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敏;张磊;郭靖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效果,总结急性阑尾切除术科学优质的护理措施.方法:将86例急性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42例,研究组44例,两组患者全部行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执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健康宣传教育、手术前准备、患者体位、疼痛、手术切口及饮食指导护理.将两组治疗护理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的内容包括治愈率、发生并发症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研究组44例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并痊愈出院,对照组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后经过对症处理得以控制,后全部痊愈出院.研究组在所设定的各项观察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行阑尾炎手术时,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增加健康宣传教育、患者体位、疼痛、手术切口及饮食指导护理等优质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还能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鲁玉敏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提高对颅内不典型转移瘤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45例的临床资料、CT及MRI图像表现,分析误诊情况.结果:45例不典型转移瘤诊断正确28例,诊断错误17例,诊断符合率62.2%,错误率37.8%.诊断错误17例,分别误诊为肿瘤病变11例(64.7%,11/17)、血管性病变4例(23.5%,4/17)、炎性病变2例(11.8%,2/17).瘤周水肿在诊断正确组、误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误诊率较高,认识到其不典型CT及MRI表现,可降低误诊率,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江杰;吴莉;李俊;赵雯;韩丹 刊期: 2017年第16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32岁.因发现颈部肿物3个月就诊.查体:颈部两侧不对称,甲状腺右叶体积增大,触及类圆形肿物,大小约3.5c m ×2.5c m,界清,质中,活动度欠佳;右侧颈部颌下区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
作者:江杰;闵蕊;谢晓洁;赵迅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前,乳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而手术依然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措施,然而上臂淋巴水肿是乳腺癌腋窝处理后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常见并发症.腋窝逆向淋巴显影(A R M)技术旨在行腋窝淋巴清扫(A L N D)或者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时通过对上臂回流的淋巴结进行显影和保护,其目的在于降低患者术后上臂淋巴水肿的发生.本文对旨在对ARM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作者:彭阳;刘胜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胸腔镜辅助下肺癌根治术(video-assistedmini-thoracotomy,VAMT)与常规开胸手术疗效及护理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NSCLC患者82例,均分两组.采用VAMT设为腔镜组,常规开胸为常规组.将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并分析护理.结果: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常规组为9.76%,两组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NSCLC患者两种手术方式疗效相同,VAMT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疼痛VAS评分,配合护理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严中英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消瘀康胶囊治疗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把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3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加消瘀康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1周后、2周后头颅CT的血肿及水肿吸收情况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头颅CT血肿及水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瘀康胶囊治疗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效果显著.
作者:张晋欣;牛继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合并糖尿病的毒性甲状腺肿患者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来我院治疗毒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伴有内分泌疾病患者55例,并按照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患者行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28例)患者行环磷酰胺联合甲强龙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低于实验组患者,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毒性甲状腺肿合并糖尿病伴有内分泌疾病患者行环磷酰胺联合甲强龙治疗,效果显著,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推荐可在临床上实施推广.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对肝性脑病早期患者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39例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均经临床证实,均行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C 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G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的诊断准确率94.87%(37/39)高于CT检查74.36%(29/39),漏诊率5.13%(2/39)低于C T检查25.64%(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G E1.5T磁共振常规扫描诊断肝性脑病早期患者,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漏诊情况,为临床及时制定有效防治方案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陈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对于肺癌行全肺切除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对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收治80例肺癌行全肺切除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期获得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80例患者经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工作,仅出现1例肺不张、1例肺部感染、1例心律失常、1例呼吸衰竭、2例支气管胸膜瘘,并发症发生率仅为7.5%.结论:对于肺癌行全肺切除术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工作,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质量效果理想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作者:李小聪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抽取在我院接受子宫肌瘤治疗的100例疾病患者,并且按照给予患者不同的治疗手段,将这100例患者实施平均分组,即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的首选治疗方案为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而观察组患者则是选择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对照组的18.0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于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变化,安全指数高,此法值得在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医治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黄彦珍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经M R I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本院小儿病毒性脑炎40例,均利用M R I影像学进行诊断,分析诊断结果.结果:40例患儿中8例患儿脑实质没有发现明显异常信号,32例患儿脑内能够发现病灶,阳性检出率为80%.结论:M R I影像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价值明显,为了保证诊断准确性,应该注重与病史、血气分析结果、脑脊液检查结果等结合进行诊断.
