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玲;常建国;梁韫洁
目的 探讨康复运动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12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常规疗法外,每日有计划地实施康复运动操锻练,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康复运动操诊治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闫芝勤;任晓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口腔医院门诊急救护理管理方法,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护理纠纷发生.方法 构建急救护理网络,即建立门诊急救护理管理组织、成立急救护理专家指导小组和组建门诊急救护理团队;制订门诊急救流程和急救预案;做好物质配备与管理;培养护士急救意识和急救技能.结果 护士急救考核成绩和抢救成功率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一例患者和家属因急救问题发生护理纠纷.结论 在口腔医院建立科学的门诊急救护理网络体系,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毛孝容;赵佛容;刘漫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对腹膜透析患者的全程护理管理的做法与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进行维持性腹膜透析的31例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管理,并在入院当日、出院前1d、出院后1周测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通过实施全程护理管理,患者掌握了腹膜透析知识;出院后1周,除躯体化、偏执和精神性因子外,其他因子得分与入院当日和出院前1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的全程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知识水平,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史兰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减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确保老年患者安全.方法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评估患者的安全风险,针对患者的风险因素采取加强健康知识的指导、突出重点环节的安全防护、加强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强化重要临床指标的护理观察等措施,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结果 提高了患者、护理人员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实施护理安全管理1年来,全年无差错、事故,无患者投诉及纠纷发生.结论 开展临床安全护理管理对提高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全面提升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朱亚;葛学娣;王芳;杨艳萍;宋启哲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无痛分娩的初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抑郁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进行无痛分娩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产前、产后24 h、出院前通过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让初产妇填写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自我测评.结果 初产妇产前和产后24 h抑郁得分均高于出院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无痛分娩存在抑郁症状的初产妇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改善无痛分娩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张林;花莲英;王文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al Catheter,PICC)作为一项护理技术,可以减少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及毒性药物对血管内膜的刺激,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1-2].但是PICC导管价格昂贵、相对置管难度大,且容易造成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的相关性感染,穿刺前及穿刺成功后正确的静脉维护至关重要[3].临床常采用湿热毛巾热敷导管,存在无法设置适宜温度、加热时间短、无法妥善固定、增加护士工作量、患者不能随意活动及潜在护理烫伤的风险.为解决以上问题,我科设计了一种“PICC维护热疗带”,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妮娜;陕海丽;于雪;李琪;张文文;鲍瑾;王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初级职称护士岗位培训现状及需求情况,为制订科学合理的初级职称护士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初级职称护士岗位培训现状与需求问卷,对某三级综合医院88名初级职称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93.18%的初级职称护士认为对初级职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是必要的,且医院重视对初级护士的培训;在岗位培训需求项目中,初级职称护士自身情绪管理及心理减压、专科护理理论知识与职业安全防护得分较高;65.91%的初级职称护士通过在职学习获得后学历;对独立工作有帮助的培训方式为岗前培训;影响初级职称护士参加岗位培训的主要原因是工作太忙,占73.86%.结论 护理管理者应进一步完善初级职称护士岗位培训方案,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根据护士的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同时为护士岗位培训提供更多支持以满足初级职称护士的发展需求.
作者:邵文利;庞蓓蕾;杨莘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为培养适应岗位需要的护理专业人才,针对高职学生特点进行《急救护理》课程开发.方法 将2008级高职护理专业4个班199名学生采用抽签法分成实验组(100名)和对照组(99名),实验组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流程,对《急救护理》课程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对照组按照传统的理论、实践分段进行的方法进行《急救护理》教学.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能够非常好地应用急救护理知识”“能够应用救护程序对病人实施救护”“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很满意”“很满意课程学习时的课堂气氛”“促进了同学间的有效沟通”“能够很好地配合他人完成救护工作”方面的评价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职护理专业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相互间取长补短,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殷翠;沈曙红;王青丽;刘晓轶;杨宜群;徐凤英;王正银;孙晓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在职社区护士消毒隔离知识掌握及执行情况,为规范社区消毒隔离工作、保障患者安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市海淀区40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其中负责消毒隔离工作的65名社区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消毒隔离相关知识方面:社区护士知晓2009年颁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共有3项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的正确率仅为9.23%;感染性器械处理程序由供应室统一回收消毒灭菌的正确率仅为15.38%.消毒隔离行为方面:社区护士按规定去除一次性物品包装,整齐摆放在无菌柜内合格率仅为41.54%;消毒液浸泡物品按规定准确记录时间正确率为61.54%.结论 对社区护士要加强消毒隔离专项知识培训,加强管理,促进其行为的规范化.
作者:汪云燕;杨爱军;王文焕;韩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医院门诊开展志愿服务的做法与效果.方法 根据门诊志愿服务的基本原则,建立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招募392名志愿者在门诊开展志愿服务,帮助就诊患者陪检、护送、查询,提供轮椅、平车、健康指导等服务.结果 志愿者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90.00%,实施志愿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由78.10%提高到89.90%,实施前后患者就诊时间、排队挂号时间、取药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建立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有利于培养医务人员和在校学生的良好职业道德与奉献精神,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提高就诊效率.
