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的超声及C 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超声及C T诊断,并与临床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诊断准确率.结果:诊断结果以手术结果为诊断依据,40例患者经超声诊断,准确率为75%(30/40);经C T诊断,准确率为95%(37/40),两种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0.05;超声诊断下,实质性损伤内脏体积增大,出现不均匀回声,且出血脏器局部隆起,无回声或回声较低;完全内脏损伤表现为脏器形态改变,出现不均匀回声,且周围出现无回声区.CT诊断下,实质性损伤内脏体积增大,密度影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出血脏器局部隆起,呈现新月状;完全内脏损伤表现为脏器形态改变,密度影稍低.结论:在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患者的临床检查中,C T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超声诊断准确率,可作为诊断腹部闭合性内脏损伤常用方法.
作者:陈莉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X线片、C T与超声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60例疑似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X线片、C T与超声分别对患者做出诊断,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评价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研究所选取的6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结肠梗阻16例、小肠梗阻44例.其中X线片诊断符合率68.3%,超声诊断符合率91.7%,CT诊断符合率98.3%;超声与CT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X线片(P<0.05).结论:C T诊断肠梗阻准确率高于超声及X线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应优先选用.
作者:魏有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下行股动脉穿刺建立介入治疗入路的效果.方法:75例患者(男50例,女25例,平均年龄62.18±29.37岁)在超声引导下行股动脉穿刺和行介入治疗.其中20行为下肢动脉介入治疗,27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28例行脑血管动脉瘤栓塞术.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操作时间为3±1分钟(范围2~4分钟).1例患者术后出现腹股沟穿刺部位小血肿,无其他穿刺相关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穿刺动脉狭窄闭塞以及动静脉瘘的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股动脉穿刺和建立介入治疗入路安全、有效,可以降低穿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常规应用于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
作者:杨俊文;梁刚柱;张杨;江瑞洲;郭昌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胃神经鞘瘤的C T特征及多层螺旋C T在胃神经鞘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神经鞘瘤7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肿瘤位于胃体部5例,胃窦部2例,肿瘤长径0.9~5.2c m,平均3.2c m.肿瘤均为单发,呈圆形与类圆形,2例腔内生长,5例腔内外混合生长.4例呈渐进性强化,1例动脉期强化较著.3例瘤周见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显示为良性增生淋巴结.结论:胃神经鞘瘤在CT上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好发于胃体,增强扫描肿瘤渐进性强化为其特点;另外,瘤周肿大淋巴结常为良性增生淋巴结,不是恶性胃神经鞘瘤的诊断依据.
作者:帅欣艳;郭熙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调研外围介入手术过后穿刺处出血的各类要素与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抽选2015年3月—2017年9月来本院医治的外围介入手术过后穿刺处出血患者58例,调研介入手术过后穿刺处出血的各类要素,并予以相关的护理策略.结果:没有健全手术以前准备引起穿刺处出血的患者总共13例,占比22.41%;手术期间操作不正确引起的患者总共9例,占比15.52%;手术过后护理不正确引起的患者总共32例,占比55.17%;其余患者总共4例,占比6.90%.通过高效的治护,都治愈.结论:调研外围介入手术过后穿刺处出血的各类要素,并汇编有关的策略,同时施以心理方面的护理与健康方面的教育,能够把控事故产生的几率,提升患者常识的把握,增强护理本身的安全,改良预后.
