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道芬;高下;戴艳红;陈兆和
随着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孤立性蝶窦病变的发病率有明显的提高.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孤立性蝶窦病变23例,经鼻内镜手术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兰;王翰青;李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茎突综合征是由茎突过长或茎突方位、形态异常,刺激邻近血管神经而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或反射性耳痛、头颈部痛等症状的总称[1].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但伴晕厥者少见.我科近年遇到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爱萍;张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脑皮质及皮质下多胺含量的变化,动态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多胺含量变化的时相规律.方法 在Longa线栓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复制大鼠2 h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2、4、8、24 h动物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不同时相多胺的含量,分析其时相变化规律及意义.结果 实验组大鼠脑缺血区皮质和皮质下腐胺含量于再灌注4 h后即开始逐渐升高(P<0.05),高峰出现在再灌注24 h后(P<0.05);再灌注8、24 h实验组精脒、精胺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腐胺含量增高,精脒、精胺含量减少,共同参与了脑缺血损伤.
作者:刘宏伟;姜冰;万新;刘运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我科自2000年以来应用微波热凝治疗会厌囊肿42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唐正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外耳道乳头状瘤是生长在外耳道皮肤上的一种为常见的良性肿瘤,我们采用Nd:YAG激光治疗2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增银;薛迎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患者,男,56岁,因急性扁桃体炎给予氨苄青霉素每日8 g,静脉滴注(皮肤过敏试验阴性),直至用药第5天,全身出现小红色丘疹、轻微发痒、结膜充血、视物模糊、视乳头水肿.立即停止氨苄青霉素静脉注射,用地塞米松5 mg、扑尔敏8 mg肌注,每天2次,10%葡萄糖酸钙20 ml静推,每天1次,第8天红色丘疹融合成片,继后出现脓疱,大小不等,伴全身发热,体温39℃以上,我们将脓疱用注射器一个一个抽去脓液,并加用大剂量抗生素(林可霉素)后,全身皮肤逐渐干燥脱落(从头皮至双足底皮肤全部脱落).
作者:郭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中P53、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6例喉鳞癌组织和36例喉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P53、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P53、PTEN蛋白在66例喉鳞癌组织和36例喉黏膜慢性炎症组织中表达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6例喉鳞癌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在Ⅲ~Ⅳ期组高于Ⅰ~Ⅱ组(P<0.05),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Ⅰ~Ⅱ期组高于Ⅲ~Ⅳ期组(P<0.05),高分化癌组高于中低分化癌组(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有转移者(P<0.05).喉鳞癌组织中P53、PTEN蛋白两者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PTEN蛋白的表达对预测喉鳞癌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吴强;姚宪义;庄坤;李玉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鼻咽癌组织及20例鼻咽黏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1.1%(32/45),鼻咽黏膜不典型增生中C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2/2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COX-2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增高,表明COX-2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作者:周芳;李正贤;刘庚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顽固性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之一,要做到及时、准确的止血并非容易.我科2000年1月~2006年1月对4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收到理想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朱德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26例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特征,探讨舌咽神经痛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进入小脑脑桥角,在手术显微镜下对颈静脉孔周围进行探查并切断舌咽神经根;伴有耳痛者同期切断迷走神经上支;如发现占位病灶须切除病灶并行病理检查.结果 术中发现3例舌咽神经表面有小脑后下动脉压迫;2例舌咽神经根周围有明显的蛛网膜增厚、粘连;2例小脑脑桥角占位性病变,病检为脑膜瘤和脉络丛乳头状瘤.术后随访0.5~5年,平均3.9年,除3例复发外,其余患者舌咽神经痛症状完全消失.所有患者术后均遗有术侧轻度舌后1/3麻木不适感,1例术后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经气管切开后治愈,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及后遗症.3例复发者再次手术,将迷走神经上支切断,分离舌咽神经纤维断端与邻近迷走神经的粘连,并用双极电凝烧灼断端,术后疼痛彻底消失.结论 对确诊的舌咽神经痛,乙状窦后径路舌咽神经切断术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但要重视对可能因累及神经、断端双极电凝烧灼以及老年病人手术风险的评估.
作者:邓安春;黄德亮;杨仕明;武文明;韩东一;杨伟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全麻插管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肥大腺样体35例;同时采用43例作对照组,采用全麻插管或表麻下传统的腺样体刮除法.结果 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腺样体肥大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鼻内镜下吸切割器切除腺样体肥大并发症少、止血彻底、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琴;周再群;李湘胜;柳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4岁,已婚.5个月前出现右侧鼻阻,初呈间歇性、进行性,后为持续性;并多次出现右侧鼻腔出血,开始出血量较少,以后渐次增多,有时出血量达200~500ml.
