辑部作出说明。

    作者: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解决术中棘手问题30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处置解剖及胆管病变等较棘手问题的方法.方法:对30例LC术中较棘手的问题联合ERCP处理,包括继发性胆管结石、胆囊管畸形的辩认以及术中胆道损伤的判断和进一步处理.结果:30例均能通过ERCP对所遇到比较棘手问题予以解决,LC术中发现胆总管继发结石16例,均在ERCP下行EST取石术;LC术中发现Mirizzi综合征3例,均先放置鼻导管或支架在胆管内,然后行LC术;LC术中发现胆道损伤5例,其中右肝内胆管损伤1例,中转开腹手术,肝总管、胆总管损伤各2例,均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术中发现肝内外胆管畸形共6例,其中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4例,双胆囊管畸形1例,均行LC术;右肝管开口于胆囊管1例,术中行ERCP时发现胆管损伤,遂中转开放手术.结论:LC术中遇到棘手的胆道问题时,联合ERCP治疗可减少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平西;周钧;唐腾龙;李鹏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自制胆道内引流管在腹腔镜胆总管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胆道内引流管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并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6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25例应用自制胆道内引流管行LCBDE一期缝合并内引流术(自制内引流管组),38例行LCBDE并常规T形管引流术(常规T形管引流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与常规T形管引流组比较,自制内引流管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制内引流管组术后离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减少(均P<0.05),但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引流管术后随粪便排出的时间为(11.2±2.6)d,1例(4.0%)未能顺利排管,后于胃镜下取出.结论:LCBDE一期缝合自制引流管内引流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上有传统术式不具备的优势.

    作者:李瑞斌;李艳茹;万智恒;白雪峰;莫怡超;吴攀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以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胆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患者 男,56岁.以“四肢无力、排尿困难10d”为主诉收入我院神经内科,入院体检:神志清楚,构音障碍.左上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Ⅳ级;右上肢近端肌力Ⅳ级,远端肌力Ⅳ级;左下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Ⅲ级;右下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Ⅲ级.四肢肌张力减低,深腱反射消失,余神经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Na+120.6 mmol/L,C1-85.1 mmol/L;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CEA、CA125、AFP、CA19-9) 无明显异常.肝胆脾超声提示:胆囊壁增厚,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底可见低回声,范围约2.59 em×2.38 cm×2.05 cm,与胆囊壁界限不清,表面不光滑,呈分叶状突入胆囊腔内.

    作者:邵旸;胡新华;张强;李珺;曹辉;王君鹏;范义川;唐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分别对术中应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及胆道镜取石的156例开放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术中输尿管镜碎石取石者(输尿管镜组,80例)手术时间为40~120min,平均手术时间70min,住院天数6~12d,平均住院10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75%,术后复查结石残留率为1.25%;胆道镜取石者(胆道镜组,76例)手术时间为50~150min,平均手术时间85min,住院天数8~16d,平均住院12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89%,术后复查结石残留率9.21%;输尿管镜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胆道镜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应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比胆道镜更快速、有效,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结石残留率更低,是术中清除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理想方法。

    作者:毛岳峰;王云;王力;罗衡桂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以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胆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例

    患者男,56岁。以“四肢无力、排尿困难10d”为主诉收入我院神经内科,入院体检:神志清楚,构音障碍。左上肢近端肌力IV级,远端肌力 IV 级;右上肢近端肌力IV级,远端肌力IV级;左下肢近端肌力III级,远端肌力III级;右下肢近端肌力III级远端肌力III级。四肢肌张力减低,深腱反射消失,余神经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Na+120.6mmol/L,Cl-85.1mmol/L;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CEA、CA125、AFP、CA19-9)无明显异常。肝胆脾超声提示:胆囊壁增厚,胆囊多发结石,胆囊底可见低回声,范围约2.59cm×2.38cm×2.05cm,与胆囊壁界限不清,表面不光滑,呈分叶状突入胆囊腔内。全腹增强CT提示: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底部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肝门部可见多广发肿大淋巴结影(图1)。肌电图提示:重复频率电刺激,低频呈明显递减现象,高频呈明显递增现象(图2)。外科会诊考虑胆囊恶性肿瘤可能,遂转入我科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为:胆囊占位病变恶性可能性大,副肿瘤综合征(Lambert-Eaton 肌无力综合征和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低钠血症。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胆囊底部占位性病变,约3cm×4cm大小,已浸润浆膜层;胆囊多发结石;胆囊三角内多发肿大淋巴结,大者约3.5cm×3.5cm。行胆囊及邻近肝组织切除,肝门及胆总管及十二指肠后方淋巴结切除,可见直径约4cm大小肿物,切面灰白,质脆。术后病理提示:⑴胆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G3)。镜下可见异型细胞团片状弥漫分布,排列密集,核深染,近裸核状。⑵淋巴结转移癌。免疫组化提示:CD-X2(-);CK(+);CK20(-);CK7(-);chromogranin A(弱+);synaptophysin(+);CD56(+);Ki-67(+>75%);TTF-1(+)。患者术后恢复较好,低钠血症缓解,出院时血 Na+136.3mmol/L,Cl-100.6mmol/L,四肢无力较前略有缓解,术后第7天转至当地医院继续治疗。术后1个月对患者随访,患者四肢无力症状明显缓解,可下地行走,复查血清Na+恢复正常。术后3个月随诊,患者四肢无力症状消失,可自由活动。