作者:王琳娜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在诊断肝脏肿瘤血管中的临床价值展开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所收治的40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病理诊断方法,对患者肝脏肿瘤的血管特征展开分析与研究.结果:所选40例患者经手术证实患有肝脏肿瘤,肿瘤类型为弥漫型的有12例,块状10例,结节型18例,后期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得出,弥漫型有12例,块状9例,结节型19例,诊断精准率为84.74%.在供血信号上,所有患者均出现了分支状、血流信号等变化,并且血流出现了高速和高阻现象,阻力>0.6,流速>97cm/s.结论:针对肝脏肿瘤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测能进一步提升病灶显示率,使患者病症得到有效诊断.
作者:李微微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对比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4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4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21例患者均实施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方案,对照组21例患者均实施开腹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方案,综合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康复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观察组21例患者的各术程指标均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21例患者,且术后并发症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治疗方案,相比开腹手术治疗方案,具有创伤小、预后恢复较快的显著优势,值得后续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作者:康明伟;李颖;李洪永;刘联彬;奉静;徐燕;陆秋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27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并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结果:27例风湿性心脏患者中,25例患者均进行一次手术便成功.不成功的2例手术患者当中有1例患者二尖瓣环过小因而导致卡瓣,1例患者在心脏复跳之后出现少量瓣的周漏,必须进行再次的周漏修补手术.结论: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检查,可以实时的显示出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状态等,有助于提高临床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曹云翔;钱大钧;周晓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与分析超声产前筛查应用于中孕期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实施超声产前筛查的孕妇1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孕妇均于中孕期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及二维超声检查,以5个标准切面对胎儿实施心脏超声筛查,总结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1200例中孕期产妇中,经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具有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40例,检出率为3.33%(40/1200).而40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中,横纹肌瘤1例(2.5%)、法洛四联症4例(10.0%)、心内膜垫缺损9例(22.5%)、单心房单心室8例(20.0%)、主动脉弓中断1例(2.5%)、永存动脉干3例(7.5%)、左心发育不良5例(12.5%)、大动脉转位9例(22.5%).其中合并心外畸形者22例(55.0%),且均经胎儿超声心动图或者引产病理解剖证实.结论:超声产前筛查应用于中孕期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准确性相对较高,且可有效防止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出生,从而提升人口出生质量.
作者:董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干预8周后,采用SSPI量表及SQLS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S S P I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 Q L S分量表评分及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与常规护理效果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孟令霞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新技术,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需要诊断的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超声新技术,评定检测结果.结果:将超声新技术的检测结果与常规超声检测技术进行比较,即对成像的准确性,特异性以及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存在差异,且超声新技术的检测结果优于常规超声检测技术,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新技术,显著提升了医院的诊断医疗水平,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丽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分析降低小儿胸部数字X线摄影(DR)辐射剂量的方法以及对影像资料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小儿胸部DR采用常规剂量以及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后对应的图像质量.结果:在小儿辐射剂量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D R胸片图像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一定的措施控制小儿DR检查质量,能够在提高影像质量的同时减少小儿所受到的辐射剂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冯又珍;郭玉斌;时志强;陶克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使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到我院进行产前超声诊断的1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患者均存在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情况.对患者行超声诊断,并对新生儿随访3个月.结果:196例参与研究的孕妇中,有192例检查出肾脏发育异常,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7.0%.经超声和病理诊断诊断有肾积水、多囊肾、肾脏发育不全、多发性囊性发育不良肾的患者比例经对比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超声诊断作为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检查手段,可以在早期对胎儿肾脏发育异常情况进行鉴别诊断,为孕妇的临床护理及治疗方案的决定起到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优生优育,进而保障患儿及产妇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锐 刊期: 2017年第16期
临床中右心房肿瘤并不多见,右心房血栓则更加少见.所以临床中需要通过超声心动图对右心房血栓进行准确诊断,并和其他右心房肿瘤进行鉴别,进而对下一步治疗手段进行确认.本文选择我院收治溶栓治疗后确诊的右心房血栓患者2例,对其声像图表现进行研究,并对其与其他右心房肿瘤鉴别点进行分析.
作者:孔娟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