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瘘的非手术治疗现状

盖宝东;李永超;郑泽霖

关键词:胰瘘, 治疗
摘要:胰瘘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继发于急性胰腺炎、胰腺手术、胰腺外伤等情况,是胰腺外科较常见和较严重的并发症.胰瘘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本文总结相关文献,对胰瘘的非手术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后胆床积液及脓肿形成的防治

    回顾性分析1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床积液及脓肿形成情况,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8例,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4例,开腹手术引流2例,均痊愈出院.仔细操作、彻底止血、置管引流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联合应用抗生素,结合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对严重病例开腹手术引流是合理选择.

    作者:张挺;施巍巍;施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三孔法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目的总结三孔法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5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采用三孔法腹腔镜脾切除术. 结果本组7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6例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出血,再次行剖腹探查止血.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对于某些病例是可行的,防止术中和术后出血是手术的关键.

    作者:鲍世韵;余小舫;郑锦锋;刘嘉林;李明岳;张卓;李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应用脐静脉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胆道T管引流后胆漏

    部分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出现胆总管结石,由于胃癌根治时将大小网膜组织及肝十二指肠韧带上的结缔组织清扫干净,且患者常较消瘦,在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时,常常发现术区无任何可利用组织用来包绕T管,致使部分患者长期带管,拔除T管后仍可能出现胆漏.笔者利用脐静脉包绕T管预防胆漏,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双海;李浩;冯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一期缝合法治疗低位肛瘘68例报告

    治疗肛瘘方法很多,仅手术方式就多达十几种.作者自1997年至2001年采用一期缝合法治疗68例低位肛瘘,愈合快、疗程短、痛苦少,疤痕小,总结如下.

    作者:钱学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

    目的探讨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新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方法随机选择直肠癌行Miles 手术患者132例, 分为两组: A组67例采用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 B组65例行常规夹闭结肠远端的腹壁造口, 比较两种方法术后患者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并发症如严重腹胀、 主切口及造口感染、造口狭窄, A组分别发生10、 7、 4例, 与B组的24、 15、 20例比较, 有显著差异 (P<0.05).外置肠管血运不良A、B组分别为5例和6例(P>0.05).结论经腹膜外结肠插管端式造口术兼备腹膜外隧道法及结肠内插管端式造口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手术简单易行,是一种永久性结肠造口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培锡;王营;樊军伟;潘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尿道内镜术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出口梗阻

    目的探讨经尿道内镜技术治疗前列腺术后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 方法采用经尿道内镜术治疗35例前列腺术后 (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30例, 经尿道电切5例) 排尿困难, 经尿道膀胱造影或尿道膀胱镜检查证实为前列腺尿道部或膀胱颈狭窄的病人. 结果 35例均获成功,拔除尿管后均排尿通畅,无尿液残余,少部分病人有尿频,但经对症处理很快改善. 结论经尿道内镜术处理前列腺术后膀胱出口梗阻安全、可靠,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占斌;莫曾南;陈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胰腺手术后胰外瘘的非手术治疗

    季德刚医师、郑泽霖教授:随着胰腺外科的迅速发展,胰腺手术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胰外瘘也随之增多,因此胰腺手术后胰外瘘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胰腺外科医生的重视.胰外瘘经非手术治疗多能自愈,仅有8%~10%的胰瘘长期不愈,需手术治疗[1].

    作者:季德刚;郑泽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胆囊大部切除术(附43例报告)

    目的探讨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炎病例的疗效及意义. 方法施行胆囊切除术的2 754例中,采用胆囊大部切除术43例,包括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1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2例,慢性萎缩性胆囊炎18例,Mirizzi综合征Ⅰ型2例. 结果术后无明显并发症,3例胆漏自行愈合,无需特殊处理.随访3个月至14年,1例胆管残留结石,经EST治愈,1例有残余胆囊并发结石者再次手术治愈.其他患者无明显异常. 结论对难处理的胆囊病例,采用胆囊大部切除术,是一种简易安全的方法,能够消除由于炎性水肿或广泛纤维化导致的胆囊三角解剖不清带来的手术危险.与传统的胆囊造口术相比,该法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

    作者:尚培中;周凤桐;张鹏;李桂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位直肠癌套叠外翻切除吻合术24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采用套叠外翻切除吻合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4例,其中Dukes A期9例,B期11例,C期4例.肿瘤距齿状线2.0~3.0 cm 10例,3.1~5.0 cm 14例.肠吻合过程顺利,未发生吻合口瘘.术后3~6个月排便控制良好.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52个月,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局部复发2例.该术式方法简单,适合基层医院采用,能完成盆腔内手法缝合或双吻合器技术难以完成的低位直肠吻合.

    作者:刘沅丰;刘宏方;谭达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胰瘘的非手术治疗现状

    胰瘘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常继发于急性胰腺炎、胰腺手术、胰腺外伤等情况,是胰腺外科较常见和较严重的并发症.胰瘘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本文总结相关文献,对胰瘘的非手术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盖宝东;李永超;郑泽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胰管空肠吻合预防胰切除后胰外瘘

    本组壶腹癌胰十二指肠切除9例(保留幽门5例、空肠造瘘4例);慢性胰腺炎左半胰切除、近侧胰端空肠Y形吻合1例,均行胰管空肠吻合并安置支撑管,胆肠吻合处胆管内置T形管引流.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用曾宪九方式行十二指肠空肠端侧(空肠半周横切口)吻合以防逆流.空肠造瘘供术后营养.围手术期处理注意胃肠及静脉营养、水电解质平衡、防治感染、抑制酶分泌及通畅引流等,未用生长抑素.本组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均未出现胰外瘘.胰切除术中胰管空肠吻合是预防胰外瘘的关键.胆管外引流、空肠营养造瘘以及保留幽门的抗反流等协同治疗有助于预防胰外瘘,生长抑素并非必需.

