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怡顺
患者男,37 岁.因间断性腹痛(脐周为主)1 个月于 2010 年 4 月20 日入院.体查:脐周压痛,脐周可触及肿块,可推动,大小及边界触摸不清;左侧锁骨上和右侧腋窝分别触及肿大淋巴结 1 枚,分别为 3 cm×4 cm 和 2 cm×2 cm 大小,质硬,移动度差,无压痛、红肿和破溃.腹部立位平片和全消化道碘水造影显示不完全小肠梗阻,右下肺占位.CT 显示右下肺占位,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中下腹部小肠套叠.
作者:杨文成;陈绪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近年来对于胃肠癌淋巴转移机制的研究成为热点,笔者对胃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机制及与淋巴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着重在以下方面: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部位转移到区域淋巴结的解剖通路、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中淋巴管生成的重要性,以及在肿瘤细胞定向迁移过程中趋化因子受体的作用.
作者:任辉;宫路路;曲日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男,32 岁.1995 年 3 月因呕血、黑便 2 d 入住我院内科予以保守治疗.入院 4d 后因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加重,出现失血性休克转入外科治疗.诊断: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遂边抗休克边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体、胃窦部弥漫性点片状出血,尤以胃窦部改变明显.以电刀电凝止血.第 1 次术后1~7 d 患者一直排柏油样便,有贫血貌,应用止血药物不能奏效.于第1 次术后 8 d 二次行剖腹探查术,见十二指肠球部后壁有一约 0.3 cm ×0.8 cm 大小溃疡面,深约 0.1 cm,以电凝止血,并以小圆针 4 号线结节缝合 3 针,术后予以输血输液、抗炎、止血、对症治疗.
作者:梁艳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胃癌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 117 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于术后 24h 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 在供能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肠内营养组在术后短期内免疫水平和临床恢复及住院时间方面都优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结论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作者:罗嘉;吴飞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例低位直肠癌应用腹腔镜下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12 例肿瘤锯齿状线为 1~3 cm,肿瘤局限在肠腔内,直径均 <4 cm,浸润 < 肠腔 1/2,均为高-中分化瘤.均行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直肠及肿瘤经肛门拖出切除,用吻合器行结直肠或结肛吻合术.结果 12 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 160~240 min.平均 200 min.术中出血 30~80 mL,平均 40 mL.切缘均无癌残留.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36~60 h,术后住院时间 7~10 d,无吻合口瘘及吻合口出血发生.12 例随访 12~18 个月,未发现局部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经肛拖出切除吻合术准确、简便、安全,为瘤体较小、组织学分型好的早、中期的低位直肠癌提供一种较好的术式选择.
作者:赵文韬;周翔宇;章伟;王自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多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对体外人胃癌细胞 SGC-7901 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对癌细胞 P-ERK 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以 MTT 法检测索拉菲尼对 SGC-7901 细胞的杀伤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胃癌细胞内 P-ERK 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索拉菲尼对胃癌细胞生长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也增强,呈剂量一时间双效应关系(P<0.05);经索拉菲尼处理的 SGC-7901 细胞的 P-ERK 表达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增高(P<0.05).结论 sorafenib 在体外对 SGC-7901 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机制为抑制其 P-ERK 表达,从而抑制其增殖和促进凋亡.
作者:李端永;李良庆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消化道吻合器在胆肠吻合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对胆总管结石并胆总管下端炎性狭窄、壶腹周围癌等 50 例患者应用弯管型腔内消化道吻合器行胆管空肠侧侧吻合.结果 50 例均吻合成功,无胆瘘、胆道出血、狭窄等并发症.结论 胆总管扩张 1.5 cm 以上的患者可选择应用消化道吻合器行胆肠吻合术.
