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疗效观察

戴建民

关键词:
摘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一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全社会人口结构的老龄化的加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我院自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2例,采用针刀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肠溶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等),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血塞通软胶囊,疗程4 w.观察用药前后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改善情况,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于治疗后随访.结果: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96.00%,对照组8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心肌缺血的改善,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月.随访4个月后治疗组发生不良事件低.结论:血塞通软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较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于德海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参芎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给予参芎注射液100 ml缓慢静滴,1次,d,连续2 w,观察用药后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症状缓解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并设同期用香丹注射液50例作对照组,将10 ml香丹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滴,1次/d,连续2 w.结果:使用参芎注射液者,胸闷、心绞痛症状缓解率达92%,对照组缓解率达62%(P>0.05),心电图好转率64%,对照组为40%(P>0.05).结论:参芎注射液质蜃可靠,疗效好,疗程短,长期服用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景坤;郑志勇;安莉;朱晓晔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温度对萋尔-尼尔氏染色镜检找抗酸杆菌方法的影响

    目的:了解温度对萋-尼氏抗酸杆菌的方法的影响.方法:选择已知阴阳性涂片结果的100例标本进行涂片,一份标本涂5张痰膜片,分别放置25、40、60、80、100℃下予以干燥,并且阴阳性片子间隔排列,干燥后进行萋-尼氏染色、镜检.结果:25、40、60、100℃干燥的痰膜片阳性率为50%、80℃干燥的痰膜片阳性率为48%,各温度干燥处理的阳性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温度阳性的分级报告稍不同.各温度阴阳性间隔的阴性片子镜榆结果全部与25℃自然干燥镜检结果相符,没有产生标本间交叉污染,也没有产生痰膜脱落的后果.结论:25℃~100℃干燥痰膜片对萋-尼氏染色找抗酸杆菌的方法影响不大,只要控制好干燥的时间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

    作者:何凤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参加工作护士书写护理病历存在问题与分析探讨

    护理记录是一种具有价值的医疗资料,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规范化的护理记录可以确切的反映病人的健康情况,还可以作为法律让据,所以护理记录的止确书写尤为重要.

    作者:陈素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鱼腥草滴眼液的特性及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鱼腥草滴眼液的特性和临床疗效.方法:以鱼腥草为主药,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鱼腥草滴眼液,对其质量进行鉴别,并与病毒唑滴眼液进行临床疗效对照研究.结果:鱼腥草滴眼液组结膜炎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病毒唑滴眼液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6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鱼腥草滴眼液为纯中药制剂,毒副作用小,临床治疗结膜炎疗效高.

    作者:谭梅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急性期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梗寒急性期(ACI)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急性脑梗塞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在常规两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25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腩静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8%,对照组为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塞急性期有显著疗效.

    作者:曹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纳洛酮联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腩静注射液对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7例重型颅脑外伤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联合组(纳洛酮联合醒脑静)49例,单用纳洛酮组46例,单用醒脑静组42例,用药10 d为1个疗程.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及10 d、20 d后神经功能评定、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意识状态好转的起效时间、神经功能评定,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均优于纳洛酮组及醒脑静组(P<0.05或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比单用纳洛酮或醒脑静注射液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易超亮;易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31例临床诊疗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之一,近年来,小儿MP感染病例逐年增多,且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肺外并发症多见,有局部流行趋势.为加深对MP感染的认识,本文对近几年来于我院就诊儿童进行诊疗记录,以作参考.

    作者:杨智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伪膜性肠炎13例临床及内镜分析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由难辨梭状芽孢杆荫(CD)引起的结直肠粘膜的急性渗出性坏死性炎症,因受累粘膜表面常有伪膜形成而得名.临床多见于腹部手术和应用抗生素的病人.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经电子结肠镜检查11600例诊断PMC 13例,其临床及内镜特征报道如下:

    作者:曾亮海;李超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特征、病变基础、年龄、性别、抗病毒治疗与病死率相关性的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病原学特征、病变基础、年龄、性别、抗病毒治疗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21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其病原学特征、病变基础、年龄、性别、抗病毒治疗与病死率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种不同病原学患者的病死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发病年龄患者的病死率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病毒治疗者与未抗病毒治疗病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乙肝病毒呈复制状态、病变呈肝硬化基础、男性、年龄较大、未应用抗病毒治疗者其病死家较高.