作者:苏振福;邓守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鼻咽癌染色体脆性部位FRA3B区域的等位基因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情况,并探讨LOH与鼻咽癌临床病理特征及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FRA3B区域的8个微卫星多态标记对40例鼻咽癌组织进行LOH分析.结果 77.5%(31/40)的鼻咽癌在FRA3B脆性部位出现LOH,丢失频率较高的2个位点是D3S1300(55.6%)和D3S2757(50.0%),其共同缺失区为D3S4103-D3S4260.LOH与鼻咽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复发情况及EBV壳抗原IgA抗体滴度)相关,临床Ⅲ~Ⅳ期、低分化鳞癌、肿瘤复发和抗体滴度≥1:40者LOH频率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中分化鳞癌、无肿瘤复发及抗体滴度<1∶40者(P<0.05).结论 FRA3B脆性部位的LOH为鼻咽癌的频发事件,可能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共同缺失区D3S4103-D3S4260可能是其优先作用的分子靶点.
作者:邓燕飞;周冬妮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在体外用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了解紫杉醇联合直线加速器X射线照射对Hep-2细胞株的作用,以及紫杉醇对Hep-2细胞株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①用MTT法计算Hep-2细胞经直线加速器照射组;先紫杉醇作用12、18、24、30 h后再直线加速器照射组;先直线加速器照射再联合紫杉醇作用12、18、24、30 h组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②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p-2细胞经紫杉醇作用12、18、24、30 h后各组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①先紫杉醇作用再直线加速器照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较高(各组均值达到87.51%~89.64%),与先照射再联合紫杉醇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各组均值为57.84%~64.34%)及单纯照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值为41.90%)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用紫杉醇后Hep-2细胞株细胞周期停滞于G2/M期,G2/M期停滞于24~30 h达到峰值(24.65%~25.15%),并在用药后30 h观察到凋亡峰.结论 紫杉醇有放射增敏作用,其可能机制是使细胞生长停滞于射线敏感期G2/M期,从而加强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应.
作者:周秦毅;王家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口开放的远期疗效.方法 112例(204侧)慢性额窦炎患者鼻内镜下行额窦开放术.清理阻塞额窦口引流的病变组织,并开放额窦口直径>7 mm.结果 术后6个月、1年、2年额窦口开放良好率分别为91.2%(186/204)、87.3%(178/204)、86.3%(176/204),三者之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45,P>0.05).狭窄和闭锁者再次手术成功率仅31.3%(5/16).结论 准确寻找并开放额窦开口且保持引流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钩突上端附着点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志,应彻底清理额隐窝并尽可能保留窦口周围的黏膜,正确开放后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王海鹏;赵允沛;江玉英;顾瑜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在处理吻合口时,有多种方法,其中方法之一为单瓣吻合法, 2003年12月~2006年3月,笔者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中,采用传统手术单瓣吻合法,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邬吉辉;肖涛;陶书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前,以口咽平面阻塞为主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术式多为保留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即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手术.我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使用低温射频消融方法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形术,临床观察35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王岩;张晓明;闫丽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分析98例OSAHS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者均对证治疗.81例选择全麻(82.7%),17例选择局麻(17.3%).同期或术前1周行气管切开36例,占本组全麻患者的44.44%),其中体重指数超过正常上限29例,低血氧饱和度<50% 29例,同时行鼻部手术者5例,心脏异常或伴高血压20例.结果 1例局麻下气管切开时出现心率、血氧下降,气管切开待病情稳定后再手术;1例全麻术后拔除气管插管后出现呼吸抑制,重新气管插管;术后创口出血1例,再次全麻止血;短期进食返呛23例(23.5%).结论 重视OSAHS患者术前检查并对症治疗,以减少术中、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全麻患者应严格掌握拔管指征,待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后拔管;严重肥胖、重度OSAHS低血氧饱和度<50%或伴有较重的心血管合并症或同时行鼻部手术者,气管切开术可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文连姬;辛丁;苏凯;富东娜;杨景朴;禹桂贤;郑国胜;李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水杨酸钠经中耳局部灌注给药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防护作用.方法 24只健康杂色豚鼠均接受圆窗置管术,然后随机分成3组:I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II组为庆大霉素组,腹腔注射庆大霉素,经听泡灌注生理盐水;Ⅲ组为庆大霉素加水杨酸钠组,腹腔注射庆大霉素,经听泡灌注水杨酸钠.观察各组给药前后听性脑干反应阈的变化和给药后4周毛细胞损失情况.结果 听泡置管术后ABR反应阈无明显改变;给药后2周和4周,庆大霉素组ABR反应阈较庆大霉素加水杨酸组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ABR反应阈无显著变化.耳蜗铺片、毛细胞计数显示庆大霉素组外毛细胞严重缺失,以底回明显,庆大霉素加水杨酸钠组外毛细胞损失较庆大霉素组轻(P<0.05).对照组无明显外毛细胞缺失.结论 水杨酸钠经中耳局部给药途径可减轻庆大霉素所致听功能损害和毛细胞缺失,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预防庆大霉素的耳毒性.
作者:代洪;伍伟景;田丰;谢鼎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小儿鼾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1例小儿鼾症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鼾症的诊断与治疗特点.结果 31例小儿鼾症中,以听力下降首诊的13例,以鼻塞首诊的18例;经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30例病人疗效满意,有效率96.8%.结论 以耳鼻症状首诊是小儿鼾症的重要临床特点之一,应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的重视.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小儿鼾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司马国旗;蒋志毅;盛成;殷鹏;李湘;王超;凌恺 刊期: 2007年第01期