    作者:邵旸;胡新华;张强;李珺;曹辉;王君鹏;范义川;唐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输尿管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分别对术中应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及胆道镜取石的156例开放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术中输尿管镜碎石取石者(输尿管镜组,80例)手术时间为40~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70 min,住院天数6~12 d,平均住院10 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75%,术后复查结石残留率为1.25%;胆道镜取石者(胆道镜组,76例)手术时间为50~150 min,平均手术时间85 min,住院天数8~16 d,平均住院12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7.89%,术后复查结石残留率9.21%;输尿管镜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结石残留率明显低于胆道镜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肝内外胆管结石术中应用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比胆道镜更快速、有效,并发症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术后结石残留率更低,是术中清除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一种安全可靠的理想方法.

    作者:毛岳峰;王云;王力;罗衡桂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诊腹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117例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疗效及手术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1月期间为117例胆总管结石继发急性重症胆管炎行腹腔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中1 10例(94.0%)完全在腹腔镜下完成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7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44 min,术中出血量53 mL;4例术后感染性休克加重,经抗休克治疗后治愈,术后十二指肠瘘1例,胆汁漏3例,腹腔积液感染4例,经引流及抗感染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为7.2d.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及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条件下,腹腔镜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郑志鹏;何军明;钟小生;黄有星;谭志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肝内胆管癌中ErbB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4在人肝内胆管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4例ICC患者癌组织(ICC组)、癌旁胆管组织(癌旁组)及1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胆管组织(结石组)中ErbB4的表达,并分析ErbB4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ErbB4的强阳性表达率在ICC组中为75.0%,明显高于癌旁组(45.8%)和结石组(37.5%)(均P<0.05);且ICC组胞核ErbB4阳性表达率高于另两组(均P<0.05),而胞膜与胞质ErbB4阳性表达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bB4的高表达与ICC患者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结论:ErbB4的表达增高与核内移与ICC的发生发展以及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作者:谭永辉;吕品;聂盛丹;曾杰宏;蒋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腹腔镜犬胆道梗阻模型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微创技术制作胆道梗阻模型的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用6只杂种犬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结扎手术,记录手术及术后情况,检测术前与术后(3、7、10d)白细胞(WBC)、肝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术后10d观测胆道扩张情况及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总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首次进食与排便时间分别为(39.17±3.4) min、(59.17±12.8) min、(3.5±0.63)h、1d.WBC水平在术后3d明显升高(P<0.05),但随后快速恢复正常(P>0.05);术后C-RP与PCT保持正常水平(均P>0.05);术后转氨酶水平先升后降,但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胆红素水平呈持续升高(均P<0.05).术后10d,肉眼可见胆总管扩张明显,病理学显示微胆管扩张.结论:利用腹腔镜技术建立犬胆道梗阻模型简便、微创、可行,该造模方法为今后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便利.

    作者:薛飞;吕毅;虢宏昌;马锋;陆建文;李建鹏;白纪刚;刘亚雄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FIG-ROS融合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中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FIG-ROS融合基因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细胞中的表达,以及对其干预后ICC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方法:用Western blot法检测4份不同ICC组织样本及3种ICC细胞株(HUCCT1、REB、QBC939)中ROS蛋白的表达;选择ROS阳性ICC细胞,用一系列表达不同序列ROS-shRNA与FIG-shRNA的质粒分别转染该细胞后,用Western blot检测ROS和FIG蛋白表达;选择对ROS和FIG表达抑制作用强的ROS-shRNA与FIG-shRNA序列分别或联合转染上述细胞后,观察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及集落形成情况.结果:2份ICC组织样本与1个细胞株(HUCCT1)呈ROS阳性表达;转染ROS1-6290 shRNA和FIG-363 shRNA对HUCCT1细胞ROS与FIG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强.与未转染的HUCCT1细胞比较,单独转染FIG-363 shRNA对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均P>0.05),但能明显减少细胞集落形成(P<0.05);ROS1-6290 shRNA单独或联合FIG-363 shRNA转染均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减少细胞集落形成,且联合转染的效应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部分ICC存在FIG-ROS融合基因表达,对两种基因的联合抑制可能是靶向治疗该类ICC的有效途径.

    作者:朱垒;黄飞舟;聂晚频;邓刚;黄为;徐宏博;易中杰;郑少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