作者:赵翠凤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评价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检测划为实验组,采用多普勒彩超心动图检测划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中,下壁心肌梗死检出17例、右室心肌梗死检出14例、非Q波型心肌梗死检出3例,共检出34例,检出率为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漏诊率为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其临床诊断中多普勒彩色超声心电图的检出率更高,相较于心动图,敏感性、精确性更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王振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肿瘤热疗中C T影像加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收治的126例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热疗结合放射治疗.其中26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肿瘤未发生明显变化,同时流通出现较为明显的坏死液化,通过CT影像进行临床观察与扫描随访,以瘤体内密度评价临床诊治效果.结果:治疗后肿瘤实体消退的100例患者中,21例CR完全缓解,79例NC无变化和PR部分缓解.依据CT影像学分析26例肿瘤液化坏死的患者中,10例(低密度区>80%),10例(低密度区超过>50%),6例(低密度区超过<50%)以C T影像学评价C R治疗的10例患者24个月内未见明显异常,病灶稳定.行肿块切除4例,行瘤体穿刺活检6例,病理鉴定凝固性坏死,未见肿瘤细胞.以CT影像学分析10例PR患者中,8例患者12个月内复发,NC病例中2例为6个月内复发.以实体瘤消退程度鉴定126例患者中,26例患者CT图像鉴定结果1年局内部控制率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整理患者实施热疗与放射治疗进行临床判断,必须依据实体肿瘤大小,以及根据CT影像学对实体肿瘤低密度区域的实际变化作为综合判断结果,进而提高临床诊断精准度.
作者:朱跃;李力;卢文芬;严志祥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采用BONAGE超声及X光拍摄这两种方法进行骨龄测试,选择佳的骨龄测试方法.方法:随机选择在2014年1月—2017年1月在医护室进行就诊的生长发育异常儿童100例,患儿均在1天内用X光拍摄、BONAGE超声骨龄测试这两种方法进行检测骨龄,分析两次检测之间的差异.结果:其测试准确度明显高于X光拍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方面,两种骨龄检测方法所得骨龄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但是患儿年龄越小,两种骨龄检测方法的结果之间的差异越大,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6岁组X光拍摄均值和BONAGE超声骨龄测试骨龄均值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ONAGE超声进行骨龄测试有效降低了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明显提升了骨龄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并且也可以有效提高骨龄检测速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黄勇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研究M R I与C 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10月本院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100例,对所有入选者均进行M R I和C T检查,同时将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标准,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MRI与CT检查法的准确性.结果:MRI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7.0%,明显比CT组的84.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MRI与CT均是比较常见的诊断方法,且两者的优缺点各异,但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准确性明显优于CT,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谭淦纹;王玲;蔡曙波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MSCT对腰椎滑脱行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后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SCT对76例腰椎滑脱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前术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6例患者共植入螺钉340枚,穿破骨皮质>2m m共36枚,占10.59%.术后完全复位占39.5%;部分复位52.6%;滑脱无变化占7.9%;总有效率92.1%.术前对应椎间孔平均高度12.6mm,术后平均17.7mm,P<0.05,两者有意义.结论:MSCT是评价腰椎滑脱后路椎弓根螺钉植入术后主要检查手段,对临床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黄发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总结分析超声检查技术在多囊卵巢综合症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在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间接诊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作为A组,另外选取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B组,两组均进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将A组患者分为A1和A2两个组,每组各40例,A1组患者按照常规方式治疗并监测,A2组患者根据超声监测结果进行指导性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分析,A组患者的左右两侧卵巢体积及卵泡个数均明显高于B组,而A组患者的卵泡直径均明显小于B组.A1、A2两组患者经过根据超声监测结果进行指导性治疗,A1组患者的周期妊娠例数为3例,周期妊娠率为7.50%;排卵正常例数为17例,排卵正常率为42.5%.A2组患者的周期妊娠例数为13例,周期妊娠率为32.5%;排卵正常例数为21例,排卵正常率为52.5%;A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A1组.在治疗诱发排卵过程中A1组患者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11例,发生率为27.5%;明显高于A2组的3例(7.50%).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能够清楚提示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的卵巢体积、卵泡个数及卵泡直径,为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技术对治疗效果进行监测,可以根据监测结果对治疗进行指导,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任晓梅 刊期: 2017年第16期
血管超声检查是我院骨科患者及心血管病患者常规检查项目之一,本文针对我院目前血管超声检查中因超声医师主观因素造成的测值差异和判定标准不统一,而造成临床咨询和治疗选择的困惑.为此,规范统一血管超声检查诊断标准,并且进一步规范超声报告形式和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从而提升我院血管超声检查及诊断能力.本文以颈动脉超声为例,对检查步骤、流程,斑块测量及狭窄程度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报告的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重点阐述.参照血管超声检查教程,并融入了日常工作中总结的临床经验,对评估存在困难的情况提出个人观点和问题探讨,期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作者:董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观察消瘀康胶囊治疗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疗效.方法:把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的3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常规治疗加消瘀康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1周后、2周后头颅CT的血肿及水肿吸收情况及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头颅CT血肿及水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瘀康胶囊治疗脑出血后迟发性脑水肿效果显著.
