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成文;邵建芳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应用一条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4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伴高血压需行冠状动脉和肾动脉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患者,Seldinger法穿刺右桡动脉,应用5F Terumo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继之行左右肾动脉造影.结果:40例经右桡动脉途径顺利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28例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12例因造影导管不够长而行非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平均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7.3±3.1和23.4±9.6分钟;2例分别因桡动脉痉挛和右锁骨下动脉严重迂曲导致导管无法到位,后改行右股动脉途径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全部病例均无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右桡动脉途径应用左右共用型冠状动脉造影导管相继完成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肾动脉造影安全可行.
作者:陈小卫;吴铿;黄志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利培酮治疗躁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可调整的研究.受试者分别口服利培酮1~6mg/d或氟哌啶醇片2~12mg/d.疗程4周.结果:共收集符合入组条件的躁狂病人32例,其中利培酮组16例,氟哌啶醇组16例.主要疗效指标Young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在治疗结束时较基线显著减少(P<0.01).有效率利培酮组为87.5%,氟哌啶醇为81.2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常见不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便秘及心电图异常,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试验药利培酮与对照药氟哌啶醇具有类似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为治疗躁狂症的安全而有效的新药.
作者:李佑辉;李婷;殷青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加替沙星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噻克硝唑为内标,色谱柱为Polaris C18-A柱(150*4.6mm),流动相为乙腈:0.05M的枸缘酸溶液(22:7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95nm.结果:加替沙星血清浓度在0.015~6.48μg·ml-1范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低定量限为0.015μg·ml-1,方法回收率为99.1%~101.0%,日内、日间RSD均<7%.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加替沙星血药浓度监测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黄向东;戴智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及免疫靶向药物赫赛汀生物治疗的前提是相应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及HER-2癌基因蛋白的过表达.目前对复发转移的乳腺癌病例受体表达情况的判断主要依据原发灶,而忽略了原发灶和复发转移灶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本研究着重研究ER、PR及HER-2癌基因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及复发转移灶之间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5例乳腺癌患者原发灶及复发灶中ER、PR及HER2表达,分析研究ER、PR及HER2的变化率.结果:原发灶中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62.2%,60%(28/45,27/45),明显高于复发灶(37.8%17/45,31.1%14/45)(P<0.01).复发灶中HER-2阳性率为62.2%(28,45),明显高于原发灶(26.7%12/45)(P<0.01).结论:ER、PR及HER-2癌基因蛋白在乳腺癌原发灶和复发灶之间的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所以在对复发乳腺癌进行临床治疗时,应考虑上述3种指标在复发灶中的确切状况.
作者:陈志萍;李金高;黄传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5例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和384例原发性痛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痛风患者均易伴发高血压病、冠心病、脂质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结论:原发性高尿酸血症及原发性痛风的发病率已明显升高,危害性增加,应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两者均应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
作者:陈晓云;杨庚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为CT或磁共振检查证实为脑梗塞.有轻度语言不清或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均为住院病例.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1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7例,年龄小者39岁,大者78岁,平均年龄61岁.伴高血压者21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邹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蚕豆黄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间收治的蚕豆黄24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例患儿中,痊愈16例、好转8例.多数患儿在入院2~4d溶血症状获得控制,未发生肾功能衰竭.平均住院5.5d;结论:蚕豆黄是儿科常见病,有进蚕豆为诱因,临床上以黄疸、贫血、溶血为主要临床表现,早期确诊,及时治疗是提高其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莉;黄玉梅;胡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多项生长因子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结果表明,生长因子用于骨折延迟连接或骨不连的治疗有良好效果.
作者:朱良亮;管华鹏;郑瑞;苏佳灿;张春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提高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儿科病房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80例患儿,从其咽部获取标本,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株,对12例确诊为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标本中分离肺炎支原体阳性株14例,耐药株12例,耐药率占86%,发病率多为学龄儿童,6~14岁占84%.结论:临床应高度警惕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存在,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肖超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现代护理就是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护患间的沟通是治疗的前提与保障.在妇科护理中,尊重患者是沟通的前提,而有效沟通是保证患者接受各项护理操作,达成患者解惑,引导其走向健康的必然途径.
作者:包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本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和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4年~2007年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Dc)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来我院的用药金额及用量呈增长的趋势,2007年总出库金额较2004年增长了85.2%,DDDs增长69.3%,DDC增长9.4%.中药注射剂在使用过程中有其不合理性,导致的不良反应相继发生.结论:临床应在确保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质量稳定的前提下,合理的使用中药注射剂.
作者:赵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本院2005~2007收治4例心脏穿透性损伤患者.其有以下共同特点:①患者均为年轻男性,既往体健;②受伤原因都是在工厂作业时被高速飞行的热金属碎片击伤左侧胸部;③受伤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等症状;④受伤后约20~30分钟急诊入院,入院前未行输液治疗:
作者:蔡泽贤;陈加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简称VAP)病原菌的种类及细菌耐药性分析.方法:采用常规鉴定方法对ICU送检的痰、纤支镜抽吸物标本273份进行培养鉴定,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表形确诊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用常规药敏定量试验法(MIC法) 检测分离菌对13~15种抗菌药的耐药性,数据统计时将中敏归于耐药.结果:188例VAP的病原菌261株,前三位病原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33株(12.6%),大肠杆菌30株(11.5%),铜绿假单胞菌23株(8.8%).261株病原菌中,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者48例,占18.4%,细菌及真菌双重感染者15例,占5.7%.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且已呈现多重感染、多重耐药性,其感染的治疗应慎重选用抗生素.
作者:陈亚利;戴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国药品市场中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经营状况、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对郑州地区药品市场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在质量、管理、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只有制订配套规范的管理措施,药品连锁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易成文;邵建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的方法和适当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34例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先天性心脏病人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34例手术病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全部Ⅰ期根治,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行Ⅰ期根治或分期手术.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7例,肺部感染6例.低心输出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31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2例,术后效果欠佳2例.全组手术死亡率2.2%,死亡病儿多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或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主要死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部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动脉高压病人,年龄较大者,术后恢复差,并发症多.所以早期治疗,选择好手术时机,掌握好适应证,才能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云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CA-1500自动血液凝血分析仪对136例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及正常人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测定.结果:急性肝炎组PT、 FIB、 APTT、T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症肝炎组四项指标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尤其是重症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均炎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凝血四项指标检测有助于观察肝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判断出血倾向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王榕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方法:对58例作颢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结果:56例患者效果明显,视力得到了提高:2例患者视力提高不明显;58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强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可确保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朝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坤复康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免疫学机理.方法:将78只大鼠随机分为坤复康胶囊治疗(简称治疗组)高、中、低剂量组、妇炎康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简称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采用混合菌液造模法制备慢性盆腔炎大鼠模型,测定大鼠血清TNF-α、IL-2的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IL-2值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治疗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坤复康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作用机制与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相关.
作者:杨雅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3月~2007年12月间2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ascopic appendectomy,LA)联合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胆漏1例,无感染、出血和胆道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日平均为5.7d.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各自疾病的手术治疗原则及联合手术的适应证,对两种腹部病变的腹腔镜联合处理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灵活方便和多病联治的优点.
作者:李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食管癌围手术期的饮食护理,改善病人围手术期营养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改良的饮食护理法.对照组:接受传统的饮食护理法.结果:实验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接受改良饮食护理的病人营养状况不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术后吻合口瘘.
作者:张桂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