作者:张多强;李坡;柳佰富;高鹏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结肠穿孔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2 例结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穿孔原因:肿瘤性 54.5%(12/22),外伤性 27.3%(6/22),粪块性 9.1%(2/22),憩室炎 4.5%(1/22),肠套叠 4.5%(1/22).穿孔部位:盲肠 31.8%(7/22),横结肠 18.2%(4/22),降结肠 9.1%(2/22),乙状结肠 40.9%(9/22).全部急诊手术,I 期彻底性手术 7 例(31.8%),分期彻底性手术 11 例(50%),穿孔修补 + 永久性近端造瘘或永久性穿孔肠曲外置术 4 例.术后肺部感染 6 例(27.3%),合并胸腔积液 2 例(9.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2 例(9.1%),予穿刺抽液、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后好转;膈下脓肿 2 例(9.1%),经 B 超引导穿刺置管引流后好转;切口感染 10 例(45.5%),经换药愈合 7 例,全层裂开Ⅱ期缝合 3 例;肠瘘 1 例,改行造口术后好转.全组治愈 18 例(81.8%),2 例(9.1%)因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 21 h,3 d 死亡,自动出院 2 例(9.1%).结论 提高对结肠穿孔的认识,及时正确诊断,尽早手术,选择合理手术方式是提高其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陈智;薛超荣;林炳锵;王荣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碳酸酐酶Ⅱ(CA 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CRC)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Western Blot 法检测 CA Ⅱ在 12 对新鲜配对的 CRC 和远癌黏膜中的表达.再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CA Ⅱ在配对的 64 对远癌结直肠黏膜和 CRC,20 个转移淋巴结及 27 个息肉中的表达,比较各组间表达的差异.分析 CA Ⅱ表达与 CRC 的部位、分化及临床病理分期间的关系.结果 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远癌黏膜 CA Ⅱ/tubulin 灰度比为 2.48 4-1.68,癌组织为 1.33 ±1.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免疫组化显示 CA Ⅱ的表达评分远癌黏膜为(2.81 ±0.48)分,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和腺瘤)为(2.56 ±0.51)分,CRC 为(1.30±0.89)分;按上述 3 种组织的顺序评分逐步显著降低(P<0.05).在转移淋巴结中为(1.35±0.67)分,表达与配对原发灶相似(P>0.05).CA Ⅱ的表达在不同部位和分化程度的 CRC 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表达与 I,Ⅱ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A Ⅱ在 CRC 中表达的下调,是 CRC 发生中的早期事件,与分化、分期和转移无关.
作者:王宁;陈洋;姜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对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合并胆囊结石 35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 例患者术前精神症状均基本控制,有一定自知力,能配合手术治疗.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其中 6 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9 例行开腹手术(包括腹腔镜手术中转开腹手术 5 例).在心理、药物治疗和安全监护下,术后部分患者出现的精神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无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痊愈出院.结论 精神分裂症合并胆囊结石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治疗有其特殊性,需高度重视.应注意与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合作.
作者:徐怡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女 47 岁.发现右侧乳腺肿块 1 个月入院,1999 年因结节性甲状腺肿行双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查体:右侧乳腺外上象限可及一肿块,约 2 cm x 2 cm,边界欠清楚,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度欠佳,双侧腋窝未及肿大淋巴结.入院后行双肺部 CT、肝胆脾 B 超均未见病变.完善术前准备后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边界欠清楚,剖视呈实性,无明显包膜,中央区组织质地极脆.术中冷冻切片结果提示右侧乳腺癌.遂按照术前方案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可见腋下多个大小不等淋巴结,较大者约 1 cm.
作者:杜正文;王玉明;李新秋;高迎飞;朱德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手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80 例进展期胃癌分为 2 组,每组 40 例.灌注化疗组:术前经胃镜超声,螺旋 CT 术前分期,对Ⅲ期、部分Ⅳ期病变经介入方法经动脉药盒导管植入系统(PCS)行区域灌注化疗,经 1~2 疗程治疗再行根治切除术.对照组:术前检查同化疗组,均未行术前化疗.术后分别检测两组胃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区域动脉灌注化疗组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TA=0.696)明显低于对照组(TA=1.216)(P<0.05).灌注 1 次及 2 次胃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有明显差别(分别为TA<,1>=0.856 及TA<,2>=0.428);显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次数越多,胃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下降越明显.结论 进展期胃癌术前行区域灌注化疗可明显降低胃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其活性降低程度与灌注化疗次数呈正相关.
