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清;杨少华;吴江;林晓辉;林运政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道常见肿瘤之一,在我国已成为发病率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CRC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而后者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高脂饮食通过影响胆汁酸代谢,改变肠道通透性、固有免疫及肠道菌群,进而诱发低度炎症等,增加了CRC的发病风险并促进了CRC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对高脂饮食促进CRC的分子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陈雪;曹海龙;王斯南;王邦茂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虎杖提取物2-甲氧基-6-乙酰基-7-甲基胡桃醌(2-Methoxy-6-acetyl-7-methyljuglone,MAM)对人乳腺癌细胞MAD-MB-231体外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肝细胞LO2、人乳腺癌MDA-MB-231和MDA-MB-468细胞,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MAM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Hoechst33258染色检测MAM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AM对MDA-MB-231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AM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MAM作用24 h可诱导MDA-MB-231细胞发生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抑制MDA-MB-231细胞周期在G2/M期,同时显著下调细胞内Cdk1和CyclinB1蛋白的表达、上调p-Cdk1(Thr14)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MAM能够通过抑制Cdk1-CyclinB1复合物的形成,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干扰细胞周期进程,从而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
作者:林思思;曾行;罗丹;陈彤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im-1激酶对小鼠脾脏na?ve 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na?ve CD4+ T细胞分化,PIM-Inh阻断PIM-1激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脾脏na?ve CD4+ T细胞分化过程中Tbet、GATA3、FOXP3、RORγt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诱导分化的CD4+ T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4、TGF-β、IFN-γ、IL-17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的na?ve CD4+ T细胞Tbet、GATA3、FOXP3、RORγt蛋白的表达及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4、TGF-β、IFN-γ、IL-17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PIM-Inh可以抑制na?ve CD4+ T细胞Tbet,RORγt表达并降低上清液中IFN-γ、IL-17的水平(P﹤0.05)。结论 Pim-1激酶可能在na?ve CD4+ T向Th1、Th17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申月明;赵艳;陈伟;王俊;谭丽;曾亚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早期诊断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重要的措施之一。肝癌标志物具有比其他早期诊断方法更早的优势。近年来,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不断被发现,对其灵敏、准确的检测也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举措。本文对传统的、潜在的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丹霞;全文婕;史晓欣;任静;贺冬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第三届妇科肿瘤国际论坛将于2016年6月24日-26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次大会由湖南省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湖南省女医师协会宫颈癌防治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承办,《肿瘤药学》杂志协办。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湖北省肿瘤医院、湖北省抗癌协会承办的第九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十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大会将于2016年10月13~1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会议除有我国医学界两院院士和知名学者的精彩报告外,还将在肿瘤诊疗与基础研究各个领域开展多种形式的广泛交流。欢迎全国从事肿瘤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踊跃投稿。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70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值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给予舒血宁注射液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4000 U低分子肝素钠(依诺肝素钠)1次/d皮下注射,两组均抗凝治疗10 d,检测和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浆D -二聚体水平的改变。结果170例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平均水平下降52.65%,对照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平均水平下降54.11%,两组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血宁注射液组累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钠组的25.9%(P﹤0.01)。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有效降低恶性肿瘤患者血浆高D-二聚体水平,明显改善其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作者:刘建利;杨玲;杜秀平;韩正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是影响恶性肿瘤预后的关键因素。细胞外基质是阻止肿瘤转移的重要组织屏障,其主要成分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与细胞表面膜整合蛋白受体连接,决定细胞的形状并控制细胞的分化及细胞的迁移。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首要条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和破坏基底膜,而基质金属蛋白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重要的蛋白酶类,参与肿瘤发生、侵袭、转移过程中的多个步骤。本文主要就细胞外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胡梅艳;孙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在脑转移瘤患者中联合应用替莫唑胺与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放射治疗)和观察组(放射治疗+替莫唑胺),每组45例,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缓解率为88.89%(40/45),对照组为71.11%(3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时间、平均生存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5.55%、22.22%,对照组分别为11.11%、17.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应用放射治疗相比,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可提高脑转移瘤的疗效,延长生存期,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余海清;杨少华;吴江;林晓辉;林运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Pravastatin)对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SW1990,给予不同浓度(0,5,10,20μmol·L-1)普伐他汀处理,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情况及p21Ras、Bcl-2、Bax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Bcl-2、Bax mRNA水平。结果普伐他汀处理SW1990细胞后,细胞增殖受抑而凋亡增加,p21Ras、Bcl-2的蛋白表达降低而Bax的表达增高,Bcl-2 mRNA水平降低而Bax mRNA水平增高。结论普伐他汀可抑制胰腺癌细胞SW1990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诱导凋亡机制可能是下调p21Ras、Bcl-2的表达和上调Bax的表达。