    作者:刘添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在小儿肘部骨折中多见,以往多主张保守治疗,牵引复位外固定[1],但往往都留有肘内、外翻畸形及伸屈功能受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6月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9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杨海梁;邹高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围手术期护理

    干细胞移植已相继被临床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2004年10月~2008年8月我院对18例Ⅰ~Ⅲ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进行股骨头减压,病灶清除,或植骨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试图利用干细胞的分化,使坏死的股骨头获得再造性的修复.

    作者:罗乙兰;张荣花;姚履渊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芹氧氟沙星滴眼液对外眼细菌性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3例外眼细菌性炎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给予0.3%诺氟沙星眼药水治疗.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总痊愈率分别为91.4%及84.3%,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及96.1%.结论:0.3%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是治疗外眼细菌性炎症的有效药.

    作者:孙萌;巩丹慧;池成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改变

    目的:应用视觉对比敏感度的视功能检查方法,检查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与正常眼作对比,验证其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视网膜对比敏感度的空间频率特点.方法:选择PACG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36例(48只眼),正常对照24例(48只眼),应用RM-800视觉检查仪进行视网膜对比敏感度检查,经SPSS进行组间对照t检验.结果:视网膜对比敏感度在PACG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与上正常对照组的对比在12周/度,18周/度及24周/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PACG患者急性发作期眼压控制后患眼的视网膜对比敏感度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主要表现为高频段空间对比敏感度损害.

    作者:陈霄雅;王晓娟;崔建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临床健康教育对结核患者满意度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效果对结核住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60例结核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按照临床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连续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对病员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且治疗依从性及康复良好.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结核患者实施规范的健康教育,可以获得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杜巧盈;李岚;李亚琴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盐酸坦洛新缓释片结合行为疗法治疗早泄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盐酸坦洛新缓释片结合行为疗法在早泄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早泄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行为疗法组、单纯药物组和盐酸坦洛新缓释片+行为疗法组,每组30例,给予相应治疗,观察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治疗后结合组与单纯行为疗法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药物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阴道内射精潜伏期比较,结合组>单纯行为疗法组>单纯药物组,且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夫妻双方对性生活满意率来看,结合组高于单纯行为疗法组及单纯药物组,但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坦洛新缓释片结合行为疗法可明显增加阴道内射精潜伏期,且疗效优于单纯的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该疗法对提高夫妻生活满意率也有一定帮助.

    作者:韩起鹏;姜力;王德权;罗小冬;陈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液基细胞学技术筛查宫颈病变850例分析

    目的:探查液基细胞学技术可成为宫颈癌普查的首选方法.方法:对850例宫颈液基细胞学筛查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及处理,对ASCUS以上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及多点活检.结果:850例患者中86例为ASCUS,9例为LSIL,2例为AGC,行阴道镜检者47例,病理榆杏结论:慢性官颈炎42例,CINⅠ 3例,CIN Ⅲ 1例,早期浸润癌1例.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技术可作为富颈癌普查的首选方法,如发现异常,则行阴道镜、组织学活检三阶梯式诊断程序,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何维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血脂康影响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成药血脂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人入院时采集空腹HS-CRP,在服用血脂康胶囊(每次0.6 g,每日2次)后第14 d、第28 d时再次采集空腹HS-CRP,比较稳定型心绞痛(SAP)、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用药前后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应用血脂康前后各组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均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应用血脂康后,不同病情的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的水甲均显著下降,且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下降的程度越明显,表明中成药血脂康具有较好的降低HS-CRP水半的作用,从而有效的保护血管,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张荃钦;姚光辉;朱红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60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20,30 min的SBP、DBP、HR变化,同时观察两组局麻药用量、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麻黄素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麻醉的效果相似,但腰硬联合麻醉组起效明显加快,局麻药用量也少,而且对老年患者的循环影响也较轻微.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张卫军;魏兵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96例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术期的护理方式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LC的围术期护理过程.结果:96例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6 d.结论:对LC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术期护理,可以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

    作者:赵亚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