作者:来玉民;许乐芬;牟善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临床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与自我概念的现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理能力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153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临床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条目均分为(5.31±0.72)分,自我概念条目均分为(3.95±0.33)分,护理能力总分与自我概念总分之间呈正相关(P<0.01),对护理能力有重要影响的变量依次为职业兴趣、工龄、自我概念.结论 临床护理人员的自我概念是护理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根据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注重自我概念的培养,促进护理人员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护理能力的提高.
作者:彭媛;孙虹;胡金凤;杜勤;袁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院早产儿母亲的母乳喂养体验,为制订有效的母乳喂养指导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法,对18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母亲在早产儿出院后1周内通过家庭访问进行深度访谈,出院第2周、1个月时进行电话访谈.结果 母亲在早产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中经历了直接母乳喂养的困难、哺乳不确定性的困惑、母乳不足的烦恼以及哺乳知识的缺乏所带来的困惑.结论 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在早产儿出院后遭遇了母乳喂养方面的困难与不安,加强母亲对早产儿生理特征、母乳喂养知识、母乳喂养技巧的护理指导是产科和儿科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周明芳;刘蕾;王楠;晏玲;藤本荣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护士护理外籍患者中存在的问题,为实施多元文化护理培训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7所综合性医院108名护士护理外籍患者中存在的问题及自我评价.结果 护士护理外籍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宗教信仰(53.70%);护理外籍患者自身评价为(69.87±8.09)分,其中自身评价良好的护士44名(40.74%);不同学历及外语水平护士存在语言交流问题(P<0.01或P<0.05).结论 护士在护理外籍患者时存在问题较多,护士文化护理水平亟待提高.建议从多方面采取干预措施,解决护士的主要问题,提高护士文化护理能力和对外籍患者多元文化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姜金霞;彭幼清;张晓莉;俞海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实践学习法培养新护士长管理技能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竞聘上岗的18名新护士长,应用实践学习法进行培训,比较新护士长培训前后管理技能变化.结果 除对管理培训期望值、时间管理和工作目标明确外,新护士长的其他管理技能均提高(P<0.01或P<0.05).结论 应用实践学习法对新护士长进行综合性护理管理技能培训,既可保证新护士长学到扎实、系统的护理管理知识,又可培养其临床护理管理实践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淑贤;崔世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相关文献的回顾,归纳了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的测评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提出了食管癌生存质量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作者:朱丽丽;李秀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佳时机,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7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5例,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第1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是佳时机,护士应掌握有效护理手段,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作者:王冬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变异原因及性质,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对65例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士严格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各时间段完成并记录护理内容及护理目标,在变异记录单上记录变异项目,并分析变异原因.结果 变异原因有医务人员导致的变异占29.88%、患者需求导致的变异占28.74%、疾病转归导致的变异占24.14%、医院系统导致的变异占17.24%;正性变异占6.90%,负性变异占93.10%;可控性负性变异占59.26%;不可控性负性变异占40.74%.结论 通过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变异分析,采取措施可以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不断改进.
作者:田萍;陆晓华;宋志英;杨金芬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分级培训手册》改进和完善培训内容,规范手术室各级护士的培训,提高手术室各级护士的核心能力.方法 采用《分级培训手册》对手术室各级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系统性的培训和考核.结果 应用《分级培训手册》后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各级护士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和综合素质评分均较应用前提高(P<0.01或P<0.05).结论 采用《分级培训手册》对手术室各级护士进行核心能力培训管理,可以增强手术室护士的培训意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别逢桂;常后婵;李柳英;罗彩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护士长量化考核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护士长进行定期量化考核,包括基本素质、护理质量、教学科研、科室管理、其他5个方面,年终对优秀护士长评功授奖,对考核分数< 60分者实行淘汰,对落聘岗位实行竞聘上岗.结果 通过实施量化考核细则后,与2009年相比,2010年各项量化考核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护士长年终量化考核结果优秀率和合格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 实施护士长定期量化考核,调动了护士长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提高了护士长的管理水平和科室工作质量,强化了护理队伍为兵服务和卫勤保障意识.
作者:德琳;龙鹤;崔宁宁;窦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汉语系与非汉语系本科护生对评判性思维的认知与应用情况,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调查表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关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认知调查表对172名汉语系和170名非汉语系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在思想开放、分析能力、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5个维度及评判性思维总分方面,汉语系本科护生得分与非汉语系本科护生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讲授法和访谈法在不同语系间的应用状况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语系护生在教学内容对智力的挑战、知识是否能满足未来职业的发展、课堂氛围、教学组织形式的认知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评判性思维相关教学方法在目前教学过程中运用较少;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鼓励护生创造性和自主性学习,满足护生对知识的渴求.
作者:刘少鹏;刘金宝;邓璐璐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