作者:张敏;孔雁;姜达;程敏菊;郭治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为探讨乳腺肿瘤综合治疗新模式,推广乳腺肿瘤治疗新技术,2015年12月19日,湖南省肿瘤医院与法国亨利蒙多医院乳腺病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乳腺肿瘤的临床、培训、学术、科研、信息领域开展合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 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 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PD-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35%, PD-L1蛋白的阳性率为70%,炎性淋巴结组织中未见PD-1、PD-L1表达,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正相关,PD-1蛋白的表达与疗效负相关,PD-1与PD-L1蛋白双阳性的PTCL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PTCL患者淋巴瘤组织中PD-1和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炎性淋巴结组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吕学文;徐琼;陈焕伟;王博;张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低级别胶质瘤组织中原癌蛋白c-Fos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36例低级别胶质瘤组织中c-Fos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低级别胶质瘤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存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c-Fos的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的性别、年龄、WHO分级、KPS评分以及切除状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对于低级别胶质瘤,c-Fos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平均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2.9个月和82.3个月(P=0.027)。结论原癌蛋白c-Fos是低级别胶质瘤预后不良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刘志刚;唐蛟;陈晓艳;何正文;王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外科手术是头颈部鳞癌(HNSCC)的标准治疗方法,而晚期患者通过手术切除无法治愈,需要联合放疗、外科手术及化疗。同步放化疗(CRT)被认为是标准的治疗方案,大量关于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研究试图寻找和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案,复发和治疗相关毒性是同步放化疗所面临的问题,西妥昔单抗和诱导化疗等治疗手段的发现为进一步控制肿瘤复发和减轻治疗相关毒性提供了可能。本文就头颈部鳞癌的综合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芳;朱跃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1头颈部肿瘤的流行病学头颈部肿瘤是世界范围内第6大常见肿瘤,每年新确诊病例超过500000例,90﹪以上为鳞状上皮细胞癌。在美国,2014年头颈部肿瘤新发病例有55070例,约占所有肿瘤新发病例的3﹪,常见的为口腔癌、咽癌、喉癌。在中国,一项来自全国72个肿瘤登记处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口腔癌及咽喉癌的发病率为3.28/100000,死亡率为1.37/100000;鼻咽癌的发病率为3.61/100000,死亡率为1.99/100000。目前病因学研究表明吸烟及嗜酒仍是头颈部鳞癌的常见危险因素。在西方,HPV感染与口腔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在中国,HPV感染发生率较低。因此,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头颈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差异仍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之一[1]。
作者:罗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XELOX与FOLFOX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和生存率。方法收集我院71名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术前予XELOX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对照组术前予FOLFOX方案行新辅助化疗,两组患者化疗后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化疗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手术风险和术后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化疗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毒副反应方面,观察组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31.42%)明显低于对照组(55.55%);而观察组手足综合征的发生率(48.57%)高于对照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LOX方案使用方便,疗效与FOLFOX方案相当,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替代治疗选择。
作者:何盛泉;赖家骏;张涛;翁伟明;胡志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为了加强肿瘤科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提高全国从事肿瘤领域医师的临床诊治水平与科研能力,同时为肿瘤科医师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肿瘤杂志、慢性疾病与转化医学(英文版)、中华肿瘤防治杂志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肿瘤学焦点论坛定于2016年5月12至13日在山东济南绿地美利亚酒店召开。会议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院士担任。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针对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靶向药物治疗的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根据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基因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研发的药物也在脑胶质瘤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同类型的胶质瘤有着不同的发病机制,基于不同分子标志物的药物为胶质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或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就胶质瘤中MGMT、BRAF和EGFR的变化及其与胶质瘤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高翔;罗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分子claudin-4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恶性组)、子宫内膜正常患者40例(正常组)、子宫内膜增生患者40例(不典型增生组)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各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claudin-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claudin-4的表达与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不典型增生组和恶性组claudin-4蛋白免疫组化结果中无染色、弱染色、中度染色、强染色所占比例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组中度染色、强染色率以及单纯增生组和复合增生组无染色、弱染色、中度染色、强染色率与恶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claudin-4表达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组claudin-4在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组的表达分别为(175.4±12.3)、(201.43±21.37)、(219.56±15.32)。随着病理分级的增加,claudin-4表达呈增强趋势,其中Ⅰ期与Ⅱ期、Ⅲ期与Ⅱ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与Ⅲ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audin-4在子宫内膜癌的转变和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其表达水平随恶性病变程度的增加而上升。
作者:贺捷;唐洁;田文芳;黄斯;唐真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培养初期添加自体灭活血清或血浆对细胞的诱导分化及增殖效果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人静脉全血,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添加自体灭活血清或自体灭活血浆于培养瓶中,分为对照组、血清组及血浆组,采用经典CIK培养方案进行14天诱导培养。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法对细胞数量进行检测,台盼蓝拒染法对细胞活性进行检测,并经流式细胞术分析培养细胞的表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清组和血浆组增殖倍数明显升高,而血清组与血浆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组与血浆组CD3+CD56+表型比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无血清培养基中添加自体血清或血浆能显著促进CIK细胞的增殖,其效果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金莉;王燕;彭莉萍;易军;封雨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