作者:张晋欣;牛继业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疾病诊断中应用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肿瘤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研究,均接受双源C T双能量扫描诊断,双能量多期扫描后生成序列图像3个,分别为80k V、140k V、120k V加权图像,利用Dual Energy软件处理,选择普通平扫(TNE)与虚拟平扫(VNC)图像处理.观察与记录TNE与VNC检查肝脏、脾脏、肌肉、腹主动脉的CT值,记录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DLP)评估),以及不同肝脏肿瘤患者的门静脉期、动脉期、实质期碘浓度与碘比值,并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TNE与VNC检查肝脏、脾脏、肌肉、腹主动脉的CT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VNC较TNE在DLP上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患者门静脉期、动脉期、实质期碘浓度与碘比值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 T(D S C T)虚拟平扫能大大降低患者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双源CT对肝脏肿瘤疾病诊断价值.
作者:吴镭;赵林伟;陈明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对胸腰椎骨折采用C T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系统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骨外科诊治的47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均先后进行X线、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以术中结果为标准,本组患者X线诊断符合率为76.6%(36/47),C T符合率为91.5%(43例),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C T、X线影像学表现和手术病理表现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应用CT的准确率高于常规X线检查,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林大伟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究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 C O S)的疗效及其超声检查特征.方法:总结近年来中医药对以肾虚痰湿为主要病机的PCOS的诊疗成就,结合超声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卵巢形态学改变与血流动力学信息,予以综述.结果:补肾健脾疏肝调周法论治PCOS确有明显疗效,且治疗前后卵巢超声参数差异显著.结论:补肾健脾疏肝调周应用于PCOS临床前景甚佳,结合现代超声检查有助于指导临床.
作者:王道婧;田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三维C T下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原发性2、3支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侧入路穿刺进入卵圆孔,对半月神经节进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观察疗效及感觉减退情况.结果:患者疗效满意且无复发.结论: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进行侧入路半月神经节穿刺射频治疗能够收到显著的效果,是一种疗效确切、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的穿刺途径.
作者:刘垒;张强;崔晓鲁;刘方铭;李军;刘维菊;吴文庆;尹聪;王哲;于慧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将耳环式引流的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与传统分期治疗肛周脓肿的方法进行对比,探究两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实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个研究组.其中一组采用传统分期手术,另一组采用一次性脓肿根治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肛门功能正常比例为85%,远高于对照组的60%,功能失禁比例为15%,低于对照组的40%;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评分低、生活质量评分高,组间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和传统分期手术相比,耳环式引流的一次性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更佳,具有恢复快、创伤小、一次性疗效确切的优点,有利于改善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优先选用.
作者:牟洁霏;李思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为更好地解决盆底器官脱垂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就现阶段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方法:随着医学检查手段的进步发展,盆底器官脱垂(P O P)的发病机制受到更多关注.以超声等为主导的各种临床检查及辅助检查手段被广泛应用.结果:在多种盆底影像学技术中,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能快速、准确地提供盆底器官脱垂的影像信息.结论:盆底超声和盆底三维超声对获取POP的完善信息,在临床上帮助医师更准确、全面地了解POP病理机制和诊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作者:王道婧;田力 刊期: 2017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外科急腹症的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1日—217年6月1日收住院的135例急腹症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1例经中医治疗后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8±17)m i n,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4例患者腹膜炎体征明显,急诊行腹腔镜剖腹探查术,术后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所有患者康复出院.结论:对于急腹症患者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朱振华;沈向荣;沈彬 刊期: 2017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