作者:王利;李占武;马素芳;杨晓明;李方毅;冯波;李庆玉;米良田;刘金华;刘天卿;范明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应用 RNA 干扰技术抑制胃癌细胞组织因子(TF)基因表达对胃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 pSUPER/TF-siRNA 重组载体,并将其转染入胃癌细胞 SGC-7901 中;RT-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转染前后 TF 的表达水平;应用 Boyden 小室检测对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双酶切鉴定重组载体构建成功.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 pSUPER/TF-siRNA1 重组载体明显抑制SGC-7901 细胞 TF 基因的表达(P<0.05).Boyden 小室体外侵袭实验证实,转染 pSUPER/TF-siRNA1质粒的 SGC-7901 穿膜细胞均数较其他无干扰组的细胞均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以 TF 基因作为靶点应用 RNA 干扰技术抑制其表达可降低胃癌细胞体外侵袭移能力,故其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吕志诚;苏芝兰;周胜虎;王湘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 女,56 岁.半年前发现颈前有一肿物突出,约拇指头大小于2010 年8月来我院就诊.行颈部彩超示甲状腺双侧叶结节变,给予手术治疗.行甲状腺右叶肿物切除术加甲状腺左叶全切除术.
作者:王殿栋;张克实;辛佳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近期对癌胚抗原的研究已超出肿瘤辅助诊断和预后判断的范围,向肿瘤发病机制及治疗等领域发展,现就此新动向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癌胚抗原的分子结构、产生及清除;在结直肠癌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机制;癌胚抗原靶向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等.
作者:赵会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RNA 干扰使 RhoA 基因沉默后对结肠癌 LoVo 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 RhoA 基因的 shRNA 真核表达载体,转染 LoVo 细胞.筛选 RhoA 基因沉默的稳定克隆.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 RhoA 蛋白的表达水平.将稳定转染 RhoA shRNA 表达载体、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的LoVo 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4 周后测量瘤体的体积和重量;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 RhoA,VEGF 和MMP-2 蛋白的表达.结果 RhoA shRNA 转染组瘤体的体积与瘤重明显低于其他两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hoA shRNA 染组瘤体组织 RhoA,VEGF 和 MMP-2 蛋白表达均较两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 沉默 RhoA 可以抑制结肠癌 LoVo 细胞移植瘤的生长.
作者:杨开焰;陈道瑾;李小荣;文言广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施行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胃间质瘤 22 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小弯侧 13 例,大弯侧 9例;直径 1.5~3 cm.22 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提示胃梭形细胞瘤,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手术时间 40~110 min(平均 55 min),术中出血量 50~150 mL(平均 80 mL),术后 24~48 h 肠道功能恢复,术后住院 3~7 d,无 1 例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 1~17 个月,胃镜复诊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胃部分切除治疗肿瘤为 1.5~3 cm 的胃间质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胃腔外切除有胃内容物不外溢,污染少等优点,可不放置腹腔引流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学敏;杨春;孙冬林;张丰;杨岳;杨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盲肠局部坏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对收治的 12 例盲肠局部坏疽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 例中男 7 例,女 5 例;平均年龄 68.1 岁.9 例伴糖尿病,7 例伴冠心病,11 例伴高血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或持续性右下腹痛及右下腹部腹膜刺激征.8 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 例为腹痛待查.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部分盲肠坏疽,病变直径2~4cm(平均 2.7cm),所有患者经探查明确病灶后行回盲部切除.2 例术后切口感染,皆经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 8~87 个月(平均为 56.7 个月),其中的 7 位患者死于心肌梗塞,手术距死亡时间为 10~36 个月(平均 16.3 个月),其余 5 位患者存活至今.结论 盲肠坏疽是罕见的疾病,诊断困难,必要时应用诊断性腹腔镜探查以及时明确诊断.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治疗.该病的发生似乎与心肌梗塞有关.
作者:潘晓峰;毕永林;秦贤举;朱彤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声刀和力确刀(LigaSure)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超声刀和 LigaSure 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 61 例,其中 Dixon 术 40 例,Miles 术 21 例.结果 61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 210 min,平均出血量为 200 mL,平均清扫淋巴结个数为 15.3枚.无并发症.肿瘤上下切缘无癌组织残留.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手术中联合应用超声刀和 Ligaaure 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可以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
作者:李永双;张德巍;谢强;杨大业;郑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用改良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42 例环状混合痔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侧切术、硬化剂注射,术后中药煎汤坐浴的综合治疗.结果 142 例均 1 次手术治疗痊愈,切口愈合良好,平均愈合时间 20d,肛门功能正常.结论 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一种好的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法.
作者:杨重兴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