    作者:杨一邨;杨森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胰腺假性囊肿的判断、干预以及与胰瘘的关系

    郑泽霖教授,盖宝东、季德刚医师: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外伤、腹部手术,特别是胰腺手术后、胰腺肿瘤等病患损伤胰实质,胰管系统破裂,胰腺的外分泌液(胰液)从胰管漏出,Yeo认为漏出7 d以上即为胰瘘.胰瘘有胰内瘘和胰外瘘之分.

    作者:郑泽霖;盖宝东;季德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医用胶局部封闭瘘口加肠内营养治疗小肠瘘2例报告

    1 病历资料病例1,女,34岁,入院12 d前因行盆腔手术损伤小肠引起肠瘘,转来我院.查体见患者中度消瘦,轻度脱水,轻度贫血,腹部略呈舟状,左下腹可见一纵形切口,长约10 cm,大部裂开,伤口中部可见小肠瘘口,系膜侧少许相连.

    作者:张一亥;张龙;张甦源;曹红;许曙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十年来收治并施行显微手术的36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病例. 结果行镜下大部分肿瘤切除10例(包括6例星形细胞瘤,3例包裹并紧密粘连椎动脉的哑铃形神经鞘瘤和1例转移性肺癌),镜下全切肿块26例.出院时恢复良好27例,症状改善3例,无明显改善2例,加重2例,住院期间死亡2例. 结论应注意识别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相关症状和体征,对可疑病人尽早行MRI检查,避免漏诊、误诊.一旦影像学诊断成立,应尽早显微手术,即使有呼吸、大小便功能障碍也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应综合选择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操作,重视微创原则,保护重要组织,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高颈段椎管内肿瘤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茗初;熊光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医源性肠外瘘的预防

    蔡秀军教授、梁霄医师:肠外瘘是腹部手术后不多见却是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常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全身和局部病理改变.病程长,病人痛苦大,经济负担重,治疗棘手,预后较差.导致肠瘘的因素较多,究其原因,80%以上都是医源性的,而且其中一些肠瘘的发生经过努力本是可以避免的.因而了解医源性肠瘘的发生原因,探讨其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蔡秀军;梁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位肠瘘的临床处理

    汪建平教授、吴小剑医师:低位肠瘘是指距Treitz韧带以下100 cm以远的肠段发生的瘘,临床上常按肠液损失的量来区分高位肠瘘和低位肠瘘.各型肠瘘的病理生理改变和处理方法不尽相同,预后亦不相同.国外文献报道食管、胃十二指肠瘘的死亡率为17%,小肠瘘为33%,结直肠瘘为20%.近年来,随着对肠瘘病理生理变化的进一步认识,监测水平的提高,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瘘口局部处理、手术技术的发展,低位肠瘘的治愈率明显提高.虽然低位肠瘘不象高位肠瘘会在短时间内因病理生理的改变而危及生命,但如处理不当产生的后果却可以致命.低位肠瘘仍是临床上一个棘手的问题,现就低位肠瘘临床处理的基本思想和发展现状作简要分析.

    作者:汪建平;吴小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输尿管肾盂肾下盏切开取石侧侧吻合术治疗复杂肾结石体会

    采用输尿管肾盂肾下盏切开取石侧侧吻合术治疗46例复杂性肾结石,随访34例,肾功能不同程度改善,无吻合口狭窄及结石复发.术中同时采用原位冰冻技术,出血少,对肾功能不全患者亦能安全进行手术,疗效较佳.

    作者:肖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当前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指征及术式选择

    近年来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治疗中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原则已趋于明确,但对于胆源性SAP、某些非胆源性SAP(多为暴发性急性胰腺炎)及SAP保守治疗后期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可能仍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现就有关手术治疗中手术指征及其术式选择综述如下.

    作者:余枭;李永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PHP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总结22例PHPT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 19例在确诊前均有病程不等的误诊误治过程.21例行手术治疗,术后诊断甲状旁腺瘤16例,甲状旁腺增生2例,甲状旁腺癌3例.除1例术后并发多发性肋骨骨折致呼吸衰竭死亡外,20例术后恢复良好,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状完全得到控制. 结论需普及对PHPT的诊断技术,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一旦确诊并伴有临床征象者,均需行手术治疗.

    作者:王先明;郭良峰;倪勇;李允山;周恩湘;房献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处理自发性气胸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VATS)处理自发性气胸的疗效. 方法将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分为VATS组和剖胸组,按原发性和继发性进行术中术后各种参数的回顾性分析. 结果与剖胸组相比,VATS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VATS组和剖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4%和20.9%(P<0.05),近期漏气率分别为5.6%和7%(P>0.05),远期复发率分别为2.8%和2.3%(P>0.05). 结论与剖胸术比较,VATS更易被病人接受,总的疗效较优,应作为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正;林少霖;李标;杨超;丘平;许力壮;乔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